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6 国家统计局 2017 7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stats.gov.cn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6 国家统计局 2017 年7 月

  • Upload
    others

  • View
    12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6

国家统计局

2017 年 7 月

1

目 录

第一章 综述 ............................................. 1

一、基本核算框架 .................................................................................................... 1

(一)基本核算 .................................................................................................... 3

(二)扩展核算 .................................................................................................... 3

二、基本概念 ............................................................................................................ 5

(一)常住单位 .................................................................................................... 5

(二)生产 ............................................................................................................ 5

(三)消费 ............................................................................................................ 6

(四)资产 ............................................................................................................ 6

(五)流量和存量 ................................................................................................ 7

(六)市场价格 .................................................................................................... 7

(七)经济所有权 ................................................................................................ 8

三、基本单位和基本分类 ........................................................................................ 8

(一)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 8

(二)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 10

(三)产品及产品分类 ...................................................................................... 11

四、基本核算原则 .................................................................................................. 11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 11

(二)市场估价原则 .......................................................................................... 11

(三)四式记账原则 .......................................................................................... 12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13

一、基本结构 .......................................................................................................... 13

(一)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 13

(二)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 14

(三)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 14

(四)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 15

二、基本分类 .......................................................................................................... 15

2

(一)产业部门分类 .......................................................................................... 15

(二)支出项目分类 .......................................................................................... 16

三、基本核算方法 .................................................................................................. 16

(一)生产法 ...................................................................................................... 16

(二)收入法 ...................................................................................................... 19

(三)支出法 ...................................................................................................... 21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 26

一、基本结构 .......................................................................................................... 26

(一)供给表 ...................................................................................................... 26

(二)使用表 ...................................................................................................... 26

(三)投入产出表 .............................................................................................. 27

(四)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之间的关系 .......................................... 28

二、部门分类 .......................................................................................................... 28

三、基本编表方法 .................................................................................................. 29

(一)供给表的编制方法 .................................................................................. 29

(二)使用表的编制方法 .................................................................................. 29

(三)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 30

第四章 资金流量核算 .................................... 31

一、基本结构 .......................................................................................................... 31

二、基本指标 .......................................................................................................... 31

(一)非金融交易表 .......................................................................................... 31

(二)金融交易表 .............................................................................................. 37

三、基本编表方法 .................................................................................................. 40

第五章 资产负债核算 .................................... 42

一、基本结构 .......................................................................................................... 42

二、基本估价方法 .................................................................................................. 43

三、基本指标 .......................................................................................................... 43

(一)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表 .......................................................................... 43

3

(二)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 45

(三)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 45

四、基本编表方法 .................................................................................................. 46

(一)期末资产负债表 ...................................................................................... 46

(二)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 47

(三)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 47

第六章 国际收支核算 .................................... 48

一、基本结构 .......................................................................................................... 48

二、记账单位及折算原则 ...................................................................................... 48

三、基本指标 .......................................................................................................... 49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 49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 ...................................................................................... 52

四、基本编表方法 .................................................................................................. 53

第七章 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 ............................ 54

一、价格指数 .......................................................................................................... 54

(一)基本概念 .................................................................................................. 54

(二)质量调整 .................................................................................................. 55

(三)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 .............................................................................. 56

(四)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 57

二、不变价核算 ...................................................................................................... 58

(一)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58

(二)实际国民收入核算 .................................................................................. 60

第八章 扩展核算 ........................................ 62

一、资源环境核算 .................................................................................................. 62

(一)基本结构 .................................................................................................. 62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 64

二、人口和劳动力核算 .......................................................................................... 66

(一)基本结构 .................................................................................................. 66

4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 66

(三)生产率核算 .............................................................................................. 68

三、卫生核算 .......................................................................................................... 68

(一)基本结构 .................................................................................................. 69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 69

(三)核算分类 .................................................................................................. 70

四、旅游核算 .......................................................................................................... 70

(一)基本结构 .................................................................................................. 71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 71

(三)核算分类 .................................................................................................. 73

五、新兴经济核算 .................................................................................................. 74

(一)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 74

(二)分类标准 .................................................................................................. 75

(三)核算内容 .................................................................................................. 75

附录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表式 ............................ 78

一、基本核算表 .................................................................................................. 78

二、扩展核算表 .................................................................................................. 91

附录二 主要概念与指标解释 .............................. 99

附录三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主要变化 ..... 115

一、调整了基本框架 ........................................................................................ 115

二、更新了基本概念和核算范围 .................................................................... 117

三、调整和细化了基本分类 ............................................................................ 120

四、修订了基本指标 ........................................................................................ 122

五、改进了核算方法 ........................................................................................ 124

1

第一章 综述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基本概念、

基本分类、核算原则、核算框架、基本指标和基本核算方法,是

我国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根据这个标准核算的

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相互联系、协调一致,是经济分析的

重要依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一、基本核算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由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组成。基

本核算是本体系的核心内容,旨在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

描述;扩展核算是对核心内容的补充与扩展,重点对国民经济中

的某些特殊领域的活动进行描述。基本核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

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

算;扩展核算包括资源环境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卫生核算、

旅游核算、新兴经济核算。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 1 所示,基本核算之

间及与扩展核算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2

国内生产

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基本核算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投入产出

核算

供给表

使用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

核算

非金融交易表

中国国民

经济核算

体系

金融交易表

资产负债

核算

期初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

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

资源环境核算

人口和劳动力核算

扩展核算

卫生核算

旅游核算

新兴经济核算

图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3

(一)基本核算

基本核算系统地描述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其中的每一

部分从某些环节或某些侧面描述经济运行过程。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描述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形成和使用过

程,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内容。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整合和扩展,描述国民

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

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

资金流量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延伸,以收入分配和资

金运动为核算对象,描述一定时期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情况。

资产负债核算描述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存量和结构情况,以

及资产负债从期初到期末之间发生的变化。

国际收支核算全面描述我国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

经济往来关系,一方面反映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对外经济收支往来,

另一方面反映对外资产负债存量及其变动状况。

(二)扩展核算

扩展核算是在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对某些基本概念的扩展和某些基本分类的重新组合,以及改

变处理方法等,对国民经济中某些领域的活动或与国民经济有密

切关系的领域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满足特定类型分析和专门领域

管理的需要。扩展核算体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

性。

4

图 2:基本核算之间及与扩展核算之间的关系

5

二、基本概念

(一)常住单位

我国的常住单位指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

心的经济单位。

我国经济领土指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和管辖区,包括:

我国领陆(含海岛)及其底土、领水及其底土、领空;我国行使

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我国在

国外的“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

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

使领馆用地。但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外国和国际组织“飞地”。

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

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

(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视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

益中心。

(二)生产

生产是在机构单位负责、控制和管理下,利用劳动和资本等

要素,将某些货物和服务投入转化为另一些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

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生产者

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

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

三,生产者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而进行的知识载体

产品的自给性生产,但不包括住户部门所从事的类似的活动;第

6

四,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以及雇佣有酬家庭服务人员提供

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知识载体产品指为使消费单位

能够重复获取知识,而提供、存储、交流和发布的各种信息、

咨询和娱乐产品。包括一般或专业信息、新闻、咨询报告、电

脑程序、电影、音乐等产品。这些服务活动生产的产品可能具

有货物的许多特征。

(三)消费

消费即最终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公共需要而使用货物和

服务的行为。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

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

(四)资产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即资产必须为某个

或某些经济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

利益。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包括通货、存

款、贷款、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债务性证券、保险准备金和社

会保险基金权益、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国际储备、直接

投资等。非金融资产包括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包括

知识产权产品)、存货、贵重物品等生产资产和某些不是生产过

程创造的、但符合经济资产条件的自然资源资产、商誉等非生产

资产。其中,知识产权产品是研究、开发、调查或者创新等活动

的成果,开发者通过销售或者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而获得经济

利益。知识产权产品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矿藏勘探与评估、计

算机软件与数据库、娱乐及文学和艺术品原件等。

7

资产范围中不包括无法有效确认所有权的大气等自然资源

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开发利用、短期内不

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矿藏等。

(五)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一段时期内累计发生的量,存量是某一时点结存的量。

期初存量与本期对应的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经济运行过程

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

资产存量。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与之直接对应的存量,如进出口

额、劳动者报酬等。

(六)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可以表现为基

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将自己生产的货物或服务出售给购买者

时获得的单位产品价值(包括其他生产税,但不包括商业毛利和

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发生的运输费用),加上获得的产品补贴,

减去货物或服务生产或销售时应付的产品税。

生产者价格,等于基本价格加上除增值税之外的产品税,减

去产品补贴。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商业毛利和购买者为取

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费用。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产品税(不包括增值税)

8

-产品补贴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不可抵扣的增值税

+运输费用和商业毛利

在我国目前的核算实践中,生产者价格包括增值税。

(七)经济所有权

所有权区分为法定所有者的法定所有权和经济所有者的经

济所有权。法定所有权指在法律上拥有相关实体(如货物和服务、

自然资源、金融资产和负债),从而获得相应经济利益的权利;

经济所有权指经营相关实体,承担有关风险,从而享有相应经济

利益的权利。大多数实体的法定所有者和经济所有者是一致的,

当两者不一致时,应作为经济所有者的实体予以记录,交易记录

的时点为经济所有权变更的时点。

三、基本单位和基本分类

(一)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

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易的经济主体。机构单位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

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二是能够直接作出经济决定,从事经

济活动,并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法律责任;三是能够以自己的名

义签订合同,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四是能够编制

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的会计报

表。

9

机构部门由同类机构单位构成。将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五个

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广义政府部门、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和住户部门。

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

性货物生产、提供非金融市场性服务的常住企业,包括农业企业、

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批发零售业企业、交通运输业企业等各

类非金融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组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

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机构单位,包括从

事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服务、其他金融服务等活

动的法人单位。所有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部门。

广义政府机构与广义政府部门:广义政府机构指在设定区域

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或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

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基层群众

自治组织等。广义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

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货物和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

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从事非市场性生产。所有广义政府机构

组成广义政府部门。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NPISH)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

机构部门: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指从事非市场性生产、为住

户提供服务、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和社会捐赠且不受政府

控制的非营利机构,例如宗教组织,各种社交、文化、娱乐和体

育俱乐部,以及公众、企业、政府机构、非常住单位等以现金或

10

实物提供资助的慈善、救济和援助组织等。所有为住户服务的非

营利机构组成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共同使用部分

或全部收入和财产,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

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住户部门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和投资

者。作为生产者,住户部门包括所有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以及住

户自给性服务的提供者。所有住户组成住户部门。

上述五个机构部门构成我国的经济总体。与我国常住单位发

生交易的所有非常住单位称为国外。对于国外来说,并不需要也

不可能核算其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只需核算它与我国常住单位

间发生的交易活动以及累积形成的资产负债关系。国外不是一个

机构部门,但为表述方便,本体系将其视同为机构部门处理。

(二)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产业活动单位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

的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产业

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

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事相对独立

的生产活动。一个产业活动单位或者只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者

虽然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的增加

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二是有相对固定的生产场所。如果一个

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

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三是能够独立提供收入和支出

11

会计核算资料。

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

行的部门分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

准和统计基础情况确定具体的产业部门分类。

(三)产品及产品分类

产品即货物和服务,是生产活动的成果。产品可以作为其它

货物和服务生产的投入,也可以作为最终消费品或投资品。产品

从理论上又可分为市场货物和服务、为自身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

务以及非市场货物和服务。

产品分类是按照同质性原则对货物和服务的细分。中国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根据《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统计基础情况确定

具体的产品分类。

四、基本核算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即交易在经

济价值被创造、转移、交换或取消时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

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的内部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

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无论相应的货币收支是否与交易同时发

生。

(二)市场估价原则

记录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总量时,以核算期市场价格作为基

本估价原则。对于在市场上发生的货币支付交易,按市场价格估

12

价;对于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免费或以不具有显著经济意

义的价格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按市场上相同或相近的货物或服务

的市场价格估价,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估价。

(三)四式记账原则

四式记账原则源自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则。复式记账原则指

每笔交易同时在至少两个对应的项目中记录。将交易双方各自的

复式记账合起来,就是四式记账。

13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它一方面体现为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增加值的总和,另一方面体现为所有常住单位所使用的最终产品

价值和净出口的总和。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可以综合描述经

济活动从产品生产到收入形成、最终使用的整个过程。

一、基本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即编制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生产法国内生

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一)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本表将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核算方

法集中体现在一张表中,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表的左端为生产方,表的右端为使用方。

1.生产方

生产方是从价值创造和收入形成角度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

成果。主栏列示生产法和收入法的各项指标。生产法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项目为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项目

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各项指

标间的关系为: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4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2.使用方

使用方是从使用去向角度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主栏为

支出法的各项指标,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

服务净出口。指标之间的关系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3.生产方与使用方之间的平衡关系

