34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一期/四期計畫】 計畫名稱 輔大 2025 申請學校 輔仁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主持人姓名 袁正泰 單位/職稱 學術副校長 共同主持人姓名 龔尚智 單位/職稱 教務處/教務長 聯絡人姓名 勞賢賢 單位/職稱 教發中心/博後研究員 聯絡人電話 絡人電郵地址 傳真號碼 申請日期:中華民國 104 9 30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 … ·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一期/四期計畫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一期/四期計畫】

計畫名稱 輔大 2025

申請學校 輔仁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主持人姓名 袁正泰 單位/職稱 學術副校長

共同主持人姓名 龔尚智 單位/職稱 教務處/教務長

聯絡人姓名 勞賢賢 單位/職稱 教發中心/博後研究員

聯絡人電話

絡人電郵地址 傳真號碼

申請日期:中華民國 104 年 9 月 30 日

I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總表

計畫名稱 輔大 2025

申請學校 輔仁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計畫期程 105 年 2 月 1 日至 105 年 7 月 31 日

計畫經費

計畫聯絡人

(請簽章)

承辦單位

(請簽章)

會計單位

(請簽章)

計畫主持人

(請簽章)

II

105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摘要表

學校名稱 輔仁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計畫名稱 輔大 2025

主責單位 教務處 新增單位 無

計畫摘要

(每項 250 字)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習對象

一、計畫目標

(一) 針對「計畫內容」之目標:包括「以人為本」、「追求創新/專業」、「擴

展國際視野」。

(二) 針對「計畫執行方式」之目標:以「彈性」及「跨域」為原則,重視

校外專業人士、學生、職員、教師、主管想法,共同建構 2025 年的

輔仁大學。

二、標竿學習對象

(一) 整體學習對象:因本校為天主教大學,故標竿學校選擇同為天主教大

學之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ND)及 Georgetown University (GU)。

(二) 個別項目之學習對象:

1.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

UND 及 GU 在本項目值得本校學習之處,為其宿舍經營管理及

活動設計較具宗教精神。另外清大及政大之書院制度,毋論是組

織結構或活動設計,均能作為本校宿舍未來發展之重要借鏡。

2.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UND 在追求教學卓越上值得本校借鏡處在於其透過專業的「數

位學習辦公室」團隊,促進全校教師發展教學創新與 MOOC 經

驗。另外,GU 在 MOOC 課程的發展上,探索出了很多值得借鏡

的寶貴經驗,如:

(1) 來自校長、教務長、MOOC 執行長與 CIO 的領導和核心教

師的參與一樣,都非常必要;

(2) 線上策略、管理以及與 IT 的合作非常重要;

(3) 除任課教師之外,其他關鍵的利益相關者(如職員、在校生、

未來學生或校友等)參與其中,並且過程透明可以縮短決策

時間。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1. 建立彈性學制:包括國外雙聯學制、國內跨校共設學分學程、3+1 學位(學

校+業界)、暑期彈性學制、微調上課週數、改變學期週期制、總學分制替

代學期制、延後分流。

2. 推動彈性學分:包括增加自由選修、開設微型課程、開設深碗課程、學生

自主彈性修課、教師共時共教。

III

3.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包括「行動學習、服務先行」(Action-learning)、「經

驗學習、典範先行」 (Project-learning)、及「自主學習、跨域先行」

(Self-learning)。

4.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1) 「FINE (FuJen Innovative Niched Education)─輔仁創新利基教育平

台」:包括「從 MOOC 到 SPOC」及「以跨界創新精神建立利基教育

平台」。

(2) 「FINE-SPOC 多元混成學習模式」:包括「建立專業團隊推展教學創

新」透過 SPOC 實現多元學習交流」

(3) 「在校生為跨界交流行動核心」

(4) 「模組化與成果導向混成學習」。

預期效益與關鍵績效指標

一、前置作業期績效(104/10~105/1)

1. 每月總計畫主持人召開 1 次會議,以了解各子計畫及相關團隊之工作狀況。

2. 每月各子計畫及相關團隊自行召開 1 次以上討論會議或讀書會、交流彼此資

料及訊息,並規劃接下來之分工事項。

二、第一期整體績效(105/2~105/7/31)

(一)質化

1. 調整決策之過程,在研議過程中納入學生、教師、職員及校外專業人士

之想法或建議。

2. 各團隊主管及成員們針對所欲執行之項目,能瞭解其他學校之做法、並

對於校內推動時所遭遇之困難,能提出較為具體之因應方法或規劃。

(二)量化

1. 每子計畫蒐集並瞭解另三間(至少)標竿學校於該子計畫相關內容之做法

2. 邀請標竿學校(或其他表現優秀學校)人員至少 10 人至本校就相關子計畫

內容作分享或建議

3. 參訪至少 3 所標竿學校(或其他表現優秀學校)與計畫內容相關之單位以

了解其運作

4. 蒐集並瞭解全校(或利害關係群體)50%以上教師、50%以上職員、及 50%

以上學生之想法及建議。

聯絡人

姓名 勞賢賢 單位職稱 教發中心博後研究員

聯絡

電話 手機

e-mail

IV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整體推動架構圖

V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目 錄

壹、 申請學校概況與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 1

一、 學校發展現況 ...................................................................................................................... 1

二、 未來九年模擬數值 .............................................................................................................. 3

貳、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校 .................................................................................................................. 5

一、 計畫目標與規劃 .................................................................................................................. 5

二、 標竿學校簡介與效法 .......................................................................................................... 8

參、 計畫推動重點與方法 ................................................................................................................ 10

一、 本計畫與「學校整體發展」之關係 ................................................................................ 10

二、 計畫推動重點 ..................................................................................................................... 11

三、 引導師生及行政人員調整價值觀之規劃做法 ................................................................ 20

肆、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 20

一、 建立彈性學制 .................................................................................................................... 20

二、 推動彈性學分 .................................................................................................................... 21

三、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 ............................................................................................................ 22

四、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 23

伍、 預期成果及效益評估 ................................................................................................................ 23

陸、 當期計畫推動進度規劃 ............................................................................................................ 25

柒、 執行團隊成員分工情形 ............................................................................................................ 26

捌、 計畫參與成員之增能與激勵措施 ............................................................................................ 27

玖、 經費申請表 ................................................................................................................................ 28

1

壹、 申請學校概況與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一、 學校發展現況

(一) 行政與學術組織概況

在行政組織方面,本校自本學期(104)開始,增設「國際與資源發展副校長」一職及「校務

研究室」行政單位。前者將原屬學術副校長下之「國際及兩岸教育處」及原屬行政副校長下之「公

共事務室」納入所屬編制外,另增設「資金室」,期望透過專一單位統合全校資金需求,以利將

勸募資金挹注在本校重要建設及國際推展方案;「校務研究室」則由學術副校長兼任主任,期待

藉由數據之整合與分析,協助學校重要決策之判斷與依據,以加速輔大晉升國際一流大學之目

標。本校行政組織如下圖 1:

圖 1:本校行政組織

本校為綜合型大學,學術單位共計有: 11 個學院,分別為文學院、藝術學院、傳播學院、

教育學院、醫學院、理工學院、外語學院、民生學院、法律學院、管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另有

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及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共計 47 學系、7 獨立所(含碩博)、16 學位學程。本

校各院系所學院組織資訊如下表 1:

學院 系所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所 歷史學系、所 哲學系、所

藝術學院 音樂學系、所 應用美術學系、所 景觀設計學系、所

傳播學院 新聞傳播學系 影像傳播學系 廣告傳播學系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教育學院 體育學系、所 圖書資訊學系、所 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 師資培育中心

教育領導與科技發展學士學位學程

醫學院 護理學系、所 醫學系 職能治療學系 呼吸治療學系

2

學院 系所

公共衛生學系、所 臨床心理學系、所 基礎醫學研究所 跨專業長期照護碩士學

位學程

理工學院

物理學系、所 數學系、所 生命科學系、所 化學系、所

資訊工程學系、所 電機工程學系、所 應用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博士班

醫學資訊與創新應用學

士學位學程

外語學院 英國語文學系、所 日本語文學系、所 法國語文學系、所 西班牙語文學系、所

義大利語文學系 德語語文學系、所 跨文化研究所

民生學院

織品服裝學系 食品科學系、所 兒童與家庭學系、所 餐旅管理學系、所

營養科學系 博物館學研究所 食品營養博士學位學程 品牌與時尚經營管理碩

士學位學程

法律學院 法律學系、所 財經法律學系、所 學士後法律學系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所 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

所 會計學系、所 統計資訊學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所 商學研究所 科技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國際創意與經營管

