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单位:黔西县旅游发展中心 评价单位:湖北慧智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四月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单位:黔西县旅游发展中心

评价单位:湖北慧智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四月

Page 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1.1.1 规划名称及规划范围

规划名称:全域黔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2017—2025 年)。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黔西县行政辖区,黔西县共辖 25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

其中建制镇 15 个、建制乡(少数民族乡)10 个,总面积 2381 平方公里,总人口 98 万人。

具体规划范围详见。

1.1.2 规划时段

本规划期限为 2017—2025 年,共 9 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2017—2020 年);

中远期(2021—2025 年);

评价基准年为 2017 年。

1.1.3 产品定位

依托黔西独特的生态人文优势,对接大众旅游时代需求,以文化山水康养度假为开发导

向,打造 5 大特色主题产品:

(1)花都康养之旅

产品特色:以杜鹃花、山地、森林、温泉等为特色的生态康养度假产品;

项目支撑:杜鹃花都休闲城、水西山地体育公园、沙坝湖温泉康养度假区等。

(2)传奇水西之旅

产品特色:以水西历史文化、彝族文化、象祠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

体验产品;

项目支撑:水西古城文化旅游区、象祠生态文化旅游区、英雄桥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

(3)秘境清凉之旅

产品特色:以山地峡谷、森林气候、生态湿地、高山牧场等为主要支撑的山水避暑度假

产品;

项目支撑:野济河汽车露营地、柯家海子群国家湿地公园、水西生态牧场休闲旅游区等。

(4)水墨乌江之旅

产品特色:以吱嘎阿鲁湖、东风湖、索风湖三大湖区为主要开发内容的山水探秘休闲产

品;

项目支撑: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洪家度水上体育运动基地等。

Page 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5)诗意乡愁之旅

产品特色:以山地特色绿色生态农业、黔西北乡居、彝族、布依族民族风情体验为主要

支撑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项目支撑: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海子村乡村旅游度假区、扯泥坝乡村旅游度假区等。

1.1.4 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将

旅游业培育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幸福导向型的民

生产业。到 2020 年,品牌旅游项目基本成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旅游经济保持

中高速发展,初步建成毕节市、贵州省重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全县旅游接待

人次突破 1300 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突破 10 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地

区生产总值)的 15%以上;实现旅游带动就业达到 7 万人,通过旅游受益人群达到 20 万人

以上。到 2025 年,旅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建成全国知名的文化山水康养度假旅游

目的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示范县。

1.1.5 发展战略

(一)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农文旅一体化,

推动花都康养、乡村度假、山地运动、文化体验、家庭自驾、智慧旅游、体育休闲、养老度

假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旅游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大众化旅

游消费新热点,建设贵州省返乡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二)龙头引爆战略:近期围绕“传奇水西·花海毕节(市级要求)”总体品牌,中远期

围绕“传奇水西·康养花都”旅游品牌,提振黔西旅游整体形象。聚焦花都休闲旅游城(老

县城、水西古城、贯城河以及新城区的旅游化提升)、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两大旅游

增长极,精品培育象祠生态文化旅游区、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水西山地体育运动公园、沙

坝湖生态康养度假区、观音洞古人类文化旅游区等全域旅游示范性项目。

(三)全域统筹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全域整合优势要素资源;落实“旅游+”

战略,扎实推进“旅游+大农业”“旅游+大健康”“旅游+大数据”“旅游+大扶贫”,构建全景、

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休闲体系。构建“快旅慢游” 绿道体系,推进特色旅游廊道和全域

休闲绿道建设,串联城镇、景区、乡村,整合沿线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

(四)改革突破战略:成立黔西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花都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组建黔西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进一步优化人才、土地、资金、管理等关键要素的机制改革。

同时创新考核办法,因镇制宜适当调整部分乡镇工业考核,加大全域旅游考核比重。强化与

毕节市内外的区域旅游合作,在共赢中谋求黔西旅游大发展。

Page 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五)共建共享战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景区带动型扶贫、乡村旅游型扶贫、

养生度假型扶贫、创业就业型扶贫、产业融合型扶贫,实现“搭建一个平台、造富一方百姓”

的目标,助力黔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构建主客共享休闲空间,

形成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新格局。

1.1.6 空间布局

规划区空间呈现一心、一带、三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

一心:黔西北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一带: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化旅游带

三轴:贵黔旅游交通走廊(贵黔、黔大高速)、贵毕旅游交通走廊(贵毕公路、息黔高速)、

黔金旅游交通走廊(黔金、黔织高速)

五片区:中部花都游憩休闲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连带东、西部工业片区,甘棠镇部

分)、西部乡村养生度假片区(红林乡、林泉镇、金碧镇、雨朵镇、锦星镇以及洪水镇部分)、

南部生态文化休闲片区(新仁乡、大关镇、金兰镇、观音洞镇、五里乡)、东部民俗文化体验

片区(素朴镇、钟山镇、谷里镇、协和镇、太来乡)、北部森林康体运动片区(重新镇、中建

乡、花溪乡、定新乡、永燊乡)。

(一)一心:黔西北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1) 片区范围:以黔西高铁站为中心,联动周边片区

(2)建设目标:黔西北最大的旅游集散服务枢纽

(3)发展思路:依托黔西“黔中经济区”“毕节试验区”两区叠加的区域格局和“五高

三铁多码头”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充分发挥黔西城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巨

大优势,大力提升黔西中心城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重点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城市商务

会展、旅游综合集散与服务、城市辐射带动等功能,将黔西县打造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

城市休闲会客厅+ + 大众旅游消费聚集地+ + 主客共享生活空间

(4)主要举措:

1)打造全域黔西旅游集散中心:

①发挥集散枢纽作用:依托成贵广高铁和黔西高铁站的建设,发挥黔西位于贵阳 1 小时

交通圈的区域优势,打造对接成渝、承接贵阳的黔西北旅游集散枢纽。

②做靓黔西高铁门户:在高铁站建设及内部功能方面充分展现黔西生态文化特色,形成

黔西美丽的“第一眼”。

③建设大型旅游集散中心:靠近高铁区域,新建一处综合旅游集散中心,提供集散、旅

游咨询等综合服务。

Page 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 )提升老城区传统风貌和休闲业态:

①提升老城商贸街:对老城历史空间保存再利用,注入本土文化,提升街道风貌。

②民俗风情街:将县北路进行改造,注入休闲业态,打造黔西民俗风情体验基地。

③小吃步行街:将文峰路打造成为黔西乃至贵州美食体验地和夜休闲集中地。

④提升城市公园:公园进行环境提升和活动策划。作为夜休闲和旅游节庆主要场所。

3 )强化新城旅游接待商贸休闲创新集聚:

①贯城河、野济河水系打造:打造水上游线特色交通、夜景亮化工程、滨水休闲业态。

②完善精品酒店等接待配套:鼓励特色化、主题化经营,培育本土品牌,引进国际品牌,

提升酒店住宿服务品质。

③营造商业空间消费环境:依托同心商贸城商圈,引入国内知名商业综合体,打造黔西

消费地标空间。

④提升、扩展城市休闲空间:提升塔山公园、新区公园等,提供城市休闲空间。

4 )杜鹃花都休闲旅游城:

县城风貌环境综合提升+特色文化餐饮休闲街区培育+城市夜间休闲经济做活+公共文体

场馆、公共活动空间建设

(二)一带: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化旅游带

(1)片区范围:以东风湖、索风湖、支嘎阿鲁湖为核心,整合周边村寨、田园等资源。

(2)发展思路:以东风湖为核心,沿乌江水系,整合周边资源,实现由“散点开发”向

“整体打造”转变,放大片区生态文化综合优势,打造全域黔西的拳头旅游产品。升级旅游

产品,推动由“观水、观洞、观花”向“精品度假”的跃升,建设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

滨水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用好片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优先启动、聚

力开发、品牌营销,打造百里杜鹃-织金洞旅游线上的黄金旅游节点。

1)支嘎阿鲁湖主题:水上运动

以创建省级水上运动公园为目标,积极开展水上运动,集训练、体验、比赛、游乐为一

体,同时融入亲水休闲、养生度假功能,打造贵州省最美的水上运动基地。

2)东风湖主题:滨水度假

依托东风湖,整合丘林村、化屋苗寨等资源,创新亲水休闲、生态养生、文化体验、品

质度假等业态,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乌江源百里画廊龙头项目。

3)索风湖主题:阳明文化体验

深入挖掘阳明文化,整合索风湖、马路村等资源,与灵博山象祠联动,统筹开发,整体

运营,打造文化探秘、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Page 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三)三轴:贵黔旅游交通走廊(贵黔、黔大高速)、贵毕旅游交通走廊(贵毕公路、息

黔高速)、黔金旅游交通走廊(黔金、黔织高速)

(1)贵黔旅游交通走廊

1)片区范围:贵黔、黔大高速以及周边乡镇、村庄等

2)发展思路:贵黔、黔大高速南接黔中经济圈,北接百里杜鹃景区,是全域黔西的重要

通道,串联绿化、新仁、红林等乡镇,沿途进行环境整治,打造充满田园风情的景观廊道;

依托丘林村、大海子布依民族村、扯泥坝、海子村等重要节点,以“旅游+农业”思维促进休

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打造集休闲农业、传统村落、特色节庆、民族风情等多种业态于一

体的新型乡村旅游示范带。

(2)贵毕旅游交通走廊

1)片区范围:贵毕公路、息黔高速以及周边乡镇、村庄等

2)发展思路:贵毕公路串联灵博山象祠、撞钟山、猫山布依历史文化名村、乌螺坝等,

对沿途各个景区景点进行整合提升,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带;同时提升沿途景观,打造充满历

史和文化气息的景观廊道。

(3)黔金旅游交通走廊

1)片区范围:黔金、黔织高速以及周边景点、村庄等

2)发展思路:以柯家海子群、水西宣慰洞和水西森林公园为引领,提升景区品质,植入

休闲业态,增加度假功能,积极发展山地体育旅游,打造具有多样化自然风情的交通走廊。

(四)五片区:中部花都游憩休闲片区、西部乡村养生度假片区、南部生态文化休闲片

区、东部民俗文化体验片区、北部森林康体运动片区。

(1)中部花都游憩休闲片区

1)片区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连带东、西部工业片区,甘棠镇部分。

2)资源特色:

①传承久远的水西文化:是贵州建制最早且规制最大的古水西城,被誉为“水西第一城”;

拥有以“重溯水西历史,续写水西传奇”为核心特色的水西古城;

②远近闻名的杜鹃花文化:以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而知名,素有“一枝花”美誉,被

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授牌命名为“中国杜鹃花都”;

③丰富多彩的城市休闲文化:拥有文琴戏、花灯戏等多彩的民俗温和活动,以及东桥路

小吃街、文峰路步行街和水西公园等精品休闲娱乐空间。

3)发展定位:

以水西文化体验中心、全域旅游消费中心、全域旅游集散枢纽为主要功能,打造:千年

Page 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水西城·花都乐游地

4)发展思路:

实施文化塑魂战略,充分彰显水西文化、杜鹃花文化特色,打造以水西文化体验为特色

的水西古城,水西传奇大型主题演艺,促进杜鹃花元素与城市景观、休闲空间、市政设施、

文化产业元素的融合,提升城市风貌,美化城市环境,强化水西古城、水西老城、黔西新城

三大主题空间的联动和特色化打造,丰富休闲消费业态,以文化休闲、民俗体验、都市休闲

为核心,打造城市文化体验、休闲消费聚集区。

5)产品规划:

①水西传奇(文化休闲产品):以水西古城为核心支撑,重点完善水西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水西主题餐饮、休闲、娱乐业态设置;

②老城记忆(民俗体验产品):以水西老城为空间承载,升级观农台、三楚宫等文化空间,

完善文琴戏展演、城隍祭祀等特色民俗展示;

③魅力花都(都市休闲产品):以黔西新城为主要依托,强化杜鹃花元素的融入,夜经济

的打造,餐饮休闲业态的丰富。

(2)西部乡村养生度假片区

1)片区范围:红林乡、林泉镇、金碧镇、雨朵镇、锦星镇以及洪水镇部分。

2)资源特色:

①以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森林养生资源:拥有水西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 77.22%,

产野梨、野杏、枇杷、杨梅、天麻、厚朴、黄连等山珍蔬果和名贵药材。远近闻名的杜鹃花

文化:

②以清凉避暑为特色的山地度假环境:区域内海拔在 1000-1500 米之间,是山地度假的

黄金海拔,年平均气温 14.5~16.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3.0℃;

③以地貌多样性为特色的户外运动空间: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一一俱备,具有高山

峡谷、激流悬瀑、峭壁险峰、神奇秀洞等独特地质景观。

3)发展定位:

依托片区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以运动养生为引领,“动”“静”结合打造:山地运动天

堂·森林养生胜地

4)发展思路:

以水西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重点推进中果河漂流项目建设,以漂流项目为龙头和

引爆点,对接贵州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知名山地运动品牌,进而完善越野、

山地自行车、攀岩等山地运动项目,配套山地运动小镇、专业运动培训基地,建设全国一流

Page 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的山地生态运动公园。与此同时,完善森林浴、森林疗养中心、森林度假酒店、精品民宿等

为主的森林养生、避暑休闲产品,建设运动养生与森林康养相结合的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

5)产品规划:

①探险部落(山地运动产品):重点打造漂流乐园、运动基地、运动小镇、运动培训基地

等主题业态;

②林中幽趣(森林康养产品):重点完善 养生餐、生态居 、 轻理疗、静修心、慢运动

鞥休闲度假项目:

③清凉山居(避暑休闲产品):重点丰富森林木屋、主题酒店、精品民宿、度假物业等避

暑度假项目。

(3)南部生态文化休闲片区

1)片区范围:新仁乡、大关镇、金兰镇、观音洞镇、五里乡。

2)资源特色:

①以绿色果蔬、特色种养殖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农业:生态有机米、油菜籽、脆红李、猕

猴桃、地道药材等;

②以传统民居、民俗为特色的黔西北乡愁记忆:拥有解放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海子村(贵州十佳美丽乡村)等特色村落和浓郁的地方民俗;

③以书香文化、廉政文化为特色的乡土文化:有被誉为黔中三奇男,以清正廉明著称的

清代兵部尚书李世杰等众多人文遗存。

3)发展定位:

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塑造原乡生活和文化创意两大特色,打造:创意农业嘉年华·贵

式乡愁体验地

4 )发展思路:

结合解放村、海子村、白泥村等开发基础较好的乡村旅游点, 挖掘各自色,以农耕体验、

创意农业、乡村度假、传统文化体验等为各自侧重,聚焦柳岸水乡、海子村、扯泥坝、大海

子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拓展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空间,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

休闲、旅游一体的乡村养生度假片区。

5)产品规划:

①欢乐田园(农业休闲产品):重点打造 柳岸水乡、万亩果园、 农耕体验园、创意蔬果

园等山地农业游憩项目;

②乡土情缘(乡土体验产品):设置乡土美食、乡土市集、民俗表演、传统节庆等多种特

色项目,打造乡土生活的体验空间;

Page 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③贵式乡居(乡村度假产品):以黔西北民居和乡土元素为支撑,打造乡村民宿、精品客

栈、主题酒店、自驾车营地为主的乡村度假体系。

(4)东部民俗文化体验片区

1 )片区范围:素朴镇、钟山镇、谷里镇、协和镇、太来乡。

2 )资源特色:

①神奇秀美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是国家级旅游资源,黔西县顶级山水资源集中代表,由

澄碧湖面、险峻峭壁、唯美田园构成,分布有东风湖、吱嘎阿鲁湖两大精品资源点;

②神秘古朴的特色苗族村寨: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贵族苗族歌舞之乡——化屋苗寨,

至今仍保存独特的蜡染刺绣服饰,动听的多声部民歌,欢快的芦笙舞、板凳拳舞等古朴苗族

风情;

③久负盛名的观音洞文化: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旧石

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南方人类发祥地”。

3)发展定位:

以生态游憩为引领,整合民俗体验、文化探秘等功能,打造:画境乌江源,人类发祥地

4)发展思路:

彰显乌江源百里画廊核心品牌,做大“水”文章,以东风湖、吱嘎阿鲁湖为发展重点,

结合大众观光市场、康体运动市场、主题度假市场需求,打造以水上游船、滨水游憩、水岸

度假、水上运动主的特色生态游憩项目,与此同时,以乌江源为空间脉络,整合沿线特色苗

族风情、乡村民俗、古人类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化探源为主题,对接原生态地域文化

和现代时尚休闲游憩方式,以新科技、文化创意等支撑,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休闲体验项目。

5 )产品规划:

①水梦乌江(水上游憩产品):重点打造东风湖水上游船、洪家渡水上体育运动、空中溜

索、直升机游览等特色项目;

②枕水山居(滨水康养产品);重点设置水岸养生度假酒店、丘林乡村度假民宿、峡谷野

奢度假酒店等精品度假项目;

③多彩苗乡(民俗体验产品):以化屋苗寨恢复、特色苗寨民俗体验、特色文创休闲为重

点,丰富苗族风情体验内容;

④人类祖地(文化探秘产品):对接市场需求和新型科技,打造科普研学基地、原始部落

体验园、人类文明小镇等精品文化休闲与体验项目。

(5)北部森林康体运动片区

1)片区范围:重新镇、中建乡、花溪乡、定新乡、永燊乡。

Page 1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资源特色:

①独一无二的象祠文化:拥有全国唯一的象祠遗址,是王阳明先生写下千古佳作《象祠

记》之地,是体验古彝信仰文化、阳明天人合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多种特色生态文化资源:以布依族风情、黔西北乡土民俗为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以

野济河、温泉、高山牧场为主的山水康养资源;以鲜花、蔬果种植为特色的特色农业资源。

3 )发展定位:

做大做亮象祠旅游品牌,丰富生态康养、农业休闲、民俗体验等特色项目,打造:象祠

修心地,山水怡养境

4)发展思路:

以象祠遗址为核心卖点,深入挖掘象祠文化、阳明文化,丰富象祠内部文化展陈的互动

体验内容,整合周边水西洞、素朴镇、索风湖等特色资源,拓展象祠休闲娱乐空间,打造大

象祠旅游区,打响象祠休闲旅游品牌。同时,深入挖掘片区内布依族村寨、花卉产业园、沙

坝温泉、野济河等优质生态文化资源,以民俗体验、康养度假为导向,将地域风情与亲子娱

乐、文创休闲、研学旅行等需求相结合,开发一批精品休闲度假项目。

5)产品规划:

①山水悠游(生态康养产品):重点设置温泉养生、牧场度假、户外露营地等精品项目;

②乐赏乡俗(民俗体验产品) : 重点完善布依族民俗村寨、乡村节庆、民俗表演等精

品主题休闲业态;

③象祠心悟(文化养生产品): 以象祠文化、阳明文化为核心,打造象祠游览、文化休

闲小镇 主题酒店、心学研学基地等精品项目。

1.1.7 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通过对近五年来黔西游客接待量进行研究,2012 年至 2016 年,黔西县游客增长率在

5.1%—56.3%区间浮动,年均游客增长率 25.84%,2016 年黔西县全年共接待游客 692.47 万

人次。以 2012 年至 2016 年黔西县游客增长情况及《毕节市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2015-2020 年)》为参照,预测黔西县游客增长率,推算未来客源市场规模。黔西县旅游

市场规模预测见表 2.2-1.

