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浅 浅”浅浅浅浅 浅浅浅浅浅浅 浅浅浅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新疆实验中学. 盛春晖. 一、 2012 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 课程标准 》. 《 考试大纲 》. 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 既是普通高中进行 教学的 依据,也是 高考复习和命题 的重要依据。 生物 《 课程标准 》 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新疆实验中学

盛春晖

Page 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一、 2012 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Page 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既是普通高

中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和命题的重要依据。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和要求,包括《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等,都是编制《考试大纲》要认真研究和充分考虑的,尊重《课程标准》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

Page 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一)生命活动调节部分 课程标准中强调“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处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

具体内容要求分为 3.1 、 3.2 、 3.3 三个部分。

Page 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Page 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

调查某种动物激素的应用

Page 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举列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模拟尿糖的检测。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Page 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二)生物实验部分1 、在课程标准中,对实验部分在课程目标的能力维度上做了以下要求:

( 1 )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 2 )初步学生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 3 )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 4 )确认变量

Page 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5 )作出假设和预期;

( 6 )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 7)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 8)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 9)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2 、在内容标准中是将三个必修模块中的实验以活动建议的形式呈现的。

Page 1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 ,作为纲领性文件为高考编制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考试范围。不针对某一省区,是普适的、全面的。是各省区制定《考试说明》的具体指导和规范。

Page 1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生物科学的考试内容,在考纲中与课程标准一样也是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的含义: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的含义: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Page 1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知识内容 要求( 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 )其他植物激素( 3 )植物激素的应用

ⅡⅡⅡ

(一)生命活动调节部分

Page 1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内容 要求( 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 )人脑的高级功能( 4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 )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ⅠⅡⅡ

Page 1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内容 要求( 1 )稳态的生理意义。( 2 )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ⅡⅡ

ⅡⅠ

Page 1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二)生物实验部分1 、知识内容

4-1 分子与细胞

( 1 )观察 DNA 、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 2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 3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 4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 5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Page 1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6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7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8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9 )探究酶母菌的呼吸方式

( 10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11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4-2 遗传与进化

( 1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 2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Page 1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3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3 稳态与环境

( 1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 2 )模拟尿糖的检测

( 3 )探究培养液中酶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 4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5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Page 1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 、知识要求掌握的程度

( 1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中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处理。

(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Page 1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与《课程标准》相比,《考试大纲》的具体变化:

1 、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具体化。在生命活动调节这部分内容中共列出了 13 条知识内容,其中只有 2 条要求掌握程度为Ⅰ,其余都为Ⅱ。在实验部分考纲中列出了 34 个考查的实验,其中考生必需都掌握的是必修模块中的 19 个,并具体对这 19 个实验从哪些方面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要求。

Page 2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 、因纸笔测试在评价中的局限性,《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技能性的、特别是实验中操作性的内容及一些调查活动在《考试大纲》中未做要求。突出的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Page 2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4 、一些简单的只是帮助理解知识的模拟及制作性实验省去了。如制作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3 、不是对全体学生要求的内容省去。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Page 2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课程标准 》为了让 21世纪的中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增加了一些内容,《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较大,但有些内容可以不作为高考的内容要求。 《考试大纲 》依据《课程标准》来规定考试范围,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小于了《课程标准 》的内容范围。。

Page 2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二者的关系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二者的关系

考纲 课标

Page 2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平时教学依据《课程标准》

复习备考依据《考试大纲》

Page 2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二、对近三年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命题趋势分析

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在改革中不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在改革中不断演进。命题的指导思想由“断演进。命题的指导思想由“不离纲、不不离纲、不离本离本”,转变为“”,转变为“基于大纲,但不拘泥于基于大纲,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命题也由“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命题也由“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转变为 “基于知识突出能力考相结合”,转变为 “基于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 。察 ” 。

Page 2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近三年高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 分布情况及所占比例

年 题型 内容 分值 比例2009全国卷Ⅱ

选择题 2

选择题 4

体液调节免疫

6

6 16.7%

2010全国卷Ⅱ

选题 2

非选择题 32

免疫血糖调节

6

9 20.8%

2011新课标

选择题 5

非选择题 30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免疫

6

6 16%

Page 2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近三年高考中实验部分的内容 分布情况及所占比例