理碩士學位學程

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

學程

社會

科學院

社會學系、所 經濟學系、所 宗教學系、所 社會工作學系、所

心理學系、所 天主教研修

學士學位學程

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

位學程

進修部

中國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

圖書資訊學系 英國語文學系 日本語文學系 軟體工程與數位創意學

士學位學程

餐旅管理學系 經濟學系 法律學系 運動休閒管理學士學位

學程

應用美術學系 宗教學系 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

位學程

全人教育課程中心

(二) 評鑑相關事項

1. 近期各項評鑑結果

(1) 第二週期系所評鑑

本校通過「教育部試辦認定大學校院自我評鑑」,103 年完成外部評鑑實地訪評工作,

本校於 104 年 6 月完成「教育部試辦認定大學校院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提報作業,評鑑

結果俟教育部核定後公告。

(2) 師資培育評鑑

師資培育中心中等教育及國小教育等 2 學程通過 102 年度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有效認

可期為 5 年。

(3)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

3

本校電機工程學系及資訊工程學系通過該學會 101 學年度認證,104 學年度接受期中審

查。

(4) 管理學院 AACSB 認證

2015 年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簡稱 AACSB)維持認證,是海峽兩岸首批獲得二次再次認證之大學。

(5) 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

本校醫學院醫學系全面通過 102 年度 TMAC 評鑑,有效期限四年(2014~2017)。

2. 待改善事項之具體作為

依據自我評鑑辦法之規定,受評單位依據不同評鑑結果須提出改善計畫並接受自我評鑑指導

委員會定期追蹤管考。

二、 未來九年1模擬數值

(一) 模擬未來九年師生結構與人數

本校未來九年師生人數如下圖及下表:

圖 2:未來九年師生人數

表 2;本校未來九年師生人數

學年度

實際值 推估值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年

學士班學生數

(含境外生) 22,487 22,761 22,545 22,053 21,383 20,884 20,256 19,415 18,621 17,500 16,437

專任教師數 703 702 696 689 681 674 666 650 641 634 627

生師比 31.99 32.42 32.39 32.01 31.40 30.98 30.41 29.87 29.05 27.60 26.22

計算說明:

1.本表非依「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計算生師比,改以最簡單字面意義(學士班學生數/專任

教師數)計算生師比。

1因教育部統計處推估我國大專校院大一新生人數只至 112 學年之數值,故目前僅能依據該資料推估本校未來九年學

生人數。

4

2.各學年度專任教師數均不含軍訓教官及護理教師。

3.104~112 學年度假設推估方式:

(1)學士班學生數(含境外生):以本校 102 及 103 學年度學士班學生數分別佔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及畢業生人數

(學士及專科)」統計表各該學年度之平均比例(約為 2%),再依該統計表 104~112 學年度學生總人數乘以該比

例(2%),計算為本校各該學年度學士班學生數之推估值。

(2)專任教師數:以本校前一學期專任教師人數扣除人事室統計當學期屆齡退休教師人數及自願離職、退休專任

教師人數(以當學期專任教師人數之 1%推估),再加上前 2 類產生缺額之遞補人數(以缺額之 8 成估計遞補人

數,但少子女化衝擊造成大專一年級學生另一波明顯降幅出現之 109 學年度,該學年度則以缺額之 5 成估計

遞補人數),計算為當學期專任教師數推估值。

※當學期專任教師數推估值=前一學期專任教師人數-屆齡退休教師人數-(當學期專任教師人數*1%)+【(屆齡退休

教師人數*80%)+(當學期專任教師人數*1%)*80%】(※109 學年度遞補人數推估方式:【(屆齡退休教師人數

*50%)+(當學期專任教師人數*1%)*50%】)

(A)專任教師退休、離職人數 (1)當學期屆齡退休教師人數

(2)自願離職、退休專任教師人數(以當學期專任教師人數之 1%推估)

(B)教師遞補人數 104~112 學年(除 109 學年):專任教師退休、離職人數之 8 成

109 學年:專任教師退休、離職人數之 5 成

專任教師數=本校前一學期專任教師人數-(A)+(B)

4.學士班學生數及專任教師數欄位統計數據分別依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大專校院學生及畢業生人數

(學士及專科)」及人事室「104 年 2 月-110 年 8 月屆齡退休教師統計」二統計表推估。

(二) 全校人才培育模式及院系學科發展之變化(由學副主責、於 104/10~105/1 繼續討論)

本校因為綜合型大學,目前對於全校人才培育模式及院系發展之規劃尚不明確,學術副校長

(本學期起聘)規劃將於今(104)年底前至 11 院分別與院長、系主任及教師代表開會討論,共同研

議各院系未來之規劃及發展方向。目前初步想法如下:

1. 全校人才培育模式

行政主管/職員:建立機制,挖掘人才→培養儲備人才

教師:多元升等/彈性學制

學生:T 型人才培育

2. 院系學科發展:分成傳統學院與專業特色學院

院自主:教評會改成二級二審/人事權、預算權/以學生逐漸代替經營困難學系/訂定汰換機制。

5

貳、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校

一、 計畫目標與規劃

本計畫目標分為二類,第一類為「計畫內容」之目標,欲達到「以人為本」、「追求創新/專

業」、及「擴展國際視野」等目的,第二類目標為對「計畫執行方式」之設定,即除了傳統由上

而下之決策方式外,本校將嘗試新形態之共識凝聚過程,以「彈性」及「跨域」為原則,期待聽

到校外人士、學生、職員、教師、主管之想法,共同建構 2025 年的輔仁大學。

本校「已知的問題」前四大項為:學生學習動機低落、教師教學熱忱耗竭、各單位難以橫向

合作或整合、及產業接軌不足。在「未知的需求」方面,本校以天主教精神立校,建校過程中有

許多中外籍神職人員參與,故國際化氛

圍濃厚為本校早期特色之一,然因應全

球化之發展,各大專院校均致力追求國

際化,故本校在未來應更積極規劃及推

動各項國際化事宜,以達成本校成為

「國際化天主教大學」之校務發展目

標。此外,本校附設醫院預計將於 2017

年開始營運,故未知的需求除了「強化

國際化」外,另外一項即為本校未來與

醫院之連結及合作。

是故,本計畫毋論在計畫內容、或

執行方式上,均盡量朝著解決目前問題

及滿足未來需求之原則進行。

第一類目標之詳細說明如下:

(一) 以「人本」為目標(由使命副校長主責)

依據本校辦學宗旨與目標,並依據願景「以基督愛人的精神,成為具社會影響力的大學」,

以「倫理議題」、「弱勢關懷」及「身心靈整合」為策略方向,以多元方案連結各學院專業資源及

著重課程設計取向,並透過校內外課程/活動、活動課程化或體驗性活動(如服務體驗實作活動),

達到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教學環境與師資培育。

1. 解決已知問題之規劃方向

(1) 以三面向領域「服務學習」、「宿舍教育」及「全人教育課程」發展規劃方向。

(2) 設置研究所倫理課程。

(3) 跳脫傳統教學制度模式,推動全人教育課程中心為課程平台,讓學生自由選修。

(4) 開發國內外遠距教學課程,創造多元學習與選課方式。

(5) 開發新海外服務學習計畫。

2. 符合未來需求之規劃方向

本校醫院預計於 2017 年開始營運,配合醫院發展,將整合身心靈關懷計畫,發展 3HQ

「Health Q」、「Humor Q」 以及「Happiness Q」。(3HQ= Health Quotient + Humor Quotient +

Happiness Quotient)

圖 3:第一類計畫內容之目標與主責

6

圖 4:全人課程中心推動 3HQ 規劃圖

3. 2025 預期目標

(1) 未來十年內完成籌建宜聖宿舍,並推展落實完整的「宿學」制度,目標未來十年有 30%

宿民達成宿舍教育。

(2) 整合身心靈關懷活動,定義 HQ 並發展相關 HQ 指標評量,並開發身心靈教學服務與課

程教材。

(3) 核心課程:透過「翻轉」共學與學習者主體性的機制,開發多元體驗單元並結合學院課

程,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以大學入門課程為例,以院為單位,於第三學期增設暑期課程,

未來 10 年後各學院皆完成此標的。

(4) 規劃增設服務學習學程證明;一系一課程融入服務學習、志工服務時數採彈性學分。目

標 60%以上學生需於在學期間須參與服務學習課程。15%專任教師參與人本相關之研究

與服務。

(5) 設置台灣原住民文化生態學程。

(6) 海外服務學習計畫,以每年 10%成長率,未來 10 年達成 30 個計畫額數。

(7) 將倫理課程排入研究所(必選或必修),未來十年內達到 60%以上學院設置研究所倫理課

程。

7

(二) 以「追求創新/專業」為目標(由教務處主責)