表 2.2-1 黔西县旅游市场客源规模预测表

发展阶段 年份 游客接待量(万人次)

基准年 2016 692.47

第一阶段

——全面发展期

(2017——2019 年)

2017 747.87

2018 807.7

2019 872.31

Page 1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第二阶段

——快速发展期

(2020——2022 年)

2020 959.54

2021 1055.5

2022 1161.05

第三阶段

——平稳成熟期

(2023——2025 年)

2023 1230.71

2024 1304.55

2025 1382.83

(一) 第一阶段 —— 项目建设期(2017 —2019 年)

近三年是黔西旅游大建设、大突破阶段,大量旅游项目升级改造,旅游营销效应初步显

现,旅游市场平稳增长,旅游人次按每年增长 8%计算。

(二) 第二阶段 —— 快速引爆期(2020 —2022 年)

此阶段大部分旅游项目投入运营,旅游服务设施趋于完善,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

旅游人次增长率按 10%计算。

(三) 第三阶段 —— 成熟发展期(2023 —2025 年)

此阶段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成熟,旅游市场进入发展成熟期,增速维

持中高速增长,按 6%算。

1.1.8 规划项目库

通过对全县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旅游项目的梳理、整合及创新,构筑“2+4+N”项目

体系,包括核心产品、休闲农业、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等项目类型。大力发挥 2 大龙头项目

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做实 4 个重点项目,逐步开展 N 个支撑项目的建设,打造黔西新的

旅游精品。同时,通过立项、招商、建设、提升一批重点项目和支撑项目,全面提升黔西旅

游产业发展水平。项目情况详见表 2.2-2。

表 2.2-2 规划项目库

项目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m2)

2 大龙头项目

1 杜鹃花都休闲城

水西老城(观农台片区) 55000

水西古城综合提升 152000

黔西新城 ——

贯城河 ——

2 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

度假区

化屋苗寨综合提升 10000

水寨休闲湾 3000

梦澜乌江度假村 5000

栖侠谷 800

水西桃源村 15000

4 大重点项目 1 象祠生态文化旅游区

灵博山象祠整体提升 1500

索风湖诗意生活度假小镇 8000

水西洞省级地质公园 1000

Page 1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素朴休闲服务城 12000

休闲绿道建设 ——

2 水西山地体育运动公

中果河大话西游主题乐园 ——

龙背岭森林体育基地 3000

龙家菁山地运动基地 2000

高空运动训练体育基地 5000

中坪镇体育旅游小镇 10000

营盘村生态康养中心 3000

3 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

山地生态农业种植园区 ——

柳岸花庭 2400

水乡农家 8000

亲子农耕体验园 500

水上嘉年华 800

4 沙坝湖温泉康养度假

沙坝湖温泉度假小镇 6000

水西茶谷 4000

中医药养生小镇 20000

水西农园 4000

沙坝河亲水生态旅游廊道 ——

N 个支撑项目

1 野济河汽车露营基地

露营区 ——

汽车运动公园 1000

拓展休闲乐园 800

2 水西花乡创意产业园

花卉国际产业园 ——

婚庆基地 1500

花卉主题公园 1000

花卉养生基地 3000

3 海子村乡村旅游度假区提升 8000

4 柯家海子群国家湿地公园 6000

5 洪家渡水上体育运动基地 8000

6 143 军工厂三线文化旅游区 5000

7 扯泥坝乡村旅游度假区提升 12000

8 观音洞古人类文化旅游区 5000

9 乌螺坝·水西泰丰园旅游区提升 3000

10 英雄桥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4000

11 大海子布依族乡村旅游区 8000

12 水西生态牧场休闲旅游区 6000

1.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2.1 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1.2.1.1 与《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协调性分析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

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

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

Page 1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

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

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

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

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第二十九条: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

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

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

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批

准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自然保护

区管理机构的管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黔西县域内现有自然保护区为百里杜鹃省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百

里杜鹃管委会行政管辖,不在本规划规划范围内,因此本规划的实施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

发,与《自然保护区条例》基本协调。

1.2.1.2 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协调性分析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 年)“第二十六条在风景名胜区禁止以下活动:开山、采石、

开荒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活动”、“第二十九条在风景名胜区进行以下活动,应当经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改变水资源、水

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其它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第三十条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

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在风景名胜

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

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黔西县域内现有风景名胜区为百里杜鹃省级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省级风景名胜区由百

里杜鹃管委会行政管辖,不在本规划规划范围内,因此本规划的实施不涉及风景名胜区的开

发,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基本协调。

1.2.1.3 与《文物保护法》的协调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 年修正)“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

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

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

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

Page 1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

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第十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

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

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第二十条 建设

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

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

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无法实施原址保护,

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

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黔西县域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 24 处,均已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实施过

程中,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1.2.1.4 与其它现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

开展本次规划主体设计的同时进行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和相关规

定和程序要求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评价原则,

分别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噪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现

状调查,进行预测分析评价,并拟定相关的资源和环境要素的保护措施和实施循环经济的建

议,因此是符合相关环境要素和相关资源开发保护法律法规的。

1.2.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本)》,本规划属于目录“鼓励类中第三十四——旅

游业 2、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

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因此,黔西县全域旅游战略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本)》的要求。

下一阶段规划区在具体引入产业项目时,需要认真对照现行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13 年本)》,一一核实其是否属于鼓励类和允许类,如有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不

能引入,整个项目入地投产过程应从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节,确保片区内的项目均符合

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

1.2.2.1 与国家旅游发展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Page 1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2.2.2 与《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国发〔2014〕31 号)的符

合性分析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概要:

深化旅游改革;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

施。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创新文化旅游产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

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规范整合会展活动,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

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

条件、资源特色和县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

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

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

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

供智力支持。

◆符合性分析: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为

动力,以满足大众化、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景区提质升级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

紧扣“将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幸福导向型

的民生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围绕“一心、一带、三轴、五片区”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本规

划以“杜鹃花都休闲旅游城、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为两大龙头项目、以“象祠生态

文化旅游区、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水西山地体育运动公园、沙坝湖生态康养度假区”为四

大重点项目,并辅以多个支撑项目,从全空间规划布局、全景域体质升级、全产业融合发展、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补充营销体系需求、完善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人文水西,

康养花都”的品牌形象,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基本要求,因此规划区的建设符合《国务

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国发〔2014〕31 号)的要求。

1.2.2.3 与《关于联合开展“旅游扶贫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

旅发〔2013〕273 号)的符合性分析

◆《关于联合开展“旅游扶贫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内容概要: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

Page 1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力的新兴产业,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旅游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旅

游扶贫相关工作,在做好定点扶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和重点地区旅游扶贫的同时,通

过资金支持、规划编制、示范引导、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等手段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项目实施村与主城区街道社区对接。充分利用扶贫集团和“圈翼”帮扶的桥梁纽带作

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组织项目实施村与城市街道、社区以及住宅小区开展对接,结

成对子,住点宣传。

◆符合性分析:

依托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效模式,贯彻“区域发展

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以贫困乡、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

主攻对象,以旅游扶贫为扶贫开发生力军,实施十大旅游扶贫工程。十大旅游扶贫工程包括:

旅游项目建设扶贫、景区带动扶贫、旅游资源开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

游教育培训扶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旅游结对帮扶扶贫、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

扶贫、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本规划提出《黔西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村三年行动计划

表》,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对乡村旅游

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加快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村镇旅游集聚

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具有独特文化特色、良好景观效果的乡村,实施

整村推进战略,进行文化挖掘、包装和改造;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大生态资源利用,开展

人居生态环境治理;认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综上,本规划符合《关于联合开展“旅游扶贫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国

务院扶贫办旅发〔2013〕273 号)相关要求。

1.2.2.4 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 号)符合

性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概要:

(十九)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

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依法保护名胜名城名镇名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规划建设管控,保

持传统村镇原有肌理,延续传统空间格局,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地域特征、民族

Page 1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广使

用节水节能产品和技术,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

(二十)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

山边、村边开展净化、绿化、美化行动,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

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

(二十一)强化旅游安全保障。组织开展旅游风险评估,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按照

职责分工强化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安全警示、宣传、引导,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加强

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景区灾害风险管理能

力,强化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玻璃栈道等设施设备和旅游客运、旅游道路、旅游节

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落实旅行社、饭店、景区安全规范。完善旅游保险产品,

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二十二)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通过资源

整合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健全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民宿改造

提升、安排就业、定点采购、输送客源、培训指导以及建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区、乡村旅游

后备箱基地等方式,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加强对深度贫困地

区旅游资源普查,完善旅游扶贫规划,指导和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设计、推广跨区域自驾游等

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性,真正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

(二十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

面向目的地居民开展旅游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居民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

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美术馆、公共图

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提出全域生态文化保育、全域旅游安全保障相关措施。全域生态环境保育方面,

本规划提出了“一、严控生态红线,实现生态目标;二、结合生态条件,环境分区保护;三、

划分敏感区域,生态重点保护;四、县域空间管制,分区适度开发;五、落实生态保护机制,

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五个方面的措施。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本规划提出了“一、挖掘文

化底蕴,塑造特色文化;二、重视文化管理,规范传承体系;三、强化五古保护,保护文化

载体;四、活化文化传承,产业融合发展”四个方面的措施。旅游安全保障方面,本规划提

出了“一、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二、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三、建立旅游危机管理机

制”三个方面的措施。本规划整体上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Page 1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的相关要求。

1.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2.3.1 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容概要: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篇指出:大力发展山地旅游

业,加快推进公园省建设,提出充分发挥我省独特山地自然景观、多彩民族文化、良好生态

环境和气候优势,大力创新山地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以多彩贵州·山地

公园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地旅游大省。并从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

游、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要求”。其中,第二十五章: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贵阳及安顺、都匀、凯里、铜仁、德江、遵义、赤水、

毕节、兴义、六盘水等 10 个区域旅游集散枢纽中心,加快构建全省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

力争 3-5 家列入国家级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第二十六章: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

品体系明确提出“打造黎平-从江-三都-荔波-平塘-罗甸-安龙-兴义“八百里黔山”等山地旅游

精品线路;贵阳-平坝-安顺-黄果树-关岭-晴隆-贞丰-兴义等喀斯特奇观经典旅游线;贵阳-凯

里-雷山-台江-剑河等山地苗族文化经典旅游线;贵阳-遵义-茅台-习水-赤水等长征文化、世界

遗产经典旅游线;贵阳-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文化经典旅游线;贵阳-织金-黔西-百里杜鹃-

大方-毕节-威宁等磅礴乌蒙古彝文化经典旅游线;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平塘-罗甸等世界绿宝

石山地生态经典旅游线;贵阳-凯里-黄平-施秉-镇远等苗疆走廊山水文化经典旅游线;贵阳-

瓮安-石阡-江口-梵净山等东部名山旅游、古城古镇、红色文化与生态休闲经典旅游线等的省

内重点旅游线路”。

◆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对乡

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加快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村镇旅

游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具有独特文化特色、良好景观效果的乡村,

实施整村推进战略,进行文化挖掘、包装和改造;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大生态资源利用,

开展人居生态环境治理;认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因

此规划区的建设符合《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1.2.3..2 与《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

◆《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容概要:

《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章第三节指出:按照“抓龙

Page 1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头、连金线、带亮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以文促旅、旅游兴市”,把毕节打造成为

国内外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突出全产业链条、全景域和全景观开发,进一

步完善基础配套,重点打造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阿西里西、九洞天五大龙头景区,辐

射带动油杉河、冷水河、乌江源百里画廊等十大精品景区建设,打造东、中、西、环线四条

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构建旅游板块经济。巩固观光游、积极开发休闲度假游、生态体验游、

避暑养生游、民族文化游、乡村游等旅游产品;依托大数据发展,推进景区智慧旅游建设。

研发一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举办旅游节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

牌形象和旅游整体层次,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市场营销,有效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支持

百里杜鹃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抢抓国家《藏羌彝

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实施机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发展适合大众需求的文艺演出

业、文化娱乐业等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新兴产业业态,加快推进大方

慕俄格、赫章可乐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文化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景区

+演艺”等运行模式,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着力推动旅游业与“六大产业”

深度融合,提高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到 2020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 600 亿元以上。

◆符合性分析: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为

动力,以满足大众化、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景区提质升级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

紧扣“将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幸福导向型

的民生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围绕“一心、一带、三轴、五片区”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本规

划以“杜鹃花都休闲旅游城、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为两大龙头项目、以“象祠生态

文化旅游区、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水西山地体育运动公园、沙坝湖生态康养度假区”为四

大重点项目,并辅以多个支撑项目,从全空间规划布局、全景域体质升级、全产业融合发展、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补充营销体系需求、完善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人文水西,

康养花都”的品牌形象,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基本要求,规划区的建设符合《毕节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1.2.3.3 与《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

◆《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容概要:

《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章指出:全面发展大旅游业。

依托百里杜鹃、织金洞等著名旅游景点和我县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毕节机场和即

将建成的“五高三铁”便捷交通网络,筹建黔西北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形成贯穿全县、

辐射全省、延伸全国的旅游大格局,加快推进生态、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打

Page 2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响以“人文水西、魅力花都”为旅游品牌的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山水文化旅游大县。

加快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继续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观音洞遗址公园、象祠、李世杰墓

园、水西公园、水西古城、柳岸水乡等景区景点,加快水西宣慰洞开发力度,提质改造景区

景点公路,推进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电力、通信等设施,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大力发展文琴戏、民族音乐、民族手工艺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积极保护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文化,充分挖掘民族旅游村镇、景点等的文化内涵,全

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黔西文化旅游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壮大提升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依托水西古城,

建立贵州第一个影视基地,积极筹拍奢香夫人、李世杰、王阳明等影视剧,宣传黔西人文历

史和民俗风情。积极扶持民族工艺品的开发,培育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品牌、

新兴品牌和企业品牌,引导有条件的村落走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的道路,逐步向具有较大知

名度和较高产值的品牌工艺村迈进,实现产业发展起步和惠民富民。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

围绕地方资源特色,重点构建以生态山水、民俗风情、温泉康体、养生度假为核心的生态休

闲游体系,构建“健康游、休闲游、养生游、夕阳游”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加快旅游资源

的有机整合和开发,着力打造五大生态休闲旅游子品牌,进一步丰富黔西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的内涵。以水上休闲为内容,加快建设洪家渡旅游度假区、东风湖旅游度假区、索风湖旅游