年 题型 内容 分值 比例2009全国卷Ⅱ 非选择题 32

关于酶专一性的验证性实验 14 19.4%

2010全国卷Ⅱ 非选择题 31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6 8%

2011新课标 选择题 6

还原糖、脂肪鉴定;观察 DNA 和 RNA

分布;有丝分裂中所有染色剂及显色

6 8%

Page 2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从近三年的命题情况分析可知:

1 、关于“生命活动调节”这一部分总的占分比例在 16%-20%之间。

2 、免疫是生命活动调节中出题频率很高的知识点。

3 、相对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来看,植物的激素调节部分的知识点考的较少。

4 、实验部分占分比例在 8%—10%之间,近两年考的知识难度较低。

Page 2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三、复习策略

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策略 本部分知识在高考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要求掌握的程度难度也较高。因此在高三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此部分内容。

一轮复习重点是梳理基础知识,通过复习达到《课程标准》中知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

Page 3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重点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就是达到考纲中Ⅱ级掌握程度要求。

根据以上目标,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Page 3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边做边学:边做边学:尿糖的检测尿糖的检测

免疫失调引发的疾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调查病调查

其他植物激素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体温体温调节调节

水盐调节水盐调节

血糖调节血糖调节

艾滋病艾滋病 人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调节

人体的稳态人体的稳态激素调节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激素的应用

动物激素的应用

生长素生物个体生物个体

的稳态的稳态

乙烯对香蕉的催熟乙烯对香蕉的催熟作用作用

稳态知识结构稳态知识结构

结构基础免疫

Page 3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一)重点知识梳理1 、内环境及稳态

重点强调相互关系和应用,如水肿的原因

Page 3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Page 3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食物

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 1 )血糖调节

血糖↑血糖↑

血糖↓血糖↓

氧化分解

肝糖原肝糖原

胰岛 B 细胞

胰岛 A 细胞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肌糖原肌糖原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尿糖尿糖

胰岛素胰岛素

Page 3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Page 3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2 )体温调节

Page 3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3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Page 3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4)免疫调节

病原体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摄取 处理

抗原

淋巴因子

刺激

增殖

分化

再接触

迅速增殖分化

Page 3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 、植物的激素调节

Page 4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二)典型考题

1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常考知识

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部分常见考题是选择题中对内环境这个概念的准确、全面的理解和考查,如 09年上海卷第 8题、广东卷的第 19题; 10 年安徽卷第 5 题、江苏卷第 9题上海卷的第 8题; 11 年江苏卷的第 9题、山东卷的第 7题,都是考查这个知识点的。

Page 4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1 、( 2009.广东)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有 3 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内环境稳态

Page 4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例 2 、( 2011.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 、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关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定

Page 4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 、神经调节的常考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常考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一是对兴奋产生时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变化的电位波形图的变化;二是给予不同方向刺激时电流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左侧、右侧、中断、和突触间四种情况);三是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四是脑的高级功能这部分是 I级要求将书本知识记准。

Page 4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1 )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的变化原因

Page 4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2 )给予不同方向刺激时电流表指针及波形图的变化情况

Page 4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电流表测向法:①在神经纤维上

a .刺激 a点, b点先兴奋, 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 c点 (bc = cd), b点和 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Page 4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a .刺激 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a点先兴奋, 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 c点,兴奋不能传至a, a点不兴奋, 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

Page 4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1 : (2009·宁夏高考 )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 +、 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特点。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 (不一定 )双向传导。

Page 4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2、 (2009·山东高考 )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

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

A.曲线 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 Na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 Na +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 Na +浓度高于膜内

Page 5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3、( 2011.山东模拟)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 a、 b为置于神经细胞 B和神经细胞 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 E→细胞 D→细胞 C→细胞 B→细胞 A

Page 5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B.给皮肤细胞 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就一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该图中共有四个突触,神经细胞 D和神经细胞 C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消耗ATPD.相同体积的细胞 D和细胞 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

分析: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体现了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反射弧的结构、神经细胞的特点,其次必须理解兴奋的产生、生物膜电位变化

Page 5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等特征。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应是细胞 A→细胞 B→细胞 C→细胞 D→细胞 E;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细胞才能产生兴奋;该图中共有两个突触,分别在细胞 B与细胞 C之间、细胞 C与细胞 D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 D是神经细胞,其具有许多的突起,能分泌神经递质,细胞 E是肌肉细胞,其不具突起,也不具备分泌神经递质的功能,故相同体积的细胞 D和细胞 E,神经细胞 D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大于肌肉细胞 E。