1. 解決已知問題之規劃方向

(1) 學生:期待透過彈性學分、擴大學生學習領域,並藉由平台之建立、強化學生之自主學

習,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之習慣。

(2) 教師:期待透過多元升等、彈性學制、彈性排課等方式,發揮教師不同專才,鼓勵教師

重拾教學之熱忱。

(3) 產學接軌:本校校務發展策略在產學研究方面,將致力於結合地方需求,從產業創新、

服務創意之角度切入,持續推動與強化資源橋接分享與串接機制,聯結本校校友會之國

內外人脈資源,引進資金,建立國際夥伴、架接國際市場,藉由本校這些成功校友之人

脈或媒合,以及產業經驗,提供業界與學界雙方更多國際化與合作的管道和資源。另外,

將持續檢討產學合作相關獎勵機制以及配套措施,以提升教授參與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的

誘因。(由產學育成中心主責)

2. 符合未來需求之規劃方向

(1) 成立創意設計中心、並鼓勵各院系所參與或執行健康照護相關計畫或活動。

(2) 本校附設醫院預計將於 2017 年開始營運,故將利用附設醫院作為載具,來帶動輔大及

各院系創新並幫助學校發展特色。

3. 2025 預期目標

(1) 2025 年全校 100%學生參加自主學習課程

(2) 本校能因應學生之需求,提供具彈性或個別化之修業機制

(三) 以「擴展國際視野」為目標(由國教處主責)

本校推動「國際化」之理念為不論是師生的「學習力」提升或是學生「就業力」的增進,皆

以入「全球移動力」為主軸。在學生方面,除了提昇其國際競爭力、移動力及就業力之外,更將

培育其成為具備跨領域知能及國際視野之全球公民(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with Global Mind )。在

教師方面,未來將協助所有新進教師皆具有帶領多元文化背景之學生班級之教學能力及跨境合作

之研究力。為了達到此一目標,本校在今(104)年 6 月「輔仁大學 2025 國際化白皮書」(Fu Jen Global

25 in 2025: Moving to Top 25 in Asia and 25 Projects for 2025)發展出五個主要概念支柱:以組織行

政改革(Organizational reform)、教師國際化參與(Faculty engagement) 及通識課程革新為基礎,分

別進行兩大主軸國際化歴程:「校園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及「海外國際化」

(International abroad),並統整發展出 25 項主要計畫。

1. 解決已知問題及符合未來需求之規劃方向:

本校「2025 國際化白皮書」25 項計畫中,與「解決本校目前已知問題」及「符合未來需求」

具直接相關者為:「計劃 1:落實國際化之行政組織運作及成效」、「計劃 5:與姊妹校合作,提供

教師英語授課教學知能課程 」、「計畫 8:建構外籍教授及境外籍生友善校園」、「計畫 10:增設

國際交流園地」、「計畫 12:建立全球通識課程」、「計畫 14:建構海外實習及就業平台,以培育

全球領袖人才」、「計畫 19:推展 MOOCs 課程,以吸引國際生就讀」、「計畫 21:外籍生融入校

園及參與在地服務學習」、及「計畫 23:建置暑期國際學生研修課程」。

最終,期能以四大面 25 個計劃之國際化效益讓全校師生受惠,既而將影響力擴展至社區、

國家。四大面向如下:

8

(1) 向完善國際化組織運作,提昇國際影響力

(2) 強化教學及研究國際化環境

(3) 發展國際創新課程,培育學生國際移動力

(4) 多元國際招生管道,建構完善國際學習環境

2. 2025 預期目標

(1) 外籍教師由目前 30 名增加至 60 名。

(2) 國際學位生由目前 167 名增至 700 名;僑生及陸生由目前 1,025 名增至 2,000 名,所有

境外生達本校日間學制總量 15%。

(3) 每學院至少一個雙聯學位(或聯合學位)及全英國際學位學程;全英語課程由目前 320 門

增至 600 門。

(4) 全校學生皆通過國際英語檢測

(5) 新進教師具備英語授課及跨國研究能力

(6) 每年培育 100 位國際菁英人才

二、 標竿學校簡介與效法

(一) 整體標竿學習對象(由研發處主責、於 104/10~105/1 繼續討論)

本校為天主教大學,故以國際優秀之天主教學校作為整體標竿學習對象,包括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以下簡稱 UND) 及 Georgetown University(以下簡稱 GU):

表 3:聖母大學、喬治城大學與輔仁大學基本資料表

學校名稱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聖母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

喬治城大學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輔仁大學

城市 美國印第安那州南灣市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新北市新莊區

學院 7 9 11

系所 62 48 48

研究中心 38 7 24

教師數

1,085

(2010-11: 982 full-time 及

103 part-time)

2,402 (Fall 2014:

1,390 full-time 及 1,012

part-time)

1,916

(102 學年度:專任 703 名及兼

任 1,213 名)

學生數 11,733 17,130 26,436

排名 QS 排名 195 QS 排名 213 QS 排名 701+

(二) 各子計畫項目之標竿學習對象(由各子計畫主持人主責、於 104/10~105/1 繼續討論)

1.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

以「營造生活學習社群」項目中之宿舍書院而言,其國內標竿學習對象為清大書院及政大書

院.本校目前共計六棟校內宿舍,含三棟男生宿舍(信義和平、格物學苑、及立言學苑)及三棟

女生宿舍(文德文舍、宜真宜善、及宜美學苑),均尚未建立類似清大書院或政大書院之功能

或組織,該些書院可供本校借鏡者如下:

(1) 創始期由校內主管參訪他校做法,帶領校內同仁共同規劃與執行

(2) 建立學院導師制度,站在第一線了解學生需求

9

(3)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規劃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學習之興趣

此外,UND 及 GU 官方網頁上對於宿舍之陳述較少,本校可參考處為其學務長下設置 campus

ministry 執行長之職務,以協助所有學務處業務中有關宗教信仰活動或事宜,而因宿舍即編制在

學務處內,故其宿舍活動規劃中可見較為濃厚之宗教氣息。

2.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本計畫「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項目中主推的 SPOC(Small and Private Online Courses)

模式為當紅 MOOC 模式的改良與延伸。近年來,聖母大學與喬治城大學皆致力於 MOOC 發展,

其歷程經驗與產出成效足堪為本校教學創新與跨界交流標竿學習對象。

聖母大學

聖母大學透過「數位學習辦公室」(Digital Learning Office)團隊發展數位學習教材並促進教

與學創新。該團隊成員歷來善用校內各類學習資源,整合性地提供教職員生多元化的學習工具、

經驗與獎補助機制,引領聖母大學發展世界級的卓越教學成果。其業務內容具備下列三項特色:

․ 設計:促進聖母大學的教師設計與發展具原創特色的教材與學習內容,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

․ 發展:支援教師發展數位教材並形塑創新教學模式。

․ 實現:透過提供策略性線上學習資源,拓展院系學程至全球;強化各學科領域教師發揮創意,

並與全球高教資源連結。

此外,聖母大學在 MOOC 的發展上,已與 edX 合作發展了 NotreDameX 一系列課程,內容

如下:

(1) 已開設之 MOOC 課程

我“心”統計:學習愛上統計 (I "Heart" Stats: Learning to Love Statistics)

課程主旨:幫助統計學的學習困難者,透過建立一套良性的學習聯結,使其了解統

計學,甚至能愛上統計學。

體育中的數學 (Math in Sports)

課程主旨:學習如何應用數學觀點讓你對喜愛的運動與日常生活產生深入的洞見。

傳統與聖經中的耶穌 (Jesus in Scripture and Tradition)

課程主旨:透過認識福音書與教會等傳統,探索耶穌基督的意義。

(2) 未來新開設之 MOOC 課程

城市型態的意義─首部曲: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羅馬城 (The Meaning of Urban

Form | Part 1: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Rome)

課程主旨:透過探索全球最美麗城市之一的羅馬城,了解城市型態背後的意義。

簡介伊斯蘭教的聖經─可蘭經 (Introduction to the Quran: The Scripture of Islam)

課程主旨:探索可蘭經,了解其在伊斯蘭教扮演的角色,認識其對穆斯林的意義,

及其和聖經的關係。

聖母大學在追求教學卓越上值得本校借鏡處在於其透過專業的「數位學習辦公室」團隊,促

進全校教師發展教學創新與 MOOC 經驗,使該校能有效與全球高教發展趨勢無縫接軌。

喬治城大學

喬治城大學的教育科技發展較早,從 1998 年開始就跟 Blackboard 有合作。在 MOOC 開始

之前,喬治城大學已經開始在校園專案中加強教與學,並且提升喬治城大學在全球的線上活動。

此外,也藉由實驗新的教學方法來進行互動式學習,這可能會影響大型導論課程的重新設計,加

10

深學生的研究技能,並可能開發出新的線上課程。喬治城大學早年在資訊化方面的建設和探索為

其加入 MOOC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2 年秋季,喬治城大學啟動新一輪名為「以科技提升學習成效」(ITEL, Initiative o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的三年期,總經費八百萬美元的教學科技獎補助計畫。2013 年 2