度假区;以森林氧吧为主线,规划建设水西森林公园;以温泉养生为主题,加快建设谷里镇

沙坝河温泉旅游区;以阳明文化为特色,加快建设象祠风景区;以观地质奇观为内涵,加快

建设水西洞、宣慰洞地质公园。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游。以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四在农家·美

丽乡村”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乡村观光游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以民

族风情村寨、观光农业、农家乐为重点,以农耕文化体验和休闲养生为特色,加快建设“再

现乡愁记忆、体验高新农业”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积极构建“S82 高速沿线农业观光带”和

“G321 贵毕路沿线农业观光带”两条乡村观光旅游带;加快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扶贫开发的

融合,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扶持林

泉镇海子村、绿化乡大海子村、雨朵镇扯泥村等 41 个贫困村开展乡村观光游。

◆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以全域旅游的思维,深度整合“山水+文化+要素“等资源,抓特色、活市场、促

产业,将黔西县建成全国知名的水西文化与花都康养旅游目的地。依托黔西独特的生态人文

优势,对接大众旅游时代需求,以文化山水康养度假为开发导向,打造花都康养之旅、传奇

水西之旅、秘境清凉之旅、水墨乌江之旅、诗意乡愁之旅等 5 大特色主题产品,将黔西优良

旅游资源高度融合。因此本规划符合《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Page 2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的要求。

1.2.4 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2.4.1 与《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规划要点:

《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丰富创新山地旅游业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

化发展,依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城郊休闲度假乡村,大力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山地

立体农业观光、传统作物种植等体验旅游,重点推进旅游与茶叶、花卉、果蔬、药材、水稻、

油菜等种植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茶旅、花旅、药旅、稻旅、菜旅、畜旅等

一体化体系。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带、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

升乡村旅游的水平与层次。以旅游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乡村旅游创业

扶持和从业人员培训。

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对乡

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加快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村镇旅

游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具有独特文化特色、良好景观效果的乡村,

实施整村推进战略,进行文化挖掘、包装和改造;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大生态资源利用,

开展人居生态环境治理;认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因

此本规划符合《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2.4.2 与《毕节市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2016-2025)》符合性分析

《毕节市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2016-2025)》第五章第十八条指出:百里杜鹃-黔西-

大方旅游精品板块以百里杜鹃为中心,涵盖大方县、黔西县范围。以百里杜鹃为支点拉动,

通过交通串联、功能完善、产品补充,以花海品牌带动毕节文化品牌,拓展联动发展空间,

形成毕节精品旅游板块。重点开发避暑度假、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等多元支撑产品,着力建

设一批主题度假基地、一批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一批自驾车旅游驿站、一批文化旅游基地、

一批乡村旅游基地。

《毕节市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2016-2025)》第六章第二十四条指出:建设毕节站(一

级)、黔西站(二级)、大方站(三级)3 个高铁旅游服务区及 14 个高速旅游服务区的完善

综合服务区体系。依托毕威高速—杭瑞高速—黔大高速,推进黔西—大关镇—清镇、威宁—

围仗高速建设,打通贵阳、毕节、云南宣威之间东西旅游大动脉,打造“磅礴乌蒙”最美自

驾风景道。

本规划符合《毕节市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2016-2025)》。

Page 2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2.4.3 与《黔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符合性分析

◆《黔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内容概要:

《黔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第三章第十一节:

第 47 条 依托黔西县丰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现代社会旅游资

源,以及未来建成的成贵快速铁路、毕节机场和高速公路网络,黔西县旅游总体框架为“一

城”、“一带”、“二线”、“三湖”、“五区”,形成贯穿全县、辐射全省、延伸全国的大旅游网络。

1、一城:中国杜鹃花都黔西县城旅游区。

2、一带:以柳岸水乡旅游区、韦寨农业旅游区、乌骡坝乡村旅游区、金洲乡村生态娱乐

园、大海子民族风情园、柯家海子岩溶湖泊旅游区和沙坝湖温泉旅游区为主体的环城市休闲

旅游度假带。

3、二线:以黔西为中心,联通跨区、跨省的精品旅游线。即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

廊东风湖(化屋苗寨)——织金洞旅游线,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支嘎阿鲁湖——奢

香博物馆——九洞天旅游线。

4、三湖:乌江源百里画廊三大连湖索风湖、东风湖、支嘎阿鲁湖。

5、五区:观音洞古文化旅游区、象祠阳明文化旅游区、猫山历史文化旅游区、丘林红色

文化旅游区、荆江乡村休闲旅游区。融合水西文化、古人类文化、红色文化,形成立体的多

元文化。

第 48 条 旅游区和景点布局

根据资源分布和交通布局,划分出九个重点旅游区和若干独立景点。

1、百里杜鹃旅游区(包含红林、金坡、仁和三个景区)。

2、东风湖旅游区。

3、六广河旅游区(荆江三岔河为重点)。

4、支嘎阿鲁湖旅游区(张家湾、荒田、果木、中沙、观音岩、凹水为重点)。

5、沙井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含元代军马场)。

6、柯家海子天然湖泊群旅游区(包含风凰穿洞、大海子)。

7、索风营水库旅游区。

8、沙坝河旅游区。

9、县城旅游区(水西公园、观农台、三楚宫、武庙、神仙洞、烈士陵园)。

10、独立旅游景点:(李世杰墓、九龙山象祠、大鲵保护区、则溪遗址、谷里温泉、钟山

古柏、大箐坡林海等)。

◆符合性分析:

Page 2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

为动力,以满足大众化、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景区提质升级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

突破,紧扣“将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幸

福导向型的民生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围绕“一心、一带、三轴、五片区”的全域旅游空间

格局。本规划以“杜鹃花都休闲旅游城、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为两大龙头项目、

以“象祠生态文化旅游区、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水西山地体育运动公园、沙坝湖生态康

养度假区”为四大重点项目,并辅以多个支撑项目,从全空间规划布局、全景域体质升级、

全产业融合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补充营销体系需求、完善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精准

发力,打造“人文水西,康养花都”的品牌形象。本规划发展目标及战略与《黔西县城市总

体规划(2010-2030)》方向一致,两者相符。

1.2.4.4 与《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的符合性分析

《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第三章指出:规划调整后,到

2020年黔西县风景旅游用地区面积由795.00公顷调整为1052.98公顷,比现行规划增加257.98

公顷,主要分布在素朴镇、花溪彝族苗族乡、锦星镇、定新乡等乡(镇),用于保障旅游项目

用地需求。

《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第四章指出:各乡(镇)充分挖掘

生态旅游资源,努力打造“一花五湖”的旅游路线,不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大

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烤烟种植、绿色果蔬、畜牧、渔业为发展对象,逐步

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依托杜鹃花区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杜鹃的观赏、美

容功效等,逐步壮大形成独具特色的杜鹃产业。在花卉观赏的同时,发展花卉经济,集中式

创建规模经营的花卉种植基地。同时在广大农村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及畜牧业,实现

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的模式。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应与《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

相衔接,保障基本农田质量和规模,根据旅游开发实际需要,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适当调整,

并切实保证基本农田在质量和规模方面均达到“占补平衡”。借助旅游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城

镇化进程的优势,将黔西打造为全国宜居宜游示范县新样本。因此,本规划用地符合《黔西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

1.2.4.5 与《黔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 年)》的符合性分析

◆《黔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 年)》内容概要:

《黔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 年)》第三章第二节指出:依托百里杜鹃、

织金洞等著名旅游景点和我县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毕节机场和即将建成的“五高

Page 2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三铁”便捷交通网络,筹建 黔西北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形成贯穿全县、辐射全省、延

伸全国的旅游大格局,加快推进生态、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打响以“人文水

西、魅力花都”为旅游品牌的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山水文化旅游大县。深入实施《毕

节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着重引导社会资

本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沿贵黔、黔毕、黔织、黔白、黔息等 5 条高速公路线,紧盯贵阳、

安顺、遵义、重庆、川南客源市场,加大乡村旅游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重点依托高速公

路、田园风光、民族文化、生态园区、重点景区等资源,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

实施国家旅游局“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100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百千万”

乡村旅游建设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功能,以创建乡村旅游 A 级旅游景

区为着力点,整合各部门力量,加大帮扶力度,按照分期分批、整村推进、集中打造的原则,

着力建设“洪水镇柳岸水乡解放村”、“大关镇丘林村”、“新仁乡化屋村”、“杜鹃街道

办事处乌骡坝社区和韦寨社区”,“文峰街道办事处驮煤河社区”、“中建乡营盘村”、“太

来乡荆江村”、“绿化乡大海子村”、“金碧镇新富村”“林泉镇海子村”、“雨朵镇扯泥

村”、“绿化乡大海子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到 2020 年,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和产

业化水平显著增强,实现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标准化升级发展,建成望得见山、看得

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按照“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计划安排,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为切入点,助力黔西打赢扶贫攻坚战,成为贵州省精准化旅游扶贫攻坚典范。充分发挥旅游

扶贫手段,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

产业;引导城乡居民以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资金、

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等途径获得旅游收入。依托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效模式,贯彻“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

思路,以贫困乡、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旅游扶贫为扶贫开发生力军,实

施十大旅游扶贫工程。因此,本规划符合《黔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 年)》。

1.2.5 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2.5.1 与《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根据《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黔西县为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

域(部分乡镇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黔西县重新镇、雨朵镇、中坪镇、金兰镇、洪水乡 、

锦星乡、永燊彝族苗族乡、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新仁苗族乡、花溪彝族苗族乡、中建苗族

彝族乡、仁和彝族苗族乡、定新彝族苗族乡、协和彝族苗族乡、太来彝族苗族乡、红林彝族

Page 2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苗族乡、五里布依族苗族乡为黔西县以乡镇为单元的农产品主产区。加快毕节中心城市建设

和发展。进一步扩大毕节中心城市规模,建成黔中地区大城市,推进毕节—大方同城化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外交通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与贵阳、

成渝地区的优势互补,增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能力,重点发展汽车、煤及煤化工、加工制

造、新型建材、特色食品等新型工业和旅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服务业 ,建设贵州西部

重要的汽车制造、煤及煤化工、特色食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贵州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和特

色旅游区。

规划符合《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1.2.5.2 与《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目标是:确保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确

保主要污染物实现总量控制目标,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和环保基

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与开展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

关要求相适应,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工作内容是:围绕“山青、天蓝、水清、

地洁”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固废、

重金属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强化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联动协同。

设置了生态环境质量类等 5 大类指标共计 23 小项,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1)环境质量指标:①各县级城镇 135 个(含备用和规划)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②8 大水系水质优良率≥92%,重要湖

库水质优良率≥86%;③全省县级以上城镇(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

≥92%。

(2)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指标:①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93%;②城镇污水处理厂达

标排放率 100%;③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90%以上;④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2%;

⑤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30%。

符合性分析:

规划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分类执行一、二级标准;规划区内所有

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或采用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湿地处理系

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2、

3、4a 类标准;在固体废物处置方面,规划区分别规划垃圾收集点用地,危险废物安全处理

Page 2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率达到 100%,废物处置率达到 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 100%;在生态保护方面,应采

取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旅游产业,同时采取积

极措施促进生态功能的改善和提高。

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规划区内可以达到《贵州省环境

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1.2.5.3 与《毕节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毕节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概要:

根据《毕节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毕节市十三五环境保护主要目标为:

总体目标: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全面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完成

国家、全省环境保护各项规划计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全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标

准。到 2020 年,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人民群众

满意度明显提高,治水、治气、治土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风险

得到有效管控,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初步建成,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环境质量目标: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占比达到 90%;环境空气

基本项目年均浓度值低于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 III 类)比例达到 90%

以上,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过 9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 70dB(A),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 60dB(A)。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制目标:到 2020 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省下达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

环境建设目标: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中心城区污水再生利用率达 20%;

重点乡镇集镇污水基本实现集中处理,30%的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置;城镇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达到 90%,全市 90%行政村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 50%;危

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 100%,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率达 80%。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 90%;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 100%;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率达到 100%。

环境管理目标: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 80%,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 85%,

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 100%。

生态建设目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0%。

1.2.5.4 与《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Page 2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坚守生态

与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结合乌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以改善乌

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污染物和污染整治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以政策措施为

保障,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等方法,全面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

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坚持重点防治、综合防治、统筹防治和落实责任原则,

严格执法,到 2020 年,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总体趋于稳定;出境断面和主要支流水环境质

量稳定达标,污染严重的城市水体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入河总量

大幅削减;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区域内各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山林、农田、水域生态环境的前

提下,营造旅游区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本评价规定所有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运送至岸上化粪

池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一级 A 标准后外排或回用;含油污水定期交由相关资质单

位处置。则本规划实施对乌江流域影响较小,符合《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1.2.5.5 与《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性分析

《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对全省生态保护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区:包括禁止

开发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公益林地、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保护

价值的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是指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

产地,国家级、省级和市(州)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和省

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千人以上集中式饮

用水源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指五千亩以上耕地

大坝永久基本农田;公益林地,指国家重要生态公益林;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指石漠化

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实行分级管控,依据生态系统脆弱性、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的重要程

度,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

一级管控区范围为: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石漠化敏感区;遗产地的核心区;自然保护

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地质公园的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国家重

要湿地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森林公园划定的核心景

观区和生态保育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

资源保护区。对一级管控区,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级管控区范围为:除一级管控区以外的其它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二级管控区,除有损

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外,允许适度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对不破坏主

Page 2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导生态功能的企事业单位,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排污许可限值,确保生态保护

红线区环境质量不降低。

本规划涉及到的管控空间主要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公益林、

石漠化敏感区、基本农田等。本环评制定空间管制清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空间

管制清单的要求。

Page 2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

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

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规划施工多为景观提升、景观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施工场地多处于景区内或景区周

边,施工区靠近百面水自然保护区、湄江森林公园、湄江湖湿地公园等敏感区时,若施工过

程管理不善、处置措施不到位,粉尘对现有景区、敏感点影响较大。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

施工场地的前期选址,尽可能的远离各敏感区;明确施工边界,严禁越界施工,并优化运输

方式、运输路线,尽可能的避让上述敏感区;施工时严禁设置场地现场搅拌等产尘量大的施

工工艺环节;施工结束后加强裸露地表的复绿措施。

总之,施工期间若施工若涉及到敏感区域,应重点关注对敏感区的影响,加强粉尘治理

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各敏感区的影响。

2.1.2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燃烧废气

规划区燃料燃烧集中于酒店餐饮服务区,规划实施后区域内主要采用天然气、电能为主

要能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能源,污染物产生量较少。

保证各景区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能源,可改善景区现有的空气环境质量。各景

区及周边应禁止燃煤及生物质。

(2)餐饮油烟

餐饮油烟主要集中于规划的酒店餐饮服务区、农家山庄、饮食街等区域,如不经处理直

接外排时,基本均为超标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植被、人群健康等均会造成不利影

响。实施过程中要求各种规模的餐饮单位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餐饮业油烟经油烟净化设施

净化后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排放标准,对旅游区

及周围环境敏感点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3)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微粒等。

由于规划范围大,旅游项目选址及污染物源强存在不确定性,规划实施过程也存在诸

多不确定因素,同时汽车尾气排放比较分散,本环评仅对汽车尾气排放提出减缓及控制措

Page 3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施。

按照《毕节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鼓励旅游用车使用低能耗、低污染的节

能环保型机动车和国家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对机动车定期检测,对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辆及

时进行淘汰。

同时,也可以采取其它方法达到车辆节能减排的作用:

1) 慢行热车减少损耗

原地停留怠速热车不仅增加 2.7%的发动机故障风险.而且还会增加 11.3%的二氧化碳排

放。慢行热车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 怠速超一分钟要熄火

发动机在空挡情况下怠速运转 3 分钟消耗的燃油足够让汽车多行驶 1 公里。怠速超一分

钟熄火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3) 时速超过 60 km/h 时关闭车窗

车辆行驶中打开车窗,汽车的风阻将提高至少 30%。时速高于 60 km/h 或者风比较大的

时候,尽量关窗行车。

4) 下车后要关闭电器

试验结果表明,后挡风电加热器使用 10 个小时,整车油耗将增加 1 升。所以,下车时记

得关闭所有电器,包括收音机、空调、车窗加热系统等。否则下次启动汽车时,它们可能自

动打开。

5) 胎压正常能省油

汽车的轮胎就好比人们穿的鞋子。轮胎气压不够时,会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数据表明,

只要有一个轮胎少打气 40 KPa,这个轮胎就会减少 1 万千米的寿命,而且还会令汽车的总耗

油量增加 3%。而经过测试符合厂家规定要求的胎压,大约可以降低油耗 3.3%。若轮胎气压

降低 30%,当汽车以 40 km/h 的时速行驶时,轿车的油耗会增加 5%-10%。

6) 缓加油

一次猛加油和缓加油,同样的速度,油耗相差可达 12 mL,每公里会造成 0.4 g 的多余

CO2排放。另外,由于急加速造成轮胎与地面的强烈摩擦而产生的噪音污染更是匀速驾驶时

的 7~10 倍,还会使轮胎的磨损增加 70 倍,追尾风险增加 4.3 倍。

(4)垃圾收集恶臭

项目恶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收集、公厕、污水处理站。

各景区均规划有不同规模的公厕,处于城市污水管网接纳范围外的景观区域需修建污水

处理站,公厕、污水处理站均将产生恶臭气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加强

Page 3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公厕、污水处理站周边的绿化带建设,公厕委派专人定期清理,污水处理站封闭运行等方式