Page 5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4、 (2009·安徽高考 )Ⅰ.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1)图中 a线段表示 ________电位; 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________,此时 Na + ________(内、外 )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

Page 5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 (或再摄取 )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________的结合。

答案:Ⅰ .(1) 静息  0 mV 内 (2) 轴突末梢 (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Page 5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5 、( 2009.江苏)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 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 )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进入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Page 5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2 )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 3 )若在 A 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 C 处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

分析:本题的知识点为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示意图,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作答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系统分析,创新能力。

Page 5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6 、( 2010 、江苏模拟)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 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   ]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5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乙图中的 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________;兴奋不能从 C传到 A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图中,若刺激 A点,电流计 B将偏转 ________ 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__________。

(4) 甲图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5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分析:甲图是一典型的人体脊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乙图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答案: (1)⑤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树突膜或胞体膜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2 主动运输  (4)先电刺激② ( 或②上一点 ) ,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 ( 或④上一点 ) ,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

Page 6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 、激素调节的常考知识 这部分常考查:一是激素的作用;二是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主要通过对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来体现。

Page 6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有关激素 内分泌腺 化学本质 生理作用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8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0肽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肽 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垂体

蛋白质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糖蛋白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素 髓质 苯乙胺衍生物 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胰岛素 胰腺中的胰岛

B细胞 蛋白质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含量。

胰高血糖素 A细胞 29肽 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

糖含量升高。

Page 6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Page 6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1 、( 2010 年全国 II 卷 .32 )请回答:( 1 )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 的过程。( 2 )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 (葡萄糖浓度差、的分解)。 (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 80~120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 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 4 )当血糖浓度高于 180 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 ,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

Page 6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5 )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 50 mg/d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 。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和人体血糖平衡调节,同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历年考试的热点之一。题目不难,考得很基础,但考查面很广,将生物体对葡萄糖的运输方式、调节、鉴定及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将教材中有关葡萄糖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考查。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始终沿着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条线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答案( 1 )载体 主动运输 ( 2 )葡萄糖浓度( 3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 4 )尿量 砖红色( 5 )脑组织活动的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

Page 6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2 (2009·全国卷Ⅰ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1) 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

(2) 上面图解中的 A 、 B 、 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

Page 6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 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 B的生理作用, ________(能、不能 )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 或性腺 )” 调节机制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与重点。从图中“传入神经”“垂体”“性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需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协调进行。从图中不难看出 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 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Page 6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4 、神经调节与体素调节的常考知识 这一部分是综合性很强的知识,相应考的频率最高,各省的高考题中都有呈现。

例 1 、 (2009·山东理综 )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Page 6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及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教材中重点讲解的内容。若想充分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应对教材中三部分知识全面理解:一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机理;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三是二者的联系,特别要注意教材中的用词: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

“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 控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由这点可以看出神经调节在机体的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 据图分析方式①②属于体液调节,方式③属于神经调节。

Page 6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5 、免疫调节的常考知识 免疫部分是近几年考试的热点。主要考查内容:一是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二是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三是免疫失调。考的频率很高,但限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要求并不太难,复习中重要的是把教材的知识讲清楚,让学生记准确。例 1 、 (2009·四川卷, 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Page 7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 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细胞和吞噬细 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过程,形散而神聚,题型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非选择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紧扣教材中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和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做到会

Page 7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说”其过程,“绘”其图解,“解”其原理,“识”其功能,“记”其路线,不管题目怎么变,都能应付自如。本题是两个图的部分结合,拼凑成的综合性选择题。解题时如能回忆起这两个图,即可正确解答。可见教材中的图是很重要的,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多加重视,多想一些办法加以理解记忆,并能对教材中的图进行补充完善。

Page 7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2 、 (2009·山东卷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分析:免疫疾病相关题目通常考查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特点及实例,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预

“防方法。解题的方法在于 记忆+运用”。有些

Page 7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知识是要记住的,如过敏反应的特点、过敏反应的例子。记住了有关名词概念和一些看似零散的知识,还得靠临场发挥,视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头脑”中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的篇幅少,地位轻,可考查的角度少,难度浅,但类似的情境比较新。本题考查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体”破坏了“受体蛋白”,所以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等措施都是无效的,此时就要从“自身抗体”角度去思考,如果能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就不会得重症肌无力了,因此可以想到用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的办法。