月,教師提交了 55 份最初的概念性提案,接著審核委員會對概念性提案進行審查,選擇課程,

讓其開發完整的提案。2013 年 3 月,教師提交完整的計畫書來競爭經費,2013 年 4 月,43 份提

案進行了同伴評審並且被排列為 8 個教師團隊;2013 年 5 月 1 日,ITEL 經費選擇委員會劃撥了

28 項 ITEL 經費,其中 5 項是 MOOC 課程,共投入 200 萬美元。

喬治城大學計畫提供的 MOOC 課程包括:生物倫理學課程群,包括生物倫理學介紹(2013

年秋季)、研究倫理(2014 年春季)、環境公正(2014 年秋季)、人類局限(214 年春季);全球

化的贏家和輸家: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挑戰(2013 年秋季);基因組學(2014 年春季);恐怖

主義與反恐(2014 年秋季);人格尊嚴和人權課程群;人格尊嚴的基礎(2014 年春季);人格尊

嚴和全球組織(2014 年秋季)等。

在 MOOC 課程的發展上,喬治城大學探索出了很多值得借鏡的寶貴經驗,如:

(1) 來自校長、教務長、MOOC 執行長與 CIO 的領導和核心教師的參與一樣,都非常必要;

(2) 線上策略、管理以及與 IT 的合作非常重要;

(3) 除任課教師之外,其他關鍵的利益相關者(如職員、在校生、未來學生或校友等)參與其中,

並且過程透明可以縮短決策時間。

參、 計畫推動重點與方法

一、 本計畫與「學校整體發展」之關係

(一) 本計畫與「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之關係

本校 103-106 學年中程校務計畫以「專業發展與人文關懷並重的國際化天主教大學」為目標

(表 4),並以此目標發展 4 大主軸(環境面之優化環境、學習面之強化學習、組織面之精化組織及

教研面之提升教研)及 12 項策略(如:優化教學及學習環境、卓越教學品質等)。

表 4:校務中程計畫書與生態系土創新計畫對照表

優化環境 強化學習 提升教研 精進組織

優化教學

及學習環

深化環

保教育

卓越

教學

品質

鼓勵

學生

多元

學習

深耕

國際

涵養

人文

關懷

精進

教師

專業

發展

提升

研究

產能

推動

自主

評鑑

精進

行政

服務

效能

完備

附設

醫院

落實

展業

創收

子計畫一:

彈性學制學分計畫 ● ●

子計畫二:

生活學習計畫

(宿舍) ● ● ●

子計畫三:

推廣跨界計畫 ● ● ●

說明:「」為直接關係,「」為間接關係。

校務中程 計畫書

生態系統創新

計畫

11

(二) 本計畫與「教學卓越計畫」之關係

本計畫所推動重點「建立彈性學

制」、「推動彈性學分」為目前本校教卓

計畫尚未涵蓋到之項目;「營造生活學習

社群」中之各類服務學習團隊、自主學

習活動、偏鄉關懷活動、及原民中心活

動等部份使用教卓經費,然而有關宿舍

書院及學生社團等各項規劃,則均未使

用教卓經費,其中宿舍書院為本校全新

之規劃;最後在「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

活動」之部份,本校藉由教卓經費鼓勵

校內教師進行課程創新(如:數位化,磨

課師等),然而,與其他利害關係人(如:

校友、高中職學生、高中職教師等)透過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形

式之交流則目前尚未包涵在教卓計畫經

費使用規劃內,為本計畫全新之嘗試。

整體而言,本計畫強化教卓計畫所未涵蓋之項目,包括大範圍實施之項目(如:彈性學制或

學分之規章辦法)及小範圍實驗性質之項目(如:先擇一宿舍試辦學院,視其成效再擴大至其他宿

舍)。此外,本計畫與教卓計畫均與學校中程計畫相關,協力達成學校中程計畫之目標。

二、 計畫推動重點

本校預計執行項目為:建立彈性學制/推動彈性學分/營造生活學習社群/及辦理推廣及跨界交

流活動,分述如下:

(一) 建立彈性學制:目標是「打破既有的學習框架」,讓學習制度得更多元化。

圖 6:推動彈性學制作法

1. 國外雙聯學制:

(1) 重點:建立聯盟夥伴,透過專業分補,讓學生的學習更多元、更完善

(2) 方法:

圖 5:計畫摘要表及整體推動架構圖

12

A.以一系一校的方式,建立雙聯。

B.透過姊妹校的既定關係,進一步選擇、商討而簽訂雙聯。

C.組織執行:由國教處輔助系、院進行洽商。

2. 國內跨校共設學分學程:

(1) 重點:在既定學分內,透過聯盟夥伴的師資與設備,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整與深入,

並培養第二專長。

(2) 方法:

A.先從相鄰區域建立國內策略聯盟伙伴學校。

B.找出特定領域進行學分學程規劃。

C.教務上讓跨校選課更便利。

3. 3+1 學位:

(1) 重點:藉由就業學程之規劃,結合企業實習,可以達成學用合一。方法是將有意願之企

業或校友納為業師,從「理論→應用→就業」達成學以致用。

(2) 方法:

A.選擇就業弱勢科系進行課程分流。

B.用就業學程與實務結合。

C.規劃企業實習課程,落實學以致用。

D.最後用總結課程來整合知識,建立多元能力。

E.媒合就業,增進就業率。

4. 暑期彈性學制:

(1) 重點:鼓勵老師運用暑期開課,達到教師授課及負擔之降低,及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要。

(2) 方法:

A.規劃暑期開課之課程與老師。

B.老師學分可選擇計入下學年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

C.學生成績計入第一學期。

D.利用現有預選制度,產生實質預選功能。

5. 微調週數:

(1) 重點:依學生實際負荷得適度調整週數,不受 18 周之限制。

(2) 方法:

A.課綱設計上周數可以彈性。

B.老師提出縮減週數之申請。

C.以學生實際學習負荷及學習成果為依據,非在降低學習成果之標準。

D.落實學習之學習評估,來確保成效。

6. 改變「學期週期制」:

(1) 重點:可將放寬成一學年,讓老師可以適度調整上下學期學分數。

(2) 方法:

A.原則上老師仍以一學期不低於 4 學分高於 16 學分。

B.老師向課務組提出申請,經人事室及教務長核准。

C.調整後薪資未變,但課程相對集中,老師可以做教學負荷輕的學期多做研究或產業合

13

D.例如:某教授原學分配置為(10,10),超鐘點各(1,1);彈性後成為(16,4),上學期超鐘

點 2,下學期未超未缺。

7. 總學分制替代學期制:

(1) 重點:在不影響學校收入的前提下,推動學分制可以減低學生退學之威脅

(2) 方法:

A.撤除修業年限及退學制之規定來減輕學務。

B.學生可以依據工作或生涯規劃。

C.特殊優秀者可經申請提早修完學分,提早畢業。

D.在考量學校財務狀況下,必要時可提高畢業學分,或繳費可以另採基礎雜費加學分制。

8. 延後分流:

(1) 重點:可實行大一院不分系;讓部分升大一志向不明者可以在升大二決定專業,減低志

趣不合之可能性。

(2) 方法:

A.先性質相近的學院辦部分招生;上大二再依其志願及成績做分發。

B.進一步可以先做全校不分系招生,待升大二再舉辦填志願序及分發。

C.須訂定選系優先規則

(二) 推動彈性學分:目標在提高學習彈性,豐富學生學習路徑。

圖 7:推動彈性學分作法

1. 增加自由選修:

(1) 重點:降低必修學分,增加自由選修,讓學生學習路徑可以更廣。

(2) 方法:

A.減少必修,已在上一階段課程改革完成大部份。

B.可以透過就業的推動,讓自由選修的部分可增加。

C.推動學生培養第二專長。

2. 開設微型課程:

(1) 重點:開設一學分以下之課程讓學生的學習可以更多樣化。

(2) 方法:

A.配合各系課程改革,可以開放課程學分為一學分以下如 0.5 學分或 0.7 學分。

B.老師上課週數可以配合調整。

C.可包括創新型之微型課程,如:活動式課程、服務學習型課程、體驗式課程等。

14

3. 開設深碗課程:

(1) 重點:開設六學分以上之課程,讓學生有深入研究之機會。

(2) 方法:

A.課程改革中,可思考大型課程更深入或跨領域,學分數可以是單學期 3 個以上。

B.各系、各院或跨院可以合開,已發揮綜合大學多系整合之優勢。

C.可包括創新型之深碗課程,如:實作性專案計畫課程、師徒制傳習課程:產學合作課

程、企業實習課程等。

4. 學生自主彈性修課:

(1) 重點:學生透過實習、專案製作、課外學習皆可轉成學分,可建立學分證制度來審核,

達成多元學習。

(2) 方法:

A.以學生自主提出申請,就自行規畫之內容提出報告(如暑期遊學、實習、未開之課程

研習)

