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编 李学莉 编辑 李洁 美编 唐倩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08 有声有色 追剧观影听歌 周末一起娱乐 城市发现 城市里的热话题 生活中的新视野 WEEKEND “新菌”是刘慈欣的笔名 时光幻象科幻博物馆坐落于温江,发 起人和主理人董仁威,是四川省科普作家 协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全球华语科幻星云 奖的创始人之一。如今77岁的董仁威仍旧 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大家都 亲切地叫他“董老”。 董老最先介绍的是刘慈欣的手稿,从 他向刘慈欣发起邀约到最终收到这份手 稿,经历了大概三年时间。 2014 年,董老向刘慈欣发起邀约,“但 是他跟我说,他都是用电脑写作,没有手 稿,所以我就放弃了。”但没想到,刘慈欣 却没放弃,没过多久他又联系董老,说有 一份手稿可以捐赠。“为了拿到这份手稿, 他专门回到了曾经的工作地娘子关电厂, 从老房子里找到了这份手稿,到2017年才 把它交到我手上。” 这份手稿得来不易,董老在悉心收藏 的同时,也发现了它的有趣之处—这是 一份《科幻世界》的退稿,刘慈欣在把手稿 交给董老的时候特意嘱咐“不要给人看里 面的内容,写得不好,和后来发表的《地 火》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董老还解读了 手稿封面上的“新菌”两字,“那是刘慈欣 当时用的笔名,可能他觉得自己是科幻写 作领域刚发芽的种子吧!” “我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发表的,这是 我和《科幻世界》的关系,它对我来说很重 要,对中国科幻的发展也很重要。”前不 久,到成都参加第五届国际科幻大会的刘 慈欣说起了他和《科幻世界》的故事,对于 科幻博物馆的《地火》手稿,他笑着说, “对,这是我亲自捐的,也留给成都保存。” 见证中国科幻发展进程 除了刘慈欣的手稿,博物馆里还有其 他几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手稿:王晋康的 《生命之歌》、何夕的《缺陷》等,这些藏品 能让任何一个科幻迷激动不已。除手稿 外,甚至还有科幻名家给读者的回信,“这 位读者当时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给王晋康 写信,王晋康在回信中鼓励了他,现在这 位读者已经是一位医生,服务社会。王晋 康几经周折又把这封信要了回来捐赠给 我。”董老说。 对于刘慈欣等人的科幻作品大众已 不陌生,但是说起中国科幻的发展史,就 要追溯到 1904 年。当时在《绣像小说》上连 载的《月球殖民地小说》,被著名小说家叶 永烈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而这本 《绣像小说》如今就静静地躺在这间小小 的博物馆里,似乎等待着有人去翻开这段 历史。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保存有鲁迅翻译 的《环游月球》、1939 年出版的《科学趣 味》。说起这三本《科学趣味》,董老回忆, 博物馆成立之初,《科学趣味》创始人顾均 正的孙女在经历了多次家庭会议后,决定 将三本《科学趣味》捐赠,但要求必须由董 老负责保管。随后,在董老的一再建议下, 对方才最终决定无条件捐出,“非常感谢 他们的决定,因为这是社会的财富,不是 我自己的东西,未来这些藏品都将捐给社 会,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珍贵的书籍,更加 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幻的历史。” 科幻博物馆内还有两件藏品也让科 幻迷们颇为兴奋—那就是 1979 年《科学 文艺》的创刊号,及 1991 年正式更名《科幻 世界》的改刊号。创刊号由马识途撰写发 刊词,发表了《“金星人”之谜》《一场奇怪 的演出》和《谁的脚印》等科幻文章。虽然 内页已经发黄,却还是能感受到科幻作者 们对科幻写作的热情。 科幻粉丝的深情记录 对科幻保持着极大热情的不只科幻 作家,还有一群热情的科幻粉丝,他们是 中国科幻发展史的见证者,一直在用自己 的方式记录着这些故事。 科幻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份特殊的藏 —蜡纸油印版《星云》杂志。说它是一 本杂志,但它却没有刊号,第一期甚至连 封皮都没有,简单得像是一张手写海报。 其实《星云》是科幻粉丝们自发撰稿、 手刻、印刷的一本“杂志”。在 1991 年的创 刊号上,印刷着科幻界的新闻,报道了当 年世界科幻年会闭幕的消息,字迹工整隽 永,虽然选用的是厚纸,但也已经十分沧 桑,有些褪色了。 