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 复复复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 张向杰.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况.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004 年全球前十位的死亡原因. 不同收入群体死亡病因顺序. 预计2020年全球死亡数. 冠心病:630万 1100万(上升74.6%) 脑卒中:440万 770万(上升75%). 致残 100万.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地区分布. 冠心病 脑卒中的发病 世界各国差别 : 西方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张向杰

Page 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一 .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况一 .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况

•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

原因

Page 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004 年全球前十位的死亡原因2004 年全球前十位的死亡原因

疾病 死亡人数(百万) 占死亡总数的 %

冠心病 7.2 12.2

中风和其它脑血管疾病 5.71 9.7

下呼吸道感染 4.18 7.1

围产期疾病 3.18 5.4

慢性阻塞性肺病 3.02 5.1

腹泻病 2.16 3.7

艾滋病毒 / 艾滋病 2.04 3.5

结核 1.46 2.5

气管、支气管、肺部癌症 1.32 2.3

道路交通事故 1.27 2.2

Page 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不同收入群体死亡病因顺序不同收入群体死亡病因顺序

Page 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Page 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Page 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预计 2020 年全球死亡数预计 2020 年全球死亡数

• 冠心病: 630 万 1100 万(上升 74.6% )• 脑卒中: 440 万 770 万(上升 75% ) 致残 100

Page 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 .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二 .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Page 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冠心病 脑卒中的发病世界各国差别 :

西方

发病较高:芬兰 匈牙利 保加利亚 美 国

发病较低:瑞典 荷兰 瑞士 加拿大

东方

发病较高 :日本 中国

发病较低 :泰国 印尼

( 一 ) 、地区分布

Page 1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中国发病的流行趋势中国发病的流行趋势

• 北方高于南方

• 城市高于农村

• 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Page 1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二 ) 、季节分布( 二 ) 、季节分布

• 冬季 > 夏季

• 冠心病 12 ~ 2 月 频发

1 月 高峰

• 脑卒中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Page 1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三 ) 、人群分布( 三 ) 、人群分布

冠心病 脑卒中

年龄 男 >40 岁,每增加 10 岁上升 1 倍,女发病晚 10年,绝经后接近男性

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死亡率升

性别 50 岁前男:女 =7 : 1

60 岁后男≈女男≈女

Page 1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三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三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Page 1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不可干预的:年龄 性别 遗传 种族

• 可干预的: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酗酒 肥胖等

Page 1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一)高血压 Hypertension(一)高血压 Hypertension

高血压无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

张期的,轻度的或重度的,在任何年龄、性别,都是冠心病和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Page 1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研究资料表明: SBP 每↑ 10mmHg_ 冠心病危险性↑ 28%

DBP 每↑ 5mmHg__ 冠心病危险性↑ 24 % SBP 每↑ 10mmHg_ 脑卒中危险性↑ 54 % ●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当血压偏高水平或正常高值时,冠心病、脑卒中的

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已显著增高

Page 1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1999年WHO/ISH 高血压指南标准1999年WHO/ISH 高血压指南标准

分类 SBP DBP

理想 <120 < 80

正常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 级高血压 140~159 90~99

2 级高血压 160~179 100~109

3 级高血压 ≥180 ≥110

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成人高血压: SBP≥140mmHg ,

DBP≥90mmHg

Page 1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类别 收缩压( mmHg )

舒张压( mmHg )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 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 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 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Page 1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国内外心血管防治资料证明国内外心血管防治资料证明

• 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呈正相关

•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原因

•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都高于国际水平

Page 2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吸烟 Smoking(二)吸烟 Smoking

心率↑,心肌需氧量↑ 外周血管收缩 高血压 冠状动脉收缩 心绞痛、心梗

吸烟 脑血流量↓ 脑动脉硬化,舒缩功能↓ 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

血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 HDL ↓ 、 LDL ↑

Page 2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吸烟量、年限、吸入深度、开始吸烟年龄均与

冠心病的危险比值呈剂量反应关系• 吸烟斗和雪茄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小于吸纸烟者

• 吸烟与高血压、高胆固醇同时存在则起协同作用

• 吸过滤嘴、低焦油或低尼古丁纸烟也不安全

Page 2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

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

吸烟 不吸烟

冠心病 2~3 1

脑卒中 2 1

Page 2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三)血脂异常 Dyslipidemia(三)血脂异常 Dyslipidemia