B.建立自我學習學分認證辦法。

C.設立學分認證中心來審核,其非課程學分認證機制之規劃方向如下:

學院專業課程學分抵免原則:由各學院及學系訂定抵免機制及辦法

基礎專業課程 (32 學分) – 本校開設高中預修課程,最高 6 學分

進階專業課程 (64 學分) – 抵免最高以不超過 12 學分為原則

學習護照認證 (研討研習、講演、講座、工作坊)

專業競賽獲獎、證照、證書等學分認證

遠距課程、MOOCs 課程學分認證

國外交換學分認證、國科會研究學分認證

通識課程學分抵免原則:校級單位及全人中心訂定抵免機制及辦法

基礎核心通識課程 (8 學分) – 體驗式、服務學習、社區工作認證

基礎語文能力 (12 學分) – 英語檢定認證、英語自學點數學分認證

通識涵養 (12 學分) – 自主學習認證、微型深碗、研習、遠距磨課師課程

5. 教師共時共教:

(1) 重點:透過不同專業老師的合作開課即同時上課的模式,讓同學可以同時學習到不同老

師的專業如 PBL 教學,及不同風格的互動,兩位老師上多少鐘點數就可以承認多少學習

數。只要學生夠多,並不會增加學校成本及老師的負荷可以適度降低。

(2) 方法:

A.配合深碗課程,老師採共教方式。

B.過去合作開課是合作老師共分學實數,未達到真正共教;「共時」則可以讓老師真正「共

教」而非「分教」;達到真正的合作教學。

C.共時共教須向教務處提出申請,以確保真正之「共時共教」。

D.需有評核機制,來確保共教之成效。

15

(三)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

圖 8:營造生活學習社群作法

【行動學習、服務先行】【Action-learning】

1. 內容說明

秉持全人發展之理想,以結構化與系統性之校內外資源整合概念,推展及深耕服務學習,豐

富學習與反思體驗,拓展關懷視野與落實服務精神,培養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增進溝

通合作與團隊領導才能,使能持續學習服務,亦能於過程中,蓄積未來改變世界的能量。

輔仁大學每年海內外的服務隊近 40~50 隊,足跡遍及五大洲,近二十個國家,輔大相關單位

長期關心城市與偏鄉間的種種落差,並持續投入人力將資源導入偏鄉與部落,並輔導教師同

學投入服務的工作,將服務溶入生活也成為學習的一部分,未來將持續發揚輔大身為天主教

大學的核心精神,將服務由一種行動學習昇化成為最有價值的生活學習。

2. 參與單位

服務學習中心、學務處服務性社團、輔大社福獅子會、社會企業中心、偏鄉關懷中心、學務

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3. 執行概念與策略

(1) 持續推動服務學習中心各面向的服務工作。

(2) 結合服務性社團與輔大社福獅子會,辦理服務性公益活動。

(3) 偏鄉關懷中心持續進行遠距課輔活動。

(4) 原民中心持續進行原民老人日托中心及偏鄉部落服務隊。

【經驗學習、典範先行】【Project-learning】

1. 內容說明

輔仁大學是一所天主教大學,本著照顧好學生與學術專業表現一樣重要的精神,在國內大學

首創導師制度,由於輔大導師制度起步得很早,再加上學校對導師制度的重視與支持,全校

的師長無不全力投入輔導學生的導師工作,除了固定於每週實施導師時間與導生互動外,導

師們也透過各種機會舉辦與導生輔導相關的系列活動,藉由各種不同的模式與型態對導生提

供最好的輔導。輔大為了推動導師制度,目前仍是國內少數堅持將導師時間內含於教師基本

鐘點的大學,現階段為因應導師工作必須包羅萬象,導師們也持續精進「課業輔導」、「生活

輔導」、「心理輔導」、「職涯輔導」、「生涯輔導」等領域的知能,未來規劃將導師工作多元化,

16

學校提供導師申請資源與經費,鼓勵以導師專業知能與社會經驗為典範,帶領同學完成專案

學習計劃。

2. 參與單位:導師工作團隊、院系導師、榮譽學生會、宜聖宿舍書院

3. 執行概念與策略

(1) 鼓勵並補助大學導師帶領同學完成自訂之專案學習計劃。

(2) 鼓勵並補助學校宿民與神父修女完成自訂之專案學習計劃

(3) 鼓勵並補助大一大學入門課程老師帶領同學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涯規劃。

【自主學習、跨域先行】【Self-learning】

1. 內容說明

輔大將近有五十個系所,學習面向豐富且多元,同學彼此在專業領域中認真學習,也各有專精;

本校向來強調課室外學習,除了鼓勵同學參與各屬性的社團活動外,也建議同學能自行設定學

習主題,跨領域、跨學系、跨學院、跨國別等模式自組學習團隊,透過主題式的引導,強調「團

隊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透過舉辦「多元

化學生自主學習競賽」,鼓勵學生以「多元」及「自主」的學習方式,促進對未知事物的探索,

從中帶動校園學習風氣並培養學生「終生學習」之行為模式與態度,進而強化未來競爭力。

2. 參與單位:學務處學生學習中心、學務處課指組學生社團、國際教育處、宿舍書院

3. 執行概念與策略

(1) 持續辦理並推動多元化學生自主學習競賽。

(2) 開設『學習策略講堂』,推動『影音剪輯、簡報製作、簡報口頭報告、時間管理』四大

增能課程。

(3) 經營並活化全校六處學習共享空間與四處戶外學習平台。

(4) 國際教育處規劃國際生特色學習共享空間並營造國際生之生活學習社群。

(5) 營造宿舍自學空間成為跨領域學習基地。

(6) 新建的宜聖宿舍規劃成立書院,同學將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

另有關書院之具體規劃如下:

(1) 以宜聖國際學舍(暫定名稱)為試辦書院,推動「宿學」,包括共宿、共學、共膳、共

作(特別是農耕)與共融的天主教大學傳統。

(2) 在組織架構上,規劃成立真善美聖(住宿)學院,將所有宿舍漸進納入,由新建宿舍(宜

聖)的部份樓層規劃執行完整版的「宿學」,包括學院課程、第三學期、學院社團、學

院文化與儀式等,並在多元導師理念下建立住宿學院導師制度(含神長們、教官、教師、

研究生、博士後等)。實施成效佳的項目可轉移至其他宿舍。

(3) 在書院中推動「宿學」,在學習社群(如全人核心課程的「學習家庭」)中推動「則學」,

培養具人本精神的生活家。並全人教育白皮書作為規劃與執行平台,帶領宿學與則學的

研究、教學與服務。

(4) 全人核心課程的「學習家庭」機制來執行「則學」,包括生活教養、自主管理與學習、

校園民主、生活美學、團隊合作等。

17

(四)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1. FINE─輔仁創新利基教育平台

(1) 從 MOOC 到 SPOC

2012 年從美國頂尖大學崛起的 MOOC(大規模開放式課程)模式,因其為開放教育的新亮點,

遂成為各國高等教育參考與仿效的標竿對象。然而,MOOC 的「大規模」與「開放性」本質雖

是它匯集大量人氣高註冊率的商業與教育價值,卻也是造成低完課率的致命傷。

有鑑於此,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Armando Fox 教授在 2013 年提出了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概念。SPOC 是由 MOOC 衍生的另類開放式課程形式,其 Small 意指小量 (學員

數止於數百人),Private 意指修課者為開課學校的註冊學生,亦即非開放給所有人。

SPOC 的上課形式會採取課堂面對面與線上自學的混成方式進行,與 MOOC 的完全線上形

式不同,簡言之,SPOC 就是「MOOC + Classroom」,是一種善用 MOOC 資源融入翻轉教學的

混成課程。根據國內外許多 SPOC 案例實驗結果顯示,規劃良好的 SPOC 不僅能徹底避免高註冊

率低完課率的缺點,更因善用了混成/翻轉教學的優點,故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2) 以跨界創新精神建立利基教育平台

為因應近年來國內高等教育面臨的「學生學習動機低落」、「教師教學創新匱乏」、「畢業生學

用合一困難」、「少子化衝擊生源」等問題,本校期善用本次「未來大學推動計畫」,透過政策法

規修訂、獎補助機制宣導與發展多元 SPOC 進修模式,藉由跨單位分工合作,打造一個能促進多

元學習者跨界交流與學習精進的「輔仁創新利基教育平台」─ FINE (FuJen Innovative Niched

Education) Platform。

niche 一詞中文譯為「利基」,字典釋義為「適合的職務或地位」;Niched Education 即指一種

根據學習者需求設計的「適性化教育」。有鑑於此,FuJen Innovative Niched Education Platform─

FINE 平台,就是輔仁大學教學專業發展團隊根據大學教育相關之多元學習對象:在校生、校友、

高中職師生、企業培訓單位與在職進修者之學習需求,透過創新之 SPOC 模式提供適性化學習的

交流平台。FINE 平台之概念可參考圖 9 示意說明。

圖 9:透過 FINE 平台實現未來大學教育的多元跨界交流與學習

18

2. FINE-SPOC 多元混成學習模式

(1) 建立專業團隊推展教學創新

為滿足本計畫「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重點之精神,考慮 FINE 平台之規劃設計與營運