理论上讲,使用方与生产方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相等,但受资

料来源和核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核算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保证使用方与生产方相等,在使用方设臵了统计误差项。

(二)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本表主栏为产业部门分类。目前采用两种分类方式:一是三

次产业分类,二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宾栏为增加值核算的各项

指标。计算公式为:

产业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

本表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果及由此形成的

产业结构状况。

(三)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本表主栏与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完全一致,宾栏按照增加

15

值及其收入构成项目分列。计算公式为:

产业部门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

本表反映了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收

入要素构成情况。

(四)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本表主栏为支出项目分类,包括最终消费支出(实际最终消

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实际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本表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各类支出项目的规模及其构成情

况。

二、基本分类

(一)产业部门分类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产业部门分类采用国家统计局制定

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为了满足某些经济社会领域管理的需要,在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的基础上,对部分行业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派生性产业分类,

如文化及相关产业。

16

(二)支出项目分类

最终消费支出按照消费主体划分为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

支出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其中,居民消费支出

划分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并采用国家统计

局制定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进行细分;政府消费支出按政府

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资本形成总额按资本属性划分为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存货变动和贵重物品的获得减处臵。其中,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按资产类型分类。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按货物、服务

的出口和进口进行分类。

三、基本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方

法分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不变价核算方法在第七章阐述。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

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

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

价值,但不包括其中用于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

和服务,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分为市场总产

出、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总产出和非市场总产出。

17

(1)市场总产出

市场总产出指以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实现的总产出。主要

包括:一是以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出售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二是用于交换其他货物、服务或资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三是

用于实物支付(包括实物报酬)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四是准备

用于上述某种用途的制成品和在制品存货的变动价值;五是提供

货物和服务收取的服务费、运输费、金融资产获得和处臵的附加

费等。市场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

在不同行业,核算市场总产出所采用的方法和指标有所不同。

例如: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核算,即按农林牧渔业生产的

各种产品的价格乘以产量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出等于建筑业总产值。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其商业毛利额加上进口税净额。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金融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较为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货币金融服务企业总产出等于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

产出加上直接收费的金融服务产出。其中,FISIM产出采用参考

利率法计算。中央银行从事的市场性货币金融服务,总产出也按

此方法计算。

资本市场服务总产出等于营业收入扣除投资收益和公允价

18

值变动收益,再加上证券交易印花税。

保险业总产出包括寿险服务总产出和非寿险服务总产出。其

中,寿险服务产出等于实收保费加上追加保费(即投资收益),

加上寿险准备金的变动,再减去赔付支出;非寿险服务产出等于

实收保费加上追加保费,再减去调整后已生赔付,调整后已生赔

付可按“期望法”或“会计法”等方法计算。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中的房屋销售活动总产出按照房屋销售

差价收入计算。

在我国的核算实践中,实施增值税的行业总产出包括应缴增

值税。

(2)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总产出

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总产出指生产者为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

形成而留用的产品的价值。主要包括:一是常住单位生产的,并

被同一单位消费的货物的价值;二是付酬家政人员(保姆、厨师、

司机等)为住户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三是居民自有住房服务的虚

拟价值;四是常住单位生产的,并被同一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五是准备用于上述某一用途的制成品和在制

品存货变动价值。

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总产出应该以这些货物和服务如果在市

场上销售所能得到的市场价格来估价。当无法获得可靠的市场价

格时,按与其类似的产品价格或其生产成本估价。例如,居民自

有住房服务价值按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虚拟计算。其中,

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采用市场租金法计算;农村居民自

19

有住房服务总产出采用成本法计算。

(3)非市场总产出

非市场总产出指由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生产的,

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其他机构单位的货物

和服务或提供给全社会的公共服务的价值。非市场总产出一般按

生产总成本估价。

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如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

社会组织,其经费支出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其他赞助,或虽然

有部分营业收入,但无法弥补自身经营活动成本。这类单位的总

产出一般按业务活动支出计算,即等于经常性支出加固定资产折

旧。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

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

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

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臵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

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

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

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20

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

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报酬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获得的全部报酬,既包

括货币形式的报酬,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报酬。主要包括工资、奖

金、津贴和补贴,单位为其员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补充社会保

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离退休金、单位为其员

工提供的雇员股票期权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等。个体经

济活动中自雇者的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不易区分,在实际核算

中按一定比例进行划分。

核算劳动者报酬时,要注意区分实物形式的劳动者报酬与中

间消耗。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而为劳动者提供的货物和

服务,属于中间投入,不属于劳动者报酬。如果生产单位向从事

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工作之

外的需要,那么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报酬。

2.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其中,生产税指

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

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和土地等)所征收的各种税收、

附加费和其他规费。生产税分为产品税和其他生产税,产品税主

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出口税等;其他生产税主要

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生产补贴则相反,

它是政府为影响生产单位的生产、销售及定价等生产活动而对其

21

提供的无偿支付,包括农业生产补贴、政策亏损补贴、进口补贴

等。生产补贴作为负生产税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的固

定资产价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过程被转移到其产

出中的价值。各类企业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

产折旧,一般按当期计提的折旧费核算;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

政府机关、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住房的固定

资产折旧,应按照统一规定虚拟计算。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

按照固定资产的重臵价值计算。

4.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

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活动最终

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

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1.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了直接满足个人或公共消费需

求而对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总额。既包括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

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括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

外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

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按支出主体分为居民消费支出、

22

政府消费支出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用于个人消费的货物和服务支出,

既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括以其

他方式获得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后者称为虚拟支出,主要包

括:员工以实物报酬的形式从单位获得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

的用于自身消费的货物(如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以及纳入生产

核算范围并用于自身消费的服务(如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

融机构提供的隐含在利息中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机构提供的隐

含在保费中的保险服务。居民消费支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其中

货物消费支出在所有权发生变化时记录,服务消费支出在服务提

供时记录。

政府消费支出指广义政府部门承担的公共服务支出、个人消

费货物和服务支出。其中,公共服务支出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和国

防、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它等于

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机构有偿提供服务所获收入的差

额。政府承担的个人消费货物和服务支出主要包括政府在医疗卫

生、养老、教育、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等于政府

部门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的货物和服

务市场价值减去向居民收取的费用。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指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

机构承担的个人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以及可能的公共消费性

服务支出,如为住户提供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

货物和服务。

23

2.实际最终消费

实际最终消费分为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政府实际最终消费和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反映居民、政府和为住

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真实消费水平。

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指常住住户获得的用于消费的货物和服

务价值,它等于居民自身承担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加上政府

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

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政府实际最终消费指广义政府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

务的价值,它等于政府消费支出减去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

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指为住户服务的非

营利机构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价值,它等于其自身最终消费

支出减去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

支出。

实物社会转移指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免费或以

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免费或以

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非市场产出,如政府提供

的义务教育服务;二是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从市场购

买然后再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

性货物和服务,如政府通过社会保险计划采购药品提供给居民。

3.资本形成总额

24

资本形成总额是通过交易形成的生产资产积累,包括固定资

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和贵重物品获得减处臵。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生产者获得减处臵的固定资产价值,加

上附着于非生产资产价值上的某些特定支出,如所有权转移费用。

固定资产是生产活动生产的,在生产活动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

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

型工器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

器和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的获得减处臵和非生

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等。其中,知识产权产品中的研究与开发

仅限于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

购买者价格计算,在所有权发生变化时记录。

存货变动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

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其中不包括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

的持有损益。存货既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

资等存货,也包括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

货。存货变动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增加,

负值表示存货减少。

贵重物品主要包括用于投资的贵金属、宝石、古董和其他贵

重物品。贵重物品获得减处臵指贵重物品持有者获得的贵重物品

减处臵的贵重物品后的价值。贵重物品应按市场交易价格估价,

同时也要计入交易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权转移费用。

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

25

差额。出口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

务的价值;进口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货物

和服务的价值。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26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把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整合

在一起,细化和扩展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内容,用于描述国民

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

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一、基本结构

投入产出核算即编制供给表、使用表和投入产出表。

(一)供给表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是 n个产品部门×m个产业部门表。行

向看,反映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和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

合计为该产品部门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出;加上进口和进口税(不

包括增值税),即得到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再加上各类

产品中的不可抵扣增值税和商业运输费用,就是按购买者价格计

算的总供给。列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各产品部门货物

和服务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

在供给表中,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

(二)使用表

使用表包括三个象限。第一象限按 n个产品部门×m个产业

部门列示,行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并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列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

27

所消耗的各产品部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第二象限是第一象限

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象限的主栏相同,也是 n个

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

使用项目组成,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并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货物

和服务价值量。第三象限是第一象限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

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增加

值项目组成,宾栏与第一象限的宾栏一致,也是 m 个产业部门,

反映各产业部门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三)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即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由三个象限组成。

第一象限是行列名称相同、次序相同的 n×n个产品部门的方阵,

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

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行向看,反映第 i 产品部门生产并提供给第

j 产品部门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列向看,反映第 j产品部

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 i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

第二象限是第一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象

限的主栏相同,也是 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主要由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各产品部门

生产并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象

限是第一象限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

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与第

一象限的宾栏相同,也是 n个产品部门,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

的构成情况。

28

(四)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之间的关系

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

定的假设下,可以通过供给表和使用表推导出投入产出表,也可

以通过供给表和投入产出表推导出使用表。

另外,供给表和使用表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供给表中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各产品部门总供给

=使用表中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各产品部门总使用

供给表中各产业部门总产出=使用表中各产业部门总投入

二、部门分类

投入产出核算中的部门分类包括产品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

分类。

产品部门分类是按照同质性原则,即按消耗结构相同、生产

工艺技术相同和经济用途相同的原则进行分类。某个产品部门就

是满足上述同质性原则的同类产品的集合。在现实中,同类产品

通常是由不同的生产过程生产的,具有不尽相同的消耗结构和用

途,很难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基

本满足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就可以归为同一个产品部门。供给

表和使用表的主栏以及投入产出表的主栏和宾栏采用产品部门

分类。产品部门的分类主要依据《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基本统计单位依据其主要经济

活动或者主要产品登记为某个产业类别;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登记

类别同质性原则,对基本统计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主要依据的

29

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供给表的宾栏和使用表的宾栏采用产

业部门分类。

三、基本编表方法

(一)供给表的编制方法

供给表从行向看,反映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和服务是由哪些

产业部门生产的,由总产出、进口、不可抵扣增值税、运输费用

和商业毛利等部分组成。从列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各

产品部门货物和服务价值量。

产品部门总产出主要依据各专业统计提供的产值或营业收

入等数据,按生产者价格计算。进口包括货物进口和服务进口。

货物进口利用海关商品进出口统计资料按到岸价格计算,服务进

口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相应数据按发生时的价格计算,同时为

避免重复计算,对运费和保险费进行了相应的处理。进口税(不

含增值税)和不可抵扣的增值税,根据海关总署和税务财政部门

的有关行政记录计算。运输费用和商业毛利根据相应部门的产出

和调查得到的运输费率和商业毛利率计算。

按照经济所有权原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商品不作

为货物的进口。

(二)使用表的编制方法

使用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编制法和间接推导法两种。

直接编制法根据产品调查和成本费用调查等基础统计资料,

直接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及构成和增加值及构成;根据

30

住户调查、政府预算支出、投资和进出口资料等,直接计算出居

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等最终使用构成项目。

间接推导法根据供给表、投入产出表和使用表之间的相互关

系,利用供给表和投入产出表,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采用数学

方法推导出使用表。间接推导法有两个假定条件:一是产品工艺

假定,即假定同一种产品不管由哪个产业部门生产,都具有相同

的投入结构;二是产业部门工艺假定,即假定同一产业部门不论

生产何种产品,都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在推导时,根据实际情

况,对有的产业(产品)部门采用产品工艺假定,有的采用产业

部门工艺假定。

按照经济所有权原则,来料加工贸易出口的商品不作为货物

的出口,仅把加工费记录为服务的出口。

(三)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与使用表的编制方法类似,投入产出表也有直接编制法和间

接推导法两种编制方法。

直接编制法根据投入产出调查资料,将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

按性质直接划归到所属的投入产出产品部门,利用调查的中间投

入构成和增加值构成,结合最终使用等资料直接编制出投入产出

表。

间接推导法利用供给表和使用表,依据产品工艺假定和产业

部门工艺假定,采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投入产出表。

31

第四章 资金流量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反映一定时期内各机构部门的收入分配和使

用、资金筹集和运用等情况,其核算内容覆盖了整个国民经济运

行过程以及相伴随的金融活动。

一、基本结构

资金流量核算即编制资金流量表,包括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

交易表。非金融交易表以增加值和净出口为起点,全面记录机构

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收入使用以及非金融投资过程。金融交易

表全面记录各部门通过金融交易提供、获得的资金,显示资金在

部门之间的流动状况。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通过“净金融

投资”相连接。

资金流量表在形式上采用交易项目×机构部门的矩阵结构。

主栏按交易项目及平衡项目分列,宾栏按机构部门分列。每个机

构部门分列两栏,“运用”栏记录各部门应付的资金(流出),即

非金融交易下的支出、金融交易下的金融资产净获得;“来源”