降低恶臭带来的影响。

旅游规划区恶臭主要来自垃圾桶,旅游区垃圾桶为袋装垃圾收集方式,垃圾桶加密封盖,

及时清运垃圾,产生臭气量较少,产生时间短,减少垃圾在垃圾桶的滞留时间,特别是夏季

气温高,瓜皮果壳等有机成分较多时,更应科学安排垃圾收集和运出时间,必须做到垃圾当

天收集,当天运出。运输车采用密闭集装箱清运,运输过程中垃圾不外露,也不会遗洒垃圾

和渗滤液,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根据上述大气污染物影响来源的分析,规划建成后,由于运输量的增多,汽车所排放出

来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将引起规划区域的空气污染。但由于公路汽车产生的

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有限,而且根据规划,旅游景区内部的交通以步行和电瓶车为主,将从一

定程度上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此外,随着我国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亦将大大减缓汽车交通带来的污染。如果适当在旅游区主、次干道沿线种植一些乔灌结合的

绿化带来吸收由于汽车运行带来的空气污染,则公路汽车尾气对该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

的影响非常有限。

总之,在该规划投入运营以后,区域内空气污染物产生量小,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

较小,基本能维持原有大气环境质量水平。

2.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2.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设备、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

活污水等。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 CODCr、NH3-N 类等污染物,施工废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石

油类等污染物。

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其污水排放将影响施工地表地段的受纳水体,使

水体中泥沙含量有所增加,尽管水量不大,但影响时间较长,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

黔西县现已划定县城及乡镇集镇饮用水源地 28 个,未进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共 16 个,施工期在饮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应严禁设置施工场地,在水源保护

区上游地区施工时,严禁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外排,禁止随意设置排污口,防止施工废水

排放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影响其水质。

2.2.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旅游规划实施以后,废水污染主要为当地居民及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根据前文估算,

规划水污染物排放量详见表 5.2-10。

目前,无论从总排水量及规划的日高峰期排水量,规划区已建及在建的县城及乡镇集中

Page 3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小于规划估算的排水量,且随着旅游设施的加大,排水量还将逐年增长。

因此,评价建议做好污水处理站的扩能规划,以此适应旅游业规划带来的废水处理负荷。

针对本次旅游发展规划,对于靠近城区的景点能通过修建管网连接至市政污水管网的,

景区规划实施的同时修建污水管网,即产生的污水经市政管网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对于

无条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旅游区域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回用。

此外,为减缓规划区水环境污染,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施景区的绿化与管理,尤其是规划的生态农耕产业旅游区,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化肥、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复合肥料,减轻面源污

染,重视水土流引起的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严重性。

(2)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应加强日常的维护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

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区域内污水得到切实有效的处理,以避免污染水环境。

(3)除了配套旅游项目的环境防治措施外,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与教育,提高游客、

景区工作与管理人员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保护规划区环境和清洁的水质。

(4)针对旅游区规划的商业街、酒店等集中排水量大的区域,评价建议集中收集深度处理

后中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可作为景区用水

用于冲厕、道路洒水、冲洗车辆和消防用水等。

2.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3.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预测模式

施工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可估算出施工期间距声源不同距

离处的噪声值。单个设备作业时预测模式如下:

L2=L1-20(lgr2/r1) (r2>r1)

式中:L1、L2 分别为距声源 r1r2 处的等效 A 声级[dB(A)];

r1、r2 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

由上式可推出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量△L:

L=L1-L2=20lg(r2/r1)

(2)单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

各类施工机械的声源特点及在不同距离外的噪声值预测结果见表 5.3-1。

表2.3-1 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Page 3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机械类型 声源特点 噪声预测值

5m 10m 20m 40m 50m 100m

轮式装载机 不稳定源 90 84 78 72 70 64

平地机 流动不稳定源 90 84 78 72 70 64

三轮压路机 流动不稳定源 81 75 69 63 61 55

震动压路机 流动不稳定源 86 80 74 68 66 60

推土机 流动不稳定源 87 81 75 69 67 61

液压挖掘机 不稳定源 85 79 73 67 65 59

水泵 固定稳定源 84 78 72 66 64 58

卡车 流动不稳定源 91 85 79 73 71 65

叉式装载机 流动不稳定源 95 89 83 77 75 69

空压机 固定稳定源 90 84 78 72 70 64

风锤 不稳定源 98 92 86 80 78 72

振捣机 不稳定源 95 89 83 77 75 69

车载起重机 不稳定源 96 90 84 78 76 70

由上表可见,仅单台设备运行时,昼间在 50m 距离外,多数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已经低

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施工阶段昼间 70dB(A)的噪声标准

限值,压路机、车载起重机、卡车、装载机、振捣机等高噪声机械的衰减达标距离需要 100m。

但夜间施工的噪声标准限值只有 55dB(A),要达到该标准要求,至少要 200~300m 的衰减距离。

(3)多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

根据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机械种类和数量,在假定有多台施工设备同时在一个地方使用的

情况下,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如下表所示:

表2.3-2 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运行情况 5m 10m 20m 40m 50m 100m 150m 200m 300m 400m

4 台 93.8 87.8 81.8 75.8 73.8 67.8 64.8 61.8 57.8 55.8

5 台 98.6 92.6 86.6 80.7 78.6 72.5 69.1 66.6 63.3 60.5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声源的叠加,多台设备同时运转时噪声影响会大大增加。在 5 台

设备同时运行时昼间距离噪声源 150m 左右才能达标,夜间需要 400m 以上的衰减距离,此时

施工场地外的噪声敏感点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夜间施工时影响范围更大。如果减

少到 4 台设备同时运行,昼间和夜间的衰减距离分别可以减少到 85m 和 400m,昼间影响大

大降低,但夜间仍然会对周围的敏感点造成影响。

2.3.2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对声环境影响分析旅游开发活动中,噪声源主要为交通运输噪声、机械设备

噪声、人群噪声。

(1)交通噪声

旅游区投入营运后,车辆进出景点的交通噪声主要发生在昼间,夜间进出车辆较少,交

Page 3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通噪声可忽略,故本评价主要侧重分析昼间交通噪声的影响。由于旅游公路一般车流量较小,

即使对于车流量相对较大的市郊区旅游线路,昼间路旁的噪声值在 30m 处即达到《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可见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很小。

(2)设备和人群噪声

机械噪声和人群噪声的声级小于施工期机械设备的噪声,对项目区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对项目区内的游客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具有波动性,机械设备

绝大部分在室内或地下运行,加之一般情况下休息区和娱乐区均有一定的距离,故对旅游环

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2.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4.1 对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实施建成后占用土地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开发成为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

态保护效益的旅游景区,使土地功能多样化,提高了土地产出,占用土地的潜能价值得到开

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规划区内的人工设

施面积将不断增加,与自然景观协调等方面也会出现矛盾,体现在土地利用上,就会出现自

然植被用地、农林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使得土地开发建设模式受到限制。因此,旅游开

发建设中必须贯彻“保护中开发,开发促保护”的科学发展观,以不破坏规划区生态环境为前

提,合理进行土地利用,人工景观力求达到协调一致。对具体的用地指标,下一步拟根据项

目建成进度和实际成效,可采取局部调整黔西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式逐步加以解决。

随着旅游规划的不断实施,各旅游景区的开发、景观工程提升等占地将不断加大,占地

属永久性占地,规划工程占地使土地利用价值发生了改变,对占地类型为耕地、山地等的占

用将充分提高其土地利用价值;而被占用的农田将丧失所有农业生产功能,导致一定时期内

耕地面积减少,使区域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其原有价值被旅游开发营运带来的价值所代替。

总体而言,景区建设对土地资源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设方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土地及林地的使用手续,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林地林木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等费用,

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2.4.2 对植物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旅游规划的实施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修建旅游设施和新建旅游公路占地对植物的影

响。旅游设施构筑物和旅游公路占地对植物的影响为不可逆影响,在控制范围内,部分地段

由于配套绿化工程的实施,原有的天然植被或农业植被将被人工观赏植被所取代,种群结构

将发生彻底改变,但观赏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植物多样性。

依据旅游规划项目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重点调查工程建设施工区的植被、植物多

Page 3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样性以及其周围植被及植物种类分布现状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这是进行旅游规划项目建设

对植物多样性和植被影响预测的重要依据。

(1)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旅游区工程建设会占用土地,造成工程地类增加,许多地段不能原地复绿,植物生存空

间缩小。旅游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段的植被可能会受到轻度破坏,项目建设期间,人为活动

较多,对植被的践踏与破坏,会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同时,在项目建

设过程中,还需要引进部分植被,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入侵风险。

建设施工影响较集中的区域主要在规划实施的施工区、建设区、料场、渣场、公路等。

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土方明挖、岩石明挖、土石方填筑、堆渣、渣场占地、工程施工各种

生产、生活临时建筑物、永久占地等所带来的影响。其它如施工过程所产生的粉尘、有害气

体、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对自然生态和植物都有直接的影响。

建设施工会对占地区的植物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造成一部分植株的死亡,对其周围区

域的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工程开挖可能导致表层土壤与层岩石剥离,最终将对这些地

带的植被造成破坏;施工中的道路开挖将使道路以下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工程废物堆

放,也可能会对工程区周边的植物受到伤害。

在规划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量选择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地带进行建设,尽量保持现有的植被,通过移栽或补种进

行植被恢复。

②加强配套的环境绿化,维护和提高生物多样,美化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③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总来的说,规划的建设工程不会

产生大量的植被砍伐,且会建设景观绿地;

(2)营运期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成后,各施工点人员、机械设备均撤除现场,干扰的消失,临时占地逐渐进行植

被恢复。工程建设除永久占地外,其它区域均将进行植被恢复,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将会减弱,

部分地区也将恢复到建设前的水平。但旅游区游客、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长期存在,对环

境的压力仍然存在。随着旅游区的开放,游客的增加,环境的压力会更大,但这些都是可以

控制的,影响较小;其次,旅游旺季某些时段的某些景点游客数量超过环境容量限值,生态

脆弱地区不堪重负;还有少数游客随意踏踩植被,攀折花木,惊吓鸟兽;最后,引进部分外

来有害物种,抑制了原有物种的生存发展等,也会对植物造成一些损害等。

(3)对规划区保护植物的影响分析

规划区域内有木本植物 128 科 431 属 1632 种,草本植物 66 科 216 属 310 种,蕨类植物

Page 3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2 科 48 属 97 种,大型真菌 38 科 52 属 82 种。其中,国家 I 级保护植物 4 种(红豆杉、南

方红豆杉),II 级保护植物 16 种(篦子三尖杉、黄杉、台湾杉、香樟、楠木、闽楠、刺楸、

厚扑、凹叶厚扑、鹅掌楸、榉树、喜树、香果树、毛红椿、领春木、红花木莲),省级保护

植物 4 种(三尖杉、川桂、紫楠、檫木)。

同时,规划区内涉及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 98 科 242 属

321 种,其中蕨类植物 23 种,隶属于 15 科 17 属;裸子植物 7 种,隶属于 3 科 6 属;被子植

物 291 种,隶属于 80 科 219 属。湿地公园内湿地植物广泛分布,其中以湿生植物尤为常见,

超过 100 种。常见水生植物有穗状狐尾藻、黑藻、苦草、慈姑、泽泻、眼子菜、竹叶眼子菜、

菹草、大茨藻、鸭舌草、菖蒲、浮萍、灯芯草、荸荠、茭草、苹等。湿地公园内分布有针叶

林、阔叶林、灌草丛和水生植被等植被类型,20 余个群系。

贵州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为一级管控区,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

设活动;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为二级管控区,除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

建设活动外,允许适度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对不破坏主导生态功能的企事业

单位,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排污许可限值,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区环境质量不降

低。 本规划在后续旅游资源开发时注意选址选线,可在二级管控区开展适度的生态旅游,禁

止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并严禁从事《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中禁止的相关活

动。

2.4.3 对动物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规划区内动物的分布状况,接合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确定其影响主要是

修建旅游设施构筑物和旅游公路占地对动物的栖息地的影响,游客增加对动物习性的影响等

方面。

规划区内涉及珍稀濒危动物共 16 种。其中:国家 I 级保护动物林麝 1 种;国家Ⅱ级保护

的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獭、水灵猫、斑羚、黑冠鹃隼、凤头鹰、红隼、

红腹锦鸡、领鸺鶹、斑头鸺鶹、灰林鸮、短耳鸮 15 种,其中红腹锦鸡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

录 N 级。

本旅游规划项目工程涉及范围广,根据工程的规划和施工方式,分为主要影响因素和次

要影响因素两大块来分析各影响因子以及给陆生野生动物带来的影响,影响因素见表 5.3-3。

Page 3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表 2.4-1 规划对动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

程度

影响

因子 产生影响的项目 施工期影响方式及程度 营运期影响方式及程度

主 要

影 响

因素

工 程

占 地

及 阻

隔 影

旅游道路、旅游基础设施等

所在区域以及它们所在的施工区、

料场、渣场等。

工程占地直接侵占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占地

区部分动物夜栖地、隐蔽地、觅食地和巢穴破坏,甚至直

接造成个体死亡。

旅游区内道路的修建,必然对道路两边的敏感动物造

成条带状一定范围的惊扰。

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永久侵占,无法恢

复;临时占地范围被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部分野生动物栖

息地会逐渐被利用。

道路的运行,将长期对野生动物产生隔离和惊扰,敏感而地

栖的大中型兽类和鸡形目鸟类受到的隔离作用明显,两栖爬行类

也受到一定影响。

水 源

污染

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弃渣

弃土废物及生活垃圾等

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弃渣弃土废物及生活垃圾流

入河道和水体,造成水源污染,进而影响以水体环境繁殖

和生活为主的两栖类和伴水域活动鸟类受到影响,使两栖

类的繁殖和生存受到影响,使在水域附近觅食的鸟类受到

影响,使大中型兽类的饮水受到影响,甚至吞食废弃物

弃土弃渣将进行妥善处理,但水土流失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

在,游客和旅游区内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造成的生活垃圾产生

的水源影响将可能长期存在

噪 声

及 振

动 污

工程施工机械噪声、交通运

输噪声、人员活动噪声等

使动物受到惊扰和惊吓,兽类会远离施工场所,小

型兽类也会一定距离内躲避

施工噪声及振动结束,游客和旅游区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

造成的噪声影响将长期存在,新建索道运行的噪声影响将持续存

次 要

影 响

因素

空 气

污染 施工产生的扬尘、粉尘

施工产生的扬尘、粉尘随风飘扬,洒落在动物的食

物上,如草本、竹叶、灌木、乔木等食物,影响到植物生

长,也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的健康

施工扬尘、粉尘基本消失,营运期客运车辆交通产生的空气

污染也很小

人 为

猎捕

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旅游

区服务人员等

由于工期较长,工程点分散,距离野生动物栖息环

境较近,以及野味和非法出售的诱惑,容易引起施工人员

非法猎捕的现象

旅游区服务人员及商家可能会产生偷猎和非法出售野生动物

个体和餐馆非法出售的行为

Page 3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从表 2.4-1 可以看出,施工期和营运期规划项目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栖息地侵占、水源污

染、噪声及振动污染、空气污染以及人为猎捕等方面的影响。

下面分别对规划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的影响进行分析。

◆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影响

规划区内两栖动物物种多,分布广泛。施工期可能出现的影响有:栖息地占用和破坏,

环境污染,施工人员的抓捕,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使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下降。

①栖息地占用和破坏:工程的修建,都会造成两栖类栖息地的缩减以及对其现有栖息地

一定的破坏,甚至直接造成个体死亡。

②水体污染: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水,特别是燃油泄漏,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粪便和生

活废水,以及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可能会造成对区域附近河段水体的污染,让分布在其中

和附近的两栖类生活环境恶化,将对两栖类的繁殖和幼体成长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其难以繁

衍,亦可能导致部分个体死亡。

③施工人员的捕捉:由于山溪鲵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以及容易捕捉,很容易导致施工人

员在施工闲暇时间段附近的河段捕捉,从而导致个体急剧减少甚至消亡,影响比较严重。

总体看来,施工期的栖息地占用、破坏和机械碾压导致个体死亡不可避免,但水体污染

和人为捕捉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控制。另外,两栖动物有一定的活动能力,部

分个体会逃避到邻近区域的相似生境,工程不会造成两栖类物种在该区域的消失,对种群数

量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2)运营期影响

施工结束后,随着人员的撤离,干扰的消失,临时占地逐渐进行植被恢复,已破坏栖息

地慢慢恢复,两栖类栖息地会部分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但旅游区游客、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长期存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威胁仍然存在。但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影响较小。