• 总胆固醇( TC ) ↑ •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 ↓• 甘油三脂( TG ) ↑• 载脂蛋白 A ( APO-A )↓•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 ↑•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C ) ↑• 载脂蛋白 B ( APO-B ) ↑• APO-A↓ , APO-B ↑ 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致病因素

Page 2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LDL脂蛋白脂酶

分解 氧化OX-LDL

损伤内膜

单核细胞

移至内膜下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OX-LDL

结缔组织

平滑肌细胞 泡沫细胞

脂质条纹

粥样斑块

Page 2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粥样斑块破裂

动脉内膜出血,溃疡

促凝物质

血栓形成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冠心病

心肌梗死

脑卒中(脑梗死)

Page 2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上升与冠心病日后发病

呈正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升高与冠心病呈负相关• 胆固醇水平在 5.2~5.72mmol/L(200~220mg/dl)

时冠心病相对稳定 , 当超过此值时冠心病发病危险随胆固醇浓度升高而增加

• 载脂蛋白 A ( APO-A )下降、载脂蛋白B ( APO-B ) 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age 2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四)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四)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大血管病变:冠心病、心梗、脑中风、肾衰、足坏疽全身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肾病变(蛋白尿)、视力↓(失明) 神经感觉障碍

Page 2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糖尿病细胞直接毒性作用

各种蛋白质的糖化作用

糖化 -LDL促进

泡沫细胞

糖化 -HDL抑制

转运胆固醇

糖化纤维蛋白

导致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Page 2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无论性别、年龄 , 其心血管病发病率

均高于非糖尿病者• 高血糖症、糖耐量异常 ,甚至偶然测出高血糖都

与心血管病危险增加有关• 糖尿病病人中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性比血糖正

常的人大 2 倍

Page 3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五)肥胖 Obesity(五)肥胖 Obesity

脂肪含量: 男 >体重的 25%

女 >体重的 30%

Page 3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

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

BMI=体重( kg ) /身高( m ) 2

BMI ( kg/m2 )

体重过低 <18.5

正常 18.5 ~ 23.9

超重 24.0 ~ 27.9

肥胖 ≥ 28.0

Page 3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腰围腰围 诊断向心性肥胖的指标 大于分界点,考虑向心性肥胖

性别 分界点( cm )

男性 85

女性 80

Page 3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肥胖者

摄入热量过多

体力活动减少

体重↑胆固醇↑胰岛素抵抗 , 血糖↑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当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后不易形成侧支循环

冠心病

心肌梗死

Page 3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

• 向心性肥胖 ( 腹部肥胖 )较周围性肥胖有较大的危险性

• 脂肪分布指数 (WHR) 与高血压、总胆固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Page 3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六)代谢综合症(六)代谢综合症个体中多种代谢异常情况集结存在的现象• 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 高血压• 血脂紊乱• 全身或腹部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 微量白蛋白尿• 高尿酸血症• 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ge 3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具备以下 4 项组成成分中的 3 项或全部者可诊断代谢综合症 :

1.超重和 (或 )肥胖 BMI≥25.0

2. 高血糖 FPG≥6.1 mmol/L(110 mg/dl) 及

(或) 2HPG≥7.8 mmol/L(140 mg/dl), 及(或)已确认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 高血压 SBP/DBP≥140/90mmHg, 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 血脂紊乱 空腹血 TG≥17 mmol/L(150 mg/dl) , 及(或)空腹血 HDL-C 男性 <0.9 mmol/L(35 mg/dl), 女性 <1.0 mmol/L(39 mg/dl)

摘自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年第 12 卷第 3 期

Page 3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七)其他因素 Other Factors(七)其他因素 Other Factors

• 遗传 有家族史占 40 ~ 60 %• 体力活动不足• 不良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 高脂饮食 酗酒

Page 3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四 .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四 .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Page 3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一)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一)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发病前预防,以无病防病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1. 合理饮食 ( 1 )控制体重:限制热量摄入,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低脂——脂肪<总热量 30 % 低胆固醇——胆固醇< 300mg/日

( 2 )减少膳食脂肪,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Page 4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 3 )限钠补钾: 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 5克 我国居民摄盐量 北方 15 ~ 18克 南方 7 ~ 12克 建议: 1 )减少烹调用盐,减少腌制食品 2 )增加含钾食物( 新鲜蔬菜、水果)