栏记录各部门应收的资金(流入),即非金融交易下的收入、金

融交易下的负债净增加。

二、基本指标

(一)非金融交易表

非金融交易表记录各机构部门间发生的非金融交易往来及

32

其结果,内容覆盖收入分配、使用过程以及非金融投资过程。其

中,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收入初次分配

收入初次分配指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

产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

本和自然资源。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者报酬;资

本所有者因提供资本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如借贷资本所有者

获得利息收入,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参与利润分配;自然资源

所有者因出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而获得地租。政府因国家管理需要

对生产活动或生产要素征收生产税,同时也因扶持有关生产活动

而支付生产补贴。

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

等交易项目。各机构部门向劳动者支付劳动者报酬,形成住户部

门的劳动者报酬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缴纳的生产税净额形成广

义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收入;财产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入和地

租,金融资产所有者将其资产交由其他机构单位支配时,获得利

息、红利等投资收入,自然资源所有者将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

单位支配时,获得地租收入。

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国内各个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

收入,国内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等于国民总收入(GNI)。

相关指标及关系如下:

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该部门增加值-应付劳动者报酬-应付生产税净额

33

+应收财产收入-应付财产收入

广义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该部门增加值-应付劳动者报酬-应付生产税净额

+应收生产税净额+应收财产收入-应付财产收入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该部门增加值-应付劳动者报酬-应付生产税净额

+应收财产收入-应付财产收入

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该部门增加值+应收劳动者报酬-应付劳动者报酬

-应付生产税净额+应收财产收入-应付财产收入

国民总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

-付给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

上述公式中,不同机构部门的收入(支出)项目有所不同,

如只有住户部门和国外有应收劳动者报酬。

2.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指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对收

入进行的再次分配。再分配的结果形成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

总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可支配总

收入。

转移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

产,但又不从后者获取任何直接对应回报的一种交易。转移分为

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其中,经常转移指交易的一方或双方都不

34

涉及获得或处臵资产(除存货和现金外)的转移。只有经常转移

属于收入分配交易,而资本转移不属于收入分配交易,应属于资

本交易。经常转移包括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险缴费

和社会保险支出、社会保障补助、其他经常转移。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主要包括对住户收入或公司利润

所征收的税,以及每年定期征收的财产税,但不包括对企业拥有

并用于生产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资产所征收的税,后者属于生产

税。

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支出,是围绕社会保险计划发生的

转移收支。其中,社会保险缴费指参保单位和个人对社会保险计

划的实际或虚拟支付;社会保险支出指由社会保险计划向住户提

供的满足其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等特定需求的经

常转移。

社会保障补助,指由政府、企业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向住户提供的用于抚恤补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其他经常转移,指除上述三种经常转移外的所有经常转移。

通常包括非寿险的净保费和赔付、不同政府机构间的经常转移、

围绕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发生的各种缴纳和资助、常住住户

和非常住住户之间的经常转移等。

可支配总收入,指国内各机构部门经过收入再分配之后所获

得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

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该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该部门经常转移收入-该部门经常转移支出

35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在收入再分配基础上,再考虑实物社会转移,就得到国内各

部门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指政府和为住户服务

的非营利机构向住户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消

费性货物和服务而实现的转移。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反映各部

门获得的对应于实际最终消费的收入总和。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

只涉及住户部门、广义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

门。其中,住户部门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等于其可支配总收入加

上实物社会转移;广义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等于其可支配总收入减去实物社会转移。就

经济总体而言,调整前后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不变。

3.收入使用

收入使用指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和总储蓄。

最终消费包括住户部门、广义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

利机构部门的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有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

费两个口径,最终消费支出对应于可支配总收入,实际最终消费

对应于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

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之后的余额,是可用

于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来源。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没有

消费,其总储蓄等于其可支配总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的总储蓄

之和为国民总储蓄。计算公式为:

36

机构部门总储蓄=该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该部门最终消费支出

=该部门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

-该部门实际最终消费

国民总储蓄=∑国内各机构部门总储蓄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实际最终消费

4.非金融投资与资本转移

非金融投资指为实现非金融资产积累而发生的投资,包括资

本形成总额、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臵。

资本形成总额,指各机构部门为实现固定资产、存货、贵重

物品积累而发生的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

和贵重物品的获得减处臵。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臵,是对应于非生产非金融资产

的投资支出。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包括:自然资源,合约、租约和

许可,商誉和营销资产。

资本转移,指交易的一方或双方涉及获得或处臵资产(除存

货和现金外)的转移。资本转移包括资本税、投资性补助和其他

资本转移。

净金融投资反映各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非金融投资过程中

的资金富余或短缺状况,计算公式为:

机构部门净金融投资

=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

37

-(资本形成总额+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减处臵)

经济总体净金融投资=∑国内机构部门净金融投资

(二)金融交易表

金融交易表描述各机构部门间资金的流量、流向和余缺状况,

反映经济活动中金融交易的规模和结构、机构部门之间发生的金

融债权债务往来情况。

1.通货

通货指以现金形式存在于市场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包括纸币

和硬币。通货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

2.存款

存款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

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信用业务,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财政存款、外汇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

金、其他存款和金融机构往来,其中金融机构往来包括中央银行

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如存款准备金、库存现

金等。存款是存款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3.贷款

贷款指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

并约期归还的信用业务,主要包括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中长期

贷款、外汇贷款、委托贷款和其他贷款。贷款是金融机构的金融

资产,贷入者的负债。

4.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股权指对清偿债权人全部债权后的公司或准法人公司的剩

38

余财产有索取权的所有票据或证明记录,包括上市股票、非上市

股票和其他股权。股权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发行机构单位的负

债。

投资基金份额是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金融或非

金融资产的集体投资时,证明投资人持有的基金单位数量的受益

凭证。投资基金份额是基金持有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5.债务性证券

债务性证券是作为债务证明的可转让工具,包括票据、债券、

资产支持证券和通常可在金融市场交易的类似工具。其中,债券

指机构单位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并且承诺按约定条件偿还的有价

证券,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券、中央银行债券、企业债券等。

债务性证券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发行单位的负债。

6.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基

金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款和未决索赔准备金,包括人身保险准

备金和其他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是投保

人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7.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金融衍生品指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

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通常与某种特定金融产

品、特定指标或特定商品挂钩,对特定的金融风险本身进行交易。

金融衍生品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雇员股票期权是一种劳动者报酬形式,是企业向其雇员提供

39

的一种购买企业股权的期权,即雇主与雇员在某日(授权日)签

订的一种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约定时间(含权日)或紧接着

的一段时间(行权期)内,雇员能以约定价格(执行价格)购买

约定数量的雇主股票。雇员股票期权是雇员的金融资产,发行企

业的负债。

8.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可以随时动用并有效控制的对

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国际储备是中央银行的金融资产,

国外的负债(作为储备资产的金块除外)。

9.其他

其他指除上述8类金融交易以外的其他金融交易,主要为其

他应收或应付款,包括商业信用、在建工程或拟建工程的预付款

等。其中,其他应收应付款是应收方的金融资产,应付方的负债。

10.净金融投资

上述各项目,作为金融资产净获得记入表中对应机构部门的

“运用”,作为负债净发生记入表中对应机构部门的“来源”。分

别把来源和运用合计起来,得到对应各机构部门的“资金来源合

计”和“资金运用合计”,前者反映该部门的资金流出,后者反

映其资金流入。净金融投资是 “资金运用合计”与“资金来源

合计”相减之差额。作为一个平衡项目,该差额为正,代表该部

门当期发生资金净流出,有正投资;差额为负,代表该部门当期

发生资金净流入,有负投资。计算公式为:

40

部门净金融投资=部门资金运用合计-部门资金来源合计

经济总体净金融投资=∑部门净金融投资

=经济总体资金运用合计-经济总体资金来源合计

理论上讲,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中同一机构部门的净

金融投资是相等的,但由于基础资料和编制方法不同,实际核算

结果通常存在差异。

三、基本编表方法

资金流量表按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分别编制。

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编表方法:一是按照交易的项目和机构部

门的类别,逐项、逐部门收集基础资料;二是按照国民经济核算

的概念和原则对基础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评估,对遗漏或有缺口

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或参考有关指标推算,核算各交易项

目指标;三是对初步编制的资金流量表按照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

交易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反复平衡衔接,得到非金融交易与金

融交易平衡后的资金流量表。

在编制非金融交易表时,对于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

净额、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交易项目,根据国内生产

总值核算资料、财政决算资料等,结合各机构部门特点,将经济

总体数据分摊到各机构部门;对于财产收入、经常转移等交易项

目,根据分机构部门较为详尽的资料,按不同的机构部门分别计

算,并加总为经济总体数据。

编制金融交易表所使用的基础资料,既有流量数据,又有存

41

量数据。对于存量数据,采用轧差法转化为流量数据,即期末存

量数据减去期初存量数据求得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流量数据。

42

第五章 资产负债核算

资产负债核算是对我国常住单位经济资产和负债存量及

其变化的核算,反映某一时点各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所拥有的

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和结构,以及从期初到期末的变化情况。

一、基本结构

资产负债核算即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包括期初资

产负债表、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和期末

资产负债表。其中,期初资产负债表与期末资产负债表有同样

的结构和内容,只是记录时点不同;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与资

产负债其他变化表有相同的结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与当期经

济交易有关的资产负债变化,后者反映其他原因引起的资产负

债变化。与前面各部分核算直接相关联的是资产负债交易变化

表。

资产负债表各表均采用交易项目×部门的矩阵结构。主栏

按资产和负债项目分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资产,包括

非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二是负债,即金融负债;三是资产净

值,为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相抵后的余额。宾栏按机构部门分

列。

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表,记录机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资产

负债存量;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和其他变化表,记录各机构部

门及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变化量。四张表之间的关系是:

43

期末资产(负债)存量=期初资产(负债)存量

+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资产(负债)其他变化

二、基本估价方法

资产负债核算原则上按编表时点的市场价格估价。

固定资产通常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估价。存货按编制资产

负债表时点的市场价格进行估价。自然资源资产的估价分为两

类:一类是在能够获得市场价格信息的情况下,按编制资产负

债表时点的市场价格估价;另一类是在不能得到市场价格信息

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减记重臵成本法或未来收益净现值法估价。

金融资产与负债的估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有组织的金融

市场上经常进行交易的,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点的市场价格进

行估价;另一类是未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交易的,按编表时点

债务人为清偿债务应向债权人支付的金额进行估价。

三、基本指标

(一)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表

期初资产负债表和期末资产负债表分别在期初时点和期

末时点记录各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所持有的资产、负债和资产

净值。期初资产负债是当期经济活动发生的初始条件,期末资

产负债则在期初存量基础上体现了当期经济活动的结果。

1.资产

资产即经济资产,指其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持有或使

44

用能够产生一次性或连续性经济利益的资产。资产分为非金融

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类。非金融资产包括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

产,其中,生产资产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非生

产资产细分为自然资源、合约、租约和许可、商誉和营销资产。

金融资产包括通货、存款、贷款、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债务

性证券、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金融衍生品和雇员

股票期权、国际储备和其他。

2.负债与资产净值

负债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单位(债务人)向另一个单位(债

权人)承担的一次性或连续性支付的义务。在资产负债核算中,

负债即为金融负债,金融负债分类与金融资产分类一致。

资产净值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指各机构部门和经济总

体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体现其所拥有的

净资产。

3.指标间关系

对每一机构部门而言,无论期初还是期末,都有如下关系:

资产净值=资产-负债

在国内各机构部门及国外之间,无论期初还是期末,针对

每一类金融资产和负债,都有如下关系:

∑国内各机构部门金融资产+国外持有的中国金融资产

=∑国内各机构部门负债+国外对中国的金融负债

对经济总体而言,无论期初还是期末,都有如下关系:

资产=∑国内各机构部门资产

45

负债=∑国内各机构部门负债

资产净值=∑国内各机构部门资产净值

=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

-对国外金融负债

从期初到期末,各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资产、负债及资产

净值都有如下关系:

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内资产变化

期末负债=期初负债+期内负债变化

期末资产净值=期初资产净值+期内资产净值变化

(二)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反映由非金融资产交易和金融资产

负债交易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化,这些交易是导致资产负债从期

初到期末变化的主要原因。交易引起的净值变化,是资产负债

交易变化表的平衡项,反映交易引起的资产变化与负债变化对

资产净值的影响。指标间关系是:

