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1 【封面】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一期計畫/ 四期計畫】 計畫名稱 智慧農業師徒傳承社會創新計畫 申請學校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主持人姓名 李炳寅 單位/職稱 副校長室/副校長 共同主持人姓名 戴守谷 單位/職稱 生物科技系/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姓名 張麗娟 單位/職稱 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聯絡人姓名 張麗娟 單位/職稱 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聯絡窗口 (公)05- 6315090 聯絡窗口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傳真號碼 05-6331950 申請日期:中華民國 104 9 30

【封面】 - 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 計畫名稱 智慧農業師徒傳承社會創新計畫 申請學校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封面】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一期計畫/四期計畫】

    計畫名稱 智慧農業師徒傳承社會創新計畫

    申請學校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主持人姓名 李炳寅 單位/職稱 副校長室/副校長

    共同主持人姓名 戴守谷 單位/職稱 生物科技系/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姓名 張麗娟 單位/職稱 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聯絡人姓名 張麗娟 單位/職稱 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聯絡窗口 (公)05- 6315090

    聯絡窗口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傳真號碼 05-6331950

    申請日期:中華民國 104 年 9 月 30 日

  • 2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總表

    計畫名稱 智慧農業師徒傳承社會創新計畫

    申請學校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計畫期程 105 年 2 月 1 日至 105 年 7 月 31 日

    計畫經費

    1. 總經費(=A+B): 130 萬 元

    2. 申請教育部補助經費(A): 100 萬 元

    3. 學校配合款(B): 30 萬 元

    註:其他經費來源(C): 無 (來源/金額)元

    計畫聯絡人

    (請簽章)

    承辦單位

    (請簽章)

    會計單位

    (請簽章)

    計畫主持人

    (請簽章)

  • 3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摘要表

    學校名稱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計畫名稱 智慧農業師徒傳承社會創新計畫

    主責單位 財經系張麗娟老師 新增單位 生科系戴守谷老師

    計畫摘要

    (每項 250 字)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習對象1

    一、計畫目標

    (一) 本校位於農業生產區,學生易於接近農業生活圈,利與區域產業結合,

    鼓勵青年學子從農。

    (二) 促進區域人力資源發展。

    (三) 除人才培養產學合作外,本校研發與教學能量,可長期挹注與投入智慧

    農業整體發展。

    (四) 藉由本計畫促進學習生態系統演化,成為領頭模式,促進系所整合與改

    變。

    (五) 落實師徒制精神於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促成農業師資培訓及青年農

    民養成。

    (六) 建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訓練計畫書(ARP)、學程學科課程大綱(RLP)、

    訓練效果評量(KPI)、職涯銜接地圖及學習計畫之參考資訊。

    (七) 取得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相關農業事業單位勞動力、職類需求參與意

    願資訊,以利產學長期合作。

    (八) 辦理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說明會,邀集並建立參與學程相關之利害關

    係人夥伴關係。

    (九) 針對在地農業需求與學校能量,執行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發展方向及

    未來執行之參考,並協助農業事業單位導入雙軌訓練及師徒制訓練制度。

    (十) 辦理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之成果發表會,進行宣導及推廣,以產

    生連鎖參與效應。

    (十一) 利用線上平台建立學習社群,並藉此擴散宣傳效果及製造機會,使有意

    於未來參與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單位進行交流,達本計畫之效益。

    (十二) 促進青年勞動力回流農村,解決農村勞動力老化及不足之問題,建構具

    競爭力之在地化農業優勢。

    1 自國內外同性質大學中具指標地位之大學,選擇至少一所作為標竿學習對象,簡述申請學校與標竿學校之落

    差,並說明該標竿學習對象值得學習之處。

  • 4

    (十三) 提出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農業相關證照建議。

    (十四)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作業手冊,以利第二期計畫學程執行及校內

    規劃其它學習創新學程之參考。

    二、標竿學習對象

    本校計畫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強化產學連結基礎為建設為師,將農業的

    實務學習「實作力、就業力、競爭力」的精神落實,並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八項發展重點成為本計畫標竿學習之方向,並規劃如下:

    (一) 打造農業價值鏈國際園區,在地推展優質農業教育。

    (二) 營造在地農業特色基地,全球拓展在地優質產業。

    (三) 扎根農業本土教育,攜手培育在地農業菁英。

    (四) 建構農業產業學院培育客製人才,鏈結產業人力資源需求。

    (五) 培育農企業國際人才,增進產業全球移動能力。

    (六) 創新智慧農業產學研發,合作深耕農業國際品牌。

    (七) 形塑臺灣農業品牌國際輸出,典藏推廣臺灣農業文化。

    (八) 開創農業產業科技應用平臺,雲端分享推廣專業知能。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一、計畫推動策略

    (一) 資料收集與文獻分析

    (二) 共識會議

    (三) 計畫論壇

    (四) 具體執行模式與最適模式評估

    (五) 農業師傅培育模式

    (六) 計畫說明會

    (七) 學習社群建立

    (八) 成果發表、宣導及推廣說明會

    二、計畫推動創新方法

    舉辦計畫說明會,針對農業事業單位、學校(農學院與技職學校)、公

    部門主管機關、訓練機構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之協商對話、制

    定合宜之配套措施後。讓有意願參與之農事業單位及系所明白辦之目的、

    師資與人才之培訓方法及預期成效。透過邀集農業相關之產、官、學、訓

    等單位,協助建立農業雙軌計畫之夥伴關係,交流相關資訊,以利於本訓

    練計畫之修正、提升及執行。

  • 5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夥伴關係建立

    預期效益與關鍵績效指標

    一、 提升青年從事農業之意願。

    二、 重建農業產業活力,活化農村發展。

    三、 重新建立農業從事人員之職業自信心及自尊心。

    四、 農業勞動力永續發展,並促進農業教育整體就業率。

    五、 農業技術持續傳承,並建立農業傳習文化。

    六、 提出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具體執行模式建立與最適運作模式。

    七、 建立事業單位與學校之夥伴關係。

    八、 提出農業師傅培訓制度之建議。

    九、 提出農業職能認證及證照之建議。

    量化指標如下:

