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Preview:

DESCRIPTION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的类型与原因 经济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发展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贸易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原因与类型. 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原因 要素积累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类型 平衡增长 不平衡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的类型与原因 经济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发展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贸易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原因与类型 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原因 要素积累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类型 平衡增长 不平衡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 S• 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的 6 个特征: 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都相当高; 生产率增长率高; 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提高;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迅速改革;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世界增长是不平衡的。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般说来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二、经济增长的原因

(一)要素积累

当技术条件既定时,显然投入更多的要素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所以要素积累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从要素积累过程来看,劳动力的积累主要受一国人口自然增长、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和外来移民因素的影响,而资本存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本国投资的增加和外来资本的注入。

(二)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意味着投入产出模型的改变,它使等量的投入能实现更大的产出,生产要素由此得到节约。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

中性技术进步( neutral technical progress )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capital-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

三、经济增长的类型

(一)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是指劳动和资本增长比率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按两要素的增长比率同时向两个方向外移。结果,新旧两条曲线(要素增长前后)与任何源于原点的射线相交时,两个交点的斜率相等。图 13-1A表明了 A国生产要素平衡增长的情况。

平衡增长

6070

2040

140

50 130140 260 280

B’

Y

A

X

B

图 13-1A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A国劳动和资本要素都增长 1 倍时,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相同的比例向外平移

(二)不平衡增长

不平衡增长是指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以不同的比率增长。这里为简化只讨论一种要素增长而另一种要素不变的情形,如图 13-1B所示。

不平衡增长

B

A

130

8070

140 150 X

Y

图 13-1B当只有劳动增加一倍时, X(劳动密集型产品)比 Y增加的多(但是不到一倍)。同样,当仅资本加倍时,Y的增长大于 X的增长,但也不到一倍(见虚线)。

第二节 经济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要素积累对生产的影响—— 雷布津斯基定理

技术进步对生产的影响

一、要素积累对生产的影响—— 雷布津斯基定理

1955 年雷布津斯基提出雷布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

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如图 13-2。

雷布津斯基定理

20

10

80

50 130 270

M

Y

A

X

B

7060

Y

PM=PB=1PB=1

0

图 13-2 仅劳动要素增长时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二、技术进步对生产的影响 随着生产要素的增长,所有类型的技术进步都使国

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外移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类型和速度,这里仅讨论中性的技术进步。

图 13-3显示了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技术进步发生前的情形,以及仅在 X生产中或仅在 Y生产中(虚

线)劳动和资本效率增加一倍后的情形。

技术进步对生产的影响

B

A

140

70

140 260 X

Y

A’

B’

280100500

A国技术进步前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技术进步仅在 X 和仅在 Y 的生产中发生的情况。

图 13-3 中性技术进步

第三节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贸易量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 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 经济增长的贸易量效应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影响 小国情况 大国情况

技术进步、贸易与福利 两国的情形

一、经济增长对贸易量的影响 贸易量是一国的生产量与消费量之差,而经济增长

体现为一国生产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后者又会导致该国产品需求发生变化。

因此,经济增长的贸易量效应是由经济增长对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综合影响效应构成的。下面在假定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消费

效应和贸易量效应加以分析。

(一)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

假设: A国只有两个部门:出口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X和进口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部门Y。

令ε=(△Y/Y) /(△NI/NI)(其中: NI为国民收入)。 ε表示本国可进口产品供给的收入弹性。其含义为经济增长使国民收入增加,这种增加会使可进口产品的国内产值有什么变化。如图13-4和表13-1所示:

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Y

XB2S2B1S1

O

S1

A1

S2

A2

M

P1

P2

N

图 13-4 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

ε<0 超顺贸易

ε=1中性增长

0<ε<1 顺贸易

ε>1逆贸易

ε>1 超逆贸易

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表 13-1 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

新生产点范围

名称 进口供给的收入弹性

倾向

NB2 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ε<0 贸易增长大于经济增长

NP2 顺贸易倾向增长 0<ε<1 贸易增长大于经济增长

P2 中性增长 ε=1 贸易增长等于经济增长

MP2 逆贸易倾向增长 ε>1 贸易增长小于经济增长

MA2 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ε>1 贸易增长小于经济增长

(二 )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

假设: A国只有两个部门:出口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 X和进口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部门 Y。

令η=(△ Y/Y) /(△NI/NI)(其中: NI为国民收入)。 η表示本国可进口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其含义为经济增长使国民收入增加,这种增加会使可进口产品的消费量有什么变化。

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Y

XB2

U1

B1X1

O

Y1

A1

U2

A2

E

C1

C2

F

图 13-5 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

η>1 超顺贸易

η>1 顺贸易

0≤η<1逆贸易

η<0超逆贸易

η=1中性增长

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表 13-1 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

新生产点范围

名称 进口供给的收入弹性

倾向

EA2 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η>1 贸易增长大于经济增长

EC2 顺贸易倾向增长 η>1 贸易增长大于经济增长

C2 中性增长 η=1 贸易增长等于经济增长

FC2 逆贸易倾向增长 0≤η<1 贸易增长小于经济增长

FB2 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η<0 经济增长,贸易减少

(三 )经济增长的贸易量效应

对一国而言,贸易量的实际增长取决于生产和消费的纯效应。

如果生产和消费都是贸易促进型的,贸易量的扩张比例要大于产出增长的比例。

如果生产和消费都是反贸易的,则贸易量的扩张比例要小于产出增长的比例,甚至有可能出现贸易量的下降。

如果生产是贸易促进型的,而消费是反贸易型的(或者两者相反),这时,贸易量取决于两种相反效应的对比。如果生产和消费都是中性的,贸易和生产会同比例扩张。

在以下推导中,仍然假设 X为可出口产品, Y为可进口产品。如图 13-6-1、图 13-6-2和表 13-3。

中性贸易效果 Y

XDB

Q

O

B‘

D‘

C

C‘

Q‘A‘

A

图 13-6-1中性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贸易效果 Y

X

RU1

QO

C“

A

Q‘

VW

C

C‘

D

A‘Q“

图 13-6-2 经济增长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表 13-3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生产效果