交易引起的净值变化=交易引起的资产变化

-交易引起的负债变化

(三)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记录由重估价和其他非交易因素引

起的资产物量其他变化。

资产负债重估价指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化引起的资产、负债

和资产净值的变化。重估价引起的资产、负债价值变化,又称

持有损益,指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化而给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或损

46

失。对资产而言,价格上升会带来收益,下降则带来损失;对负

债而言则相反,价格上升引起损失,价格下降带来收益。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指核算期内除持有损益之外的所有非交

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和资产净值的变化,包括经济出现和经

济消失、外部事件、分类变化等因素引起资产、负债和资产净值

的变化。其中,经济出现指某些资产不通过交易进入资产负债表

的行为,比如自然资源的发现、非培育性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

合约的订立等;经济消失指某些资产不通过交易退出资产负债表

的行为,比如自然资源的开采、非培育性生物资源的收获、合约

的解除等;外部事件指地震、火灾、海啸、洪灾、飓风、旱灾、

战争、骚乱等巨灾损失和无偿没收等事件;分类变化包括机构部

门分类归属变化、资产和负债分类归属变化等。

四、基本编表方法

资产负债表按期末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资

产负债其他变化表分别编制。本期期末资产负债表即为下期期

初资产负债表。

(一)期末资产负债表

编制资产负债表以直接法为主,间接法为辅。

直接法指搜集现有会计、统计和部门行政记录资料,以获

得相关资产和负债总量及结构数据,直接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

法。例如,非金融资产主要根据法人单位的资产负债表、部门

行政记录、住户调查、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等资料核算;金融

47

资产与负债主要根据金融管理部门统计资料和金融法人单位

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间接法主要根据有关流量或存量数

据,间接推算出期末存量。

(二)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通过搜集非金融资产交易、金融资产和负债交易资料,直

接编制各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三)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通过搜集现有的会计、统计和部门行政记录资料,编制由

于持有损益引起的资产负债重估价变化表和由于持有损益之外

的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表。通过汇总资产负债

重估价变化表和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表,得到资产负债其他变化

表。

48

第六章 国际收支核算

国际收支核算系统记录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收支往来,以及核算期末累积的对外资产负

债存量状况,全面反映我国对外经济联系。

一、基本结构

国际收支核算即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国

际收支平衡表是关于对外经济流量的核算表,通过经常账户、资

本和金融账户系统记录一段时期内我国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各种

交易。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关于对外经济存量及其变化的核算表,

分别在期初、期末两个时点记录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状

况,以及在一定期间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

引起的存量变化。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之间具有以下对应关系:

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核算项目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金融账户完全

一致,前者记录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存量及交易因素和非交易因

素引起的变化量,后者仅记录交易因素引起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

债的变化量。

二、记账单位及折算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项交易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中的金融

资产负债项目,在经济活动中以多种货币或其他价值标准(如特

49

别提款权)表示,为了便于数据汇总、分析和开展国际比较,应

将它们全部换算为基准记账单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同时使用

人民币和美元作为记账单位,国际投资头寸表使用美元作为记账

单位。

将各种计价币种转换为国际收支记账单位,应采用市场汇率。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交易,应采用交易日期的市场汇率进

行折算;对于国际投资头寸表记录的期末存量,应使用核算期末

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

三、基本指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净误差与

遗漏。

1.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等内容。经

常账户采用全值记录。

货物包括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进行交易并发生经

济所有权变更的一般商品、转手买卖货物和非货币黄金。贷方记

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

服务包括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加工服务、维

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

务、知识产权使用服务、电信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

务、文化和娱乐服务、别处未涵盖的政府货物和服务,共计 12

50

个类别。贷方记录服务出口,借方记录服务进口。

初次收入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因提供劳务、金融资

产和出租自然资源而获得的回报,包括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和其

他初次收入三部分。其中,雇员报酬指雇员(属于一个经济体)

因在雇主(属于另一个经济体)生产过程中提供劳务投入而获得

的酬金回报,包括现金形式的工资和薪金、实物形式的工资和薪

金、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投资收益是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

间提供金融资产获得的回报,包括直接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

和其他投资收益;其他初次收入包括地租、产品税和补贴、其他

生产税和补贴。贷方记录从国外获得的初次收入,借方记录对国

外提供的初次收入。

二次收入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经常转移,包括现

金和实物转移。贷方记录从国外获得的经常转移,借方记录对国

外提供的经常转移。

2.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反映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资本转移,

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

得和处臵。其中,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投资捐赠等非经常性

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和处臵包括营销资产及契约、租

约和许可等的获得和处臵。

资本账户采用全值记录。贷方记录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以

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借方记录对国外提供的资本转移,

以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处臵。

51

3.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金融资产和

负债交易,包括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和国际储备。前者按投资

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其他投资。以上交易项目均按净额记录:资产方记录对国外提供

资金导致的金融资产净变化,负债方记录从国外获得资金导致的

负债净变化。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为在国外经营企业,并在管理上实施控制

或重要影响而进行的投资。我国对国外发生的直接投资,记录为

我国的金融资产;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记录为我国的负债。

证券投资指没有列入直接投资或国际储备的股本证券和债

务证券的跨境交易。我国对国外的证券投资,记录为我国的金融

资产;国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记录为我国的负债。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指没有列入国际储备的金融衍

生品,以及雇员股票期权的跨境交易。我国常住单位持有的国外

发行的金融衍生品和国外企业的雇员股票期权,记录为我国的金

融资产;国外持有的我国发行的金融衍生品和我国企业的雇员股

票期权,记录为我国的负债。

其他投资包括没有列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和

雇员股票期权以及国际储备的跨境金融交易,如通货、存款、贷

款、贸易信贷和预付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等。我国常住单位

持有外国货币、在国外的存款、对非常住单位的应收款和预付款,

记录为我国的金融资产;非常住单位持有我国货币、在我国的存

52

款、我国常住单位对国外的应付款和预收款,记录为我国的负债。

国际储备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

债权。

4.净误差与遗漏

尽管国际收支账户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源数

据和编制的不理想,会带来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是国际收支

数据的一个常见特点,被称为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是作

为残差项推算的,可按从金融账户推算的净贷款/净借款,减去

从经常和资本账户中推算的净贷款/净借款来推算。计算公式为:

净误差与遗漏=-(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中的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

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其他投资和国际储备。

完整的国际投资头寸表由期初头寸、期间交易、期间非交

易变化和期末头寸构成。其中,期初和期末头寸为特定时点上

的国际投资头寸额,期间交易为核算期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

账户记录的交易流量,期间非交易变化指价格变化、汇率变化

和其他调整等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相关计算公式为:

资产=直接投资资产+证券投资资产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资产

+其他投资资产+国际储备

负债=直接投资负债+证券投资负债

53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负债+其他投资负债

头寸净额=资产-负债

期末头寸=期初头寸+期间交易+期间非交易变化

四、基本编表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编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是通

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行政记录收集原始

资料;二是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的概念和原则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

整理,如将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口价格由到岸价调整为离岸价,补

充货物所有权已经转移但未发生货物跨境移动的货物贸易;三是

按照交易项目分别编制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并对其进行

平衡,得到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基本一致,但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种存量统计资料。

54

第七章 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

价格指数是用于衡量不同时期一组货物或服务价格的变化

趋势和程度的重要经济指标,用于反映市场价格的稳定程度。不

变价核算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剔除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

入等指标中的价格因素,以反映生产活动成果和收入购买力的实

际变动。

一、价格指数

(一)基本概念

1.价格

货物或服务的价格指单位货物或服务的价值,其水平由市场

供需关系决定。单一同质的货物或服务价值(V)等于价格(P)

乘以数量(Q),即 V=P×Q。通过共同的货币单位,不同类型货

物或服务的价值可以相加。

2.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

价值指数可分解为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三者的数量关系用

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指数=价格指数×物量指数

价格指数指一组货物或服务在两个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相

对数,即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变动的比例关系。由于不同类型

货物或服务的价格变化并不同步,价格指数仅反映平均变化情况。

与价格指数类似,物量指数指一组货物或服务在两个不同时期数

55

量变化的相对数。由于不同类型货物或服务的数量变化并不同步,

不同类型货物或服务的数量变化必须用其经济重要性权重进行

加权,以反映平均变化情况。

一般观察到的货物或服务价格变化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即

纯价格变化和质量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化。价格指数反映的是纯价

格变化,质量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化应记录为物量变化。因此,物

量指数从理论上讲应包含三部分,即数量变化、质量变化,以及

不同质量货物或服务结构变化。不能将物量指数简单等同于数量

指数。

(二)质量调整

价格指数的核心是“同质可比”。同质可比指货物或服务在

报告期和基期的各种特征、属性及销售条件均未发生任何变化。

在此情况下,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同质货物或服务随时间和供求关

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纯价格变化”。一般来说,大多数货物或

服务在市场上都会以许多不同的质量形式出现。在计算价格指数

时,两种不同质量的货物或服务,其价格或数量不能直接对比,

必须进行质量调整,剔除质量变化因素,从而测算“纯价格变化”。

质量调整法可以分为显性质量调整法和隐性质量调整法两

种。如果能够获取关于质量变化值的显性信息,可以采用显性质

量调整法。显性质量调整法又称直接质量调整法,即直接估计出

新旧货物或服务质量差别的价值,并对当期或者基期的价格做出

相应的调整。如果不能获取质量变化值的显性信息,可以采用隐

性质量调整法。隐性质量调整法又称间接质量调整法,即以相似

56

的货物或服务所观察到的价格变动为依据,估计出新旧货物或服

务之间价格差别中的纯价格变动部分。

(三)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

1.定基指数

定基指数是基期固定在某一时期的价格指数。由于基期在一

定时间内固定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期选取的货物或服务对

近期的代表性会越来越弱,因此,基期和权重更新越及时,所得

到的价格或物量指数序列就越有代表性。

在我国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中,将一些功能、性质、结构相

同或相近的“产品集合”作为基本分类,它是权重设臵和指数计

算的最小分类。我国的主要价格指数均采用链式拉氏公式编制,

每五年更换一次基期,同时更新调查目录。在编制过程中,通过

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分类指数直

至总指数,同时,每期采用更新的权重连续编制各个时期的环比

指数得到链式指数。这些“链接”是通过连乘实现的,由此形成

了一个定基指数序列。基本分类以上各类及总的定基指数通过逐

级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𝐿𝑡=𝐿𝑡−1 (𝑊𝑡−1 ×𝑃𝑡𝑃𝑡−1

其中,L为定基指数,W为权重,P为价格,t为报告期,t-1

为报告期的上一期,𝑃𝑡

𝑃𝑡−1为本期环比指数。

基本分类以下又可分为代表产品或代表规格品等。基本分类

57

以下的代表产品或代表规格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有所不同,以

几何平均法或算术平均法为主。

2.环比指数和同比指数

环比指数、同比指数与定基指数的关系为:

环比指数=报告期定基指数

上期定基指数× 100%

同比指数=报告期定基指数

上年同期定基指数× 100%

(四)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的

货物和服务价格变动程度和变动趋势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常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为:首先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将各代表规格品在不同时间、不同调查点的价格计算为平均价格;

然后计算各代表规格品的报告期与上期价格变动相对数;再根据

各基本分类所属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

计算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最后利用链式拉氏公式将基本分

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2.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产品价

格变动程度和变动趋势的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

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为:首先计算各代表规格品

58

的平均价格和价格变动相对数,计算方法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

本一致;然后根据各代表产品所属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代表产品的环比价格指数;再根据各基本分

类所属代表产品的环比价格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

的环比价格指数;最后利用链式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

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3.其他价格指数

除上述价格指数外,我国还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住

宅销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货物进出品价格指数等。这些价格指数

的编制原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基本一致,但具体编制方法有

所不同。此外,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还会利用相关价格指

数构建一些复合价格指数,如货币金融服务价格指数、政府消费

价格指数等。

二、不变价核算

(一)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于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相

比较,可以反映我国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实际变动。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可分别按分行业增加值和最终使用进

行核算。

1.分行业不变价增加值核算

59

分行业不变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物量

指数外推法。将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加总,得到分行业计算的不

变价国内生产总值。

价格指数缩减法(简称缩减法)是利用价值量等于物量乘以

价格这样一种数量关系,用价格指数对按现价核算的价值量进行

价格缩减,得到按不变价核算的价值量。缩减法分为双缩法和单

缩法,双缩法是利用总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分别缩

减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得到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

投入,再以不变价总产出减去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不变价增加值。

单缩法假定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保持相同的价格变化幅度,一般是

直接利用总产出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增加值,求得不变价增加值。

物量指数外推法(简称外推法)是在基期价值量的基础上,

利用物量指数推算出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核算期价值量,即不变价

价值量。外推法分为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双外推法是在基期价

格计算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总产出和中间投

入的物量指数推算出核算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然

后以不变价总产出减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不变价增加值。单外推

法假定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保持相同的物量变化幅度,一般是利用

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和产出物量指数,直接推算出核算期不

变价增加值。

不同行业不变价增加值根据可以获得的基础资料,选择适当

的核算方法。例如,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利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指数缩减工业现价增加值得到;建筑业不变价增加值利用建筑安