推展的創新性與專業性需求,未來須成立負責教育創新領導轉型的「FINE 核心團隊」,專責發展

FINE-SPOC 模式:

․ 編制:副校長、執行長、專職教育科技應用發展人才

․ 任務:❶專責 FINE 平台發展策略之規劃、分工與維運模式

❷發展 SPOC 課程規劃、教學設計、教材製作等作業 SOP

❸發展跨學習社群之推廣與行銷通路

❹與多元外部學習者之權責單位(如推廣部、公共事務室)合作經營學習社群

❺與教學單位教師與 TA 合作發展 SPOC 教材

(2) 透過 SPOC 實現多元學習交流

建立多元 FINE-SPOC 模式

❶ 高中端 SPOC:高中師生線上增能學習

❷ 在校生 SPOC:翻轉/混成教學

❸ 企業界 SPOC:企業培訓/個人在職進修

❹ 校友群 SPOC:校友進修(回饋)

透過 FINE 平台促進多元學習者多贏成效

❺ 高中生在校生:增進生源與自主學習

❻ 在校生校友:傳承交流與學用合一

❼ 在校生企業:學用合一/求職/創業

❽ 校友企業:求職/轉職/展業/創業

3. 在校生為跨界交流行動核心

FINE 平台的亮點除透過 SPOC 模式滿足多元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外,更重要的特色在於其促

進整個平台多元學習者「跨界交流」的行動核心就是「輔大在校生」。亦即 FINE-SPOC 未來將參

照「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與「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等理論基礎,透過「彈性

學制、彈性學分與多元學習體驗」等學習活化機制,引導在校生除了在正式學習(課堂式)之外,

更能藉由非正式(活動式)學習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模式,促進其能跨界溝通、職能精

進與學用合一。

4. 模組化與成果導向混成學習

FINE 核心團隊與院/系授課教師將針對不同學習對象:高三學生、高中教師、在校學生、

校友、企業培訓與在職/轉職進修者之需求,重新規劃與定義院系既有的學分課程內容,去蕪存

菁轉化為 SPOC 學程之學習主題,並依各主題學習歷程規劃「Cornerstone(基礎)、Keystone(核心)

與 Capstone(總整)」三階段之模組化課程:

Cornerstone 課程─課程內容為整體學程的基礎奠定,教學設計目標在於使學習者能:

融貫基礎知識、形塑通識素養與建立跨域思維能力。

圖 10:透過 FINE 平台推廣跨界交流之示意

19

Keystone 課程─課程內容為整體學程的專業養成,教學設計目標在於使學習者能:提

昇跨域思維能力、融貫並精熟專業知識之應用。

Capstone 課程─課程內容為整體學程的總整驗收,教學設計目標在於使學習者能:透

過「專題實作」實踐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與跨域思考之應用,並以實作成果展現創作與

創新之學習成效。

圖 11:透過 Cornerstone、Keystone 與 Capstone 課程設計提升學習成效

5. 計畫時程規劃

任務 內容 時程粗估

辦理計畫啟動會議。 討論並確定參與本案之單位規模、業務

分工、人力與經費資源。

計畫第一期六個月內

建立 FINE 核心團隊 規劃 FINE 平台發展策略、分工與維運

模式。

規劃 FINE-SPOC 機制 規劃 FINE 平台之多元 SPOC 課程模

組、教學設計、教材製作等作業 SOP。

法規討論與修訂 針對與本案相關之校內法規進行討論

與修訂,以利計畫能合法推展。

確立外部合作機構與資源 與平台廠商、高中職校或企業人資單位

等外部機構或資源討論與確立合作與

分工模式。

進行多元學習者需求調查

與分析

對外部機構之高中職教師、企業人資單

位與校友做學習需求調查與分析。

設計 FINE-SPOC 課程結構 FINE 核心團隊與課程教師、TA 及業師

合作,根據多元學習需求調查分析結

果,規劃、定義與模組化對應之 SPOC

主題、課程/學程結構與學習資源。

針對不同學習對象規劃

行動方案之優先順序:

計畫第二期前半年

20

任務 內容 時程粗估

發展 FINE-SPOC 課程內容 製作 FINE-SPOC 課程雛型,並做測試

與改良。

❶高中職三年級學生

❷高中職教師

計畫第二期後半年

❸校友

計畫第二期~第四期

❹企業人資培訓

❺在職進修之個人

規劃 FINE-SPOC 行銷策略 規劃與發展 FINE-SPOC 之策略並建立

行銷通路。

經營 FINE 多元學習社群 與推廣部、公共事務室與產學院程中心

合作推展 FINE-SPOC 業務並經營

FINE 多元學習社群。

FINE-SPOC 正式營運 將 FINE-SPOC 教材與相關學習資源上

架開放註冊選修,並透過多元通路做行

銷宣傳。

FINE-SPOC 成效評估 針對 FINE-SPOC 營運成效─學習者的

建議回饋做檢討、修正與改良。

三、 引導師生及行政人員調整價值觀之規劃做法(由人事室主責、於 104/10~105/1 繼續討論)

最後,在引導師生及行政人員調整價值觀及減低本位主義之層面,本校將嘗試:

1. 確認願景並清楚描述,並創造成功範例。

2. 未來大學觀念的轉變勢必打破原先傳統的界線(系、院),在推動應利用鼓勵而非處罰。

3. 藉由了解未來大學目標的引領者,透過小組討論,腦力激盪發揮創新創意。

4. 主管觀念的轉變尤為重要,從根(系)改變效果應較為顯著。

肆、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本校相關單位在規劃該四大項目(彈性學制、彈性學分、生活學習及推廣跨界)時,在有限的

時間及空間下,較易產生「將會碰到什麼困難」的內容,而較不易產生「該如何解決該些困難」

之想法;也較易產生「別的單位應該要如何做」,而較不易產生「自己的單位應該要如何做」之想

法. 是故,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校預計在 104/10~105/1 期間使各子計畫繼續就該些議題作跨單位

之討論與釐清。該四大項目之評估及因應分述如下:

一、 建立彈性學制

(一) 彈性學制之 3+1 學制

1. 規章辦法檢視或調整:

(1) 學雜費收費標準之規定:產業實習期間學雜費如何收費?

(2) 四年級最低修課 9 學分數之規定:學則、學生選課辦法

(3) 各系所修課及畢業條件之規定:各系所之修業規則、學生選課輔導辦法

2. 運作流程

(1) 系所應進行課程結構改革,並經層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自下一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2) 系所藉由產業實習委員會,負責籌劃、學生輔導、檢討…產學實習等相關事宜。

3.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1) 學生於業界實習之學年度(或學期),其學雜費該如何計費?若收費,是否會造成實習學生

無使用校內資源而需支付全額學雜費之觀感?若不收費或收學分費,學雜費短收將嚴重影

21

響本校財源。

(2) 課程結構改革後,系所新舊課程交替之際,系所秘書開課之正確性將面臨考驗,且會增加

開課學時數、增加開課成本。

(3) 產學合作之合約制訂相關事宜,如法規制訂、學生輔導、實習安全等….行政配套應相應支

援。

(4) 本校為綜合性大學,各學系之特性不一,並非所有學系都適用推動 3+1 學制。

(5) 產業實習之機會洽談不易且名額有限,難以滿足全系學生皆能參與產業實習之需求,勢必

將採行「彈性學制」及「一般學制」雙軌並行,若為維護一般學制學生之權益,勢將增加

開課成本,若減少課程,則影響學生選課彈性。

(6) 產業實習應結合課程,開設實習課程名稱及學分數,以增加學生修課之誘因。

(二) 暑期彈性學制

1. 規章辦法檢視或調整

(1) 依據教育部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假期辦法第三條之條文:「一學年分為二學期,分別以

八月一日至翌年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各為一學期。」並無第三學期之

相關規劃。

(2) 學生有修業年限之規定,縱使推動第三學期暑期先修課,也無法提早畢業。(除少數成績

優異的學生得申請提早畢業)

2. 運作流程:層級課程委員會、教務會議…等相關會議討論,法規修訂、資訊系統發展建置

3.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1) 暑修界定為補救教學性質,為有延畢、擋修課程等學生需求所開設,若第三學期開設正規

課程,則學生成績較不理想之學生無補救之機會。

(2) 學生有修業年限之規定,縱使推動第三學期暑期先修課,也無法提早畢業。(除少數成績

優異的學生得申請提早畢業)