这份“简陋”的杂志在记录科幻界大 事件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变化见证着中 国科幻历史的发展。厚厚的一沓《星云》, 从最初的蜡纸油印,慢慢发展成了印刷 版,而载体也从最开始的单张发展成了装 订成册,它自身的变化过程可以算是一部 另类的中国科幻发展史。 看着如此丰富珍贵的藏品,董老说出 了自己的愿望,“将来会和有条件保管这 些藏品的机构合作,为这些藏品找一个最 好的家,让所有科幻迷都能看到这些见证 了中国科幻发展过程的藏品。”目前,用于 展示这些科幻作品的 VR 影片正在制作当 中,希望不久的将来,人们不仅能看到静 态的藏品,还能用VR的方式看到那些文 字描绘出来的奇幻景象。 (文、图 华靖) 1 4 2 这间博物馆,藏着中国的科幻史 40 年前,《科幻世界》杂 志的前身《科学文艺》在成都 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问世。 40年的时间里,科幻小说从 一度无人撰写,到《流浪地球》 等科幻小说登上大银幕并荣 登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 —中国科幻界正在发生翻 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成都已经成为“中 国十大科幻城市”之首,并且 正式申请申办2023年第81 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有 一间小小的科幻博物馆,似乎 有让时间倒流的能力:这里收 藏了鲁迅翻译的《环游月球》, 躺着《科幻世界》的创刊号,还 有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手 稿……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 着它自己的故事。方寸之间, 收藏了中国科幻发展的每一 个重要瞬间。 科幻博物馆的发起人董仁威 1 最近,在看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 为什么用“看”而不是“追”这个字 眼?很简单,这部剧实在够烂,完全不值 得我“追”。 那为什么还在看?原因依然很简单, 那就是想看它到底能烂到什么程度。 我必须承认我有一种恶趣味—这 个奇怪的癖好是我在读大学时发现的。 那时候我所就读的大学每个周末都会在 学生活动中心放映两部电影,周五和周 六晚上各一部。一个外地学生,又没多少 钱,看电影就成了最好的消遣。看完一部 好片子,除了感动,似乎再无多话可说。 但看到一部烂片,之兴奋,一二三四五六 ……罗列得细致而又充分,批起来更是 头头是道兴致盎然。关键是我发现,这样 的恶趣味不仅我有,我们寝室里大部分 人都有。记得大三有个周五晚上,全寝室 集体去看了一部烂电影,回到寝室后,大 家之激动,每个人都罗列了一长串的雷 点,说得眉飞色舞激情澎湃,寝室里的温 度都至少提升了2℃!那晚本来有个同学 是要回家的,结果因为讨论得太欢畅了, 直接跑到宿舍楼下的公用电话亭里,打 电话告诉她妈,“我晚上不回来了”。然后 扭身上床,继续骂。 2 当然,作为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二十 来年的人,我的审美趣味已经有了很大 的长进,恶趣味肯定有,但绝不会特意为 之,我当初看这部剧,完全是冲着张鲁一 去的。 我其实没怎么看过张鲁一的剧,但 我有好几个朋友他绝对的粉丝,每次跟 我讲起他主演的《红色》,都一副“这么好 看的电视剧你为什么不看?你脑子是不 是进水了”的架势,就像我有一段时间, 逢人就力荐《请回答 1988》而不果的神情 一模一样。 很遗憾,我至今还是没看过《红色》, 但却在几年前瞟了一下他演的《麻雀》, 虽然后者的口碑远不及前者,但他那略 带神经质的表演风格我还真挺喜欢的。 确实,我一向对演技自带风格的演 员总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觉得他们接戏 的品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看这部 剧由他主演,自然就充满了期待。 3 然而,我看的第一场戏,就把我吓了 一跳。 大而空旷到毫无人气的房间里,张 鲁一饰演的律师许朗突然从梦中惊醒。 梦里是一场血淋淋的车祸,还有个满脸 是血的女人……他惊恐地坐在床上,一 脸煞白。然后他像想起了什么,跌跌撞撞 地奔到女儿房间,发现女儿正乖巧在躺 在床上睡觉呢。他这才放下心,捋了捋女 儿的头发,慢慢退了出去。 就这么一场戏,直觉告诉我,这多半 是一部烂剧。 真的,我太讨厌这种样板间剧情了。 房间又大又新而且每间房里除了最基本 的家具再无任何活人的痕迹,看得人周 身冰凉!更可笑的是,从剧情看,明明是 白天,为什么睡觉,不仅许朗,包括他女 儿,全都不拉窗帘!睡觉都不关窗帘,那 请问窗帘拿来干什么?这让我瞬间想起 了李成儒老师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 决》里对马思纯说过的话:“这种情绪下, 按理说是不会捋头发的,你为什么会捋? 