◆对爬行动物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的影响

工程对其影响主要是各直接施工占地区域破坏植被,将使爬行类的部分生境丧失。

由于新建涉及工程多,范围广,施工区人数增多,干扰强度及频率增大,噪声和振动也

会促使其逃离,将会导致爬行类远离直接施工区,以致很难再在施工区附近见到蛇类动物。

同时部分个体也将因堆渣、挖掘、弃土、爆破等施工活动而死亡。

人类有食用蛇类(如:黑眉锦蛇的肉可食用)的习惯,调查区因施工人员的涉入将直接让

Page 3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蛇类面临被捕捉而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引起局部种群数量下降。

但爬行类对人类威胁的感知能力和迅速逃避能力较强,可以有效避免直接伤害。它们将

由原来的生境转移到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生活,施工期对其影响是暂时的。

(2)营运期影响

工程营运期间,大量的施工人员撤离,爬行类被破坏的部分栖息地植被逐渐恢复,之前

离开的种类会慢慢回归。同时,旅游区经营商家,特别是有餐馆的存在,非法捕捉爬行类的

因素仍然存在。但人为因素可控,营运期对爬行类的影响很小。

◆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工程区域的鸟类种类较多,分布较广。施工期施工人员的活动及机械运作,对鸟类的影

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施工期的影响

一是在施工区的灌丛、草丛、森林等植被类型覆盖度降低,鸟类适宜栖息地面积有所缩

小,迫使原来生活在该区域的水禽、灌丛、地栖鸟类等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栖息地。

二是开挖和施工爆破、机器震动、汽车运行等产生的噪声和人类活动,影响鸟类在施工

区域内的觅食活动,它们可能被迫远离施工区域,使施工区域暂时失去鸟类栖息地功能。也

有部分适应能力较强的种类在人类活动区域附近栖息。

三是水体污染会导致在这些河段栖息的伴水生鸟类和水禽暂时离开,导致它们面临重新

寻找觅食地和栖息地的难题,使其种内的竞争加剧。但不会威胁到种群结构的大的变化。

总体看来,鸟类具有强的迁移能力,无论对食物的寻觅、饮水的获得,工程建设对它们

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人为因素也可以加强控制。

(2)营运期影响

营运期施工人员撤离,栖息地植被慢慢恢复,之前离开的种类返回,缓解了种内竞争。

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的水域生境逐渐恢复,使水域鸟类的觅食环境慢慢

回到之前的状态。同时,临时占地植被的恢复使灌丛鸟类、森林鸟类逐渐回归。

◆对兽类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影响

调查区以小型兽类为主,其中尤以啮齿类常见,大中型兽类虽有分布,但数量较小,也

不容易发现。

对大中型兽类的影响:首先是噪声的直接惊扰,大中型兽类对炮声、机械声、车辆声音、

人为活动的声音极为敏感,一旦受到惊扰,即刻逃离,并久久不敢回来,造成工程区及邻近

区域大中型兽类数量急剧减少。

Page 4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对小型兽类来说,各个节点的施工、开挖、工程占地直接破坏其隐蔽场所、觅食地甚至

是巢穴,导致在其中栖息的食虫类和啮齿类小型兽类的生境遭到严重干扰,甚至会造成的个

体死亡,或迫使其迁离,寻找新的栖息地。施工期短时间内施工人员增加,生活垃圾污染环

境,可能为某些物种种群爆发提供条件。

总体看来,大中型兽类主要是造成施工区及周边的个体逃避到旅游区内其它区域,施工

区周边种群密度减小,分布地发生变化,但对整个旅游区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小;而小型兽类

的分布较广,繁殖力也较强,且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工程施工对其影响也有限。

(2)营运期影响

规划实施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动物的分布格局以及种群数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类活动增多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建成后,旅游区人流量和车流量开始增多,动物的活

动范围开始变得喧闹,对于部分较敏感的动物会逐渐转移到相对较远的生境中。而与人类安

全距离较近的庭院型鸟类开始逐渐在人多的地方聚集,从而改变了动物的分布格局,也增加

了这些鸟类被人为伤害的风险。除此之外,随着游客的增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对

动物的栖息活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运营期也要落实好保护措施,减小对动物的影响。

②灯光对动物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全区道路两旁的路灯及周边的大部分改造的村镇、各服务中心、游客中心、

服务基地等,会在夜晚保持长时间发光,灯光在夜间会显得较为醒目。这些灯光对于陆生动

物来说是人类活动的直接信号,会直接干扰它们的正常活动,将迫使它们避开灯光影响带。

另外灯光对某些夜行性动物的生活节律有一定影响,。灯光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影响不大,对

部分鸟类和夜行性哺乳类有一定影响。同时部分动物对长期明亮的灯光也有一定适应性。经

过长期的运营,这些灯光对动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将有所缓解。

③车流量增大对动物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由于人流量变大,来往车辆开始逐渐增多,动物横穿公路时视觉不够敏锐(主

要是两栖、爬行动物)或由于车速快,躲避不够及时(主要是鸟类、哺乳类)从而直接造成动物

个体死亡。由于道路的路基相对较低,在部分区域内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部分小型哺乳类等

可以越过路基来到路面,车辆的增多也增加了这些动物被碾压的风险;鸟类善飞翔,迁移能

力最强,因此相对来说车辆的通行对鸟类的影响较小。除此之外,车辆的鸣笛会产生噪声。

对道路两侧生活的动物产生一定驱赶的影响,迫使其迁移他处。大多数鸟类对噪声最为敏感,

且分布广,相对来说对鸟类影响程度最大。但这种噪声持续时间较长,鸟类对长期而无害的

噪声会有一定适应性,旅游区运营一段时间后,噪声对鸟类的驱赶会慢慢减弱,部分鸟类会

Page 4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回到原来栖息地。

④交通道路对动物的阻隔影响

规划范围内的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主要有旅游区主干道和

游步道。这些道路作为一种线性结构会阻碍动物在公路两侧的活动,虽然公路活动带的范围

只有 10~50m,相对于规划范围内的原始地面来说只是一项线性工程,但是从生态学角度来

讲,由于原有生境形成隔离,动物的活动范围被压缩,以公路为中心的条带状区域内,动物

很少活动,或活动时间局限于无车辆和人通行的时间或晚上。交通道路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迁

徙,产生公路廊道效应。交通道路的修建对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徙路径、栖食区域、

觅食范围等也会产生一定的限制,道路作为屏障对大型野生动物迁徙活动会有一定的影响。

2.4.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降水、植被等。二是人为因素,如

工程建设致使地表土层松动,扰乱地表径流系统,造成地表土壤抗蚀性、抗冲性迅速降低,

破坏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移动大量的岩石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水

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堆积物质源,将导致施工现场产生水土流失。

(1)施工期

规划占地涉及林地、灌草地、农用田、建设用地等共4种地类,均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

能,开挖的土地面积均可看作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

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石渣如果不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也会成为水土流失因素。

移民安置点建设、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2)运营期

运营期间,随着规划区绿化面积增多,地面硬化,规划区将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不会产生明显的水土流失。

(3)车行道、步行道建设水土流失影响

规划车行道、步行道建设过程中开挖、扰动、破坏原地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在地表开

挖与回填期间,其土壤松散系数不一,密实结构发生变化,渣体的凝聚力、粘度、内摩擦角

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抗风化和冲蚀能力明显下降,侵蚀强度一般较原来增大2~3倍,侵蚀

模数也相应增大2~3倍不等,规划区内划定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乡镇

较多,治理面积较大,施工过程中路基建设的侵蚀模数较大,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控制90%以上水土流失发生,使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环评要求,该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内施工,应严

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选择好临时弃土场,做好临时弃土场的水土

Page 4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保持防护措施(截洪沟和挡墙等),在破土开挖段应采用水土流失防护栏(网),以防止水土流入

河道和随机器设备带入道路及城区,进而污染大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水土保护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的建设,水土保持措施应和主体工程共同竣工验收。建设项目

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应按照“先挡护后挖填,分段施工,弃土压实,排水先行”的原

则,积极落实相关水保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建成运营后,不增强原来的

土壤侵蚀强度,部分地点地表覆盖物变为建筑物或水泥地面后,还可降低甚至避免土壤侵蚀。

从长远看,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水土流失。

2.4.5 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

对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从规划区自然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抗御内外干扰的能力两方面分析。

这是因为区域自然系统的核心是生物,而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产的能力,可以修

补受到干扰的自然系统,使之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附近。当人类干扰过大,超越了生物的修

补(调节)能力时,该自然系统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由较高的等级衰退为较低的等级。

规划区在建设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征用土地、临时用地、取弃土占地及机械碾

压、施工人员践踏等破坏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损失一定的生物量,并破坏和影响施工作业区

周围环境的植被覆盖率和数量分布。

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无疑会改变该区域自然系统的

生产力。由于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缩小,导致自然系统生产力降低,但通过人工

绿地建设等措施,同时大力开展水土流失防治与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这些都会增加自然系

统的生产力,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区域自然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降低对于维护评价区及周

边的生态完整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开发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开发过程进行

的土壤平整、土地开挖、等,使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生存环境几乎完全发生了改变,土壤有

机质含量降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同时可能造成短期、局部水土流失,间接又对水环境造成

影响,降低原有自然系统生产力。规划区建设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永久性的,这部分植被将

永远失去生产能力,带之而来的是旅游产业。规划区建设临时占地将干扰和破坏影响范围内

的植物生长,影响区域内的植被群落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降低了区域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

样性指数。只要合理布局、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与建设,就能够有效地减缓建设带来的

负面影响。由于规划区为旅游规划建设,建设后会采取各种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减少的生

产力会由人工系统或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得到补偿,因此,对整个评价区自然系统生产力

的影响不会太大。

规划区各景区建设后在周边地区开展生态重建工程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代替了原来的

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处于相对稳定的系统结构,被人

工生态系统和自然恢复的生态系统代替,生态系统更加趋于多样,保持水土功能得以发挥。

Page 4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4.6 对景观生态体系影响分析

景观生态体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动态体系。生态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体系的结构发生变

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其具体表现可以是生态系统、生境和物种等三方面的多样性丧失,或

生物生产力下降,或空间异质性下降。生态恢复是在施工迹地上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以减弱

各个工程建设区给景观生态体系带来的扰动,尽可能让其恢复到工程建设修建之前的水平,

即恢复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恢复生态系统、生境和物种等三方面的

多样性,或使生物生产力和空间异质性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

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不意味着总能或必须使生态系统恢复到

原先的状态。生态恢复最本质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重新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具体应该在施工结束后,从斑块、廊道、基质及生态系统几个方面进行恢复工作:

(1)斑块

从斑块的角度讲,各个节点建筑、道路修建后导致调查区斑块类型、面积发生了改变,

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大。恢复工作应该对除永久占地以外的所有施工迹地按原有植被类型进行

恢复,以减少斑块类型改变和转化的面积。对施工迹地如施工设施区域、临时性施工用地等

地要进行平整和植被恢复,以利于被分割破碎化的拼块能够重新合并,以降低项目施工给斑

块破碎化带来的影响。

(2)廊道

在规划的方案中,工程建设中旅游道路、临时道路、施工便道等也会产生新的廊道。这

些新的廊道的产生加强了对景观的切割作用,原有的物流、能流部分被中断。建议在施工后

对绝大多数临时道路、便道进行封闭,并对路面进行必要的松土、撒播草本种子,加速其恢

复,削弱其切割功能。

(3)基质

各个旅游基础节点建筑建成后,从施工占地的角度分析,景观基质仍然是中亚热带喀斯

特山地上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等景观类型,受施工占地影响,面积减少比较少,因一些

线型廊道的切割作用而破碎化程度增加。施工结束后应该与植被恢复相结合恢复植被类型的

分布面积,并且对施工迹地进行平整,降低其破碎度。

(4)生态系统的恢复

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的恢复主要与植被恢复密切相关。

对特别大面积的开挖裸露坡面,可适当考虑使用生态恢复技术。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案基

本围绕有序演替的过程来进行,也可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在考虑生态恢

复时,还要特别注意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尤其是土壤资源和本土生物资源,应极力避免引

Page 4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进外来物种。

(5)植被恢复绿地结构

旅游区绿化为贴近自然起见,应以乔木为主体的立体式结构为基本框架,配植灌木,并

选择耐阴性草皮覆盖林下和路边裸地。

建筑物周围应选择枝叶稠密的常绿树木,有效地遮掩建筑物,尤其是面临悬崖、溪流的

一面,力求创造走临跟前,方觉此处有“人家”之感;步履其中,购物餐饮,有如林中观景、

森林野炊之意境,达到建筑与植物的良好配合,外观上促使该区与自然环境和谐,有一致性

的景观效果,内部空间上贴近自然,具有一定的森林野趣。规划实施将改变局地地貌,使原

有植被由人工建筑代替,景观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房屋、绿地成为优势景观,景观的斑块数

目将增多,观赏价值将提高。

2.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大多储存在岩蚀裂隙、孔穴、溶谭之中,以井、泉、暗河的形式溢出

地表。区内地下水天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质受地表入渗影响较大。从规

划区的开发实施过程看,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在区域开发的施工过程中,诸如:基础设施(各种埋地管线、道路)施工、区域填方等

造成的石油类、有机型污染物随开挖的沟渠渗入地下水体进而污染地下水;

(2)区内地下敷设管线(特别是污水管线)破裂而导致地下水体受到污染。

(3)规划区内的的污水管网和污水预处理设施污水渗入地下水体进而污染地下水;景区绿

化带如果使用农药化肥可能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2.5.2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旅游规划区主要为景区提升、打造工程及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建设,未规划工业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1)化粪池渗漏;

(2)垃圾堆放渗滤液渗漏;

(3)通过降雨将污染物带入地下。

(4)黔西县温泉开发可能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地表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影响。

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污染物通过土层垂直下渗首先经过表土,再进入包气带,在包气带

污染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作用降解,不能被净化或固定的污

染物随入渗水进入地下水层。无机物在自然界不能降解,在下渗的过程中靠吸附或生成难溶

化合物滞留于土层中。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类有机物在下渗过程中靠吸附或生成难溶

Page 4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化合物滞留于土层中,在细菌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去除。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

与排污强度和该区域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表明,

规划区所在地域地表土壤防渗能力一般,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切断污染物进入地下

水环境的途径,包括:化粪池做防渗处理;设置统一的垃圾收集装置,渗滤液统一收集预处

理后运至就近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置。按规范采取防渗处理措施后,可控制污染物

渗入地下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合理规划地下热水的开发,降低过量开采地下热水造成

的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表沉降等环境问题。

2.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生活垃圾

根据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结果,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规划区内生活垃圾产生量呈上升

趋势,预计近期(2020年)旅游业生活垃圾产生量为9595t/a、中远期(2025)旅游业生活垃圾

产生量为13828t/a。该旅游区固体废物收集遵循集中运输的原则,在各景区、休闲区、游乐区、

酒店区域、餐饮设施区域设置废物箱,服务半径不超过200米。由当地环卫部门运至生活垃圾

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①为了防止垃圾收集点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垃圾预测量,对垃圾收集点的

位置、收集桶的数量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对垃圾收集点地面进行硬化防渗,并进行定期消

毒,杀灭蚊蝇,做到日产日清。另外,垃圾收集点周围可以设置绿化隔离带。

②可在景区进口向游客发放便携式垃圾袋,游客在景区内活动时随身携带垃圾袋,出口

后将垃圾投入垃圾桶。在景区设置环保宣传标语,同时,景区内安排少量的管理监督人员,

对游人的行为加以监督,并随时捡拾部分游客不文明行为丢弃的垃圾以及游客携带的宠物产

生的粪便,以行动教育游客。

(2)医疗垃圾

旅游区规划有门诊和医务室,可以对外伤病人进行简单的包扎同时零售一些基本药物,

游客一般均为身体健康状态旅游,医疗垃圾产生量小,根据最新的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从事

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含19张)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的收集活动。”收集过程不按危险废

物管理。因此,规划区内医疗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过程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收集,但是

收集以后需要按照危险废物处置,交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处置。

总之,该旅游区的固体废弃物经过妥善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后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

资源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2.7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区域内涉及的环境敏感区见表 2.7-1。

Page 4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表 2.7-1 规划区环境敏感区汇总情况一览表