60

装工程价格指数缩减建筑业现价增加值得到;居民服务、修理和

其他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服务项目

价格指数缩减其现价增加值得到;教育不变价增加值利用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中的教育类价格指数缩减其现价增加值得到;交通运

输行业和邮政业不变价增加值主要利用客货运周转量和邮政业

务总量等物量指数外推基期增加值得到。

2.不变价最终使用核算

不变价最终使用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即利用相应

的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

成总额、存货变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等支出项,得到各项不变

价支出,再将各项不变价支出加总得到不变价支出法国内生产总

值。例如,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其

分类指数缩减;不变价政府消费支出综合利用人均工资指数、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不变价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主要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缩减;不变价货物和

服务净出口利用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分别缩减出口和进口总额,

然后求差得到。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与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称为国内生

产总值缩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本质上是一种隐含的价

格指数,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内在的价格变化。

(二)实际国民收入核算

不变价国民总收入和不变价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一般称作实

际国民总收入和实际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用于衡量所有常住单位

61

相应收入的实际购买力。

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

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等于国民总收入加上来自国外的经常

转移收入净额。相应地,实际国民总收入等于不变价国内生产总

值加上由于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比率变化引起的贸易损益,再加

上来自国外的实际初次分配收入净额。实际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等

于实际国民总收入加上来自国外的实际经常转移收入净额。由于

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与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涉及来自国外和支付给国外两个方面,通常难以得到相应的价格

缩减指数,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对来自国

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和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直接进

行缩减计算。

62

第八章 扩展核算

根据我国管理需求和统计基础状况,扩展核算包括资源环境

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卫生核算、旅游核算和新兴经济核算。

一、资源环境核算

资源环境核算是将资源环境等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通

过描述资源环境状况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经济系统

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全面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之

间的关系、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基础信息。

(一)基本结构

1.自然资源核算

自然资源核算包括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和自然资源产品供

给使用表。

(1)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反映自然资源资产(土地、矿产、林木、

水资源等)期初期末存量水平,以及核算期间的变化量。表的主

栏为自然资源资产期初期末存量及本期增加量和减少量,宾栏为

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按照计量方式不同,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可

分为实物量核算表和价值量核算表。价值量核算表是在实物量核

算表的基础上,采用市场价格估值。在没有市场价格情形下,采

用重臵成本法或未来收益净现值法等方法估值。

(2)自然资源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

63

自然资源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与环境

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对资源产品的供给和使用情况。

供给表反映资源产品国内供给和进口情况;使用表反映各行业及

住户对资源产品的使用,以及资源产品的出口和存货变动等情况。

自然资源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包括矿产资源产品、林木资源产品

和水资源产品等供给使用表。由于使用目的和方式不同,不同资

源产品的供给使用表在表式上略有不同,在行业分类和产品种类

上也各有侧重。

2.环境核算

环境核算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核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实物量

核算两部分。

(1)环境保护支出核算表

环境保护支出核算表反映各种以预防、减少和消除污染及环

境退化问题为主要目的所发生的支出。表的主栏为环境保护支出

及其构成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总额,以及其中资本性支出和

经常性支出。宾栏为环境保护支出主体分组。根据基础统计资料

情况,按照环境保护支出主体不同,可以分别核算全国、政府部

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环境保护支出。

(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实物量核算表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实物量核算表反映各种大气污染物、水污

染物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表的主栏为三次产业及居

民,表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来源,宾栏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

类别。

64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1.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指可通过收获、开采或提取直接用于经济体系的生

产、消费或积累,或者为开展经济活动提供空间的自然实体。自

然资源资产指纳入核算范围的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及产权明确的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林木资源和水

资源等。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中的指标间关系如下: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本期增加=自然增加+经济发现+分类引起的增加

+其他因素引起的增加

本期减少=自然减少+经济使用+分类引起的减少

+其他因素引起的减少

2.环境保护支出

环境保护活动指各种以预防、减少和消除污染以及其他环境

退化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包括预防、减少或处理废物和废水,

预防、减少或消除废气排放,处理和处臵被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预防或减少噪声和震动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及其生态功

能,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监测、研究与开发、行政管理、培训等

活动。

环境保护支出指在环境保护目的下所发生的支出。根据环境

保护活动的定义范围,环境保护支出主要涉及专门环保服务、环

保关联产品、环境适用产品,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是围绕专门环保

65

服务发生的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两个部分。资本

性支出指为环境保护而花费在生产方法、技术、工艺及设备设施

上的支出,比如购臵机器设备、进行工程建设以及购买专有技术

等,这些支出代表资产积累;经常性支出指为实施环境保护活动

而在原材料及消费品购买、人力成本、公共费用、外包服务及租

赁费用等方面所花费的支出。

相关指标及其关系如下:

环境保护支出总额=政府环境保护支出

+企业环境保护支出+住户环境保护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总额=环境保护资本性支出

+环境保护经常性支出

3.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

物质,包括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水污染物(如化学需氧

量)和固体废弃物(如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

可以从产生和排放两个节点上测算污染物。产生量指经济活

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则指排入环境的污染物。二者之间的

差别是污染物的处臵,可能由产生者自己处臵,也可能由专门的

污染处臵单位(如污水处理厂)处臵。经过处臵后,污染物可以

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或降低浓度,实现“达标”排放,

直接减少对环境的排放。

66

二、人口和劳动力核算

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反映核算期内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状

况以及生产中劳动投入情况。通过对劳动投入的标准化测度,为

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基础信息。

(一)基本结构

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包括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和劳动投

入核算表。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反映核算期初和期末我国人口和

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变动情况。表的主栏为人口及劳动力期

初、期末存量及当期的变化量;宾栏为总人口及按城乡和劳动年

龄分组,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又按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非劳动

力人口分组。

2.劳动投入核算表

劳动投入核算表反映核算期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就业人

口和实际工作时间。主栏为三次产业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宾栏

为就业人口、人均实际工作小时和核算期实际工作总工时。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

总人口指我国核算期末的所有常住人口。其中,16 周岁以

上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可以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

两类。

67

劳动力人口指在 16 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

参加生产活动的常住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就业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具体指年满 16 周岁,为取

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 1小时(含 1小时)以上

劳动的人员;或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

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员;或由于季节性歇业、单位

不景气放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不满三个

月的人员。

失业人口指年满 16 周岁,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正在寻

找工作且马上可以开始工作的人员。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中指标间关系如下:

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2.劳动投入核算表

劳动投入可以用就业人数粗略估算,但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

劳动投入,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劳动投入的特点进行标准化测度,

即根据分行业就业人数和人均实际工作时间对劳动投入计算实

际工作总时间。

实际工作总时间指劳动力从事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所使用

的时间。具体包括:直接时间,即在任何地点为完成工作职责而

使用的时间;相关时间,包括等待工作指令时间、因公外出时间、

工作培训时间以及完成协议中列出的其他任务所使用的时间;停

68

工时间,包括工人可以工作但由于暂时的技术、材料和经济性质

等原因而不能开工的时间;休息时间,包括短休和茶歇等时间。

劳动投入核算表中指标间关系如下:

实际工作总工时=核算期平均就业人口

×人均实际每天工作小时×核算期实际天数

(三)生产率核算

生产率核算反映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

劳动生产率反映经济总体或分行业劳动力单位时间的产出

效率,等于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或某一行业的增加值与劳动投入

的比值。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之外的其他要

素对产出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

创新等。

三、卫生核算

卫生核算是以卫生保健活动为核心的扩展核算,其目标是借

助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对全社会卫生保健活动进行宏观核算,一

方面显示与卫生保健有关的支出及其资金来源情况,另一方面显

示卫生保健产业活动及产品供求情况。通过卫生核算,可以描述

卫生保健自身的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过程,分析其对国民经

济各个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69

(一)基本结构

卫生核算即编制卫生总费用表、卫生供给表和卫生使用表。

卫生总费用代表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方面的总支出。卫生总

费用表分别按来源法和机构法核算卫生总费用及其详细构成数

据,从资金筹集和资金使用两个角度揭示了卫生资金在不同运动

环节的流量和内部构成。其中,来源法体现卫生费用的资金负担

状况,机构法体现卫生费用发生的环节。

卫生供给表和卫生使用表的核算对象是卫生保健活动。卫生

供给表描述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卫生保健产品(货物和服务)产

出及进口,卫生使用表描述卫生保健产品的使用去向。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1.卫生保健活动

卫生保健活动指利用医学知识以提高和维持人体健康状况、

预防健康状况恶化、减轻不健康影响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2.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指一定时期内用于卫生保健的货物和服务的资

金总额。

3.卫生核算的扩展

卫生核算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扩展:一是将家庭获得的用于

护理残疾人的现金转移视为服务成本(劳动者报酬)而计为产出;

二是卫生服务的最终消费包括与职业相关的卫生服务,例如对员

工健康的监控和在工作场所内外提供的治疗保健;三是卫生核算

将零售商销售的产品全部计为产出。

70

(三)核算分类

卫生核算分类主要有卫生保健功能分类、服务提供机构分类

和筹资方案分类。此外,还有与这三个维度密切联系的补充分类,

如服务提供要素分类等。

卫生保健功能分类(ICHA-HC)主要包括:治疗服务、康复

服务、长期护理(卫生)、辅助性服务、医疗用品、预防服务、

治理、卫生行政和筹资管理等;卫生保健提供机构分类(ICHA

-HP)主要包括:医院、可居住长期护理机构、门诊服务机构、

辅助性服务机构、医疗用品零售机构、预防服务机构、卫生行政

与筹资管理机构、其他经济单位、国外卫生服务机构等;卫生保

健筹资方案分类(ICHA-HF)主要包括:政府计划和强制性卫生

筹资计划、自愿医疗保健支付计划(家庭卫生支出除外)、家庭

卫生支出、国外筹资计划等。此外,按服务提供要素(ICHA-FP)

可分为:雇员补偿、自我雇佣者报酬、材料和服务使用、固定资

本消耗等。

四、旅游核算

旅游核算是以旅游经济活动为核心的扩展核算,国际上通常

称为旅游卫星账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2008 年旅游

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TSA),是推荐各国使用的旅游核

算的标准文本。TSA 对旅游的消费和供给、相关产业的生产和资

本形成,以及与旅游有关的各种非货币信息,实行综合测量,反

映旅游活动的供求关系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71

我国旅游核算遵循 TSA的基本原则和编制方法,结合我国的

具体情况,精简了账户内容和指标设臵。

(一)基本结构

旅游核算即编制旅游生产核算表。旅游生产核算表反映旅游

产业和其他产业生产和消费旅游产品的情况。主栏为按产品类别

分列的旅游产品,宾栏为按产业类别分列的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

行向看,反映旅游产品由哪些产业部门提供,各提供多少,行合

计反映了某一种旅游产品的国内产出合计;列向看,不仅反映各

产业的产出情况,而且体现各产业产出中用于旅游消费的部分。

(二)基本概念与指标

1. 旅游与游客

旅游指个人出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文化体育、

健康医疗、短期教育(培训)、宗教朝拜,或公务、商务等目的,

在惯常环境以外进行的,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并且不是为

了在所访问的地方获取报酬的经济活动。惯常环境指个人经常居

住或频繁出入的生活、工作、学习的住所或场所。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实施者,指出于个人休闲、或商业及政府