很明显,你怕镜头拍不到你的脸。”哈哈 哈,这么一想,全都想得通了。 只是,张鲁一连这种片子都接,还是 挺可惜的。 4 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槽点还在剧情 本身上,太像《我的前半生》了。 王子文饰演的安安,太像《我的前半 生》里马伊琍演的罗子君了,都是大学一 毕业就结婚生子,过上了有钱的全职太 太生活(请注意是“全职太太”而不是“全 职妈妈”,因为家里都有保姆),而且这个 全职太太也不是为了支持老公的事业做 出的所谓牺牲,剧里安安都说了,是因为 不想挣着4000块钱的工资却交着1500 块钱的房租,一句话,就是仗着老公有 钱,把婚姻当成了永远的避风港。 但婚姻从来都不是避风港,很多人 一生中最大的风浪往往来自婚姻。但罗 子君和安安这些养尊处优的人哪会想这 些,她们想的,永远是自己漂不漂亮啊, 老公还爱不爱我呀。于是在俞非凡(安安 老公)在公司里给下属们开会的时候,她 仍然不管不顾地打电话过去,俞非凡都 告诉她自己在开会了,她依然不依不饶, 说:“那你开会重要还是我重要?”任性到 了愚蠢的地步,结局当然不难预料。 艺术永远高于生活,所以和罗子君 一样,尽管遭遇了婚姻的不幸,安安也 有个忠心耿耿为她打点的好闺蜜。在她 闹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期间,让安安住 在她家,担心她败诉让她尽快找工作, 替她出头,还让她在自己的店里打工过 渡一下。 结局当然也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 的。安安不仅靠自己的自强不息重掌人 生方向,并且在此过程中还与男主许朗 经历重重误会,最终走到了一起;而多金 又有才华的前夫也被重生后的安安打 动,幡然醒悟,希望回头是岸…… 啊,多么熟悉的情节。只是我都看过 《我的前半生》了,我还来看《第二次也很 美》干吗? 而且比起马伊琍的表演,王子文的 演技实在太……永远的曲筱绡式演法, 永远的任性霸道,永远的嘀嘀咕咕,永远 的一双无辜的大眼睛,永远地嘟着嘴,说 话永远像在打滑,又快又听不清楚。 当然,我最不能忍的,还是安安无处 不在的超短裤!连去医院看望前公公,都 穿着超短裤,请问这是有多爱?!(夏周) 忘了说,故事是讲被疾病所困的现代年 轻人,“想要重活一次”,于是带着现代学识 “魂穿”到了一个古代婴儿身上,从他身上重 新体验成长经历。于是男主角满嘴跑火车的 现代词汇,也就成了《庆余年》爆笑的因子。 就目前这部剧的搞笑程度,还真有吸引我追 下去的魅力,连“魔鬼灯光”我都可以忍! 但我真的很想知道灯光师到底是怎么 考虑的,为什么演员的脸在他们布的灯下, 时常一半黑一半白。光的条件一差,就显得 化妆很粗糙,我总觉得无论男演员还是女演 员,妆面都脏脏的。 但也有人给“魔鬼灯光”叫好,说虽然每 个演员看起来都老了十岁,但每个毛孔都看 得清清楚楚,相比其他全剧磨皮的电视剧, 显得特别真实。那为什么独独给扮演长公主 的李小冉脸上加一层滤镜呢?她和陈道明在 后宫那段戏,对比不要太明显哦。 (Atlas) 3 既然和《我的前半生》如此雷同 那我还看《第二次也很美》干吗? 《庆余年》 虽然不是期待的古装巨制 但搞笑得我很想追下去 《庆余年》三个字,听起来就特别有分 量。一开篇,借男主角张若昀与主演袁泉的 对话,解析了这个名字的由来—灵感来自 “红楼十二曲”里的《留余庆》,“巧了,这曲子 跟我的故事很契合”。 再看主演名单,陈道明、吴刚、高曙光、 于洋、郑毓芝、于荣光,哪个不是德艺双馨的 表演艺术家?所以我期待这是一部古装巨制 不算过分吧!然而一口气看完6集的我,只 听到啪啪地打脸声。 我的脸好痛啊!怪就怪自己有眼不识泰 山,居然此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部著名的网 络小说。虽然不知道故事的框架、剧情的走 向,但看了6集的我也知道,这并不是我以 为的古装巨制,至少到目前为止,都可以算 是一部不那么正经的搞笑剧,让我跟着它傻 乎乎地哈哈哈。 虽然我对《庆余年》的误会有点深,但丝 毫不影响它的热度,才刚播出就在豆瓣收获 了 8 分的好成绩。 姜嘛,还真是老的辣。表演艺术 家们的演技自然而松弛,看着特别舒 服。年轻演员就差了那么一截,男主 角张若昀和女主角李沁的戏拿出来 和他们一比较,多少有一些夸张和做 作。虽然是第一次演古装剧,但郭麒 麟还不错,可能得益于他是个相声演 员吧,把那种贱贱的、怂怂的角色拿 捏得挺到位。 我还挺喜欢里面那个小演员的, 演少年张若昀的韩昊霖—就是国 庆档最热门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七个故事里,徐峥导演的《夺冠》里的 乒乓少年冬冬,全胡同的人都在看女 排决赛呢,就让他一个小朋友在那么 危险的天台举天线,还差点错过了和 自己最喜欢的女同学说再见! 冬冬真是好惨啊。 没想到到了《庆余年》,小朋友还 是那么惨!刘桦给他当老师,不是带 他半夜去挖尸体练解剖,就是给他喂 毒药让他自己去解毒……小朋友都 忍不住哀嚎,“我只是个孩子啊!” A C B 1、三本《科学趣味》杂志 2、40 年前创刊的《科学文艺》 3、鲁迅翻译的《环游月球》 4、刘慈欣《地火》手稿