环境敏

感区类

环境敏感区名称 环境敏感区保护范围

1

饮用水

水源保

护区

附廓水库、太来乡长槽村龙井水源、永兴乡吴家岩洞水源、铁石乡油沙坡村花

江水源、定新乡三好村陈家沟水源、大关镇桂箐村响水岩水源、水西办事处新

潭村大龙潭水源、文峰办事处双星社区龙潭河水源、绿化乡大海子湖泊、金碧

镇水淹坝水库、林泉镇新水村大明堰水库

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2 自然保

护区 大鲵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试验区

3 森林公

园 水西森林公园

沙嘎山景区生态保育区

百宝山景区生态保育区

龙背岭景区生态保育区

龙家菁景区生态保育区

4 湿地公

园 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

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

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

合理利用区

5 公益林 公益林 黔西县一级、二级、三级国

家级公益林

6 基本农

田 基本农田 黔西县境内基本农田

7 石漠化

敏感区 石漠化敏感区 黔西县境内石漠化敏感区

8

重点文

物保护

单位

黔西观音洞遗址、茶马古道贵州段谷里古道、甘棠汉墓群、李世杰墓、凤凰穿

洞遗址、黔西武庙(含三楚宫戏楼)、黔西象祠遗址、黔西鸭池河红军战斗遗

址、黔西红军“开仓放盐”处旧址、黔西英雄桥、黔西红林机械厂旧址、观文

塔、观农台石刻、李世杰牌坊(尚书坊)、贞孝牌坊、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碑、

猫儿山烈士陵园、明赠兵部尚书王三善神道碑、古佛堂、玲珑洞摩崖石刻、正

德残钟、东山寺诗碑

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和建设控制地带

规划实施过程中,为了降低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应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优先

的原则,因地制宜选定建设方案,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针对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

保护区、大鲵自然保护区、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均须划分禁止开发区及限建区,根据

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览接待规模,有计划的组织游览活动。针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在珍稀

动植物和重要景点上,根据需要设置适宜的并且符合景观要求的保护措施,但不得增建其他

工程设施,不得进行生产性的经营活动。对于外围的开发建设项目,合理设置工程内容和设

计方案,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要求制

定保护措施。同时,规划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各旅游资源开发实施前,需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同时建议在黔西县土地利用的下一轮修编中调整旅游设施建设用地规模以适应黔西县旅游发

展总体的实施。

Page 4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8 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2.8.1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全域旅游验收标准中,对旅游业的收入以及贡献率有明确的要求,具体包括旅游业增加

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

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

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根据《2015-2017年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西县2015-2017年全年共

接待游客量分别为443万人次、692.47万人次、900万人次,逐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3.0%、56.3%、

30.0%;黔西县2015-2017年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37.07亿元、54.16亿元、85亿元,逐年

增长率分别达到21.6%、46.1%、56.9%;黔西县2015-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的占比分别为22.2%、29.5%、41.0%。

随着规划的实施,黔西县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整合,黔西县旅游综合收入将

进一步得到扩大,旅游综合收入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8.2 旅游发展规划的社会效益分析

在全域旅游思维模式下,利用重点景区、重点资源、重点项目构建全产业链条,推进旅

游目的地转型升级,使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助推器”和“新引擎”。带动黔西县县现

代农业、生态茶产业、加工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

务一体化。规划旅游区的产业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度假旅游、康体养生、文化体验、

体育运动、绿色农业观光等是其发展的核心产业内容,也是旅游区规划能否实现生态健康型

发展的关键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就是借助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服务贵州、面向国际的

以旅游度假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环境优良的旅游度假、

户外运动、娱乐休闲、康体养生、生态观光区之一。

2.8.3 旅游发展规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分析

(1)正面影响

①地方文化的再建构

地方(历史、民族)文化是一个地方或社区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接待外

来旅游者的需要,当地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又重新得到了开发

和恢复,特别是历史文化、民族地区的旅游,通过人文旅游景观以多种形式的重组和再现,

推动了民族或历史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再建构,以及民族认同、民族精神的再造。地方文化具

有独特文化特质,在旅游县场中成为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借助旅游兴起的契机获得一定程

度地重视、恢复与传承。

Page 4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②对外开放与新文化的融合

不同职业、身份、阶层、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年龄性别的旅游者们,通过旅游活动相聚

相知,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相互间的

交融,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③促进族群认同

族群认同,就是人们依据各自的语言、文化、血缘、出生地、种族和宗教等来寻求自己

属于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同,才唤起了人们对本族群的生存发展、

荣辱兴衰等方面的认识、关切与维护。旅游地的居民通过与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游客交往,往

往会唤起他们对自身归属的认识,强化族群认同。

④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很大程度上,受旅游业的影响而导致社会文化的变化表现在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的变革以及物质生活上的改变上。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

业劳动者现在变成了导游人员、民族歌舞表演者、旅游公司员工、“农家乐”的经营者或帮工

者等,社区的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其它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这些都在客

观上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生活方式

发生改变。

⑤居民价值观念的改变

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各自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可能表现

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友好的态度。

⑥教育事业的促进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旅游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旅游和教育同步发展。因此,

为了不断适应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旅游人才培养,这也促进了社区教育事业的

发展。

(2)负面影响

①旅游开发中有时会因为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数量,对宝贵的旅游资源低水平的过量

开发,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破坏。

②缺乏保存文化遗产所需的技术、资金及相关的培训,不能有效地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

旅游资源。在一些已经或正在进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地区,当地社区人民获得专业培训的

机会极少,在这些地区,人们对区域的文化价值认知不足,盲目开发,盲目追求“现代化”,

常常造成建设性的破坏。

③许多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未指定科学的旅游开发规划,不能切实建立保护性措施,随

Page 4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着大量游客的涌入,人为的破坏以及产生的大量的旅游垃圾废物对自然遗产地造成很大影响

和损害。一些游客也由于缺乏道德修养、不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其他不文明的、缺乏文化敏

感性的行为而造成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④游客数量增多,对村民日常生活也产生干扰,侵入和破坏了村民长期以来习惯的正常

生活,游客的现代的价值观念、习俗标准和生活方式,也对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

产生冲击,使村民产生厌恶恼怒情绪,甚至敌对情绪。

⑤社区居民的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观念的冲击下会动摇,产生危机感,进而使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传承受到威胁。

⑥商业化和民族文化真实性的矛盾:不真实的、劣质的简单复制或伪造;乡村旅游中的

商业行为对传统文化真实性的破坏,比如为了迎合游客需要设计的节庆节事活动等,脱离了

它们原本的时间和场所,丧失了文化内涵,完全成为一种设计的商业性活动。

2.8.4 旅游发展规划对移民的影响分析

解决现状生活条件较好的失地村民安置问题,推进规划区的有序建设,是本次规划的重

点之一。规划区在交通条件好、出行便利的区域设置村民安置区,用地结合农业新村产业区

设置,安置用地结合主题商业街区设施布局,使规划区的拆迁居民就地转化为服务业人口,

为失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旅游规划中未有明确的搬迁,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搬迁情况将采取以下土地统筹政

策:

①将农村建设行为和城镇建设行为统一纳入统筹管理,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与城镇建

设用地指标增加相挂钩。

②在供地政策上,一方面要建立国有、集体土地并轨制,将城乡建设用地纳入规划统一

管理,另一方面要将新增用地交由政府统一储备调配。

③在征地政策上,对县域的绿地等非开发用地应用“只征不转”的土地政策,城乡规划中

可以与土地规划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相对应,规划内的绿地等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以

实现规划和国土的政策衔接。

④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分期范围,保证重大城镇功能落地。

⑤控制用地投放节奏,合理控制旅游用地投放节奏,做到“投放一片、开发一片、成熟一

片”,最大化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避免大量用地被提前圈占造成的效益流失。

⑥土地的一级县场事关规划实施、财税收入、赤水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牢牢

把握旅游业规划涉及的土地一级县场。

Page 5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8.5 旅游发展规划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分析

规划的建设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为人口的流动造成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人口流动包括施工期施工人员及运营期的外来投资者、就业者及游客。

在施工期,施工人员的饮用水供应、吃饭、住宿等条件较简陋,施工人群流动性较大,

人群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抵抗力不一样,易导致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在工地上流

行,也容易让本地的地方病发生携带感染。

在运营期,外来投资者、就业者及旅客来自区外,流动性大,病原种类多样化,这些人

群的病原体携带状况与食宿条件密切相关,同时,病原体在环境中传播途径很多,一旦抵抗

力下降,使人群患病的可能性偏高。

施工期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施工场地的卫生,施工营地的通风,保证饮

水安全;运行期做好规划区内的清洁工作,保证饮水安全。

综合分析评价认为,在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条件下,规划实施不会对人群健康造成明显

的不利影响;规划项目建成后,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文

化水平,改善并增加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意识和物质条件,对人群健康的保护是有利的。

2.8.6 旅游发展规划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区域规划建成并营运后,将改变规划区土地附加值低的现状,而成为道路通顺、环境舒

适、景观秀丽的休闲运动娱乐综合旅游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

会,特别是农家乐和文化民俗村的建立,其最直接的好处是改善经济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

居住生活水平;同时给区域带来巨大的间接效益,对当地招商引资开发会带来良好影响,因

此,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效应是非常好的。

拆迁安置人员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将发生变化,拆迁前后人居环境和谋生手段的比较详见

表 5.3-4。从对比可看出,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人居环境有明显提高。

表2.8-1 拆迁前后居民生活情况比较

类别 基本条件 拆迁前 安置后

居住生活

环境

房屋 楼房或平房 楼房或平房

饮用水 自打井,饮用水质没有保障 市政自来水,水质有保障

卫生条件 没有卫生厕所和完善的下水道系 统,没有

固定的垃圾收集、清理

有卫生厕所和完善的下水道系统, 有固定的垃

圾收集、清理

出行 无排水系统的乡间道路 有规划市政道路

商业服务 只有小型商店和小卖部 规划有完善的商业设施

通讯、电视 有 有

教育 村镇小学、幼儿园 较正规的学校和幼儿园

休闲 没有正规的休闲场所 有正规的休闲场所

社会关系 以村委会形式 以街道形式

Page 5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谋生手段 务农 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失去土地的同时得到经济补偿,度假区实施高

质量的还迁标准,并鼓励发展有机农业产品,

成为度假区功能的一部分

务工 在城市和周边工作 无影响

Page 5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3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3.1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的指导原则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

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为核心,以完善生

态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资源保护,注重生

态教育,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绿色消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黔西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及习

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

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

总纲,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大数据为引擎,

以大教育、大能源、大交通、大水利建设推动后发赶超,以大开放、大生态、大农业、大健

康促进转型升级,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统一战线为平台,以民生

改善为落脚点,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法治黔西为保障,不断提升执行力、发展力、公信力、奋

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五大发展理念”都对指导评价区规划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遵循上述理念,评价区规划应突出以下原则:

⑴突出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

生态优先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精神之一,该战略重点强调建立生

态优先型经济,即以生态资本保值增值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追求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大

效益在内的绿色效益最大化。

黔西县自然资源丰富,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则难以恢复,规划应坚持全面保

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以修复和保护生态、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

保护方向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利用资源优势,适度发展特色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

健康养生产业。

Page 5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⑵突出严守生态红线的原则

生态优势是黔西核心优势之一,要着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将农业和城镇以外的空间全部

纳入生态空间。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河流湖库、水西森林公园、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

基本农田、国家级公益林等,同时按照“产城景一体、全景域打造特色旅游”的要求,有效保

护城镇空间的自然山体和农业空间的景观林带,在开发建设中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

最低程度。

根据《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黔西的定位,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

划分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明确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管

制分区,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明确并坚守城镇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

红线,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地域空间,增强规划的约束性和导向性。

⑶整体布局、基础建设优先的原则

规划要符合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期内应抓住“黔中经济区”作为国家新一

轮西部重点经济区战略发展的契机,按照“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带县、旅游活县”的方

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丰富、承东启西的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

色经济;加强城乡统筹,力争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挖掘人文资源,发挥山水环境优势,将

黔西建设成文化多元、山水特色鲜明,黔中经济区城镇群中重要城市之一。充分利用黔西多

元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优势,形成黔中经济区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区应兼顾近期和中远期发展,优先落实供水工程、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交通道路、道排工程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区域空间有序扩展。

3.2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1)贯彻环保优先、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在规划方案中补充完善基础设施专项详细规划

(包括建设进度),规划方案应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收集系统等作为重点工程。在规划近期

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建议补充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保证县域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为重点,提出水源保护

措施;以保护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水西森林公园为重点,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由前文分析可知,规划区总体布局合理可行。旅游资源的用地布局违背了相关条例的

要求,建议后续具体开发相关旅游资源时,优化旅游景区的选址选线,开展工程建设对自然

保护区专题研究和论证,在取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建设。

具体优化调整建议见表 3.2-1。

Page 5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表 3.2-1 黔西县县全域旅游战略发展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序号 调整内容 原规划方案 调整建议 建议采纳

情况

1 给水规划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补充给水专项规划。根据《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供水现

状和规划区具体情况,本环评建议方案如下:

1)规划水源:黔西县县城及下辖 15 个街道办事处及乡镇现状供

水源及备用饮用水源地;此外,黔西县河流库湖较多,山溪、

河流纵横,山泉丰富,水质优良,亦是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2)供水工程:区域集中供水和用水点独立供水方式;

采纳

2 排水规划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补充排水专项规划。根据《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排水现

状和规划区具体情况,本环评建议方案如下:

1)景区产生的污水依托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统一收集后通过市

政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

2)未纳入污水处理厂的,可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生态湿地

处理模式,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

后外排或回用。

采纳

3 生活垃圾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补充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工程规划。依托黔西县县城镇生

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收集后,统一运送至黔西县利用水泥窑协

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织金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金沙县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处置。

采纳

4 医疗垃圾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补充医疗垃圾处理工程规划。分类收集,危废间暂存,定

期清运至贵州环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采纳

5 餐厨垃圾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补充餐厨垃圾处理工程规划。定期清运至毕节市餐厨垃圾

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厂进行处理。 采纳

6 能源规划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推广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保障规划区环境空气质

量达标。 采纳

7 环境保护专

项规划 规划文本未考虑

建议补充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保证县域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为重点,提出水源保护措施;以保护黔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为

重点,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温泉资源为重点,提出

合理开发规模,以保证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保护乌江流域

水环境为重点,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

采纳

Page 5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4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4.1 空间布局约束

4.1.1 分区管控要求

根据《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暂行管理办法》中第三条:生态保护红线区包括禁止开发区、

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公益林地、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

域。今后按相关规定新设立的以上保护区域自动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

①禁止开发区,指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

级、省级和市(州)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②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指五千亩以上耕地大坝永久基本农田;

③公益林地,指国家重要生态公益林;

④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指石漠化敏感区。

按照《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暂行管理办法》中的生态保护要求,将规划区域划分为三种

类型,分别制定保护原则,实现分级保护。

禁建区(一级管控区):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黔西湄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核心

景区;黔西龙泉森林公园划定的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黔西浙江大学旧址核心区;百面

水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黔西县县县城及

各乡镇、街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禁建区内禁止一切建设活动。

限建区(二级管控区):上述禁建区外的敏感区域;

限建区内的项目应以无污染、低强度为标准,除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外,

允许适度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

适建区:禁间区及限建区以外的区域。

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4.1.2 设立“禁入清单”

依法、合理、高效的引进符合规划发展需求的市场主体及经营项目,按照有所为,有所

不为的方针,引导旅游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协调发展、保护环境。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

后续建设项目应以打造生态景观、旅游配套项目为主,以谋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禁止引

进污染型项目和企业进入主要的旅游景区规划区范围内。

Page 5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4.1.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黔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普及天然气,扩大天然气的使用范围,从而降低燃油

废气等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规划的 22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按照其规划内容及处置规模,加快其建设进度,

管网的铺设,及早的投入运行;

(3)合理规划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等;

4.2 施工期影响治理对策和措施

4.2.1 施工期环境空气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

为防止和减少施工期间废气和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应加强施工管理制度和

相关措施,严格按照毕节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做好扬尘污染防治。避

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的主要扬尘防治措施如下:

(1)建筑施工场地应进行围挡,采用砌体或定型板材连续设置,全封闭施工。破损的围挡

应及时更换,确保围挡整洁、美观、稳固、连续、密闭,已完工的工地围挡应及时拆除。

(2)建筑工地原则上只设一个出入口,大门净宽不低于 6 米,采用双开钢板门扇,门头设

置企业标志,在工地无运输施工时段大门必须关闭。场地内接工地大门出入口主要道路和材

料堆放场地必须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工地大门内出入口处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建筑工地出入

口处设置车辆冲洗槽、排水沟和沉淀池,配备 2 把高压水枪等车辆冲洗设备,大门口设置门

卫室,安排专人对出场车辆进行冲洗和清扫保洁工作;

(3)建筑施工场地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或散装水泥进行现场搅拌;

(4)工程弃土及时清运,如不能及时清运,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覆盖;保持施工现场出入

口周边区域干净整洁,无浮土、无扬尘,采取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

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

(5)建筑工地土石方施工和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必须采取喷淋(洒水)等措施;楼层的建

筑垃圾必须密闭容器盛装转运,严禁高空抛撒;对施工现场裸露而无须清运的渣土应采取覆

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6)运输弃土、垃圾的车辆严禁超限,并加盖篷布,经指定的运输路线进行运输,车辆应

低速行驶,避免洒落扬尘。在运土期间,安排专人清扫该路段。严禁无牌、无证车辆、报废

车辆、拼装车辆和无档板车辆运输建筑弃土;坚持文明装卸,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洗车