Page 4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适量运动 运动强度估计: 170-年龄 =适宜运动所达到的心率 最大目标心率 = ( 220-年龄) × 60~75%

3. 戒烟限酒4.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疾病 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各种心脏病

Page 4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5 、 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惊恐,易怒等不良情绪→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血液粘滞度↑小动脉痉挛,血压↑• 突然的心理应激,情绪剧变 → 血压↑,脑卒中 心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原有缺血性心脏病 → 心梗

Page 4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

(二)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

• 临床前期,发病期预防

• 指对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强调三早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Page 4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级预防的原则二级预防的原则

• 继续落实、加强一级预防措施 , 增强健康意识 ,培养健康行为 (包括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 )

• 采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 ,坚持长期、合理的降压、调脂、降糖、抗血小板凝聚治疗

• 消除心血管并发症的其它易患因素 ,如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Page 4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级预防的目标二级预防的目标

• 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 ,减轻患者自觉症状• 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 兼顾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 不发生或推迟并发症发生的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

延长寿命

Page 4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级预防的防治措施二级预防的防治措施

1) 筛检疾病和防治: 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

Page 4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1. 高血压 目前我国现状: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27% 12% 3%

血压筛检对象 ( 1 ) 3~20 岁,儿童和青少年: 1次 / 年 ( 2 ) >25 岁,每次就诊均测血压 ( 3 )血压 120~139/80~89mmHg : 1次 / 月 ( 4 )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 2~4次 / 年 ( 5 )高血压者:经常测

Page 4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Page 4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原则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原则• 由危险分层决定降压治疗• 低危: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 6 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 中危: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观察数周后给药物治疗

• 高危、极高危:立即给药物治疗,高危 2 级高血压以上可启动 2 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Page 5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起始降压治疗起始降压治疗血压( mmHg )

其他危险因子OD或疾病

正常SBP120−129或 DBP 80−84

正常高值SBP 130−139或 DBP 85−89

1 级高血压SBP 140−159或 DBP 90−99

2 级高血压SBP 160−179或 DBP 100−109

3 级高血压SBP≥180或 DBP≥110

无其他危险因子 不干预 不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几个月 ,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数周 ,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

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

1-2 个危险因子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数周 ,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数周 ,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

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

≥3 个危险因子、MS 、 OD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和

考虑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糖尿病 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确诊的心血管或肾脏疾病

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

摘自 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

Page 5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治疗利尿剂

ß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

ACEI

ATⅡ受体拮抗剂 (ARB)

ą受体阻滞剂

其它(复合制剂)

Page 5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降压药物的联合用药降压药物的联合用药

ββ 阻滞剂阻滞剂

钙拮抗剂钙拮抗剂

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剂

αα 阻滞剂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Page 5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降压治疗原则降压治疗原则•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 适当联合用药

• 如首选药物反应差或不能耐受应改换其它种类

• 提倡使用长效制剂,改善依从性,减少血压波动,更好减少 CVD 危险和靶器官损害

• 对糖尿病与 / 或肾功能不全者应及早应用降压药物达标治疗

• 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应坚持终身治疗

Page 5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不同人群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不同人群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 140/90mmHg

•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 130/80mmHg

• 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 130/85 或 120/80mmHg

• 脑卒中: 1 、既往有脑血管史者血压< 140/90mmHg

2 、急性脑梗死,一周内血压维持 160 ~180/90~105mmHg

急性脑出血,血压维持在 150 ~ 160/90~100mmHg

( 一旦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Page 5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血脂筛检对象:

( 1 ) 20 岁以上成年人: 1次 /5 年 ( 2 )> 40 岁男性,绝经后女性,用冠心病早发早死家族史,有黄色瘤或黄色疣者:至少 1 年 1

次 ( 3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有冠心病,脑

血管病者:至少 2~4次 / 年 1次 /3 月)

Page 5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高血脂的治疗高血脂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胆酸螯合剂(消胆胺,降胆宁) 贝特类(安妥明,吉非贝齐,非诺贝特) 他汀类(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他汀) 烟酸及衍生物

Page 5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004 年 NCEP-ATPⅢ胆固醇控制指南建议治疗目标:中危者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 10 年内发生冠心 病风险> 10-20% ) 目标: LDL < 130mg/dl(3.38mmol/L)