这间博物馆,藏着中国的科幻史 - CHENGDU · 地奔到女儿房间,发现女儿正乖巧在躺 在床上睡觉呢。他这才放下心,捋了捋女 儿的头发,慢慢退了出去。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这间博物馆,藏着中国的科幻史 - CHENGDU · 地奔到女儿房间,发现女儿正乖巧在躺 在床上睡觉呢。他这才放下心,捋了捋女 儿的头发,慢慢退了出去。

责编 李学莉 编辑 李洁 美编 唐倩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08有声有色 追剧观影听歌 周末一起娱乐

城市发现 城市里的热话题 生活中的新视野

WEEKEND

“新菌”是刘慈欣的笔名时光幻象科幻博物馆坐落于温江,发

起人和主理人董仁威,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创始人之一。如今77岁的董仁威仍旧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董老”。

董老最先介绍的是刘慈欣的手稿,从他向刘慈欣发起邀约到最终收到这份手稿,经历了大概三年时间。

2014年,董老向刘慈欣发起邀约,“但是他跟我说,他都是用电脑写作,没有手稿,所以我就放弃了。”但没想到,刘慈欣却没放弃,没过多久他又联系董老,说有一份手稿可以捐赠。“为了拿到这份手稿,他专门回到了曾经的工作地娘子关电厂,从老房子里找到了这份手稿,到2017年才把它交到我手上。”

这份手稿得来不易,董老在悉心收藏的同时,也发现了它的有趣之处——这是一份《科幻世界》的退稿,刘慈欣在把手稿交给董老的时候特意嘱咐“不要给人看里面的内容,写得不好,和后来发表的《地火》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董老还解读了手稿封面上的“新菌”两字,“那是刘慈欣当时用的笔名,可能他觉得自己是科幻写作领域刚发芽的种子吧!”