事务等目的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且在访问地连续停留

时间或预期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的个人。游客不包括主要目

的是在访问地谋生的旅行者,也不包括在其公务地点和家庭所在

国之间旅行的外交和军事人员。

从国家层面考虑,旅游与游客的关系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

本国旅游,即我国常住居民在国内的旅游;(2)入境旅游,即外

72

国居民在我国的旅游;(3)出境旅游,即我国常住居民在外国的

旅游。将三方面对应组合起来,得到两个旅游总量概念:(1)国

民旅游,指我国常住居民完成的旅游活动,无论发生在国内还是

国外;(2)国内旅游,即发生在我国的旅游活动,无论游客是否

为我国常住居民。

2. 旅游支出与旅游消费

旅游支出指在准备旅游出行和在旅游出行期间,供自己使用

或馈赠而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以及贵重物品)所发生的所有

支付。包括游客自己支付的部分,以及由他人支付或报销的部分。

旅游消费是与国民经济核算衔接的概念,指游客为满足旅游

需求而获取的货物和服务总额。所有的旅游支出都属于旅游消费。

此外,旅游消费还包括在自有度假住宅居住而虚拟计算的住宿服

务以及其他虚拟消费。

3.旅游产品与旅游产业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需求被游客在旅游中实际消费的各

种货物和服务。从产品与旅游的对应程度看,旅游产品包括旅游

特征产品和旅游相关产品两个类别,前者指主要供游客购买的产

品,后者指游客有可能购买但不是主要供游客购买的产品。

旅游产业由提供旅游产品的生产活动组成。与旅游产品对应,

旅游产业包括旅游特征产业和旅游关联产业。旅游特征产业指其

产出主要用于满足旅游需求的生产单位,即提供旅游特征产品的

生产单位的集合;旅游关联产业指生产旅游相关产品的生产单位

的集合。

73

(三)核算分类

旅游核算分类包括两种:旅游产品分类和旅游产业分类。

1. 旅游产品分类

《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将旅游产品分为消费品和非消

费品。其中,消费品包括旅游特征产品和其他消费品,非消费品

包括贵重物品和其他非消费品。

2. 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分类

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为游客直接提供

行、住、吃、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以及为旅游提供相关服务

的产业。

按照《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我国旅游及相关产

业分为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两大部分。旅游业指直接为游客提

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活动的集合,包

括:旅游出行,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

游娱乐,旅游综合服务;旅游相关产业指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辅

助服务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集合,包括:旅游辅助服务,

政府旅游管理服务。

我国在《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基础上核算旅游及

相关产业增加值。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是从旅游及相关产

业角度沿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概念而形成的,反映我国旅游及相

关产业在当期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与游客旅游需求有直接联系的

那部分最终产品价值,包括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74

五、新兴经济核算

新兴经济核算是以新兴经济活动为对象的核算。到目前为止,

国际上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新兴经济”

概念,更没有形成一个国际通行的新兴经济核算的范围、分类和

方法。为及时准确反映我国新兴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在深

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借鉴国际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

我国新兴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新兴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由互联

网和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以信息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商业模式

和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本的高效投入和减少对物质要素的依赖

为标志的一种经济形态,表现为传统经济活动的转型升级和新兴

经济活动的兴起。当代新兴经济主要包括分享经济、信息经济、

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等内容,并呈现

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1.以信息技术突破应用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作为技术基础。

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经

济社会中广泛应用,由此催生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

等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并与能源、材料和生物等技术创

新共同构成新一代高新技术簇,为新一轮社会生产力革命性发展

奠定技术基础。

2.以信息(数据)为核心的经济要素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75

随着“云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数据)逐步成

为社会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要素,大幅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促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3.以智能制造为先导融合构造现代产业体系。智能制造带

动农业生产、城市管理、运输物流和家居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化,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三次产业在融合

发展中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更高生产率的现代产业体系。

4.以货物和服务多样化为导向创新社会分工形态。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使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更趋社会化、

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重要制

造方式,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分享经济和个体

创新创业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二)分类标准

为及时反映新兴经济发展动态,准确把握新兴经济活动类型

及特征,科学界定新兴经济统计范围,国家统计局正在修订《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研究制定新产业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

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是新兴经济核算的基本依

据。

(三)核算内容

从核算内容看,新兴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以增加值为核心的生

产核算和收入核算。

1.核算范围

76

新兴经济增加值核算范围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

计分类中的所有具有新兴经济特征的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

由于新兴经济活动变化快,其核算范围具有动态性。随着新

兴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兴经济认识的加深,新兴经济概念会不

断延伸,新兴经济活动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新兴经济的核算范围

也会随之调整。

2.核算方法

根据新兴经济特点和基础资料状况,新兴经济增加值核算采

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新兴经济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新兴经济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新兴经济总产出扣除

相应的中间投入。新兴经济总产出指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

新兴经济活动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新兴经济中间投入

指生产单位在新兴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外

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新兴经济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新兴经济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新兴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础资料主要来自新兴经济活动单

位的统计资料、财务资料,有关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以及互联

网平台的相关资料等。由于新兴经济活动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因此,为了准确反映新兴经济活动成果,统计单位应采用产业活

动单位。

77

需要注意的是,新兴经济活动在初始发展阶段一般不以盈利

为目的,会有大量的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很大,而账面收益几

乎为零,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方法核算总产出、

增加值、收入法四项构成,如何将研发活动资本化,需要深入研

究。

78

附录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表式

一、基本核算表

表 1.1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 产 金额 使 用 金额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

中间投入(-)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产补贴(-)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变动

贵重物品获得减处置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出口

货物和服务进口(-)

2.统计误差

79

表 1.2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合 计

1.第一产业

2.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住宿和餐饮业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合称为工业。

80

表 1.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增加

劳动者

报酬

生产税

净额

固定

资产

折旧

营业

盈余

合 计

1.第一产业

2.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住宿和餐饮业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合称为工业。

81

表 1.4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金额

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食品烟酒

衣着

居住

生活用品及服务

交通和通信

教育、文化和娱乐

医疗保健

金融中介服务

保险服务

其他商品及服务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

(实际最终消费)

(居民实际最终消费)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

(政府实际最终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住宅

其他建筑和构筑物

机器和设备

培育性生物资源

知识产权产品

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

其他

存货变动

贵重物品获得减处置

3.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出口

货物出口

服务出口

货物和服务进口

货物进口

服务进口

82

表 1.5 供给表

产 业

品 部

部 门

1

j

m

(

生产者价格)

产品部门总产出

进口税

按生产

者价格

计算的

总供给

不可抵

扣的增

值税

商业

毛利

和运

输费

按购买

者价格

计算的

总供给

产品部门 1

.

.

.

产品部门 i

.

.

.

产品部门 n

产出合计

表 1.6 使用表

产 业

品 部

部 门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总

使

1

… 产

m

使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出

使

为住

户服

务的

非营

利机

构消

费支

贵重

物品

获得

减处

产品部门1

.

. 第I象限 第II象限

.

产品部门n

合 计

劳动者报酬

增 生产税净额

加 固定资产折旧 第III象限

值 营业盈余

合 计

总投入(生产者价格)

83

表 1.7 投入产出表

(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表)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进

1

n

使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出

使

为住

户服

务的

非营

利机

构消

费支

产品部门1

.

. 第I象限 第II象限

.

产品部门n

合 计

劳动者报酬

增 生产税净额

加 固定资产折旧 第III象限

值 营业盈余

合 计

总投入(生产者价格)

不可抵扣增值税

84

表 1.8 资金流量表(非金融交易)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

企业部门

金融机

构部门

广义政

府部门

NPISH

部门

住户

部门

经济

总体 国外 合计

1.净出口

2.增加值

3.劳动者报酬

工资及工资性收入

单位社会保险付款

4.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产补贴

5.财产收入

利息

红利

地租

其他

6.初次分配总收入

7.经常转移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

社会保险缴费

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障补助

其他经常转移

8.可支配总收入

9.实物社会转移

10.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

11.实际最终消费

12.总储蓄/对外经常差额

13.资本转移

资本税

投资性补助

其他

14.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变动

贵重物品获得减处置

15.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获得

减处置

16.净金融投资

85

表1.9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

企业部

金融机

构部门

广义政

府部门

NPISH

部门

住户

部门

经济

总体 国外 合计

1.净金融投资

2.通货

3.存款

4.贷款

5.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六)保险准备金

(七)金融机构往来

(八)准备金

(九)证券

股权

投资基金份额

其他

6.债务性证券

债券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其他债务性证券

7.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保险准备金

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8.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期权

其它金融衍生品

雇员股票期权

9.国际储备

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头寸

外汇

其他

10.其他

11.资金运用合计

12.资金来源合计

86

表 1.10 期初(末)资产负债表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

企业部

金融机

构部门

广义政

部门

NPISH

部门

住户

部门

经济

总体 国外

1.资产

非金融资产 生产资产

固定资产 住宅 其他建筑和构筑物 机器和设备 培育性生物资源 知识产权产品

存货 贵重物品

非生产资产 金融资产

通货 存款 贷款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性证券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国际储备 其他

2.负债 通货

存款 贷款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性证券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国际储备

其他 3.资产净值

87

表 1.11 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

企业部

金融机

构部门

广义政

部门

NPISH

部门

住户

部门

经济

总体 国外

1.资产

非金融资产 生产资产

固定资产 住宅 其他建筑和构筑物 机器和设备 培育性生物资源 知识产权产品

存货 贵重物品

非生产资产 金融资产

通货 存款 贷款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性证券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国际储备 其他

2.负债 通货 存款 贷款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性证券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国际储备 其他 3.资产净值

88

表 1.12 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

企业

部门

金融机

构部门

广义

政府

部门

NPISH

部门

住户

部门

经济

总体 国外

1.资产

非金融资产 生产资产

固定资产 住宅 其他建筑和构筑物

机器和设备 培育性生物资源 知识产权产品

存货 贵重物品

非生产资产 金融资产

通货 存款 贷款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性证券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国际储备 其他

2.负债 通货 存款 贷款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性证券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国际储备 其他 3.资产净值

89

表 1.13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 目 行次 交易金额

1.经常账户

贷方

借方

货物和服务

贷方

借方

货物

贷方

借方

服务

贷方

借方

初次收入

贷方

借方

二次收入

贷方

借方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

贷方

借方

金融账户

资产

负债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

资产

负债

证券投资

资产

负债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资产

负债

其他投资

资产

负债

国际储备

3.净误差与遗漏

注:对于金融账户,正数值表示对外资产减少,负债增加,负数值表示对外资产增加,负债

减少。

90

表1.14 国际投资头寸表

项 目 行次 期初头寸 交易 其他变化 期末头寸

1.国际投资头寸净额

2.对外金融资产

直接投资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工具

证券投资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证券

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

其他投资

其他股权

通货

存款

贷款

保险、养老金和标准化担保

贸易信贷和预付款

其他应收款

国际储备

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

外汇储备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其他债权

3.对外金融负债

直接投资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工具

证券投资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债务证券

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

其他投资

其他股权

通货

存款

贷款

保险、养老金和标准化担保

贸易信贷和预付款

其他应收款

91

二、扩展核算表

表 2.1 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核算表

土地 矿产 林木 水

1.期初存量 2.本期增加

自然增加 经济发现 分类引起的增加

其他因素引起的增加 3.本期减少

自然减少 经济使用 分类引起的减少 其他因素引起的减少

4.期末存量

表 2.2 矿产资源产品供给使用表

矿产资源产品供给表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 进口 总供给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铁矿石

铜矿石

……

矿产资源产品使用表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 住户

消费 出口

存货

变动

损失及

误差 总使用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铁矿石

铜矿石

……

92

表 2.3 林木资源产品供给使用表

林木资源产品供给表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 进口 总供给

原木

薪材

竹材

……

林木资源产品使用表

农林牧

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

住户

消费 出口

存货

变动

损失及

误差 总使用

原木

薪材

竹材

……

表 2.4 水资源产品供给使用表

水资源产品供给表

农林牧

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水收集、处

理和供应

污水

处理 …… 住户 进口

来自环境

的流量 总供给

地表水

地下水

降水

取水

废水和回用水

水的回流量

取水的蒸发、蒸腾

产品中所包含的水

……

水资源产品使用表

农林牧

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水收集、处

理和供应

污水

收集 …… 住户 出口

流向环境

的流量 总使用

地表水

地下水

降水

取水

废水和回用水

水的回流量

取水的蒸发、蒸腾

产品中所包含的水

……

93

表 2.5 环境保护支出核算表

政 府 企 业 住 户 合 计

环境保护支出总额

资本性支出

废水治理

废气治理

固体废物治理

其他

经常性支出

废水治理

废气治理

固体废物治理

其他

表 2.6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实物量核算表

水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固体废弃物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住户

合计

- 94 -

表 2.7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核算表

单位:万人

总人

按城乡分 按劳动年龄分

0-15

16 岁及以上

失业

人口

非劳动

力人口

按性别

分 按城乡分 按受教育程度分 按年龄分

男 女 城

文盲 /

半 文

小学

/ 初

高中

/ 中

大专

以上 16-24 25-64

65以

一、期初人数

二、当期增加

/减少

三、期末人数

95

表 2.8 劳动投入核算表

就业人口

(万人)

人均实际

工作小时

(小时/周)

核算期实际

工作总工时

(万小时)

合 计

按三次产业分

1.第一产业

2.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住宿和餐饮业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96