高危者 ---确诊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糖尿病或两个以上心 血管危险因素( 10 年内发生冠心病风险> 20% ) 目标: LDL < 100mg/dl(2.6mmol/L)

极高危者 ---确诊冠心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 尿病,代谢综合症或严重的未控制的危险因素) ( 10 年内发生冠心病风险> 30% ) 目标: LDL < 70mg/dl(1.82mmol/L)

Page 5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ATP III 在不同的风险分组中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 LDL 胆固醇水平

风险分组 LDL胆固醇目标 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考虑药物治疗

高危:冠心病或相同风险疾病 (10年风险 >20%)

<100mg/dl( 可选择目标<70mg/dl)

≥100mg/dl

(2.6mmol/L)

≥100mg/dl(LDL-C < 100mg/dl 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

中高危:两个或更多危险因素 (10年风险 10%~20%)

<130mg/dl( 可选择目标<100mg/dl)

≥130mg/dl

(3.4mmol/L)

≥130mg/dl (LDL-C 在 100mg/dl ~129mg/dl 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

中危:两个或更多危险因素 (10年风险 <10%)

<130mg/dl ≥130mg/dl ≥160mg/dl

低危:≤ 1 个危险因素

<160mg/dl ≥160mg/dl

(4.1mmol/L)

≥190mg/dl (LDL-C 在 160mg/dl ~189mg/dl 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

Page 5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3. 血糖筛检对象:

• 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脂异常者

•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或反复小产,早产,死胎,巨大儿生育史

Page 6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2005 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糖尿病症状 +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

l(200mg/dl) 或

•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水平≥ 7.0mmol/l(126mg/dl) 或

• OGTT 试验中, 2 小时 PG 水平≥ 11.1mmol/l(200ng/dl)

Page 6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磺酰脲类(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 双胍类(二甲双胍)• ą- 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 非 SU 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诺和龙)• 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 胰岛素

Page 6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理想控制 较好控制 控制不良

血糖 (mmol/L)

FPG

2hPG

HbA1c(%)

4.4-6.1

4.4-8.0

< 6.2

≤7.0

≤10.0

6.2-8.0

> 7.0

> 10.0

> 8.0

血脂 (mmol/L)

TC

LDL

HDL

TG

< 4.5

< 2.5

> 1.1

< 1.5

4.5-6.0

2.5-4.4

1.1-0.9

1.6-2.2

> 6.0

> 4.5

< 0.9

> 2.2

BMI(kg/m2)

男女

< 25

< 24

25-27

24-26

≥27

≥26

血压( mmHg) < 130/80 130/80-160/95 > 160/95

Page 6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警惕先兆症状 高血压者突然出现:偏身麻木、无力,黑朦、眩晕3) 进一步确诊检查方法: 冠心病: EKG 、平板运动试验、心超、 ECT

心肌梗死: ECG 动态改变,血清酶谱变化,冠状造影 脑卒中:脑 CT 、 MRI

4) 防治措施 降压、调脂,长期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Page 6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三)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三)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 临床预防,发病后期预防

指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致残等,提高生活质量

Page 6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三级预防的内容三级预防的内容• 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高危患者 ,特别是急性心肌梗

死、脑卒中、高血压脑病等 ,治疗要正确、及时 ,

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残率• 重视并发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提倡早期综合治疗 ,

尽早恢复其生理功能• 继续消除并发症的易患因素 ,防治并发症的复发

或加重

Page 6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五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全科医师的职责

五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全科医师的职责

• 专科治疗前的工作

• 专科治疗后的工作

Page 6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专科治疗前的工作专科治疗前的工作• 对病人在整个医学谱中进行筛选,快速收集信息并逻辑性很强地组织这些资料,鉴别病人所有重要问题。

• 对于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访,尽早作出正确诊断 ;必要推荐至相应的专科医生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 已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应坚持随访,定期复诊。 • 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或病情急变时,应随时请专家会诊或转有关医院

Page 6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未分化疾病症状

胸痛

头痛

呼吸困难

晕厥

全面分析病情

仔细询问病史体检

常规检查手段

及早作出初步诊断

病情严重或不能确诊应及时转诊

Page 6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心源性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结合年龄、危险因素、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疑心肌梗死