    1.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

    2. 校內共識會議 3 場。

    3. 產學論壇 2 場。

    4. 事業單位勞動力需求問卷 50 家。

    5. 校內參與意願調查,對象為本校所有系所。

    6. 媒合 20 位雲林縣農業師傅及 20 個校外訓練農場。

    7.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作業手冊編訂。

    聯絡窗口

    姓名 丁于珊 單位職稱 生物科技系

    辦公室聯絡

    電話 05-6315090

    e-mail [email protected]

  • 6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整體推動架構圖

  • 7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壹、 申請學校概況與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一、學校概況

    (一)沿革

    本校以「務實自我定位」並引導發展核心特色,並強化與產業需求之連結,落實技

    職教育「務實致用」的特色,確保本校學生就業能力與地區的協力紮根與食農合作的發

    展。

    本校首創於 1980 年,自國立雲林工專改制,歷經國立虎尾技術學院,於 2004 年

    奉准改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迄今逾 33 年,現任校長為覺文郁博士。本校辦學務

    實、重視應用科技,績效卓越,培育了無數優秀專業人才,是學生及企業界心目中最

    喜愛的學校之一。現設有 4 個學院、19 個系、18 個碩士班、2 個博士班及 9 個碩士在

    職專班、2 中心,全校日夜間部及進修部學生合計約一萬餘人。

    (二)辦學理念與特色

    本校辦學理念為「秉持校訓『誠、正、精、勤』之兢兢業業精神,即誠實待人、

    誠實不欺、精益求精、正當行事,建構深具人文與服務胸懷的校園產學文化,緊扣雲

    林縣農村社會脈動與需求,培養優質社會需求的人才大學」,為因應國內外環境之改

    變及挑戰,學校校務中長程發展計畫中明訂以「邁向具有重點特色的精緻型卓越科技

    大學」為辦學理念與目標;並深根人才養成、校園文化與校園環境、研究發展、校務

    行政等四大主軸發展方向,歸納出八項校務發展策略與重點,以達成辦學理念與目標。

    立基於本校長期與產業界合作經驗,邀請業界專家參與課程委員會議,以產業需求

    導向調整本校整體核心課程並成立跨領域與產業相結合,運用產業人才需求分析進行全

    面性產業課程模組化,並簽訂契約進行人才培育,結合企業資源引入業界師資、經驗、

    設備、培訓模式與觀念,轉化導入於全面產業模組化課程學習,各學院執行以學校教師

    社群結合業界教師進行前瞻資訊教材融入教學,針對產業進行模組化課程、工業關鍵技

    術研發與培訓與產學研服務業界人才供應鏈,以產學團隊引導實務教學進行產學合作、

    師生研習實習,投入開發成果進行產學回饋延伸產學媒合、專利佈局與創新學習模式。

  • 8

    (三)校務發展目標

    落實校訓「誠、正、精、勤」之精神與緊密結合地方產業「培養符合雲林縣農業發展需求之人

    才」,據此訂定發展願景及主軸目標、強化教育目標之達成,根據 SWOT 交叉分析及策略規劃

    (如表 1),擬訂無邊界發展目標,結合企業資源,推動產學合作;強化國際交流,提高學生視

    野;提升教學品質,培育優質人才;精進行政措施,提升服務效能;宏觀校園整體規劃,有效

    財務資源整合,期以培植國家卓越之新世紀人才。

    表 1. SWOT 分析與校務發展策略定位

    內部因素

    優勢(S) 劣勢(W)

    1. 地處雲林虎尾高鐵台鐵,交通便利。人文與語言的人力資源

    豐富。 2. 地方社區發展的貼合。

    3. 生活層面的結合性高。 4. 區域以農立縣,配合農檢中心

    之發展與國際認證接軌,形成學校另一特色。

    5. 學院內不同科系專長之整合有利於學生跨領域合作模式

    之學習。 6. 興中分部校區完成後在環境

    空間及設備整合上具備新的發展潛力。

    7. 長期投入在地農業人才培育,已開辦「雲林縣農民大

    學」,99 年迄今已開辦 6 屆。 8. 配合雲林縣農業首都發展,成

    立「農檢中心」以學術服務區域發揮實質效益。

    1. 技職院校應以符合社會期待

    與產業需求為定位,回歸務實致用的本質。

    2. 法令規章束縛過多,制度僵化影響行政。

    3. 科技大學員額與預算規模較一般大學實有差距,整體資源

    嚴重欠缺。 4. 大部份產學合作模式延襲單

    打獨鬥方式,未發揮團隊特色。

    5. 國際化起步較晚、深化程度不足且媒體曝光率不足,正面形

    象不夠外顯

    外部因素

    機會(O

    ) 1. 結合在地農業產業發展。

    2. 互動平台擴展雲端三創資訊技術

    3. 發展社區文化創新與服務產業。

    4. 專利智財豐富,排名最佳學校,

    商業化機會大。

    S-O(Maxi-Maxi)擴大策略

    1. 跨系所智慧農業執行團隊。 2. 將城市資源引入校園。

    3. 以行動服務為基礎的互動平台。

    4. 強化產學實務合作及長期對話。

    W-O(Mini-Maxi)補強策略

    1. 教學品保。 2. 自主學習。

    3. 推動校園三創,創意、創新、創農。

    4. 產學合作成果擴散。

    威脅(T

    )