厢。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之前,轮胎需作清泥除尘处理,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

工地。

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选择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

Page 5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7)施工结束后,应尽早对场区内的裸露地面进行绿化、硬化工作,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和

预防水土流失。可选取栽种易存活、好管理的本地品种,尽可能增大场区内、外的绿化面积,

做到草、灌、木相结合。

(8)对汽车尾气,主要是通过车辆限速降低影响。此外,施工机械及车辆运转排放一定量

的 CO、NOx 以及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等废气,因其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

加之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因此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在施工期内应多加

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设备燃料的利用率。

4.2.2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

(1)各规划项目建设具有施工作业面分散的特点,若施工区域已处于市政污水管网接纳

范围内,可设置化粪池收集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若施工区域无市政污水管网,故建议

施工区建临时旱厕或利用施工区内的现有厕所设施,收集生活污水定期外运用于农田施肥。

(2)施工废水、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全部进入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工地降尘,堆

场、料场洒水防尘、道路洒水等,不外排,施工废水严禁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场地内散料四周设置 0.5m 的防冲刷墙,避免散料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4)施工场地禁止进行施工设备及车辆大修,应尽量安排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修理

点进行维修。车辆冲洗废水主要为冲洗车轮的含泥废水,不随意弃置和倾流,在厂区进出口

设置临时沉淀池,将冲洗水收集后回用;

(5)施工期新建的旱厕、沉淀、隔油等设施应远离规划区内地表水体,同时应做好防渗措

施。旱厕、沉淀池的个数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规模、施工人员的人数决定。

4.2.3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

对于规划实施过程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评价提出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对施工企业严加管理,将沟渠开挖的土方尽快归位,严禁雨季,特别是大雨天施工,

以杜绝施工机械的石油类和悬浮物进入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

(2)施工期新建的旱厕、沉淀、隔油、除渣等污水处理设施应远离黔西县县的饮用水水源

地保护区,同时应做好防渗处理。

(3)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4)规划设置的污水预处理设施(如隔油池,化粪池等)及污水管网进行防渗处理,以避免

污水预处理设施内的污水进入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

(5)加快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将区内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收集,杜绝污水随意排放。生活

垃圾收集点地面做好防渗措施,垃圾填埋场配置渗滤液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等产生的渗滤液

收集至县市政污水管网。

Page 5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综合以上所述,规划做好合理布局,在施工及营运过程中加强管理,并配备必要的设施,

施工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防渗处理,将规划的实施对地下水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4.2.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是设备错开运行,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

力机械设备。

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

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2)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尽量绕开声环境敏感点,避免夜间施工,同时加强环

境管理,要求承运方文明运输,在途经敏感区时控制车速、严禁鸣笛。

(3)选用低噪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文明施工。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环境噪声污

染严重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挖掘机、推土机、重型运输汽车等产生噪声的施工

机械进场必须先试车,确定润滑良好,各紧固件无松动,无不良噪声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

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保养,不准带“病”运转。

(4)合理布局、加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把高噪声工作安排在项目中央,加强一线操作人

员的环境意识,对一些零星的手工作业,如拆装模板、装卸建材,尽可能做到轻拿轻放,并

辅以一定的减缓措施。

(5)对于周边敏感点集中且距离较近的施工场地,设置降噪屏障。施工期用围墙包围地块,

减弱噪声对外幅射;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障或在其外加盖简易棚;

在结构施工楼层设置降噪围档,围挡材料采用符合规定强度的硬质材料(夹芯彩钢板、砌体),

高度不低于 2.5m。

(6)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凡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

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在区域敏感点附近施工时,施工单位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降噪外,本环评要求项目禁止

在夜间(22:00-06:00)和中午(12:00-14:00)休息时间使用装载机、切割机、振捣棒、电锯、无齿

锯等产生高噪声的设备,避免出现噪声扰民现象。如需在夜间使用机械、设备施工,必须提

前十日向区环保局提出申请,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未经批准不得从事夜间施工作业。批准

夜间施工后应与可能受影响的居民联系,将环保部门意见通告居民,接受公众监督。另外还

应与项目区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在作业前予

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通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求得公众的共同理解。

4.2.5 施工期固废影响对策和措施

按照旅游规划实施建设,单个工程难免会出现挖方、填方工程,且挖、填方不会全部平

Page 5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衡,在开发活动中难免会产生取弃土,区域开发活动应将取土及弃土有机地进行统筹兼顾,

将同一地区(功能区块)的弃土按照施工先后次序用于后者取土填方工程中,减少土地开采及

水土流失发生。整个规划区建设工程基本属于市政工程和配套设施等,开挖量都不大,尽可

能做到挖填方平衡。

(1)在现状地块条件较好的区域施工时,应有计划地组织将余方统一运至需要填方的区域,

在填方时需要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并派专人指挥;

(2)各施工场地须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

市政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不可就地填埋,避免对周围居民区环境空气

和水环境质量造成潜在的影响。

(3)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挖方尽量进行场地回填、平整,最大限度减少弃方量。如有多

余的弃方,需外运至市政部门指定的弃土场。同时,项目拟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段、

逐片开挖,避开雨季施工,加强临时堆场,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其次控制废弃土石和回填

土临时堆放场的面积和堆放量,并在土石堆上覆盖塑料薄膜,以及在临时堆放场地周围设置

导流明渠,避免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4)规划项目需在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垃圾废弃物临时堆场,堆场地面硬化,设置挡墙。建

筑垃圾分类堆放,对钢筋、板材、木材等下脚料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对无法回收利用的混凝

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至市政规划的建筑渣场统一处理。公

共装修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及时清运到建筑渣场妥善处理,不允许

装修垃圾在项目区内堆存,不允许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

(5)表土处置措施:产生的弃土石方应尽可能的用于回填,表土应单独收集后用于建成

后绿化使用;多余的弃土石方应运至当地指定的弃土场集中处置。表土在储存过程中,应单

独在项目区内设置弃土堆场,堆场设置防雨、防流失等措施,做好挡土工作,堆场周边做好

雨水截留沟。

(6)土石方及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根据黔西县县渣土运输及管理要求:建设工

程运输车辆必须持有由县公安交管部门办理的货运车辆市区临时通行许可手续,严禁未办理

手续的车辆进入工地现场进行渣土运输。施工单位应作好建设工程运输车辆进出记录。记录

内容包括进出建筑工地时间、车辆牌号、车辆所属单位、运输货物以及是否符合文明运输的

要求等。渣土运输车辆严禁超限超载,出工地前必须进行冲洗,确保车辆清洁;运输时间、

运输路线、倾卸地点必须遵守交警、交通、城管等部门规定和相关要求;外运车辆必须遮盖

严密,实行密闭运输,严禁沿途洒漏,杜绝运输过程中污染城市道路,确保城市道路清洁。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去向明确,可实现清洁处理和处置,不会造成二次

Page 6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污染。

4.3 运营期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4.3.1 严格控制旅游区的旅游人数

一个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承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旅游承载力将会对旅游资源

和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影响旅游的质量。

为保障一个合理的游客人数,旅游区管理部门应做到:

①建立旅游景区预定系统及旅游容量监控系统,在景区电子牌上动态公布景区内人数,

在网络上反映己提前销售门票数量,有效地将客流量控制在景区承载量之内;

②实行规划景区内景点轮作制度,即在特定时期向游客开放景区内一部分景点,然后关

闭这部分景点以得到充分的养护,并开放另一部分景点,如此循环往复、休养生息,使旅游

景区能得到及时的恢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景区保护。

4.3.2 环境空气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该规划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无工业项目规划。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是餐饮

业的油烟及交通工具尾气、恶臭气体。

评价提出环境空气减量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规划旅游景区集中规划餐饮业,便于集中治理;并加强饮食业管理,严禁无秩序的

餐饮业,如景区、街道周边小商小贩。

(2)各餐饮服务单位的油烟废气必须通过处理效率不小于 80%的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再经

专用烟道引到建筑楼顶排放,油烟经处理后,应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要求。

(3)改善能源结构,规划区内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液化石油气、石油液化气、人工

煤气、电力等无污染能源。

(4)严格控制进入景区内的汽车数量,景区内以电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

粉尘污染。

(5)规划各旅游区内设置垃圾收集桶,采用分类收集方式,不设置垃圾转运站,生活

垃圾必须日产日清,专人负责清理和喷洒消毒药水。

污水处理站各处理池(如沉淀池等)加盖封闭,公厕化粪池定期清理,同时加强污水处

理站、公厕周边的绿化,以此减少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4.3.3 地表水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Page 6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4.3.3.1 节水和雨水收集措施

鼓励和推广区域内酒店、居民和其他用水单位采取节水措施,采用节水型器具,包括感

应型节水龙头、节水型水嘴、节水型便器系统、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节水型淋浴器等。酒店

可在各个用水点,根据用水的要求和特点,使用相适应的节水设备。在规划区公共卫生间安

装感应型节水龙头,冲洗用的水管应在出水口加装水嘴,适当控制水流量,以减少水资源的

浪费。农业灌溉方面推广喷灌、微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用水量。

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广场雨水、绿地雨水和路面雨水等,雨水收集方案见图 7.3-1。

规划区内酒店建议安装并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尤其是占地面积较大的酒店,如温泉酒店等。

将规划区的人工绿地设计成下沉式绿地,高程低于周边地面 5~10mm,在街道、人行道或停

车场边上水平设置条状种植洼地,以最大化收集雨水;在相对低洼隐蔽处建设水窖、水池及

水塘截留、储存雨水,用于规划区内的景观用水、道路喷洒用水;将停车场、人行道等以透

水砖或嵌草砖铺设,补充涵养水资源。

4.3.3.2 污水分散式处理方式

目前黔西县已建污水处理厂 7 座,在建各乡镇污水处理厂 22 座。对于现有污水管网或

规划建设的污水管网能普及到的景区产生的污水依托市政设施,统一收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

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对于靠近城区的景点能通过修建管网连接至市政污水管网的,景区

规划实施的同时修建污水管网,即产生的污水经市政管网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但考虑部分规划景区无条件排污市政污水管网,规划区不能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染源

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的成本高,不适宜进行集中处理,宜采用分布式污水处

理系统,即采用分布式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规划采用地埋式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使各项污

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

为减轻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在污水处理站布置和工艺上应注意

以下几点:

(1)污泥处理可采用小型压滤机压滤后送垃圾填埋场,避免在污泥长时间堆放过程中产生

大量恶臭气体,影响旅游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2)污水处理站处理污后,应采中水回用的措施,中水回用的主要途径有:

①环卫用水(冲厕,街道清洗、道路降尘洒水等);

②景观用水;

③绿化用水(浇花、浇树等)。

其中:环卫用水用水必须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Page 6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要求;景观用水必须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要

求后方可回用;绿化用水必须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要

求。为避免回用绿化过程中产生漫流,造成地表水体的二次污染,应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

4.3.3.3 设立生态型公厕

近年来出现多种生态环保厕所,通过打包、微生物堆肥、水循环、蓝洁士技术等原理,

实现了无须使用水洗或冲洗水零排放,并逐渐在风景区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目前

生态环保厕所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成套产品种类较多。目前生态厕所类型与技术指标列于

表 4.3-2。

对于本规划中无接待需求的纯观光性旅游景点,采用生态厕所代替普通的水冲式厕所是

可行的,应积极推广应用。

表 4.3-2 生态环保厕所类型及指标

厕所类

型指标 打包袋型 泡沫封堵型

干式微

生物堆肥型

微生物

循环水型 化学循环水型 蓝洁士技术

基本原理

利用机械将粪

尿用塑料薄膜

打包

利用泡沫对

厕盆的出粪

口进行封堵,

以挡住气味

及视线

以锯末树叶等

材料作为微生

物载体,同粪便

不断搅拌使其

堆肥

利用循环水冲洗,

以微生物分解粪尿

利用循环水冲

洗,以化学药剂

除臭

利用环保药剂对

小便除臭,再利

用小便对大便进

行冲洗粉碎除臭

消毒

冲洗液卫生

状况

无冲洗液,臭

味较浓

泡沫润盆,厕

盆上容易有

粪迹

象旱厕,臭味靠

抽风机不停地

排出

冲洗液会象茶色,

但一般无臭

冲洗液到临近

更换时会比较

冲洗液蓝色无臭

消毒永不更换

对水源依赖

情况 不需要

少量水用来

发泡 不需要

初次需要,定期更

初次需要,定期

更换

初次需要可永不

更换

主要耗材及

成本构成

塑料袋+清运

菌种+发泡剂

+清运费

菌种+电费+清

运费

菌种+电费+滤膜等

耗材

除臭剂+电费+

滤膜等 蓝洁士除臭剂

每人次概算

费用(单位:

元)

0.23+0.17

≈0.40

菌种价格不

定,几年一次

的清运,工程

浩大

菌种价格不定,

电费也是大头,

清运如旱厕

菌种价格不定,维

持菌生存温度电费

也是大头

0.23+0.01+0.1≈

0.3

0.049+0.002≈0.0

5

排出物

物理性状

包裹于塑料袋

的块状固体和

液体

堆积在化粪

池内的粪尿

塌缩于粪槽内

的腐熟粪便

循环槽溢出的循环

水及飘浮沉淀物

除臭剂浸泡的

块状固体和液

打成浆并混合均

匀的粪尿及除臭

排出物

生化指标

未经处理,且

塑料袋白色污

难发酵,可堆

肥,但不排除

有害菌

经发酵,可堆

肥,但不排除有

害菌

分解较彻底,但不

排除有害菌

杀菌消毒,其中

的粪块消毒不

充分

全面消毒,无害

化,可施肥

应用范围 可用于移动厕

所及交通工具

只能用于固

定公厕,且占

地庞大

能够兼移动和

固定厕所

能够兼移动和固定

厕所

只能够用于移

动厕所和交通

工具

可用于移动、固

定及交通工具厕

Page 6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低温适

应性

严寒天气,谨

防粪桶粪袋冻

天太冷影响

微生态

天太冷影响微

生态 天太冷影响微生态 适应性较强

已解决冬季防冻

问题,适应性极

4.3.4 地下水水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针对污水处理设施(如化粪池、一体化处理设施等)做好防渗处理,严禁未经处理废水

进行农灌;

(2)垃圾收集点、转运站等做好防渗措施及渗滤液的收集措施,渗滤液统一收集预处理后

运至就近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置。

(3)加强市政给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减少各区域开采地下水作为饮用水;并对湄地下

温泉水展开水资源调查,合理规划以温泉为主的酒店、旅游景点等,借此降低地下水过度开

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表塌陷等影响。

(4)针对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如黔西茶海等景区打造、升级,防止过度使用农药、化

肥等。

4.3.5 环境噪声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机械噪声减缓措施

旅游设施的各类风机、泵、压缩机等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安装于室内或地下,并采取消音、

隔声措施。

(2)交通噪声综合治理

交通噪声综合治理可以从完善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调整路边建筑布局、加强道路交通

管理等方面着手。

①完善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

各旅游公路、景区内交通主次干道两侧均设置一定距离的绿化带,绿化种类以乔木、灌

木为主,花卉草皮为辅,以吸尘降噪,美化环境。

②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交管部门应对旅游公路实施限速、禁鸣措施,道路两侧应设置绿化带。各景区内部也应

加强管理,禁止车辆超速行驶和鸣笛。

运用交通换乘对规划区实行交通控制;凡在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辆,整车噪声不得超过国

家《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不符合该标准的不予进入景区内行驶;区内提供的换乘车辆

必须是低噪声车辆,如电瓶车。

(3)社会生活噪声治理

规划区内应加强对各种噪声的管理。在各功能区、餐饮区、交通换乘中心、停车场等公

共场所,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严格限制宣传车

Page 64: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的使用;在规划区域内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

生干扰周围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公安机关的规定;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包括运

动游乐园地、户外运动场、会所、酒店、会议度假中心,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3.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处置原则

固体废物管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控制。

①减量化:是指通过采用合适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包括

两个内容,首先要从源头上削减固体废物的产生;其次要对产生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最

大限度的回收利用。

②资源化: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

包括以下三个内容:a 物质回收,即从处理的废物中回收一定的二次物质如废纸张、玻璃、

金属、适用于水泥生产的工业固废等;b 物质转换,即利用废物制取新形态的物质;c 能量转

换,即废物处理过程中回收能量。

③无害化:是指对已产生又无法回收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采用物理、化

学或生物手段,进行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消毒、解毒或稳定化。

(2)控制措施

生活垃圾:景区规划道路两旁设置垃圾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

燃;酒店、居民区、广场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等处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经环卫部

门集中收集临时堆置在生活垃圾转运站,最终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垃圾转运

站要做到日产日清,定期喷水消毒、除蝇药剂。

①规范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并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程。由于垃圾处理影响到黔西县

县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早日投入正常使用。

②各景区采用分级管理方式,增加分布式垃圾回收点垃圾点的垃圾由管理人员及时收集

送到转运站,再由城市环卫部门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③垃圾转运站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应采用室内式,室内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让垃圾渗