(3) 若推動第三學期暑期開課,應全校一致,不可一國兩制,雙軌並行,會造成開課、選課、

課程規劃之混亂及複雜程度。

(4) 暑假期間學生多自行規劃活動,如國外遊學、打工(經濟困難者)…等,並非所有學生皆

可參與,恐引起家長反彈。

(5) 暑假期間若開設專業必選修課程,並非所有學生皆可參與,若在正規學期再次開課,勢必

增加開課成本,若開設選修課程,無法參與暑假期間修課之學生,將減少修課選擇,影響

學生選課權益。

(6) 暑期開班若不收費,教師鐘點費支出何來財源支應,勢將增加本校財政負擔。

二、 推動彈性學分

(一) 降低必修學分,增加自由選修

1. 規章辦法檢視或調整

(1) 必修科目訂定及異動辦法

(2) 選修學分選課規範

(3) 各系所修課規則、學生選課輔導法

22

2. 運作流程:層級課程委員會、教務會議

3.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1) 本校自95學年起歷經四年制學士班調降畢業學分數、調整課程結構比例等二次課程結構改

革,旨在藉本校為綜合大學之優勢,推動「碩學通才」之人才培育理念與目標,鼓勵學生

自主學習與跨領域學習,制訂四年制學士班之課程結構,以全人教育課程32學分、院系

必修必選課程64~72學分、選修課程24~32學分,畢業總學分數128為原則;原課程改

革之精神希冀開放選修課程24~32學分為自由選修學分,唯改革期間歷經多次會議審議

及系院反彈聲浪,遂訂定選修學分中專業選修學分10學分之選修規範,101學年度外語

學院更進而專案簽准限定選修學分皆為專業選修課程,無自由選修之空間,教務政策業

已節節失守,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等亦有學系爭相仿效降低自由選修學分。

(2) 此項計畫重點之推動,有賴教務政策之確認與執行,及各系所能兼顧專業知能訓練及鼓

勵學生跨領域學習之平衡。

(二) 開設微型課程、深碗課程

1. 運作流程:層級課程委員會、教務會議

2.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1) 深碗型課程係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教師有效教學,學生需投入較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於

閱讀指定書目、撰寫研究報告、準備考試以及自我修習等,並樂於思考、深入研究,教

師則應激發學生思考、教授學生學習方法以及引領學生探究問題…與一般之學習型態不

同需多加注意學生學習效果及加強學生課後輔導。

(2) 開設 6 學分以上之深碗課程,擺脫傳統教學方式,需提供師資培訓之環境與資源,有賴

教師發展或種子教師的帶領精進。

(3) 開設高學分之課程勢將造成開課學時數的排擠效應,增加開課成本。

(三) 學生自主彈性修課

1. 運作流程:層級課程委員會、教務會議、相關法規修訂、選課、成績、時數認證..等各方面

之資訊系統配合建置

2.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1) 轉換之彈性學分是否採認為畢業學分,是否全校制訂統一規定,亦或交由各系所自行認

定?若不採計為畢業學分數,會減少學生修課之意願,若採計,則將排擠現行課程結構

中,全人教育課程學分數,或系所專業課程學分數。

(2) 認證制度如何建立?是否應成立權責單位統一認證。

(3) 若參與各系所實習、專案實作..等課程可取得修課學分數,應不得重複認列。

三、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

1. 建立獎勵機制:相關的學習活動必會增加輔導師長的工作,因此必須規劃獎勵機制,鼓勵教

師參與和投入。

2. 培育學習種子:相關的學習活動除了教師的參與外,學長姊的經驗分享與學習引領是相當重

要的一環,因此培育學習種子學生(社團幹部、榮譽學生會、偏鄉課輔團隊、學習特攻隊等),

23

利用同儕輔導與陪伴學習的概念完成目標。

3. 學習基地優化:學習空間的調整與軟硬體再優化將是引領同學投入學習活動的關鍵,因應學

習型態的調整,學習場域之相關調整將勢在必行,除了維護並再優化現有空間之外,開發新

的學習基地將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4. 書院建置:

(1) 宿學:住宿學院(輔大書院)與傳統的宿舍管理很不一樣,因此在思想與行動上需要進行

「典範轉移」,包括組織與機制的建立,書院還有硬體改裝的問題,以社會建築(Social

Architecture)之觀點來調整空間:由個人型宿舍轉型到家型庭宿舍(專業名詞為花蕾型到

花瓣型 layout) ,以合乎住宿學習的目標。舊宿舍需要逐年改裝。

(2) 則學:除了合作創立促進生活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軟體與機制外,還需要在硬體上規劃共學

區,讓不同生命相遇、不同想法激盪。全人週的規劃將成為合作平台。

四、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一) 確保組織變革成功

本案「未來大學推動計畫」應視為傳統大學教育迎向變革與轉型的契機;然而科層組織向來

最不易進行變革創新,遑論由教授菁英主導的大學更是變革不易,最常見的就是勤呼口號與虎頭

蛇尾。有鑑於此,本校如何確保能透過參與「未來大學推動計畫」實現成功創新轉型?建議團隊

在推動本計畫時可參考 John Kotter(2012)「組織變革轉型」論述中提到成功變革的八個步驟(參考

下表內容,以「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重點為例):

成功變革八步驟 可能之行動方案

①建立危機意識 如:少子化、特色匱乏

②成立領導團隊 如:建立 FINE 核心團隊

③提出願景 如:形塑 FINE-SPOC 跨界交流平台

④溝通願景 如:定期辦理共識與溝通會議

⑤授權員工參與 如:將學生培育為跨界交流的行動核心

⑥創造短期(近程)戰果 如:由先導種子單位試點創新

⑦鞏固戰果並再接再厲 如:種子單位試點成功後再複製經驗到其他單位

⑧讓新作法深植企業文化中 如:將種子單位成功模式擴散到全校

(二) 精進決策領導創新意識

未來大學教育強調的「跨域、創新、創業」觀點並非“傳統”大學行政與學術主管,以及教授

職員們熟悉的領域與經驗實務,故推動計畫時可能發生事倍功半的窘況。有鑑於此,團隊在推動

本計畫時可訂定「領導創新培訓計畫」,針對主管(決策者)與教師,以及職員進行系統化再充電,

促進教職員工們重新學習新觀點、建立新思維與行動方案,以因應未來全球化高教產業的激烈競

爭。

(三) Top-down 跨業務分工合作

在連結與促進 FINE-SPOC 之行動方案中,勢必須由教學單位之 SPOC 課程與不同行政單位

業務分工合作,這些跨業務(領域)分工合作模式,對於教職員生不啻會是一大挑戰。有鑑於此,

在執行變革行動方案時,應採取 Top-down 方式來落實 PDCA 循環,最重要的是教學與行政單位

先形成共識,再共同制定政策、規劃行動方案,然後分工合作與檢討改善。

24

伍、 預期成果及效益評估

撰寫重點:請申請學校自訂具開創性與突破性之績效指標,並說明計畫目標、績效指標、目

標值(質性和量化)及行動方案之邏輯關聯,以利日後澄清實驗方案有效或無效之歷程因素;有

關績效指標、執行成果及評估方式,應完成校友、校外學界同儕與業界之外部檢視程序。

一、 前置作業期績效(104/10~105/1)

1. 每月總計畫主持人召開 1 次會議,以了解各子計畫及相關團隊之工作狀況。

2. 各團隊主管及成員們針對所欲執行之項目,能瞭解其他學校之做法、並對於校內推動時所遭

遇之困難,能提出較為具體之因應方法或規劃。

二、 第一期整體績效(105/2~105/7/31)

質化

1. 調整決策之過程,在研議過程中納入學生、教師、職員及校外專業人士之想法或建議。

2. 各團隊主管及成員們針對所欲執行之項目,能瞭解其他學校之做法、並對於校內推動時所遭

遇之困難,能提出較為具體之因應方法或規劃。

量化

1. 每子計畫蒐集並瞭解另三間(至少)標竿學校於該子計畫相關內容之做法。

2. 邀請標竿學校(或其他表現優秀學校)人員至少 10 人至本校就相關子計畫內容作分享或建議。

3. 參訪至少 3 所標竿學校(或其他表現優秀學校)與計畫內容相關之單位以了解其運作。

4. 蒐集並瞭解全校(或利害關係群體)50%以上教師、50%以上職員、及 50%以上學生之想法及

建議。

三、 各子計畫總體績效(105/2~109/1)