    1. 政府補助經費減

    少,少子化威脅,生源減少。

    2. 本校畢業生在地就業率低。

    3. 校園空間受限。

    S-T(Maxi-Mini) 差異化策略 1. 產業學院

    2. 農民大學與農業檢驗中心 3. 三創推動辦公室

    W-T(Mini-Mini)學習成長策略 1. 翻轉生態學習成長

    2. 社區與服務學習成長 3. 跨系所社群成長

  • 9

    (四)具體精進作為

    本校「培養在地產業需求之優質農業人才」,以智慧農業發展為軸向之一,在落

    實目標的過程中,預期可能面對的問題與具體因應策略如下:

    1. 培養優質農業人才,落實教學品保機制:主軸在發展以城市農業為核心之學校本位

    特色學程的人才培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且落實跨領域人才養成;利用城市協

    力創新服務學習體驗所學專業並且回饋教學改進與職涯的規劃。

    2. 回應社區需求,拓展跨企業界的合作聯盟:主軸在結合社區建置與串連學習據點,

    透過與雲林縣政府單位的各項合作,協助改善農業食農與食安議題;結合校與產

    業界社區的協力的研發,發展農業大鎮特色之社區空間與服務學習的認證。

    3. 接軌強化知識轉譯及創新擴散之效果與脈動,提升雲林的媒體曝光率:主軸在建

    置雲林 20 鄉鎮互動平臺-- Come On! 雲林 easy go 的數位平台,結盟國內外大學以提

    升系所國際化,增加國際學生人數;通識課程國際化並實踐國際化。

    4. 整合學校三創資源,擴展雲端資訊系統:主軸在校院整合與提升效率,整合並簡

    化學校與校務的行政組織;透過雲端資訊系統提升教學、行政與研究的統合與效

    率。

    5. 營造友善校園環境,改善師生教研空間:主軸在環境再造與改善,創造充滿人文

    氣息的教與學環境,優化休閒及偏遠鄉村的志工活動空間;整合與改善研究環境

    與設施。積極鼓勵授課教師邀請具有實務經驗的部門主管或資深人員來校擔任業界

    教師,教授實務課程或指導學生實務專題。透過此制度之實施,縮短學校教育與業

    界人才需求之距離。

    6. 提升學校整體聲望,培養學生正確態度與務實致用:主軸在永續經營與發展,透過

    品牌行銷、緊扣社會人才需求、凝聚海內外校友來確保生源;培養學生建立正確工

    作態度與務實致用的觀念與能力,利用寒暑假提供學生校外實習課程,由業界公司

    提供本校學生實習的工作機會,並負責學生實習工作訓練及輔導實習,進而促使學

    生及早體驗職場工作,增加學生於職場的適應力與競爭力。再透過綠能節約,開發

    多元收入與募款。

    二、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一)模擬未來十年生源結構與人數、師資結構與生師比

    1.未來十年生源結構與人數

    (1)規劃適當師生比以及學校發展規模,現階段全校專任師資編制員額 370 名,日間部

    學生人數 8,520 人,進修推廣部學生人數 1,219 人,進修學院學生人數 189 人。其中,

    為提升教學研究層次,研究所由 99 學年度之 16 所增加至 103 學年度之 18 所;發展

    目標將以由研究生與大學部學生數之比例逐步調整為大約一比四。99 至 103 學年度

    在學學生人數及過去 6 年來學生人數趨勢請參閱下列圖表 2。

  • 10

    表 2 - 99 至 103 學年在學學生人數

    學年度

    學制 99 100 101 102 103

    學生人數合計 10,850 10,671 10,442 10,632 10,209

    大學部 9,564 9,371 9,346 9,267 9,317

    日間學制(四技/二技) 7,304/384 6,829/302 7,479/224 7,577/198 7,561/199

    夜間學制(進推部/學院) 1,400/476 1,435/805 1,368/275 1,257/235 1,280/277

    研究所 1,286 1,300 1,096 1,365 892

    碩士班 912 921 1,069 1,027 865

    碩士在職專班 343 335 0 309 0

    博士班 31 44 27 29 27

    表 3 - 99 至 103 學年度新生報到率

    學年度 99 100 101 102 103

    大學部 - 5541 2517 2442 -

    碩士班 - 2223 677 506 -

    博士班 - 14 6 6 -

    (2)未來生源結構: 由以上資料可看出過去五年來,大學部學生人數與新生報到率呈現

    逐年遞減之現象,為因應少子化、本地學生數量遽減,本校擬有的對策為:

    A.擴大辦理國際交流,拓展大陸與國際生源市場;

    B.強化回流與終身教育的招生來源、補足部分生源缺口;