滤液流入沟槽,将沟槽中的垃圾渗滤液运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转运站房顶设置高排烟气,

用排风机将室内臭气高排。同时,转运站不应设在人口密集区。

④在垃圾的收集、集中、运输过程中,也应有严格的规范可循,以便垃圾及早离开城区,

不散落于地面。

⑤旅游景区内部应投资建立足够的垃圾箱等硬件措施,以便于垃圾的收集。

Page 65: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有用部分(包括各类厨余)回收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医疗垃圾: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后交黔西县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处置,禁止医疗垃圾混

入生活垃圾。

4.3.7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区内农林用地及绿化带、生态茶海等区域尽量选用低毒农药和缓释肥,不使用化学

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发展有

机农业。避免对地下水的影响。

(2)加强废污水处理,严禁废水未经处理达标进行农田灌溉;

(3)加强景区环保宣传,设置废旧电池回收垃圾箱,严禁旅游人员、工作人员等将废弃电

池等随意丢弃污染土壤环境。

4.3.8 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面源污染的特点就是涉及范围广,分散快,增长快,处理率一直都是非常的低,集中治

理难度大,因此,本次规划重点从源头控制面源污染的角度提出如下控制措施:

(1)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保护性耕作、农

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改进耕作方式。

(2)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政府建立补偿机制,

鼓励种植企业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

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开展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

(3)在规划农业集中区域内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

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

平;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

淘汰高毒农药的使用。

(4)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强度,严禁使用厚度 0.01mm 以

下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

(5)农业部门应组织种植企业加强宣传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田节

水等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模式,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

废物再生资源化。

4.3.9 外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针对工业企业发展等外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评价提出如下管控措施:

(1)优化工业园区及未入园的散乱企业的选址、选线,严格把控,若现有敏感区核心区

内已存在工业企业,建议另行选址迁出;同时严禁新项目选址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

Page 66: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区及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景观区域。

(2)优化工业园区边界,尽可能的将黔西县县一区四园的边界远离敏感区,由于黔西四

个产业园内的产业多为食品产业,评价建议按“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思路对园区进行重新

定位打造,将现有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产业定位转变为旅游工业为主的功能定位,重点发

展产茶产业旅游,力争把机械的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把封闭

的工业企业变成开放宜人的旅游区,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为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也能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强化污染治理,加强现有小型创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污废集中治理,

控制企业散乱排污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影响旅游环境景观;同时加强园区企业监管,严格执

行三同时制度,加强企业粉尘、异味等的治理,控制旅游区域大气污染;

由于贵州黔西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东至黔西湿地公园,应优化调整经开区的产业布局,

针对装备制造业等污染较大企业应远离湿地公园,明确园区企业防护距离,保证黔西湿地公

园处于防护距离外。

针对现有的石莲创业园区,由于废水最终经处理后排入乌江,且本次规划的乌江峡谷探

秘水上游线线路位于石莲镇境内,主要依托境内乌江及其支流进行打造,起点为溶洞码头,

终点为沿江渡码头。石莲创业园目前引入企业多为食品企业,因此,应加强污水的集中治理,

建议排污口布置在乌江峡谷探秘水上游线线路的下游(即沿江渡码头的下游)。

(4)根据黔西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均衡发展工业及旅游业,逐步实现旅游业为

主导产业的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4.3.10 移民安置对策措施

目前,整个景区尚未制定完善的拆迁方案,规划区的移民是否得到妥善安置,将是制约

规划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相关部门必须提高重视度,并将移民安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中统一考虑。同时,环评提出如下建议:

(1)鉴于规划区规划面积大、开发时间较长、需搬迁一定的人口,环评建议区域移民安置

问题应纳入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之中。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05 号)《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贵州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11〕116 号《贵州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指导意

见》的通知、及黔西县县政府相关政策对涉及农民进行拆迁安置。

(2)规划区拆迁安置工作不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移民安置区优先配置建设水、电、气基

础设施,并在用气价格上给予优惠;优先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垃圾转运站等便于对移民迁入

点各种污染物的收集和处理,从而提高移民的生活环境,避免移民安置带来新的环境污染。

Page 67: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3)成立专门的移民安置拆迁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对移民问题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同

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及县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对搬迁的居民进行补偿和安置。

(4)保证拆迁户得到的是新房和具有一定工、商性质的居民区,提供居民生活用水、用电、

用气等基本保障,要给居民真正的实惠。

(5)拆迁应以不降低移民原有的生活标准并有所提高为原则,以开发性安置为主,积极创

造就业机会,保持移民生活创收活动有序和稳定,使规划区拆迁人员“搬得走、安得下、富

得起”,将拆迁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6)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征地拆迁补偿费落实到位,并分发到户、到人。拆迁安置,

征地补偿等严格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执行。

(7)对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旧房拆除、安置房屋、道路、公用设施的修建等施工中要有计划、

有组织、分步骤地合理进行,在施工中采用严格防尘、防污染等措施,防止施工中造成对环

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8)鼓励移民迁入新居后开发新产业、新产品,走多元化就业的路子,但一定要进行合理

布局和环保论证,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建立移民安置就业基金,从资金上保障农户的生

产创业。规划区入驻项目招工应优先安排移民搬迁户,并由当地政府进行统一协调;由当地

政府对移民搬迁户进行就业培训,引导农户从事建筑、餐饮等第三产业,并在税收等政策上

予以优惠。

4.4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4.4.1 陆生植物和植被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为减免工程施工对规划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影响面积,以便

把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至最低。在施工过程中,黔西县的林业、环保等主管部门,应

该有权监督施工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是否落实。

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施工区永久和临时占地被破坏了的植被。

(1)永久占地恢复

在永久建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裸露区的恢复,包括开挖的坡面、房前屋后等区域。恢

复时将根据各地段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调查区本身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对各类施工迹地

进行绿化恢复,尽量减少工程区内的施工痕迹。

施工迹地的绿化恢复过程中将完全采用当地树种、草种。最好是利用原自然植被的建群

种进行恢复。建群种在整个植被中盖度最大,生物量最大,占有空间也最大,并在建造群落、

改造环境以及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具体可采取人工栽植幼苗的方式,遵循夹杂混

Page 68: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合种植、密度适宜、杜绝纯林的原则。

(2)渣场恢复处理措施

由于渣场是人工再塑作用下形成的松散堆积体,初期稳定性差,为防止渣堆松滑、垮塌,

同时再塑原有景观,拟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和美化。

各渣场堆渣结束后应做好渣场背坡排水和渣场顶面平整措施,使渣场边界与周围地形自

然连接,减少人工痕迹。渣场平整后,地面上将进行覆土、翻松,并在渣顶种植灌草,植草

种类应选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当地常见植物,然后实现乔木树种的自然恢复。覆土土源可

利用各施工区开挖的表土。

(3)道路施工迹地恢复

施工便道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人工削坡和填方必须达到稳定边坡要

求,并根据沿线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护坡措施。工程尽量作到挖填平衡,少量弃渣将

集中堆放至就近的工程渣场,严禁沿途随意乱堆、乱倒。对于裸露面,视开挖高度采用种草

植物护面或浆砌格栅草皮护面。

(4)临时占地恢复措施

施工临时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综合利用要求,进行建筑物美化设计,工程竣

工后,施工临时设施中除部分临时建筑物和临时道路结合调查区规划予以保留和改建外,其

它与工程建设无关的临时设施和道路将全面拆除,对施工临时建筑物及废弃杂物及时清理,

整治施工开挖裸露面,再塑施工迹地。植物恢复措施采取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植物物种。

(5)永久建筑物、及其周围的绿化、美化措施

为使规划区域的整体自然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在其永久建筑物的设计上,其风格要尽量

使其与当地环境协调。建设时,少用或不用墙砖、钢筋、水泥,多用当地的石材,同时采取

有效的绿化措施。

(6)植物物种选择

针对各类施工迹地恢复和绿化、美化,推荐了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美观、速生、防冲、

固土作用强的植物,为移民农业安置规划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对各工程点受到破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应尽量利用当地的原生植物资源及时进行

恢复。考虑经济性、速生性、原生性等多方面因素,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建议选用的恢

复物种都是在施工区域内常见的优势乔木、灌木及草本物种。在与周围生境一致的前提下,

乔木、灌木、草本物种尽量搭配使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由于规划区开发导致生境变化大,在对影响区的植被进行恢复时,尽量采用其影响区周

围的植被进行恢复,使适应其自然生境和海拔的需求。

Page 69: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7)防火

非施工区严禁烟火。结合工程施工规划,作好施工人员吸烟和其他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

源管理,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建立施工区森林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火

情,立即向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协同当地群众积极灭

火,以确保施工期内施工区附近区域的森林资源火情安全。

4.4.2 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1)建档调查。对规划区范围内的保护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保护植

物档案资料,加强宣传,实行挂牌保护,落实保护植物保护责任制,指派有营林经验的村民

负责看管,定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就地保护。保护植物原有的自然生境,以便保存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群。对调查区内孤

立分散的可能受施工者或旅游者活动影响的保护植物进行隔离保护。对于分布于自然群落的

保护植物,则应注意保持自然植物群落的生境和群体。

(3)抚育管理。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注意对保护植物进行培土、松土、追肥、浇水

等复壮措施,使古树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4)宣传教育与执法。运用电视、有线广播、墙报等多种宣传形式,教育施工人员、旅游

者自觉保护保护植物资源,培养和教育人民热爱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风尚;加强执法,严格执

行我国森林法、文物法、城市绿化法等相关法令。

4.4.3 对陆生动物影响的减免与保护

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 3 个方面:

(1) 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施工开挖、弃渣弃土场填埋等造成的栖息地侵占和破坏;

(2)施工中施工机械废水、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水、废渣、工程机械噪声、爆破噪声和车

辆运输噪声、施工扬尘粉尘等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3)人为猎捕的威胁等。

因此要减免工程建设对动物的影响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是要减免对动物栖息地破坏的影响。首先要合理规划和施工设计,严格控制,把永久

和临时占地控制在最合理、最小的范围内,这是工程规划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在工

程完成后尽快恢复临时占地区域的植被,尽早还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和相对安宁的环境。

二是减免污染控制,主要从施工设计和管理入手。根据国家规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

排放,控制燃油泄漏,弃渣运至渣场并进行水土保持,废气和噪声达标排放。设计单位要设

计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各种废弃物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避

免对调查区域的环境和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Page 70: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三是要禁止人为猎捕。工程调查区域分布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成为非法猎捕

的对象。减免工程对陆生动物影响的该类措施是当地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工程建

设方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对野生动物的巡护和监测,同时打击偷猎和

野生动物贸易等违法行为。

工程营运期,随着施工人员的撤离和施工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员干扰急剧减少,区域的

部分陆生动物将逐渐恢复在该区域的活动。

营运期主要是禁止旅游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水质的污染,禁

止猎捕、倒卖野生动物,禁止出售野生动物食物和皮毛等行为的发生。并出台相关管理和处

罚措施。

4.4.4 对鱼类及其生境的保护措施

规划设施对鱼类及其生境的影响主要为涉水项目建设造成的影响,包括码头建设、水上

漂流等,主要由于工程建设对地形地貌的改变,实施后轮船的频繁进出也将对该段河流产生

较强的干扰,这些改变与干扰将对工程所在河段的鱼类及鱼类生境如产卵场等产生一定的影

响。针对其影响提出如下生态保护措施:

(1)针对码头的选址,前期应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明确水体的三场位置,将码头选址

尽可能的建设在其下游,降低观光航运对其产生的影响;

(2)对废水应加强处置,保证达标排放,讲笑废水排放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进而降低对

鱼类的生境影响;

(3)进行人工增值放养,定期放养本地鱼类。

4.4.5 景观生态体系的保护与减缓措施

本规划是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的景观绿地等将增加区域绿化面积,对景观的影

响是积极的,但施工期施工活动将对景观造成一定破坏,如果没及时得到恢复,还会给运营

期的旅游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

本规划为涉及范围较广,施工点相对分散,施工对景观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施工期

应采取相应的景观影响保护措施。施工期应合理布置各种施工临时占地,加强施工管理、规

范施工行为,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料场及各种临时占地采取迹地整治,植被恢复措施,并加强

施工期施工人员环保教育,不要随地乱倒,乱丢垃圾,方可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景观的影响,

以便施工结束后景观能得到进一步恢复。

规划区建成后,将改变土地存在的结构和功能,林地、耕地、荒草坡和裸露的岩石将被

建筑物、道路和绿化所取代,形成新的景观格局。规划通过特色景观区、景观轴线、景观节

点及景观界面的控制,营造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工景观,展现旅游区生态性、人文性、

Page 71: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开放性的景观特色,形成“山湖相融、山水相依”的景观风貌。形成一个空间景观层次分明、

亮点突出的城市康养旅游度假示范区。总体而言,规划区的建设,对于改善区域景观具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

4.4.6 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4.4.6.1 水土流失预防范围

黔西县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主要涵盖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还包括重要河流两岸及源头,

大中型水库周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生态维护、水质维护

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等未划入重点预防区的部分。

根据《贵州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

黔水保﹝2015﹞82 号文:黔西县金坡乡、仁和乡为零星分布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黔

西县绿化乡、洪水乡、红林乡、五里乡、太来乡、花溪乡、羊场乡、新仁乡、铁石乡、中坪

镇、金碧镇、锦星乡、定新乡、素朴镇、重新镇、中建乡、沙井乡、钟山乡等 18 个乡镇共

615.28 km2为乌江赤水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黔西县重要河流两岸及源头主要为野纪河两岸及源头,具体空间范围为其第一道分水岭

内。

黔西县大中型水库主要为附廓水库,主要预防范围为大坝以上 3km 以内的左右岸陆域

汇水范围。

黔西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共 29 处,预防范围为划定的三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

4.4.6.2 水土流失预防对象

指在预防范围内需保护的林草植被、地面覆盖物、人工水土保持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①天然林、郁闭度达到 0.7 以上的比较稳定的人工林以及覆盖度 0.4 以上的草原、草场

和草地;

②受人为破坏后难以恢复和治理地带;

③河流的两岸及源头以及水库周边植物保护带;

④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果等其他水土保持设施。

预防范围内存在的局部水土流失要进行综合治理,促进预防措施的实施。

4.4.6.3 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包括保护管理、封育、治理及能源替代等措施。保护管理主要是对崩塌、滑坡危险区和

泥石流易发区采取限制或禁止措施。对陡坡地开垦和种植、林木采伐及抚育更新,以及基础

Page 72: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采取预防监管措施。封育措施主要是指森林植被抚育更新与改造、

轮封轮牧、网围栏、人工种草、舍饲养畜等。能源替代主要包括以小水电代燃料、以电代柴、

新能源代燃料等措施。局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林草植被建设、坡改梯、侵蚀沟治理、农

村垃圾和污水处置设施建设、人工湿地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

根据预防范围、保护对象及区域特点等实际情况,以维护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为原则,

合理配置措施,保护植被,预防水土流失,形成综合预防保护措施体系:

①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应注重封育保护和水源涵养植被建设;

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以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沼气池、农村垃

圾和污水处置设施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③重要生态功能区应注重封育保护,加强保护管理与植被建设,减少水土资源荷载,提

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④局部区域水土流失采取坡耕地改梯田等治理措施,促进生态修复。

另外,本规划实施工程中,具体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做如下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保持预防监督力度,入区建设项目依法编制土保

持方案,并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施工,以防止规划区域内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2)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土保护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的建设。在施

工过程中,选择好临时取弃土场,作好临时取弃土场的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在破土开挖段应

采用水土流失防护栏(网),以防止水土流入河道和随机械设备带入道路,进而污染区域大气

环境。

(3)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

执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

Page 73: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概述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5 评价结论

《黔西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既能通过旅游产业链带

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规划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也可依托旅游产业强生命

力、强整合力和强辐射力,加快周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在有效保护规划区域生态环境

的前提下,提升黔西县县的经济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黔西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总体是符合《黔西县县

县城总体规划》、《黔西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黔西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规划目标与《黔西县县县城总体规划》等规划发展

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引导和推进黔西县县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规划区在总体布局上基本符合《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自然保护区条例》、《贵

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等,涉及集中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

公园、湿地公园、公益林、基本农田等生态红线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环评建议下阶段优化

旅游景区的选址选线,开展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专题研究和论证,在取得相关部门的同意

后方可建设。

经分析,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县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在总体布局上具有环境合理性。旅游开发活动不会降低区域的生态功能,满足环境保护

要求,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等规划具有相容性。

规划的完善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采纳环境主管部门和本评价提出的各项建议,关注各项

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黔西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要求,与国家、省、市主要相关政策和规划要求相协调,符合黔西县县总体规划和环保

规划要求,规划方案较合理。从区域的生态适宜性和环境承载力分析,适宜发展规划制定的

旅游开发项目。通过规划的实施,妥善、有效地解决环境制约因素,采取环境污染控制和减

缓措施,从环保角度评价,该规划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