Page 7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3 、 (2010 年高考安徽卷 .30) (1)将 3 根离体神经纤维 (枪乌贼的巨轴突 )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 (A)、等渗KCl 溶液 (B)、等渗葡萄糖溶液 (C)3 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 ________(填 A、 B、C编号 )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 (2) 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 、 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________(填①~⑦编号 )。大脑

Page 7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 (突触后膜 )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 C2 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

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 ( 神经冲动 ) 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________(填①~⑦编号 ) 。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关神经细胞生活环境与神经冲动传递过程和有关免疫应用部分的知识。同时考查了考生识图和图文转换

Page 7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些考点几乎每年都在考查,而且命题的方式也多是图文结合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拿到手粗看很复杂,但是细分析仍是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反射弧、免疫等部分的基础知识,只不过将它们以一个背景资料将其联系在了一起答案: (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 Na+ ( 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 )  (2)④⑤⑥ ③②①  (3)抗原 浆细胞

Page 7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6 、植物激素调节的常考知识

这部分内容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一

是生长素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通常以实验

分析的形式出现;二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特别是生长素的两重性;三是植物激素之间

的关系。

Page 7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 (小孔 )弯曲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

Page 7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移植法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弯曲生长③④中 IAA的含量 a= b+ c,b> 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生长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法

①②中 IAA含量及作用①: a= b c= d都促进生长②: a< b c< da、 c、 d促进生长, b抑制生长

梯度类

得出促进生根的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

Page 8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特别注意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其横向运输在尖端完成,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②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③温特实验证明刺激是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如光、声音等,因此它能在琼脂块上留下与之相同的效应并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促进生长。•④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单侧光照射尖端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若无尖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对称放置,也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Page 8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特别注意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其横向运输在尖端完成,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②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③温特实验证明刺激是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如光、声音等,因此它能在琼脂块上留下与之相同的效应并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促进生长。④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单侧光照射尖端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若无尖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对称放置,也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Page 8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1 ( 2009·安徽高考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 (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B  )

                  

A. a B. b C. c D. d

Page 8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分析:本题中图来源于教材中的温特实验,即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在此基础上,通过弯曲角度来定量研究生长素作用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是一个创新;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高浓度的生长素虽可抑制胚芽鞘的生长,但是不会使去顶的胚芽鞘缩短弯向左侧,即弯曲角度不可能大于 90°,这又是一个新颖的考查形式。

Page 8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2 、( 2011 年海南)取某植物的胚芽胚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B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Page 8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C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B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及生长的两重性,属于理解层次,难度较大。生长素在胚芽鞘和幼根中都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但由于所放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是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而根对生长素十分敏感,故该浓度对幼根起到抑制作用,因而胚芽鞘应向右弯曲生长,幼根向左弯曲生长。

Page 8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3 ( 2010. 新课标)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 α)如图甲, 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Page 8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⑴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 。 ⑵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 α1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 α1 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 (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 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 α2 。请预测 a2 与 a1 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

Page 8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特点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侧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命题的一大突出特点。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曲线为钟形曲线,在顶点为生长素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效果都会降低。生长素的两重性是生长素复习中的一个要点,相关的实验对于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复习时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本题通过图文转换和基本的知识结合可以较易得出结论。试题设计新颖,但难度不高。

Page 8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答案:⑴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 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 α值。⑵若 α2小于 α1 ,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 A;若 α2 大于 α1 ,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 B。

Page 9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三)走出误区1 、复习方法的误区( 1 )注意回归教材①阅读章节的前言和小结——前言部分阐明单元课题目标和重点——小结概述了单元知识的关键——前言和小结蕴含相关知识的联系②复读正文中的三类知识 ——描述事实性知识的术语、数字和符号——关注经典实验及其研究的方法——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

Page 9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③浏览课本中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强化单元知识点——图解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你积极思考——“ 课外读”有利于扩展知识面——“选学”将相关知识深化( 2 )避免题海战术( 3 )注意答题规范

Page 9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 、注意知识方面的几个常见误区( 1 )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在教材中对反馈调节是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也是如此来说明反馈调节的定义和意义的。而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也存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的反馈调节机制。在此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让其明白,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是不矛盾的,分级调节中也存在反馈调节。

Page 9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另外对于反馈调节学生认为只有人和动物的激素调节中存在。实事上反馈调节也存在于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教材中虽然没有在植物激素调节中明确说明反馈调节,但在说明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时,举了生长素与乙烯存在反馈调节的例子,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及时引导,让学生明白反馈调节是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常见方式,并不只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