    C.持續加強僑生招生業務

    D.增加隨班選讀人數

    預期未來十年本校學生來源來自四部分:台灣本地學生、外籍學生(含陸生)、僑生以

    及回流與終生教育(在職進修生)。

    2.師資結構與生師比

    (1)師資人數現況︰在師資結構方面,99 至 103 學年度專兼任師資及職員工統計表如下

    表 4。

    表 4 - 99 至 103 學年度專兼任教職員工統計表

    學年度

    項目 99 100 101 102 103

    教師人數總計 613 625 603 586 550

    專任

    教師

    教授 68 67 77 81 88

    副教授 142 138 132 142 142

    助理教授 101 100 92 85 75

    講師 30 30 28 21 17

    軍護教官 3 4 3 3 4

    兼任

    教師

    教授 9 9 8 8 6

    副教授 15 26 27 25 23

  • 11

    助理教授 64 72 64 64 63

    講師 181 179 172 157 132

    研究人員、助教 - - - - -

    行政人員總計 161 160 156 147 139

    專任人員 106 105 103 99 94

    約聘人員 - - - - -

    工友 55 55 53 48 45

    展望未來,本校將持續延聘師資,並鼓勵教師升等、進修,提升本校「質」的發展,

    加速提升教師陣容,強化教學與研發能量。

    (2)生師比︰本校生師比延續過去多年來出色的生師比 103 學年度為 26.90 (標準為:應

    低於 32)。本校 99 至 102 學年度生師比及日間學制加權生師比變化趨勢請參閱下表。

    表 5 - 99 至 102 學年度學生/專任教師生師比

    學年度 99 100 101 102

    生師比(%) 27.45 24.60 26.20 25.90

    本校考量優質教學與強化學院的結構,除整合系所及增聘師資,設立研究所博士班及

    具特色之碩士班,逐年降低大學日間部學生人數,使生師比能更符合未來精緻、小班化的

    教學趨勢。

    (二)院系學科發展之變化以及全校人才培育模式

    少子化時代為大勢所趨,衝擊未來教育的生源,為因應此趨勢,本校依據「增設、調整

    院系所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發展管制審查辦法」,對院系所學位整體規劃、資源合理分

    配,並維持教學品質,檢討作為考核機制,對院系學科發展與人才培育模式進行調整,以配

    合學校整體發展。

    1.院系學科發展與相應調整

    100 至 104 學年度進行對院系所學位整體規劃調整,為提高學生競爭力及就業力,

    維持教學品質及資源充分利用。

    2.各學院人才培育模式

    (1)課程改革與發展

    院系所為符合社會變遷並依循本校以「培養符合社會變遷需求之優質食安與農業人

    才」之定位,在人才培育模式方面以「建構深具人文與服務胸懷,緊扣社會脈動與食安

    與社區需求」為核心,課程規劃的發展方向如下表 6:

    良好課程規劃提升關鍵競爭能力的重要基礎;學分精實改革基石及課程品保機制下,課程結

    構內涵走向整合化、分流化、學程化。

    積極推動多元學習與翻轉學習,培育符合社會需求之跨領域人才。

    有效整合、運用結合現有教學資源、設備等支援,重檢學程課程,配套措施如:設置畢業門

    檻、建立輔導機制、辦理「多元學習市集」、特殊排課優先、定期管考檢討、建立評鑑指標。

    透過跨域學程中「整合型」課程規劃、「專業技術能力」指標建立,吸引教師精進課程設計

  • 12

    並明確提供培養多元人才之學習目標。

    實施多元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成效

    重視偏遠社區實習行腳體驗、社區服務學習、創業創意技能教學,並有全向攝影系統協助課

    堂示範及食農產業觀摩等多元教學措施。此外,注重學生實作經驗,讓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

    合,不僅提升學習成效亦對未來證照考試、就業或升學有幫助。

    食農人文教育內涵,結合實作能力百分百之畢業門檻之實施及服務學習與人文活動等潛在課

    程,提升學生通識能力。

    積極鼓勵各學院合作開設跨域學程及跨校課程開設之機制:包括校內學院整合課程與跨領域

    學分學程機制以及建立跨校多元課程。

    整合台灣中彰投及雲嘉南區域產官學研資源,推動產學研合作與分工機制,結合驗證機構與

    周邊製造設備體系,建構 NFU 親產學三創(創意、創新、創造價值)高速服務系統(如下圖),

    系統中規劃包含 NFU 三創引擎、驅動平台,引擎動力、以及產學研聯合開發區之建置,期以

    發揮優質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之能量,再造傳統企業創業家的活力,強化現有產業競爭優勢,

    開發地方產業特色,形成地方特色產業聚落,提升技術升級與創新,以帶動區域或地方經濟

    發展,進一步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

  • 13

    貳、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校

    現今農業就業人口快速下滑及人力老化,為創造台灣農業新活力,必須從農業勞動力提升

    著手,農業勞動力發展需有創新思維,為讓有意願從事農業的人能由被動的接受者,轉為有願

    景且積極投入農業發展者,需有合適之人才培育系統。將雙軌訓練制度導入農業人才培育,讓

    有心投入農業的青年能有一個結合學涯及職涯發展的平台外,促進青年勞動力回流農村,解決

    農村勞動力老化及不足之問題,亦能讓農業訓練生與農業事業單位融為一體,健全農業人才培

    育管道。本計畫規劃出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模式之建議,期能透過農業界及技職學校作成為

    農業人力資源發展的動力,以培育出下一代農業的中堅人才。以區域整合為出發,循序漸進的

    彈性調整及結合學校整體發展方向,透過成功模式的建立,帶出擴散效應。

    一、本計畫之具體目標如下:

    (一) 本校位於農業生產區,學生易於接近農業生活圈,利與區域產業結合,鼓勵青年學子

    從農。

    (二) 促進區域人力資源發展。

    (三) 除人才培養產學合作外,本校研發與教學能量,可長期挹注與投入智慧農業整體發展。

    (四) 藉由本計畫促進學習生態系統演化,成為領頭模式,促進系所整合與改變。

    (五) 落實師徒制精神於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促成農業師資培訓及青年農民養成。

    (六) 建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訓練計畫書(ARP)、學程學科課程大綱(RLP)、訓練效果評