“我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发表的,这是我和《科幻世界》的关系,它对我来说很重要,对中国科幻的发展也很重要。”前不久,到成都参加第五届国际科幻大会的刘慈欣说起了他和《科幻世界》的故事,对于科幻博物馆的《地火》手稿,他笑着说,

“对,这是我亲自捐的,也留给成都保存。”

见证中国科幻发展进程除了刘慈欣的手稿,博物馆里还有其

他几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手稿:王晋康的《生命之歌》、何夕的《缺陷》等,这些藏品能让任何一个科幻迷激动不已。除手稿外,甚至还有科幻名家给读者的回信,“这位读者当时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给王晋康写信,王晋康在回信中鼓励了他,现在这位读者已经是一位医生,服务社会。王晋康几经周折又把这封信要了回来捐赠给我。”董老说。

对于刘慈欣等人的科幻作品大众已不陌生,但是说起中国科幻的发展史,就要追溯到1904年。当时在《绣像小说》上连载的《月球殖民地小说》,被著名小说家叶永烈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而这本

《绣像小说》如今就静静地躺在这间小小的博物馆里,似乎等待着有人去翻开这段历史。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保存有鲁迅翻译的《环游月球》、1939 年出版的《科学趣味》。说起这三本《科学趣味》,董老回忆,博物馆成立之初,《科学趣味》创始人顾均

正的孙女在经历了多次家庭会议后,决定将三本《科学趣味》捐赠,但要求必须由董老负责保管。随后,在董老的一再建议下,对方才最终决定无条件捐出,“非常感谢他们的决定,因为这是社会的财富,不是我自己的东西,未来这些藏品都将捐给社会,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珍贵的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幻的历史。”

科幻博物馆内还有两件藏品也让科幻迷们颇为兴奋——那就是1979年《科学文艺》的创刊号,及1991年正式更名《科幻世界》的改刊号。创刊号由马识途撰写发刊词,发表了《“金星人”之谜》《一场奇怪的演出》和《谁的脚印》等科幻文章。虽然内页已经发黄,却还是能感受到科幻作者们对科幻写作的热情。

科幻粉丝的深情记录对科幻保持着极大热情的不只科幻

作家,还有一群热情的科幻粉丝,他们是中国科幻发展史的见证者,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些故事。

科幻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份特殊的藏品——蜡纸油印版《星云》杂志。说它是一本杂志,但它却没有刊号,第一期甚至连封皮都没有,简单得像是一张手写海报。

其实《星云》是科幻粉丝们自发撰稿、手刻、印刷的一本“杂志”。在1991年的创刊号上,印刷着科幻界的新闻,报道了当年世界科幻年会闭幕的消息,字迹工整隽永,虽然选用的是厚纸,但也已经十分沧桑,有些褪色了。

这份“简陋”的杂志在记录科幻界大事件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变化见证着中国科幻历史的发展。厚厚的一沓《星云》,从最初的蜡纸油印,慢慢发展成了印刷版,而载体也从最开始的单张发展成了装订成册,它自身的变化过程可以算是一部另类的中国科幻发展史。

看着如此丰富珍贵的藏品,董老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将来会和有条件保管这些藏品的机构合作,为这些藏品找一个最好的家,让所有科幻迷都能看到这些见证了中国科幻发展过程的藏品。”目前,用于展示这些科幻作品的VR影片正在制作当中,希望不久的将来,人们不仅能看到静态的藏品,还能用VR的方式看到那些文字描绘出来的奇幻景象。 (文、图 华靖)

1

4

2

这间博物馆,藏着中国的科幻史

40年前,《科幻世界》杂志的前身《科学文艺》在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问世。40年的时间里,科幻小说从一度无人撰写,到《流浪地球》等科幻小说登上大银幕并荣登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中国科幻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成都已经成为“中国十大科幻城市”之首,并且正式申请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有一间小小的科幻博物馆,似乎有让时间倒流的能力:这里收藏了鲁迅翻译的《环游月球》,躺着《科幻世界》的创刊号,还有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手稿……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方寸之间,收藏了中国科幻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瞬间。