Page 9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2 )人和动物的激素调节中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认为只要是相互促进就是协同作用,相互抑制就是拮抗作用。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误解在于没有搞清楚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基本概念比较隐晦难懂的地方。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对协同作用过于重视了“增强”,对拮抗作用过于重视了“相反”这样的关键词,而忽视了对协同作用的“同一生理效应”的要求,忽视了拮抗作用中“某一生理效应”的要求。因此,对于比较复杂的生理现象难于解释。

Page 9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学生也容易将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只是看做是动物和人体中发生的现象,很难认识到在植物体内照样有这样的作用。这个原因在于教材只是在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这一节中提到了这个概念,而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中只是讲了各种激素的作用,学生没有办法将这一概念推演到这是多细胞生物激素调节的普遍道理。比如在植物激素调节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就是协同作用。这需要教师对此问题进行生命系统层次方面的阐释。

Page 9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3 )人体高级语言中枢和感觉中枢的误用 人体的高级语言中枢包含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书写语言中枢等,在大脑皮层中,还有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在高级语言中枢而言,这是人类和动物差别最大的一个区域,人类的抽象思维之所以高于动物体,就在于这个区域的高度发达,我们不断的给予学生教育,也是在不断的开发和促进学生这个区域的不断快速发展。这个区域简言之就是人类的“听说读写”这样一个言语区域。

Page 9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学生的误区在于把听觉中枢等同于听觉性语言中枢,把视觉中枢等同于视觉性语言中枢。这实际上完全是两回事,尽管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的侧重点是相差万里。听觉中枢负责能否听见声音,至于听不听的懂这不是听觉中枢可以决定的,对听到的内容的理解,是听觉性语言中枢的功能。打个比方:物理学家的高深理论,对于任何听力正常的人来讲,都可以听到,但对于理论能否听懂,则取决于听觉性语言中枢是否发展到了能够听懂的程度,对物理学有很深的修

Page 9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养的同样的物理学者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这个领域没有多少修养的人来说就是在听天书了。视觉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的差别是一个道理,视觉中枢负责能否看的到,而对于看到的事物能否理解则取决于视觉性语言中枢的发展水平。一个视觉正常的人对于打开的一本书是完全可视的,但对于内容能否看的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看不看的懂是视觉性语言中枢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对于这样的误解,要突破的难度倒不是很大,教师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Page 9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4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的理解

生长素对植物各部分生长的调节为“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对此学生容易认为从图中的表示来看,所谓高浓度就是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浓度,比如对茎而言,高浓度就是 B点所对应的浓度或者是高于 B点的浓度。这样的误解在于学生没有搞清楚什么图示所表示的含义。

Page 10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误将最适浓度点理解为最高浓度点,读图过程中对纵坐标的含义关注不够。教师采用对图的分析可以消除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误读。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准确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向光性是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光的作用下,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结果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的快于向光侧,植物出现向光生长。

Page 10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是植物顶端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导致植物顶端下部积累了过多的生长素导致生长素对侧枝的抑制。向光性和顶端优势的解释机理是不同的。向光性尽管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这个“高”是促进生长效果的高,而顶端优势中顶端下部的生长素已经高到了抑制生长的程度,这一点是特别需要说明的。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外,还要不断要帮助学生准备理解知识,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更好地综合应用知识。

Page 10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高中实验部分的复习策略(一)根据考纲归类实验

1 、显微镜观察类: (( 11 ))观察观察 DNADNA 和和 R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的分布 (( 22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 33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4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55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66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Page 10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2 、模拟类实验:、模拟类实验:(( 11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2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系 (( 33 )模拟尿糖的检测)模拟尿糖的检测33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6)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探究水族箱(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Page 10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44 、调查类实验:、调查类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55 、验证类实验:、验证类实验:( 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 22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除了考纲中要求的实验外,还应把教除了考纲中要求的实验外,还应把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进行总结,了解实验的设材中的经典实验进行总结,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及揭示的生物学理论。计思路及揭示的生物学理论。

Page 10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NADNA 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同位素示踪法及密度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同位素示踪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梯度离心方法)