表 2.9 卫生总费用表

来源法 金额 机构法 金额

卫生总费用

1.政府卫生支出

医疗卫生服务支出

医疗保障支出

行政管理事务支出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

2.社会卫生支出

社会医疗保障支出

商业健康保险费

社会办医支出

社会捐赠援助

行政事业性收费

3.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卫生总费用

1.医院

城市医院

县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其他医院

2.门诊机构

3.药品零售机构

4.公共卫生机构

5.卫生行政和医疗保险管理

机构

6.其他

97

表 2.10 卫生供给表

机构

产品 机构 1 … 机构 j … 机构 m 进口 总供给

产品 1

产品 i

产品 n

合计

表 2.11 卫生使用表

机构 产品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总使用

卫生产品的提供机构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

形成

总额

1

j

m

NPISH

消费

支出

产品 1

产品 i

产品 n

合 计

注:卫生产品按卫生保健产品功能分类。

98

表 2.12 旅游生产核算表

产业 产品

旅游产业 其他 产业

国内 总产出 行业1 行业2 ……

行业n

合计

总产出

总产出

…… 总产出

总产出

总产出

总产出

旅游

旅游

旅游

旅游

旅游

旅游

1.消费品

旅游特征产品

产品 1

产品 2

……

产品 n

其他消费品

2.非消费品

贵重物品

其他非消费品

总产出

99

附录二 主要概念与指标解释

经济所有权:所有权区分为法定所有者的法定所有权和经

济所有者的经济所有权。经济所有权指经营相关实体,承担有

关风险,从而享有相应经济利益的权利。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指从事非市场性生产、为住户提

供服务、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和社会捐赠且不受政府直接

管理的非营利机构,例如宗教组织,各种社交、文化、娱乐和体

育俱乐部,以及公众、企业、政府机构、非常住单位等以现金或

实物提供资助的慈善、救济和援助组织等。

国内生产总值:指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

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使用去向角度,

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

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

价值,但不包括用于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和服

务。总产出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一般按生产者价格

计算。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

和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

计算。

100

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

的转移价值。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

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按收入法

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

盈余之和。

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指金融机构从事

存款活动从存款者获得的间接收入,与金融机构从事贷款活动

从借款者获得的间接收入之和。

自有住房服务:指自有住房者为自身最终消费所提供的住

房服务。

知识载体产品:指为使消费单位能够重复获取知识,而提

供、存储、交流和发布的各种信息、咨询和娱乐产品。包括一

般或专业信息、新闻、咨询报告、电脑程序、电影、音乐等产

品。这些服务产业生产的产品可能具有货物的很多特征。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获得的全部报酬,

既包括货币形式的报酬,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报酬。主要包括工

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单位为其员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补

充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离退休金、

单位为其员工提供的雇员股票期权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

利等。

雇员股票期权:是一种劳动者报酬形式,是企业向其雇员

提供的一种购买企业股权的期权,即雇主与雇员在某日(授权

101

日)签订的一种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约定时间(含权日)

或紧接着的一段时间(行权期)内,雇员能以约定价格(执行

价格)购买约定数量的雇主股票。雇员股票期权是雇员的金融

资产,发行企业的负债。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其中,生产

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

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和土地等)所征收的

各种税收、附加费和其他规费。生产税分为产品税和其他生产

税,产品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出

口税等;其他生产税主要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等。生产补贴则相反,它是政府为影响生产单位的生产、

销售及定价等生产活动而对其提供的无偿支付,包括农业生产

补贴、政策亏损补贴、进口补贴等。生产补贴作为负生产税处

理。

产品税:指对生产、销售、转移、出租或交付货物或服务而

征收的税收,以及对用于自身消费或资本形成的货物或服务而征

收的税收。属于产品税的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进

口关税、出口税等。

其他生产税:指除产品税以外,企业因从事生产活动而应缴

纳的所有税收,即因在生产中使用土地、建筑和其他资产等而应

缴的税收。属于其他生产税的主要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

镇土地使用税等。

102

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

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过程被转移

到其产出中的价值。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照固定资产的

重臵价值计算。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了直接满足个人或公共消费需

求而对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总额。既包括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

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括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

外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

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按支出主体分为居民消费支出、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用于个人消费的货物和服务支

出,既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

括以其他方式获得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后者称为虚拟支出,

主要包括:员工以实物报酬的形式从单位获得的货物和服务;

住户生产用于自身消费的货物(如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以及纳

入生产核算范围并用于自身消费的服务(如住户的自有住房服

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隐含在利息中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机构

提供的隐含在保费中的保险服务。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消费支出:指为住户服务的非营

利机构承担的个人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以及可能的公共消

103

费性服务支出,如为住户提供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

体育等货物和服务。

政府消费支出:指广义政府部门承担的公共服务支出、个

人消费货物和服务支出。其中,公共服务支出主要包括国家安

全和国防、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它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机构有偿提供服务所获收

入的差额。政府承担的个人消费货物和服务支出主要包括政府

在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的

货物和服务市场价值减去向居民收取的费用。

实际最终消费:分为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政府实际最终消

费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反映居民、政府

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真实消费水平。

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指常住住户获得的用于消费的货物和

服务价值,它等于居民自身承担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加上

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

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指为住户服务的

非营利机构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价值,它等于其自身最终

消费支出减去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

服务支出。

政府实际最终消费:指广义政府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

104

服务的价值,它等于政府消费支出减去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

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实物社会转移:指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免费或

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

出。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免

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非市场产出,如

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服务;二是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

构从市场购买然后再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

居民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如政府通过社会保险计划采购药品

提供给居民。

资本形成总额:是通过交易形成的生产资产积累,包括固

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和贵重物品获得减处臵。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生产者获得减处臵的固定资产价值,

加上附着于非生产资产价值上的某些特定支出,如所有权转移

费用。固定资产是生产活动生产的,在生产活动中使用一年以

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

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住宅、其他建筑

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的获

得减处臵和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等。

存货变动: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

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其中不包括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动

而产生的持有损益。存货既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

105

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也包括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

半成品等存货。

贵重物品获得减处置:贵重物品主要包括用于投资的贵金属、

宝石、古董和其他贵重物品。贵重物品获得减处臵指贵重物品持

有者获得的贵重物品减处臵的贵重物品后的价值。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

差额。出口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

务的价值;进口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货物

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

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

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经济总体:指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集

合。

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指生产活动所创造价值在参与生

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国内各机构部门的

初次分配总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就等于

国民总收入(GNI)。

财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自然资源所有者在约定时间内将其

资产交由其他机构单位支配使用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收入包括利

息、红利、地租和其他财产收入。其中,其他财产收入包括准公

司的收入提取、养老金权益的应付投资收入、属于投资基金股东

106

集体的投资收入等。

可支配总收入:指国内各机构部门经过收入再分配之后所获

得的收入总和。再分配的结果形成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

入。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转移: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

资产,但又不从后者获取任何直接对应回报的一种交易。转移分

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

经常转移:指交易的一方或双方都不涉及获得或处臵资产

(除存货和现金外)的转移。经常转移包括所得税及财产税、社

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支出、社会保障补助、其他经常转移。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指对住户收入或公司利润所征收

的税,以及每年定期征收的财产税,但不包括对企业拥有并用于

生产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资产所征收的税,后者属于生产税。

社会保险缴费:指参保单位和个人对社会保险计划的实际或

虚拟支付。

社会保险支出:指由社会保险计划向住户提供的满足其养老、

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等特定需求的经常转移。

社会保障补助:是由政府、企业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

构向住户提供的用于抚恤补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

支出。

其他经常转移:指除所得税及财产税、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

保险支出、社会保障补助以外的所有经常转移。通常包括非寿险

107

的净保费和赔付、不同政府机构间的经常转移、围绕为住户服务

的非营利机构发生的各种缴纳和资助、常住住户和非常住住户之

间的经常转移等。

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指在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的基础

上,加上该部门应得的实物社会转移,减去该部门应付的实物

社会转移,形成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反映各部门获得的对应

于实际最终消费的收入总和。

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之后的余额,是可用

于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来源。国内各机构部门的总储蓄之和为国民

总储蓄。

资本转移:指交易的一方或双方涉及获得或处臵资产(除存

货和现金外)的转移。资本转移包括资本税、投资性补助和其他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是对应于非生产非金融资产

获得减处臵而发生的投资支出。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包括:自然资

源,合约、租约和许可,商誉和营销资产。

净金融投资:反映各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非金融投资过程中

的资金富余或短缺状况。从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指总储蓄加资

本转移收入减资本转移支出减非金融投资后的差额。从金融交易

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增加额减金融负债增加额的差额。

通货:指以现金形式存在于市场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包括纸

币和硬币。通货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108

存款: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

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信用业务,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

款、财政存款、外汇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证券公司客户

保证金、其他存款和金融机构往来,其中金融机构往来包括中央

银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如存款准备金、库

存现金等。存款是存款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贷款:指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

户并约期归还的信用业务,主要包括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中长

期贷款、外汇贷款、委托贷款和其他贷款。贷款是金融机构的金

融资产,贷入者的负债。

股权:指对清偿债权人全部债权后的公司或准法人公司的剩

余财产有索取权的所有票据或证明记录,包括上市股票、非上市

股票和其他股权。股权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发行机构单位的负

债。

投资基金份额:是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金融或非

金融资产的集体投资时,证明投资人持有的基金单位数量的受益

凭证。投资基金份额是基金持有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债务性证券:指作为债务证明的可转让工具,包括票据、债

券、资产支持证券和通常可在金融市场交易的类似工具。其中,

债券指机构单位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并且承诺按约定条件偿还的

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券、中央银行债券、企业债券

等。债务性证券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发行单位的负债。

109

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基

金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款和未决索赔准备金,包括人身保险准

备金和其他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权益是投保

人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金融衍生品:指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

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通常与某种特定金融产

品、特定指标或特定商品挂钩,对特定的金融风险本身进行交易。

金融衍生品是持有者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负债。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旨在国外经营企业,并在管理上实施控

制或重要影响而进行的投资。

国际储备: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

债权。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即资产必须为

某个或某些经济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

得经济利益,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知识产权产品:是研究、开发、调查或者创新等活动的成

果,开发者通过销售或者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而获得经济利

益。知识产权产品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矿藏勘探与评估、计

算机软件与数据库、娱乐及文学和艺术品原件等。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指生产过程以外产生的非金融资产,

分为三类:自然资源,合约、租约和许可,商誉和营销资产。

110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和能源储备、非培育性生物资源、水

资源等。合约、租约和许可是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自然资源的

租约和许可证,或者是开展某项活动的许可以及使用货物或服

务的专用授权。商誉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

的潜在经济价值;营销资产指诸如品牌名称、报头、注册商标、

公司标识和域名等项目。

负债: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单位(债务人)向另一个单位

(债权人)承担的一次性或连续性支付的义务。在资产负债

核算中,负债即为金融负债,金融负债分类与金融资产分类

一致。

资产净值: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指各机构部门和经济

总体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体现其所拥

有的净资产。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指核算期内除持有损益之外的所有

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和资产净值的变化,包括经济

出现和经济消失、外部事件、分类变化等因素引起资产、负

债和资产净值的变化。

经济出现:指某些资产不通过交易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行为,

比如自然资源的发现、非培育性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合约的

订立等。

经济消失:指某些资产不通过交易退出资产负债表的行为,

比如自然资源的开采、非培育性生物资源的收获、合约的解除

111

等。

外部事件:指地震、火灾、海啸、洪灾、飓风、旱灾、战

争、骚乱等巨灾损失和无偿没收等事件。

初次收入: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因提供劳务、金融

资产和出租自然资源而获得的回报,包括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和

其他初次收入三部分。

雇员报酬:指雇员(属于一个经济体)因在雇主(属于另一

个经济体)生产过程中提供劳务投入而获得的酬金回报,包括现

金形式的工资和薪金、实物形式的工资和薪金、雇主的社会保险

缴费。

投资收益: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提供金融资产获得

的回报,包括直接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

二次收入: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经常转移,包括

现金和实物转移。贷方记录从国外获得的经常转移,借方记录对

国外提供的经常转移。

资本账户:是反映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资本转

移,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

获得和处臵。

金融账户: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金融资产和

负债交易,包括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和国际储备。

证券投资:指没有列入直接投资或国际储备的股本证券和债

务证券的跨境交易。

112

净误差与遗漏:指国际收支负债(借方)总额与资产(贷方)

总额的差额。可能是由于资料不完整而造成的某一方记录上的遗

漏,也可能是由于多种数据来源在统计时间、统计口径、计价标

准存在不一致,以及货币折算等原因造成的统计误差。

价格指数:指一组货物或服务在两个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相

对数,即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变动的比例关系。

物量指数:指一组货物或服务在两个不同时期数量变化的相

对数。

实际国民总收入:指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初

次收入净额。

实际国民可支配收入:指实际国民总收入加上来自国外的实

际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自然资源:指可通过收获、开采或提取直接用于经济体系的

生产、消费或积累,或者为开展经济活动提供空间的自然实体。

自然资源资产:指纳入核算范围的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及

产权明确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林木资源和水资源等。

环境保护活动:指各种以预防、减少和消除污染以及其他

环境退化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环境保护支出:指在环境保护目的下所发生的支出。

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

的物质,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弃废物等。

113

总人口:指我国核算期末的所有常住人口。其中,16周岁

以上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可以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