科幻博物馆的发起人董仁威

1最近,在看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为什么用“看”而不是“追”这个字

眼?很简单,这部剧实在够烂,完全不值得我“追”。

那为什么还在看?原因依然很简单,那就是想看它到底能烂到什么程度。

我必须承认我有一种恶趣味——这个奇怪的癖好是我在读大学时发现的。那时候我所就读的大学每个周末都会在学生活动中心放映两部电影,周五和周六晚上各一部。一个外地学生,又没多少钱,看电影就成了最好的消遣。看完一部好片子,除了感动,似乎再无多话可说。但看到一部烂片,之兴奋,一二三四五六……罗列得细致而又充分,批起来更是头头是道兴致盎然。关键是我发现,这样的恶趣味不仅我有,我们寝室里大部分人都有。记得大三有个周五晚上,全寝室集体去看了一部烂电影,回到寝室后,大家之激动,每个人都罗列了一长串的雷点,说得眉飞色舞激情澎湃,寝室里的温度都至少提升了2℃!那晚本来有个同学是要回家的,结果因为讨论得太欢畅了,直接跑到宿舍楼下的公用电话亭里,打电话告诉她妈,“我晚上不回来了”。然后扭身上床,继续骂。

2当然,作为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二十

来年的人,我的审美趣味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恶趣味肯定有,但绝不会特意为之,我当初看这部剧,完全是冲着张鲁一去的。

我其实没怎么看过张鲁一的剧,但我有好几个朋友他绝对的粉丝,每次跟我讲起他主演的《红色》,都一副“这么好看的电视剧你为什么不看?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的架势,就像我有一段时间,逢人就力荐《请回答1988》而不果的神情一模一样。

很遗憾,我至今还是没看过《红色》,但却在几年前瞟了一下他演的《麻雀》,虽然后者的口碑远不及前者,但他那略带神经质的表演风格我还真挺喜欢的。

确实,我一向对演技自带风格的演员总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觉得他们接戏的品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看这部剧由他主演,自然就充满了期待。

3然而,我看的第一场戏,就把我吓了

一跳。大而空旷到毫无人气的房间里,张

鲁一饰演的律师许朗突然从梦中惊醒。梦里是一场血淋淋的车祸,还有个满脸是血的女人……他惊恐地坐在床上,一脸煞白。然后他像想起了什么,跌跌撞撞地奔到女儿房间,发现女儿正乖巧在躺在床上睡觉呢。他这才放下心,捋了捋女儿的头发,慢慢退了出去。

就这么一场戏,直觉告诉我,这多半是一部烂剧。

真的,我太讨厌这种样板间剧情了。房间又大又新而且每间房里除了最基本的家具再无任何活人的痕迹,看得人周身冰凉!更可笑的是,从剧情看,明明是白天,为什么睡觉,不仅许朗,包括他女儿,全都不拉窗帘!睡觉都不关窗帘,那请问窗帘拿来干什么?这让我瞬间想起了李成儒老师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里对马思纯说过的话:“这种情绪下,按理说是不会捋头发的,你为什么会捋?很明显,你怕镜头拍不到你的脸。”哈哈哈,这么一想,全都想得通了。

只是,张鲁一连这种片子都接,还是挺可惜的。

4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槽点还在剧情

本身上,太像《我的前半生》了。王子文饰演的安安,太像《我的前半

生》里马伊琍演的罗子君了,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生子,过上了有钱的全职太太生活(请注意是“全职太太”而不是“全职妈妈”,因为家里都有保姆),而且这个全职太太也不是为了支持老公的事业做出的所谓牺牲,剧里安安都说了,是因为不想挣着 4000 块钱的工资却交着 1500块钱的房租,一句话,就是仗着老公有钱,把婚姻当成了永远的避风港。

但婚姻从来都不是避风港,很多人一生中最大的风浪往往来自婚姻。但罗子君和安安这些养尊处优的人哪会想这些,她们想的,永远是自己漂不漂亮啊,老公还爱不爱我呀。于是在俞非凡(安安老公)在公司里给下属们开会的时候,她仍然不管不顾地打电话过去,俞非凡都告诉她自己在开会了,她依然不依不饶,

说:“那你开会重要还是我重要?”任性到了愚蠢的地步,结局当然不难预料。

艺术永远高于生活,所以和罗子君一样,尽管遭遇了婚姻的不幸,安安也有个忠心耿耿为她打点的好闺蜜。在她闹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期间,让安安住在她家,担心她败诉让她尽快找工作,替她出头,还让她在自己的店里打工过渡一下。

结局当然也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安安不仅靠自己的自强不息重掌人生方向,并且在此过程中还与男主许朗经历重重误会,最终走到了一起;而多金又有才华的前夫也被重生后的安安打动,幡然醒悟,希望回头是岸……

啊,多么熟悉的情节。只是我都看过《我的前半生》了,我还来看《第二次也很美》干吗?