    量(KPI)、職涯銜接地圖及學習計畫之參考資訊。

    (七) 取得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相關農業事業單位勞動力、職類需求參與意願資訊,以利

    產學長期合作。

    (八) 辦理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說明會,邀集並建立參與學程相關之利害關係人夥伴關

    係。

    (九) 針對在地農業需求與學校能量,執行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發展方向及未來執行之參

    考,並協助農業事業單位導入雙軌訓練及師徒制訓練制度。

    (十) 辦理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之成果發表會,進行宣導及推廣,以產生連鎖參與效

    應。

    (十一) 利用線上平台建立學習社群,並藉此擴散宣傳效果及製造機會,使有意於未來參

    與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單位進行交流,達本計畫之效益。

    (十二) 促進青年勞動力回流農村,解決農村勞動力老化及不足之問題,建構具競爭力之

    在地化農業優勢。

    (十三) 提出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農業相關證照建議。

    (十四)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作業手冊,以利第二期計畫學程執行及校內規劃其它

    學習創新學程之參考。

  • 14

    二、標竿學習學校: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係於民國 84 年因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及觀光餐旅產業提升之需,由教

    育部規劃創辦之一所餐旅管理高等教育學府。自開辦以來,即秉承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產學攜

    手之教育理念辦學,更以「餐旅菁英的搖籃、企業的關鍵夥伴、餐旅教育新典範」自許,辛勤

    致力於餐旅專業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發展上。不但為餐旅產業培育優秀人才為其所用,而且也

    成功的協助業界逐步提升其餐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然而,隨著國內外觀光餐旅產業的蓬勃發

    展及內外在環境快速邁向全球化及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如何成為餐旅教育的領頭羊並能領導群

    雄將臺灣餐旅教育推向國際舞台,使臺灣餐旅教育亦能成為國際餐旅教育的新典範之一。

    有鑑於臺灣「觀光產業」在政府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下,無論是出

    入境旅客人次、餐旅產業消費總額、旅館與餐廳經營數等各方面均呈現顯著的成長,同時,隨

    著餐旅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需求日益頻繁,在設備及管理等軟硬體上更是日新月異,惟相對

    的在人才培育的質量上、制度調整的機制上與產學研發的合作上都亟需精益求精,以

    符合所需。

    以期未來能透過在原有教師面、學生面、課程面、特色面等辦學利基下,提升學生的「實

    作力、就業力、競爭力」;同時,透過與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合資共構「高餐-藍帶餐旅卓越中心」

    (Le CordonBleu-NKUHT Hospitality Excellence Centre),可以提升高餐-藍帶餐旅國際園區軟硬

    體設施建置達到國際水準、可計畫性地扎根與拓展本校國際化品牌的開創、可打造一個領先群

    倫且具備國際格局的餐旅產業特色基地。亦即,應用與法國藍帶合資共構教育產業的條件,強

    化師生國際化與競爭力,進而帶動國內餐旅產業應用技術與人才職能提升之目標,並且經由借

    重其百年國際品牌經營的經驗與專業,協助發展「培育臺灣美食國際人才」和「餐旅服務產業

    創新」等兩項重要的國際化特色,同時,在「在地全球化、全球在地化」的教育主張下,期能

    打造穩固的國際人才培育基底並結合本校在地產學能量,進而產生「產學創新研發」、「臺灣美

    食輸出」、「科技運用發展」等價值連動的機制,並能開創本校「扎根本土教育」、「建構產業學

    院」及「國際人才培育」之多元產學合作成果,進而成為國際餐旅教育的新典範。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著力於「制度調整」、「人才培育」及「產

    學研發」三大構面,並以「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為主軸,規劃以下八項計畫重點,其計

    畫之整體規劃架構圖詳如圖所示:

    (一) 打造高餐藍帶餐旅國際園區,在地推展國際餐旅教育。

    (二) 營造在地餐旅國際特色基地,全球拓展在地優質產業。

  • 15

    (三) 扎根高餐藍帶餐旅本土教育,攜手培育在地餐旅菁英。

    (四) 建構產業學院培育客製人才,鏈結產業人力資源需求。

    (五) 培育高餐藍帶餐旅國際人才,增進產業全球移動能力。

    (六) 創新高餐藍帶餐旅產學研發,合作深耕餐旅國際品牌。

    (七) 形塑臺灣美食品牌國際輸出,典藏推廣臺灣飲食文化。

    (八) 開創餐旅產業科技應用平臺,雲端分享推廣專業知能。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發展典範科大計畫之整體規劃架構圖

    因此本校計畫以此為師,將農業的實務學習「實作力、就業力、競爭力」的精神落實,並

    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八項發展重點成為本計畫標竿學習之方向,並規劃如下:

    (一) 打造農業價值鏈國際園區,在地推展優質農業教育。

    (二) 營造在地農業特色基地,全球拓展在地優質產業。

    (三) 扎根農業本土教育,攜手培育在地農業菁英。

    (四) 建構農業產業學院培育客製人才,鏈結產業人力資源需求。

    (五) 培育農企業國際人才,增進產業全球移動能力。

    (六) 創新智慧農業產學研發,合作深耕農業國際品牌。

    (七) 形塑臺灣農業品牌國際輸出,典藏推廣臺灣農業文化。

    (八) 開創農業產業科技應用平臺,雲端分享推廣專業知能。

    參、 計畫推動重點與方法

    一、計畫推動以「智慧農業」為核心

    (一) 農業生產:配合在地農業產業發展,形塑地方農業

    發展區域農業生物科技相關產業,目前已成立「農業與生物科技產品檢驗服務中心」,肩

  • 16

    負區域生物科技教學及相關專業人才培育訓練,配合區域產業發展,並從事學術服務,使學校

    成為區域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界之重要資源與創新推展生物科技之特色領域來源。目前生物科技