Page 10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 、明确高考中实验考查的两种意向

以实验技能为主 以方案设计为主

⑴生物制片和普通显微镜观察技能⑵组织细胞内物质分离或鉴定技能

⑴探究实验方案,包括假设与依据、设计与预期、分析与结论等⑵有关调查研究方案,包括提纲与问卷或记录表⑶遗传育种方案

Page 10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Page 10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 )理科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 3类:空白对照 / 相互对照 / 自身对照。具备可重复性。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Page 10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3 ) 实验设计的四性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 /步骤少 /时间短)。总之, a. 原理正确 b.效果明显 c.装置简单 d. 操作安全(其它正确步骤多一步要扣分)。

Page 11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三)对策1 、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 1 )针对问题提出假说的能力 能根据问题提出假说,能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假说 ( 2 )根据假说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方案有科学依据 -- 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学科理论

方案有可行性 --只能用题中给出的仪器、材料或常用的普通材料和器具

Page 11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最重要的是 :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A. 对照的原则: (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意义:有了“对照”可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教给学生:①“编号”②实验组处理会用“适量”一词③对照组会用“等量”一词

Page 11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B.单一变量的原则:①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②只能进行单因子对比研究③其余因子均需进行不变量控制 ,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同条件控制同条件指: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器材、所处环境、起始和终止时间等均相同教给学生:①会用“适宜条件”一词,②会用“过了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 或测量 )

Page 11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3 )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A. 对“验证性实验”的预测:

验证性实验:在讲授有关概念和原理之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有关知识。验证性实验,不能作三方面的预测,只能作与已学知识点相符的预测。B. 对“探究性实验”的预测:探究性实验 :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实验方法。

Page 11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课本上未出现过的实验、研究新问题均属探究性实验需作正、反、中间状态三方面的预测

( 4)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①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②了解相关的材料和用具,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③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 。

Page 11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4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①对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现象有一定的预见性②会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 5 )科学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的能力①能对实验现象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②能够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并用科学术语进行表述(注意点:用学过的理论作解释)。③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能用适当的数学形式或图表进行表达。

Page 11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6 )对他人的实验方法进行评价和修改的能力①能指出原实验方法中的错误之处(注意点:不能推翻原方案重提全新方案)②能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注意点:先指错,再改错)

Page 11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2 、典型考题例 1 、( 2010天津卷)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 0.3g/mL的蔗糖溶液中, 1 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图中 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

材料分析: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Page 11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2 、( 2009.宁夏)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 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3 )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

Page 11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3 、( 2011.全国课标卷)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 a ; B 、 b ;C 、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 )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Page 12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 )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

定律?( 2 )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

基因的控制,为什么?分析:本题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

的分离定律通过杂交实验综合分析。

Page 12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4、( 2011.银川模拟)血糖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请回答:

(1)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受 ____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受下丘脑发出的 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2)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 I/G)不同。在摄食后 ,I/G变 ,这是由于 所致;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 I/G变 ,有利于促进 ,维持血糖水平。

Page 122: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3) 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 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实验方案如下: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 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②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 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请改正上述方案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23: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6 、( 2010.四川)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 A液和 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Page 124: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课本上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很基础。

2011 年高考课程标准卷中选择题第 6小题也是考查课本上的实验,考察意图与此题完全相同。

Page 125: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例 7 、( 11 年北京卷 29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 1 ,结果如图 2 ,

Page 126: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1 )实验中,对 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 A组小鼠的 ________ 处理。( 2 )从图 2 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 A组小鼠的 T 细胞后,在 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 T 细胞(活化 T 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 )实验中,Ⅰ ~Ⅳ组小鼠感染的是 ________ ,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 T 细胞或血清的 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 T 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 X 的杀伤力,结果如图 3.

Page 127: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4 )由图 3 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 X 的是 ________ 细胞,而不是活化 T 细胞。

Page 128: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 5 )有人假设,活化 T 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 T 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 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 T 细胞培养液 f.细菌 X ( 6 )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 。

Page 129: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图的能力,综合性较强。由于题干长,又有两个图,猛一看学生会认为很难,实验认真读题分析,难度并不很高,应属于中等难的题。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1 )考查对实验验组与对照组的关系的认识,难度较低。( 2 )、( 3 )、( 4 )考查的是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对图像分析,用免疫调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 5 )、( 6 )考查的是实验选材及通过分析以后确定该实验研究的目的。

Page 130: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答案:( 1 )对照( 2 )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 )细菌 X  前 1( 4 )活化巨噬( 5 ) a 、 d 、 f( 6 )小鼠抗细菌 X 的免疫应答

Page 131: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