人口两类。

劳动力人口:指在 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

求参加生产活动的常住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就业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

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

失业人口:指年满 16周岁,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正在

寻找工作且马上可以开始工作的人员。

实际工作总时间:指劳动力从事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所使

用的时间。

卫生保健活动:指利用医学知识以提高和维持人体健康状

况、预防健康状况恶化、减轻不健康影响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卫生总费用:指一定时期内用于卫生保健的货物和服务的

资金总额。

旅游:指个人出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文化体

育、健康医疗、短期教育(培训)、宗教朝拜,或公务、商务等

目的,在惯常环境以外进行的,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并且

不是为了在所访问的地方获取报酬的经济活动。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实施者,指出于个人休闲、或商业及政

府事务等目的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且在访问地连续停

留时间或预期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的个人。游客不包括主要

114

目的是在访问地谋生的旅行者,也不包括在其公务地点和家庭所

在国之间旅行的外交和军事人员。

旅游支出:指为旅游出行和在旅游出行期间,供自己使用或

馈赠而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以及贵重物品)所发生的所有支

付。

旅游消费:指游客为满足旅游需求而获取的货物和服务总额。

新兴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由互

联网和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以信息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商业模

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本的高效投入和减少对物质要素的依

赖为标志的一种经济形态,表现为传统经济活动的转型升级和新

型经济活动的兴起。

115

附录三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的主要变化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以下简称 2016年核算

体系)主要从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和范围、基本分类、基本核

算指标和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以下简称 2002年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修订。

一、调整了基本框架

1.不再单独设臵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与基本核算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

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国民经济账户按照账户间的内在逻辑

关系进行整合,可以形成基本核算表,而基本核算表也可以转

换为国民经济账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改进,我国五大核

算表的范围越来越全、分类越来越细,主要国民经济账户的内

容均已体现在这些基本核算表中。为此,2016 年核算体系不再

单独设臵“国民经济账户”。

2.将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专设一章

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内

容,为体现价格变动在宏观决策和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保

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2016 年核算体系

116

将“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单独设臵为一章,并且增加了价

格指数的基本概念、质量差异引起的价格调整,以及实际国民

收入核算等内容。

3.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2016 年核算体系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重大改进。一是按照

2008 年 SNA 标准,重新设臵了表式。主要变化有:主栏的金融

资产与负债项目分别独立设臵;宾栏不再分设“使用项”和“来

源项”;金融资产与负债项目下不再区分国内与国外的资产与负

债。二是根据我国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丰富和

完善了核算内容。扩大了股权核算范围,不仅包括上市公司股

权,还涵盖非上市公司股权;补充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

金权益的核算;增加了对影子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

机构的核算;反映了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支持证券等新型金融

活动。

4.增加了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和其他变化表

为了保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实现与

2008 年 SNA 接轨,在 2016 年核算体系中增加了资产负债交易

变化表和其他变化表。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反映核算期内由非

金融资产交易和金融资产负债交易引起的期初期末资产负债

变化;资产负债其他变化表反映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外部事件

和分类变化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期初期末资产负债的变化,包

括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表和资产负债重估价表。

117

5.调整了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内容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的《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

手册(第六版)》(BPM6),设臵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

表结构和指标,并在概念、范围和分类等方面进行了衔接。

6.充实了扩展核算

扩展核算是对核心内容的补充,为了与 2008年 SNA保持一

致,体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放性和前瞻性,2016 年核

算体系充实了扩展核算的内容。一是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延伸到资源环境核算,包括自然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核算

和污染物排放核算。对于自然资源核算,既核算存量,也核算

流量。二是调整了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增加了劳动投入核算和

生产率核算等内容。三是增加了卫生核算、旅游核算和新兴经

济核算。

7.取消了一些内容

取消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容联系不够密切的内容。主

要有投入产出核算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方法

等。

二、更新了基本概念和核算范围

1.引入了“经济所有权”概念

2016年核算体系引入了“经济所有权”概念,这也是 2008

年 SNA 新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有权分为法定所有权

和经济所有权,经济所有权这一概念的引入,将改变国民经济

118

核算中一些交易的记录方式,从而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一些重要指标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农村的土地,根据宪法规

定,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引入经济所

有权概念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成为土地的经济所有

者。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个人或单位使用所获得

的收入属于居民财产收入,并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引入了“知识产权产品”概念

知识产权产品是 2008年 SNA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并将其

作为一类重要的生产资产,同时取消了原有的“无形生产资产”

的概念。为了实施 2008 年 SNA,2016年核算体系增加了“知识

产权产品”概念。知识产权产品包括:研究与开发,矿藏勘探

与评估,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以

及其他知识产权产品。2002 年核算体系没有知识产权产品的概

念,在核算中只将矿藏勘探与评估支出、计算机软件支出作为

固定资本形成计入 GDP,未将研究与开发支出、数据库支出、娱

乐及文学艺术品原件支出等知识产权产品支出计入增加值和固

定资本形成总额。

3.引入了“雇员股票期权”概念

2002 年核算体系未考虑雇员股票期权,我国也没有建立起

雇员股票期权统计制度。近年来,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

雇员股票期权制度正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实施。同

时,2008 年 SNA 引入了雇员股票期权概念,将雇员股票期权作

119

为雇员报酬处理。因此,2016 年核算体系将雇员股票期权作为

劳动者报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围。

4.明确了“实际最终消费”概念

2002 年核算体系没有明确区分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

费概念。实际上,我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社会转移,例如,

政府以实物转移形式对住户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医疗服务,这

些服务的真正享受者是居民个人,因而它们属于居民实际最终

消费。因此,为了客观反映我国居民的真实消费水平以及我国

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居民最终消费数

据的国际可比性,2016 年核算体系明确提出了实际最终消费概

念,并增加了与实际最终消费相关的“实物社会转移”、“调整

后的可支配收入”等核算指标。

5.按照 SNA定义修订了“生产者价格”概念

在 2002 年核算体系中,GDP 核算采用的是生产者价格,但

与 SNA中的生产者价格存在区别:SNA 中的生产者价格不包含所

有的增值税;而我国的生产者价格包含了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减去进项税),即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这一差别可能会导致我国

分行业增加值等数据缺乏国际可比性。因此,在 2016年核算体

系中,按照 SNA定义修订了我国的生产者价格概念。

6.扩展了生产范围

2008 年 SNA 引入知识载体产品概念后,明确将生产者(不

包括住户部门)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而进行的知

120

识载体产品的自给性生产纳入生产范围。为此,2016 年核算体

系修订了生产范围,将该项内容纳入生产范围。

7.扩展了资产范围

2008 年 SNA 对非金融资产的边界进行了扩展,主要表现为

将研究与开发、数据库等知识产权产品纳入非金融资产。在 2002

年核算体系中,非金融资产未有包括研究与开发、数据库、娱

乐及文学艺术品原件等,其他非金融资产未包含合约、租约和

许可等非生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衍生工具未纳入到金融资产的

范围。因此,2016 年核算体系将知识产权产品和非生产非金融

资产等纳入非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将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

期权等纳入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

三、调整和细化了基本分类

1.单独设臵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2002 年核算体系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划入

政府部门,没有单独列出。主要原因是在当时,多数非营利机

构为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近年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

较快,出现了很多从事非市场生产但又不隶属于政府部门的非

营利机构,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因此,在 2016年核算体系中,将这类非营利机构从

政府部门划分出来,单独设臵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部门。

2.增加了产品分类

121

2002年核算体系没有涉及产品分类,2016年核算体系根据

《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物类产品和服

务类产品进行的统一分类和编码,以用于以货物类和服务类产

品为对象的所有统计调查活动。

3.调整了 GDP支出项目分类

2002 年核算体系没有完整的 GDP 支出项目分类,只列示了

居民消费分类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分类。2016 年核算体系列示

了完整的 GDP支出项目分类,并且根据 2008年 SNA标准,结合

我国现行分类标准及统计制度的变化,对其中的支出项目进行

了调整和细化。

4.细化了非金融资产分类

2008 年 SNA 将非金融资产划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并对非金融资产分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同时取消了有形

资产和无形资产分类。在 2002年核算体系中,非金融资产分为

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三个类别,没有划分生产资

产和非生产资产,与 2008年 SNA差距较大。因此,2016年核算

体系按照 2008年 SNA的非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将我国非金融资

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生产资产细分为固定资产、存

货和贵重物品,对其中固定资产又进行了进一步细分。

5.修订了金融资产分类

2002年核算体系的金融资产分类与 2008年 SNA的差别较大。

为了反映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

122

快速发展,2016年核算体系按照 2008 年 SNA的金融资产分类标

准,修订了我国金融资产分类,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引入

了“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

四、修订了基本指标

1.修订了“总产出”指标

2016 年核算体系关于总产出指标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一是按 2008 年 SNA 定义的“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

二是对部分行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订,如中央银行产

出、非寿险服务产出等。

2.修订了“劳动者报酬”指标

我国劳动者报酬指标与 2008 年 SNA 中雇员报酬存在差异:

2008 年 SNA 将自营职业者的劳动报酬和收益统一作为混合收入

处理,因此,雇员报酬不包括自营职业者的劳动报酬;而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劳动者报酬则包括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在 2002年核算体系中,由于不易区分,将个体经营户的劳动报

酬和经营利润全部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而在 2016年核算体系

中,则明确提出将个体经营户的混合收入按一定比例区分为劳

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此外,2016 年核算体系还按照 2008 年

SNA的建议,将雇员股票期权纳入劳动者报酬。

3.修订了“生产税净额”指标

2002 年核算体系未明确将进口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

税纳入生产税,也未明确将进口补贴和出口补贴纳入生产补贴。

123

2016年核算体系按照 2008年 SNA定义,把进口税、出口税、进

口补贴和出口补贴纳入了我国生产税和生产补贴的核算范围,

完善了生产税净额指标。

4.修订了“资本形成总额”指标

在 2002年核算体系中,资本形成总额只包括固定资本形成

总额和存货变动,并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分类也与 2008

年 SNA 有较大差距。因此,2016 年核算体系按照 2008 年 SNA

的定义,将资本形成总额范围扩大,包括贵重物品获得减处臵,

并重新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包含

了研究与开发、娱乐、文学艺术品原件等知识产权产品。

5.修订了“财产收入”指标

在 2016年核算体系中,财产收入指标的修订主要是将 2002

年核算体系中未包括的非上市公司的红利、准公司的收入提取、

养老金权益的应付投资收入、属于投资基金股东集体的投资收

入等纳入财产收入。

6.修订了“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福利”指标

在 2002年核算体系中,社会保险缴费中仅包括向社会保障

计划的缴费,没有包括向其他社会保险计划的缴费,同时,社

会保险福利中也没有包括其他社会保险福利。随着我国社会保

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指标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发展

变化情况。因此,2016年核算体系按照 2008年 SNA的定义,重

新规定上述两个指标的范围口径,如:将企业年金缴费和福利

124

分别纳入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福利中。

五、改进了核算方法

1.改进了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

在 2002年核算体系中,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是按成

本法计算的,这是国际上推荐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住房租赁

市场不发达的国家。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房

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市场房价和房租大幅度上涨,而房屋建造

成本并没有同步上升,按成本法计算的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价值存在明显低估的问题。因此,2016 年核算体系采用市场租

金法计算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客观

地反映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

2.改进了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

2016年核算体系采用了与 2008年 SNA一致的方法计算间接

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2008 年 SNA 改进了 1993

年 SNA 的方法,建议用参考利率法计算 FISIM 产出,核算范围

是金融机构的所有贷款和存款。2002 年核算体系用利息收支差

扣除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计算 FISIM 产出,核算范围只包

括银行的贷款和存款。

3.改进了中央银行产出的核算方法

2008 年 SNA建议,将中央银行的服务活动区分为市场服务、

非市场服务以及基于二者之间的服务三种情况,并分别计算其

125

产出。在 2002年核算体系中,未考虑中央银行的产出核算。在

2016 年核算体系中,虽未单独计算中央银行的产出,但是将其

放在货币金融服务业中,与其他法人单位一起计算产出,并且

依据服务性质区分为市场服务和非市场服务分别计算。

4.改进了非寿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

2008 年 SNA 改进了非寿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用调整后

的已生索赔代替了 1993 年 SNA 中的实际已生索赔。在 2002 年

核算体系中,采用了 1993年 SNA推荐的方法计算非寿险服务产

出。为了平滑巨灾后的实际已生索赔,2016年核算体系按照 2008

年 SNA 推荐的“期望法”或“会计法”等方法计算非寿险服务

产出。

5.调整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核算方法

2008 年 SNA 改变了研究与开发这种知识产权产品的核算方

法,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

投入,而是计入增加值或固定资本形成。为此,2016 年核算体

系对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核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