    系已承辦雲林縣農民大學之業務,成為在地農業人才培育輔導之重要中心,未來若能配合農民

    大學之產業人才、農檢中心及院內各系之人才及資源,可以形塑地方健康農業之輔導中心,以

    輔導改善地方各級農業在生產、生活及生態層面上具有健康樂活農業產業之特色。

    (二)農村生態:深耕在地社區文化特色,營造地方文化創新

    為發展地方社區文化產業特色與休閒遊憩,訓練培育迎合健康休閒遊憩產業新契機之實務

    專業人才,可整合院內休閒遊憩系、多媒體設計系及應用外語系各系之資源與人才,加強學校

    與社區之互動,整合建立服務性工作平台,推動產學合作與社區文化交流,並提供各類在職進

    修班與短期研習班,俾能具體實踐理論與實務合一,對區域性健康休閒遊憩環境改造與其文化

    創意產業發展上有更積極之貢獻。

    (三)未來農民:鏈結在地產業課程學程,創造樂活農業人才之培育中心

    結合在地農業產業之人才及資源,鏈結並結合院內主題系學程課程及主題式實習或畢業專

    題製作、校外實習等課程,讓學生能具有跨領域之視野與知能,並提供職場工作技能之學習機

    會,使學生能了解產業之需求與發展趨勢,培育能夠打造健康文化產業之樂活農業人才。

    基於專業與人文教育兼顧的理念,發展以學生為核心,其重點與目標乃在提供學生全面之

    學習環境,兼顧學生學習深度與廣度,訓練學生自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及加強其解決問題之

    能力,並以學生為核心,培養學生具創新、美感與科技之生活創新人才,以健康生活創新加值、

    人文生活美感加值及數位生活科技加值為發展目標,以期達到「打造加值人生」之發展願景。

    將整合學校之師資、課程、設備,配合在地產業之資源與人力,並引進公部門之能量,建

    立跨領域之合作計畫,建立「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以提供在地社區及產業邁入符合未來發

    展趨勢之平台與機會。

  • 17

    計畫執行流程圖

  • 18

    肆、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本計畫之執行除針對雲林在地產業與本校教學能量作有效之連結外,亦需促進系所間

    跨領域之整合。農業本身即為跨領域之產業,要培養國家長期投入農業,且具前瞻性的勞

    動力,需要在地學校與在地產業緊密之夥伴關係與長期陪伴。但首要突破是校內生態系

    統,有下列需要突破之重點項目,有待本期計畫執行時解決。

    一、 各系所對非本系選修學分之畢業學分認定放寬。

    二、 系所對跨領域學分學程之行政事務,由消極不參與轉化積極協助。

    三、 學分學程亦為學分班,可招收本校學生或在職人員加入延伸學習社群,擴大同儕學習效

    應。

    四、 農業學習為較嚴苛之職場環境,校外學習據點需導入友善職場之具體做法。

    五、 事業單位農業師傅之訓練,為本校參與計畫系所需加強之部分。因農業師傅非僅是業界

    師資。本計畫同時要訓練學生,亦要培訓師父如何帶領學生。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校內整合初步架構

  • 19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學習計畫初步構想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職涯銜接地圖初步構想