而且比起马伊琍的表演,王子文的演技实在太……永远的曲筱绡式演法,永远的任性霸道,永远的嘀嘀咕咕,永远的一双无辜的大眼睛,永远地嘟着嘴,说话永远像在打滑,又快又听不清楚。

当然,我最不能忍的,还是安安无处不在的超短裤!连去医院看望前公公,都穿着超短裤,请问这是有多爱?!(夏周)

忘了说,故事是讲被疾病所困的现代年轻人,“想要重活一次”,于是带着现代学识

“魂穿”到了一个古代婴儿身上,从他身上重新体验成长经历。于是男主角满嘴跑火车的现代词汇,也就成了《庆余年》爆笑的因子。就目前这部剧的搞笑程度,还真有吸引我追下去的魅力,连“魔鬼灯光”我都可以忍!

但我真的很想知道灯光师到底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演员的脸在他们布的灯下,时常一半黑一半白。光的条件一差,就显得化妆很粗糙,我总觉得无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妆面都脏脏的。

但也有人给“魔鬼灯光”叫好,说虽然每个演员看起来都老了十岁,但每个毛孔都看得清清楚楚,相比其他全剧磨皮的电视剧,显得特别真实。那为什么独独给扮演长公主的李小冉脸上加一层滤镜呢?她和陈道明在后宫那段戏,对比不要太明显哦。 (Atlas)

3

既然和《我的前半生》如此雷同那我还看《第二次也很美》干吗?

《庆余年》虽然不是期待的古装巨制但搞笑得我很想追下去

《庆余年》三个字,听起来就特别有分量。一开篇,借男主角张若昀与主演袁泉的对话,解析了这个名字的由来——灵感来自

“红楼十二曲”里的《留余庆》,“巧了,这曲子跟我的故事很契合”。

再看主演名单,陈道明、吴刚、高曙光、于洋、郑毓芝、于荣光,哪个不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所以我期待这是一部古装巨制不算过分吧!然而一口气看完 6 集的我,只听到啪啪地打脸声。

我的脸好痛啊!怪就怪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居然此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部著名的网络小说。虽然不知道故事的框架、剧情的走向,但看了 6 集的我也知道,这并不是我以为的古装巨制,至少到目前为止,都可以算是一部不那么正经的搞笑剧,让我跟着它傻乎乎地哈哈哈。

虽然我对《庆余年》的误会有点深,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热度,才刚播出就在豆瓣收获了8分的好成绩。

姜嘛,还真是老的辣。表演艺术家们的演技自然而松弛,看着特别舒服。年轻演员就差了那么一截,男主角张若昀和女主角李沁的戏拿出来和他们一比较,多少有一些夸张和做作。虽然是第一次演古装剧,但郭麒麟还不错,可能得益于他是个相声演员吧,把那种贱贱的、怂怂的角色拿捏得挺到位。

我还挺喜欢里面那个小演员的,演少年张若昀的韩昊霖——就是国庆档最热门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七个故事里,徐峥导演的《夺冠》里的乒乓少年冬冬,全胡同的人都在看女排决赛呢,就让他一个小朋友在那么危险的天台举天线,还差点错过了和自己最喜欢的女同学说再见!

冬冬真是好惨啊。没想到到了《庆余年》,小朋友还

是那么惨!刘桦给他当老师,不是带他半夜去挖尸体练解剖,就是给他喂毒药让他自己去解毒……小朋友都忍不住哀嚎,“我只是个孩子啊!”

A

C

B

1、三本《科学趣味》杂志2、40年前创刊的《科学文艺》3、鲁迅翻译的《环游月球》4、刘慈欣《地火》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