(一) 建立彈性學制

1. 藉由產業實習落實學用合一,結合有意願之產業或校友納為業師,從「理論→應用→就業」

達成學以致用。

2. 提昇學生就業力。

3. 促進教師與業界合作,瞭解業界所需,進而納入課程規劃,增加課程的實用性。

(二) 推動彈性學分

1. 增加學生選課自由性,鼓勵跨領域學習

2.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教學方式改善

3. 鼓勵多元學習、增進課外活動之參與

(三) 營造生活學習社群

1. 引領並持續深化海內外服務學習,讓全校師生皆有服務學習之經驗並充滿熱忱。

2. 以典範為學習目標,以經驗帶領學習,讓導師活動與宿舍生活更豐富多元。

3. 將自主學習活動溶入大學生活中,組成跨領域、跨國別之學習團隊豐富相關學習歷程。

25

(四) 辦理推廣及跨界交流活動

1. 為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促進學用合一,「FINE 平台」將以輔大在校生為跨界交流之行動

核心,透過「彈性學制、彈性學分與多元學習體驗」與 SPOC 模式,促進大學生以自主學習、

教學助理或實習生等不同面向之教導或學習者身分,分別與外部多元學習社群之高中職師

生、企業人資培訓單位與校友互動交流,達成以下二個目標:

(1) 學生透過「做中學」、「主動學習」與「參與式學習」模式,強化職能養成與學用合一。

(2) 學校教育可促進多元對象學習交流,創造未來大學教育做為全民學習平台的多贏價值。

2. 透過 FINE 平台翻轉傳統大學教育之「教授授業學生畢業(拿學位)」模式,轉型為…

(1) 師+生、生(高中)+生(大學)、產+學與學校+校友之學習與成長共同體

(2) 多元知識工作者之做中學與成果導向之創新(跨域)、就業與創業實踐

陸、 當期計畫推動進度規劃

日期 預計工作項目

104/10~105/1

1. 計畫主持人每月召集會議、瞭解各子計畫狀況、鼓勵相關單

位後續討論本計畫書內尚待討論的部份

2. 各主子畫進行讀書會:

蒐集國內外重要教育訊息及資料(含標竿學校),必要時

翻譯成中文

確認讀書會之閱讀內容

子計畫成員至少每月聚集一次討論相關內容,並於計畫

主持人召開會議時報告

105/2/1 以前 確認專案團隊所有成員

105/2/1~3/15

【初步方向及定位形成】

團隊內部工作會議*3 or 4 (執行方向/形式/分工等)

規劃研議會議 – 對話機制及方向定位草擬

105/3/16~6/30

【意見收集、共識形成】

全校共識會議(教師)*1 以上

全校共識會議(職員)*1 以上

全校共識會議(學生)*1 以上

【或問卷調查等其他方式】

105/7/1~7/31

【意見整合及決策會議】

團隊內部工作會議*1 or 2

決策結論會議

第二期計畫申請

26

柒、 執行團隊成員分工情形 成員類型 姓名 單位/職稱 校內分工 教育部要求 學經歷、專長、相關經驗

【總計畫】

主持人 袁正泰 學術副校長

(1)統籌及推動三項

子計畫

(2)每月召開總計畫

會議

(1)參加教育部定期

會議

(2)親自並全程參與

計畫之期初/中座談

會、期末成果發表及

相關計畫活動

學歷:美國密蘇里大學電機工

程博士

專長:通訊訊號處理、數位訊

號處理、通訊系統

經歷:請見註腳2

【總計畫共

同主持人兼

子計畫一:

彈性學制學

分計畫】主

持人

龔尚智 教務長

(1)協助總計畫主持

(2)統籌、規劃及推

動彈性學制學分計

(3)召開子計畫會議

親自並全程參與計

畫之期初/中座談

會、期末成果發表及

相關計畫活動

學歷: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經

濟博士

專長:時間數列分析、經濟學、

國際財務投資、風險管理

經歷:請見註腳3

【子計畫

二:生活學

習計畫】主

持人

王英洲 學務長

(1)協助總計畫主持

(2)統籌、規劃及推

動生活學習計畫

(3)召開子計畫會議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

究所博士

專長:行為神經科學、生理心

理學、腦結構功能分析、神經

解剖學

經歷:請見註腳4

【子計畫

三:推廣跨

界計畫】主

持人

蔡偉澎 教發中心主

(1)協助總計畫主持

(2)統籌、規劃及推

動推廣跨界計畫

(3)召開子計畫會議

學歷: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工

程價值評估博士

專長:Financial Management

Investment/Fixed Income

Securities Valuation

經歷:請見註腳5

【子計畫

三:推廣跨

界計畫】共

同主持人

劉怡甫 教卓計畫副執行長

(1)協助推廣跨界計

畫主持人

(2)協助規劃、推動

計畫

學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候選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

專長:教學/學習科技應用,混

成式教學設計

經歷:請見註腳6

專任助理、

其餘子計畫

共同主持人

待聘

子計畫共同主持人預計邀請高中

校長、本校同仁等參與,計畫團隊

則預計邀請校友及學生參與。

2 【總計畫主持人】袁正泰副校長經歷︰輔仁大學學術副校長、輔仁大學理工學院院長、輔仁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

輔仁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3 【總計畫共同主持人兼子計畫一彈性學制學分計畫主持人】龔尚智教務長經歷︰輔仁大學國際貿易學系主任、輔

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輔仁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行政院金融重建委員會

評價委員、金融消費爭議委員會評議委員、台灣交易所上市審議委員、櫃買中心上櫃審議委員、中國財務學會

理事。 4 【子計畫二:生活學習計畫主持人】王英洲學務長經歷︰輔仁大學學生事務處學務長、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系主

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系副教授、輔仁大學醫學系兼任副教授、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進修部主任 5 【子計畫三:推廣跨界計畫主持人】蔡偉澎主任經歷︰輔仁大學教師發展與教學資源中心主任、輔仁大學教師國

際貿易與金融學系主任 6 【子計畫三:推廣跨界計畫共同主持人】劉怡甫副執行長經歷︰輔仁大學教發中心教學設計師

27

圖 12:執行團隊成員分工圖

捌、 計畫參與成員之增能與激勵措施(由人事室主責、於 104/10~105/1繼續討論)

一、 較為明確之做法

本校除按貴部規定總計畫主持人不能支領主持人費用外,餘三項子計畫主持人也主動表示不

支領(共同)主持人費用,將經費保留予各子計畫之共同主持人,並本校將使用自籌款將經費補

足,使三項子計畫均有 3 名共同主持人可支領共同主持人費,並預計邀請教師、行政人員、高中

校長等不同利害關係人擔任各子計畫共同主持人,並各子計畫考量納入學生、校友等作為團隊成

員。

二、 未來規劃方向(由人事室主責)

1. 對於參與計畫的職員,在人事考評上可依相關辦法予以獎勵,其獎勵結果將連結成為職員升

等之主要指標之一。

2. 而教師並無記功嘉獎機制,可以對於有心參與積極投入的師生,在計畫經費支持、及校方高

層士氣上的鼓勵尤為重要。

3. 在產學合作方面,未來將分階段擬訂產學合作相關獎勵機制以及配套措施(由產學育成中心主

責),以提升教授參與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的誘因。例如:推動產學合作績效納入教授升等或評

鑑。

4. 至於工作量調整(如減授鐘點)須以全校性所有計畫通盤考量其可行性,但在經費許可下提請

聘任任務型助理人員協助降低工作負擔則較為可行。

28

玖、 經費申請表 申請單位:輔仁大學(教務處 教師發展與教學資源中心)

計畫名稱: 104學年度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A類:未來大學計畫-「輔大 2025」

計畫期程:105年 2月 1日至 105年 7月 31日

計畫經費總額:

擬向其他機關與民間團體申請補助:□無□有

經費項目 計畫申請經費明細

教育部核定情形

(申請單位請勿填寫)

單價(元) 數量 總價(元) 說明 金額(元) 說明

小計

小計

小計

合計

本部核定補助

金額 元

備註:

1、同一計畫向本部及其他機關申請補助時,應於計畫項目經費申請表內,詳列向本部及其他機關

申請補助之項目及金額,如有隱匿不實或造假情事,本部應撤銷該補助案件,並收回已撥付款

項。

2、補助計畫除依本要點第 4點規定之情形外,以不補助人事費、內部場地使用費及行政管理費為

原則。

3、申請補助經費,其計畫執行涉及需依「政府機關政策文宣規劃執行注意事項」、預算法第 62條

之 1及其執行原則等相關規定辦理者,應明確標示其為「廣告」,且揭示贊助機關(教育部)

名稱,並不得以置入性行銷方式進行。

補助方式:

□全額補助

■部分補助(指定項目補

助□是□否)

【補助比例 %】

注意事項:

除人事費不得流入及資本門經費不得流用至經常門,各一級用途別項目流入未超過 20%,流出未

超過 30%者,或新增本部原未核定二級用途別項目,或各二級用途別項目間互相勻支,均由各機

關、學校或團體循其內部行政程序自行辦理;逾上開流用比例者,仍應報本部同意後辦理。

餘款繳回方式:

□繳回(請敘明依據)

□不繳回(請敘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