    學程

    學科課程+工作崗位訓練+師徒傳承

    基層人員 中階人員 專業經理人/經營者 基礎訓練 進階成長 持續學習

    農場中階勞動力 農場高階勞動力

    ◆農場中階主管

    ◆行銷企劃人員

    ◆新產品開發人員

    ◆新技術開發人員

    ◆品質管理人員

    ◆生產作業主管

    ◆教育訓練人員

    ◆文化創意開發人員

    ◆客戶服務人員 ◆智慧農業研發人員

    ◆農場高階主管

    ◆行銷管理主管

    ◆研究發展部門主管

    ◆智慧農業經營管理人員

    ◆國際合作人員

    ◆智慧農業資深專家

    ◆智慧農業科技研發人員

    ◆人力資源發展主管

    ◆品牌形象及公關人員 ◆品質管理主管

    農場管理

    智慧農業技術

    農業行銷

    智慧農業科技研發

    農產品加工

    進入農企業工作

    核心技術課程

    落實師徒制培訓模式

    師徒傳承

    執行單位 課程歸類  學科課程   工作崗位訓練  人才育成 農業發展

    智慧農業行銷管理人員

    智慧農業研發人員

    智慧農業經營管理人員

    智慧農業生產技術人員

    經營管理課程

    行銷課程

    訓練

    學程

    校外學習據點經遴選合格之農場

    種苗研發、農業生技、栽培技術、農業檢驗、生產自動化技術、智慧溫式環控技術

    農業ERP、經營管理、大數據應用、財務管理、品質管理

    農村文創與發展行銷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履歷、物聯網應用、雲端科技應用

    農業師傅

  • 20

    伍、 預期成果及效益評估

    一、 資料收集與文獻分析

    (一) 召開計畫啟動會議,討論計畫執行期程規劃、分工、經費管考、資料交換、定期開會時

    間與團隊工作方式以建立計畫執行共識。

    (二) 農業人才培育及雙軌訓練相關資料收集、文獻回顧與分析。

    (三) 討論收集之資料與文獻,確立計畫執行軸心與整體方案。

    (四) 透過資料收集、分析,討論導入雙軌訓練制度之預期成效,提出農業雙軌訓練具體執行

    模式與最適模式方案,以建立具農業產業特性之雙軌訓練模式。

    二、 共識會議

    (一) 召開第一次共識會議。

    1. 討論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具體執行模式與最適模式。

    2. 討論農業事業單位勞動力需求及學校參與意願調查問卷及訪談大綱。

    3. 提出對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之專家意見。

    4. 討論農業師傅培育模式初步構想。

    (二) 召開第二次共識會議。

    1. 討論學程未來執行之成效,提出對未來執行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建議。

    2. 討論農業事業單位勞動力需求及學校參與意願訪談調查結果。

    3. 討論學習社群建立之方式。

    4. 提出農業證照項目之建議。

    5. 確立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最適執行模式。

    6. 討論農業師傅培育模式。

    (三) 召開第三次共識會議。

    1. 討論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關鍵績效指標評量(KPI)之訂定。

    2. 提出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作業手冊之建議。

    3. 討論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計畫成果發表會之呈現與進行方式。

    三、 計畫論壇

    本計畫論壇舉辦,主要邀請精緻農業經營者及農企業代表參與,每場業界專家人數約 10-15

    人。以產業意見為主體,盼能廣納各界意見。論壇主題以討論農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具

    體執行模式與農業師傅培育模式。並藉論壇推廣,建立業界對精緻農業人才培育之共識。

    四、 具體執行模式與最適模式評估

    縣市政府主導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具有快速建立在地農業產業之優勢,需要勞動部和

    農業部協助體制的建立及訓練模式規劃,並且需要依循雙軌訓練過去的基本模式。縣市政

    府需要提供吸引農業事業單位及訓練生的誘因,例如:補助農業事業單位、對訓練生提供

    津貼、貸款或建立農業公費生等制度,讓農業事業單位和訓練生積極參與此訓練計畫,提

  • 21

    供精緻農業所需的人才。

    五、 農業師傅培育模式

    為與政府公部門政策契合,並加快農業雙軌進入軌道,農業師傅培育應比照台灣現行之雙

    軌訓練農業師傅培育模式,並透過本計畫所舉辦的專家會議、產業論壇、問卷調查所得的

    資訊,將之進行整合,融入國內各區域農業特性,制定出合宜之農業師傅資培育模式,並

    以專業拓展、品格引導並重,導入農業工作環境之友善職場觀念,教導如何引導訓練生體

    驗農業實務工作等。

    農業師傅培育模式建立流程圖

    六、 計畫說明會

    舉辦計畫說明會,針對農業事業單位、學校(農學院與技職學校)、公部門主管機關、訓

    練機構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之協商對話、制定合宜之配套措施後。讓有意願參

    與之農事業單位及系所明白辦之目的、師資與人才之培訓方法及預期成效。

    透過邀集農業相關之產、官、學、訓等單位,協助建立農業雙軌計畫之夥伴關係,交流相

    關資訊,以利於本訓練計畫之修正、提升及執行。

  • 22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夥伴關係建立

    七、 學習社群建立

    資訊科技迅速發展,讓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方式不斷改變。近幾年造成熱門話題及快速被

    使用者們所接受的莫過於 YouTube、Facebook、Twitter 這類社群網絡服務特質的網站平

    台。透過這些新興網路服務,網路使用者可藉由網路工具達到擴展網絡及傳遞訊息,更

    加互通有無等功能。參與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農業事業單位及訓練生可利用上述平

    台,建立農業資訊的分享與傳遞系統,讓參與心得可透過線上社群擴散,以增加本計畫

    之效益。以雲林縣農民大學所成立的 Facebook 為例,此平台除了讓學員得知開課須知

    及相關研討會之舉辦外,學員之間透過分享自家農產品之栽種心得,及收集到的網路資

    訊,學習社群之建立及經營,發揮社群互動效應。

    八、 成果發表、宣導及推廣說明會

    邀請精緻農業相關事業單位、農業學院與農業技職學校、公部門主管機關、訓練機構、

    職訓中心等單位,50 人以上。以農業勞動力需求問卷調查及學校參與意願訪談中,有意

    願參與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之事業單位及學校為優先邀請對象,進行試行推廣計畫成

    果發表。成果發表會由參與推廣計畫之事業單位、學校、訓練生分享計畫執行成果,並

    與參加人員進行意見交流,討論出農業雙軌計畫未來發展之願景。計畫執行團隊也將藉

    由此次發表會,提出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執行模式、農業師徒制、農業新職類等計畫

    執行之主要成果進行報告,並提出相關之建議與參加人員交換意見。

    陸、 當期計畫推動進度規劃

    一、 計畫執行進度預期完成之工作項目

    (一) 完成蒐集資料與分析。

  • 23

    (二)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論壇與論點評析,建立執行模式。

    (三) 事業單位勞動力需求問卷設計及校內系所參與意願調查問卷。

    (四)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含 ARP、RLP、KPI、職涯銜接地圖)。

    (五) 農業師傅訓練模式建立。

    (六) 校內共識會議與意見彙整。

    (七) 召開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說明會與意見彙整。

    (八) 事業單位勞動力及校內系所訪談與問卷調查完成。

    (九) 設置微網誌平台(Facebook),以利各方連結、資料蒐集及期末成果推廣。

    (十)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作業手冊編訂。

    (十一) 完成學程執行願景說帖。

    二、甘特圖 工作項目\進度(月) 2 3 4 5 6 7

    完成蒐集資料與分析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論壇與論點評

    析,建立執行模式

    事業單位勞動力需求問卷設計及校內系所參

    與意願調查問卷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規劃(含 ARP、

    RLP、KPI、職涯銜接地圖)