ECG

ECG运动试验

ECG改变

心肌酶谱改变

转心内科冠脉造影

及时转心脏专科 PTCA或 CABG

心律失常

心跳骤停

现场急救稳定后及时转诊

肺、胸膜

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胸片

胸部CT

转肺科

皮肤、神经、肋骨

肋软骨炎

带状疱疹

Page 7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专科治疗后的工作专科治疗后的工作• 经专科医生诊断确立或经专科治疗后病情稳定,病人出院回家,在社区和病人家庭中治疗,以后长时间的后续治疗将继续由全科医生完成。

• 应注意了解和记录病人在专科医生处治疗的情况及结果包括诊断意见和处理的建议。

• 在治疗中并应注意药物的副反应及疾病的合并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 在治疗中发现新的问题应立即与专科医生联系,反映病情

变化并争取专科医生的指导。

Page 7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三早措施的落实

1. 及早作出诊断

2. 适时转诊

3. 严重病人现场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

Page 7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六、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康复医疗

六、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康复医疗

Page 7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一)病人教育 (一)病人教育

1.健康生活教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运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

Page 7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防治教育2. 防治教育

1. 一般常规教育,推荐科普读物,提高监测和防治水平,使患者主动介入自己的健康管理中

2. 训练高血压患者和家属学会测血压,以便及时了解服药疗效

3. 重视先兆症状,有效控制脑缺血、心绞痛的发病

4. 及时有效控制有关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防止心脑血管病的相互影响

Page 7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3. 心理教育3. 心理教育

•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树立信心,解除顾虑,劝告他们重视疾病,面对现实,鼓励、提高对医嘱的顺从性

• 脑卒中—遗留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常有悲观、抑郁

• 心肌梗死—恐惧、紧张、焦虑失眠,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活动不当、过早,致心脏破裂

Page 7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后续治疗和长期随访后续治疗和长期随访1. 了解记录在专科治疗的情况、疗效。(包括诊断意见及处

理建议),帮助病人熟悉所服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 协助病人及家属制订康复目标( 1 )康复目标个体化 根据不同年龄、职业、身份及不同病情阶段,制定康复目

标( 2 )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循序渐进,促使体力、体能恢复3.严重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肌梗死再发或再次

脑梗、脑出血,及时再次转专科

Page 7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二)康复治疗(二)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梗发病后 2~3天左右开始床边训练,脑出血

1 周左右酌情床边训练 做好早期康复:关节活动维持,体位变换,良

性肢体位置保持 后期康复:日常生活训练,功能训练(排尿,语言等)

Page 78: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心肌梗死

病情稳定出院前谨慎安排一次活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判断心功能情况

制订运动处方,增加心脏储备功能

Page 79: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目标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目标

• 最大程度地预防并减轻由于残疾而造成的功能障碍

• 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使之最大程度地回归到比较正常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Page 80: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三)周期性健康检查(三)周期性健康检查

目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延长因病死亡的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Page 8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周期性健康检查内容周期性健康检查内容1. 冠心病( CHD )

• 预防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体检项目: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锻炼、肥胖、心

理、社会压力2. 脑血管病( CVD )

• 主要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心脏病• 体检项目: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心脏病

Page 82: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3. 高血压:• 高血压是 CHD 、 CVD 的确认的危险因素• 任何周期性体检均包括高血压,并对高血压着定期随访,积极治疗

4. 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总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

的重要危险因素, >40 岁,应定期检查5. 吸烟• 吸烟是 CHD 、 CVD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Page 83: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谢 谢!谢 谢!

Page 84: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思考题 1思考题 1

• 请简述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答案: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 2 个方面

• 不可干预的:年龄 性别 遗传 种族

• 可干预的: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酗酒 肥胖等

Page 85: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思考题 2思考题 2

•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限制热量摄入;减少膳食脂肪,增加蛋白质摄入量;限钠补钾,建议每人每天食盐 5克。 2.适量运动。 3.戒烟限酒。 4.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5. 对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干预。

Page 86: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思考题 3思考题 3

• 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目标是:• 答案:

• 1. 最大程度地预防并减轻由于残疾而造成的功能障碍

• 2. 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3.提高生活质量 ,使之最大程度地回归到比较正常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Page 87: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思考题 4思考题 4• 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原则。• 答案:

1.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2.适当联合用药

3.如首选药物反应差或不能耐受应改换其它种类

4.提倡使用长效制剂,改善依从性,减少血压波动,更好减少 CVD 危险和靶器官损害

5. 对糖尿病与 / 或肾功能不全者应及早应用降压药物达标治疗

6. 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应坚持终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