    農業師傅訓練模式建立

    校內共識會議與意見彙整

    召開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說明會與意見彙

    事業單位勞動力及校內系所訪談與問卷調查

    完成

    設置微網誌平台(Facebook),以利各方連結、

    資料蒐集及期末成果推廣

    完成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作業手冊編訂

    完成學程執行願景說帖

  • 24

    柒、 執行團隊成員分工情形

    成員類型 姓名 單位/職稱 計畫分工內容 學經歷、專長、相關經驗

    計畫主持人 李炳寅 副校長室

    副校長

    總領計畫之進行,相關單位、各處室之間的溝通與

    協調。

    專長領域為刀具設計與研磨、精

    密切削、順序控制、機電整合、

    數位影像。曾任國立虎尾科技大

    學視廳中心主任。

    共同主持人 戴守谷 生物科技系

    副教授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

    規劃、協調與執行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博士。雲林縣農民大學計畫主持

    人、雲林縣虎尾溪社區大學計畫主持人兼執行長、雲林縣金綠標

    章農漁產安全管理計畫主持人。主要學術專長為植物生物科技、

    有機農業、農企業經營及農業人力資源發展等領域。

    共同主持人 張麗娟 財務金融系 副教授

    整體計畫之統籌與執行,組織計畫團隊,計畫

    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協調,推動整體計畫中各項

    活動、課程之改革、制度之修正或修訂之施行。

    台北大學企管博士,財團法人外勞 評 鑑 基 金 會 評 鑑 委 員 會

    (TMAC)推薦人才庫評鑑委員,台糖性別平等教育師資,曾任教育

    部 95-96 國際交流合作計畫案主持人與協同主持人。

    專任助理 丁于珊 生物科技系 助理

    計畫資料蒐集、彙整、各

    項會議、計畫相關事務的籌辦,各項經費的核銷,

    工讀生的訓練、帶領及工作分配。

    曾任勞動力發展署「雙軌訓練新職類之推廣計畫-農業類」、雲林

    縣政府「開辦農民大學計畫」與「試辦有機農夫市集」與「辦理

    農業經營輔導補助計畫」計畫人員。

    業界專家 謝萬來

    雲林縣農業

    經理人協會/理事長

    農業事業單位學習相關合作事務與教學建議;計

    畫與社區結合之諮詢,相關社區事務之意見蒐

    集、溝通與聯繫。

    業界專家 李文寶

    雲果農業行銷服務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

    農業事業單位學習相關合作事務與教學建議;計

    畫與社區結合之諮詢,相關社區事務之意見蒐

    集、溝通與聯繫。

    業界專家 張進昌

    雲林縣精緻

    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

    農業事業單位學習相關

    合作事務與教學建議;計畫與社區結合之諮詢,相

    關社區事務之意見蒐集、溝通與聯繫。

  • 25

    捌、 計畫參與成員之增能與激勵措施

    本計畫之執行與推動所規劃之增能與激勵措施以共識建立為出發點,輔以配合行政措施調

    整,達成學習生態系統演化。

    一、共識建立:

    由共識會、工作坊、論壇之舉辦,並邀請產業人士參與,達成學用合一的學習系統。

    二、行政配合措施調整:

    (一) 學程運作經費之務實彈性與作法,需主計專業人員投入,邀請主計人員參與共識會議。

    (二) 各院相關專長教師參與計畫納入本校多元升等指標項目。

    (三) 學生實務訓練期間,教師輔導時數計入教學鐘點。

    三、夥伴關係之建立與參與式學習系統

    (一)核心理念推廣

    台灣氣候環境橫跨熱帶、亞熱帶及高山溫帶氣候,擁有絕佳的地理優勢,有利於

    農業及農產品多元發展,可發展之農業面向廣泛,有精緻農業、休閒農業、農業生技、

    農業經營、生物產業管理、畜產經營、水產經營、景觀園藝等,而因應包羅萬象的農

    業特質,在地人才培育需有獨特性並符合在地農業特色,讓農業理論及實務並行。「智

    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預期能培育青年人有願景及熱情的投入農業、提供農業訓練生

    職涯發展之基礎,同時為農業事業單位提供優質的募才、育才及用才途徑,以培育基

    礎厚實的農業人才。推廣說明會邀集精緻農業及農企業經營者、農業相關院校及職業

    訓練中心等代表,期能建立夥伴關係,推廣契合農業特性之雙軌訓練,達培育下一代

    農業中堅人才之共識,並建立起各方的連結,以落實農業人力資源持續發展。隨著台

    灣產業環境變遷,農業勞動力發展需要有創新的思維,如何讓有意願從事農業的人能

    由被動的接受者,轉為有願景且積極投入農業發展者,需有合適之人才培育系統。將

    強調師徒制教學、多元學習的雙軌訓練制度導入農業人才培育,讓有心投入農業的青

    年能有一個結合學涯及職涯發展的平台外,促進青年勞動力回流農村,解決農村勞動

    力老化及不足之問題。

    (二)區域夥伴關係建立

    一、促進青年勞動力回流農村,解決農村勞動力老化及不足之問題,期能建構具競爭力

    之在地化農業優勢。

    二、落實師徒制精神於農業雙軌訓練系統,促成「農業師傅」養成及青年農民養成。

    三、建立在地農業事業單位、學校與職業訓練單位之夥伴關係,共同培育未來農業人才。

  • 26

    計畫辦公室

    事業單位

    勞動力發展分署

    勞動力需求調查

    校內相關系所

    夥伴關係建立

    參與意願

    智慧農業雙軌訓練學程推廣說明會

    區域夥伴關係建立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