消费效果

超顺贸易倾向

顺贸易倾向 中性 逆贸易倾向

超逆贸易倾向

贸易效果

超顺贸易倾向 超经济增长

超经济增长 超经济增长 非逆经济增

长 不定

顺贸易倾向 超经济增长

超经济增长 超经济增长 不定 逆经济增长

中性 超经济增长

超经济增长 中性 非超经济增

长 逆经济增长

逆贸易倾向 非逆经济增长 不定 非超经济增

长非超经济增

长 逆经济增长

超逆贸易倾向 不定 逆经济增长 逆经济增长 逆经济增长 逆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影响

一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影响贸易量,而且如果该国是贸易大国,则经济增长还会影响其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该国的贸易利益。

对于小国来说,由于其进口难以影响国际价格,通常都是国际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小国贸易利益的分析与大国不同。

(一)小国情况

小国是指一个国家小到不能影响它的贸易商品价格,这样,该国的贸易条件将保持不变。如图 13-7A和图 13-7B所示。

小国情况

E

0

1020

7080

160

E’’Z

E’

BM

PM=PB=1

PB=1

70 120 130 220 270 X

Y 劳动增加一倍后, A 国以 PM=PB=1 的价格用 150X 交换 150Y ,达到无差异曲线Ⅶ的水平。由于劳动加倍而消费的增加低于一倍(比较 Z 点与 E 点),A国的社会福利下降了。

图 13-7A 要素增长、贸易与福利:小国情况

小国情况(提供曲线)

E

150

60

150 X

Y

600

Z

PM=PB=1

A 国

A 国 *

要 素 增 长 前 , A 国以 Px/Py=PB=1 的 价格用 60X 交换 60Y 。要 素 增 长 后 , A 国以 Px/Py=PB=1 的 价格,用 150X 交换 150Y。

13-7B 要素增长、贸易与福利:小国情况

(二)大国情况

1、增长与国家的贸易条件和福利

如果不考虑增长的原因和类型,只要增长在不变条件下增加国家的贸易量,那么它会使贸易条件恶化。反之,在不变价格下,增长减少国家的贸易量,则贸易条件会改善。这就是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 terms-of-trade effect )。

福利效应( wealth effect )是指增长改变了每一个工人或每人的人均产出量。

经济增长对国家福利的效应取决于其对贸易条件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净效益。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则该国净福利增加;如果增长和贸易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国家的福利无疑会减少;如果福利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两者变动方向相反,那么国家的福利由两种相反力量的相对强度决定是恶化、改善或保持不变。

大国情况

B

E

100

8070

70 240 270 X

Y

160 Z

NM

PM=PB=1

PB=1PN=1/2

ⅢTⅣ

100 130120

100

3020

图 13-8A 要素增长、贸易与福利:大国情况

假设 A国是大国,伴随着经济增长和贸易,贸易条件从 PM=PB=1恶化到 PN =1/2 时, A国的产量由 N 点确定,消费由无差异曲线Ⅳ上的 T点确定。与小国的情况相比, A国的福利下降得更多。

大国情况(提供曲线)

E

150

60

150 X

Y

600

Z

PM=PB=1

A 国

A 国 *

T

PN=1/2

B 国70

140

图 13-8B 要素增长、贸易与福利:大国情况

2、不幸的增长

不幸的增长指大国经济增长引起贸易条件下降很多,以至社会福利下降程度远高于人均产量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改善程度,从而使国家福利出现净下降。

不幸的增长可能由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引起,也可能由于技术进步,图 13-9 解释了劳动要素增长所导致的不幸的增长。

不幸的增长

B

70

50

140 160 X

Y

B’

28070600

PB=1

80

20

130

C

EⅢ

G

PC=1/5

劳动要素的增长使 A国贸易条件恶化。 A 国经过交换,消费点为 G,位于更低的无差异曲线Ⅱ上,尽管 A 国出口商品数量增加,但净福利水平下降。

图 13-9 不幸的增长

不幸的增长更有可能在 A国的下述情况下发生: 增长使 A国的出口在贸易条件不变下大大增加 A国是大国,出口增加过大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世界上其他国家对A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非常低,

因而 A国的贸易条件会大大恶化

A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强,以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将引

起国家福利的减少

3、有助于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图示

现在分析当 A国仅资本(稀有要素)增加一倍,因而福利效应使国家福利增加的情况。如图 13-10A和图

13-10B所示。

有助于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图示

B

130

8070

70 150 X

Y

EⅢ

WⅥ

UⅤ

PB=1

PS=2

PR=PB=1

RS90

105120

200 95

100

110

120

130

图 13-10A 增长改进了A国的贸易条件和福利

图 13-10A显示了 A国在经济增长前及仅资本倍增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 PB=1 的不变相对价格下, A国生产点为 R( 110X , 105Y ),消费点为 U 点,位于无差异曲线Ⅴ上。由于劳动和人口未变, A 国的福利增加。

有助于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图示

U

40

60 X

Y

400

E

PM=PB=1A 国’

A 国

W

PS=2

50

50

B 国

30

20

10

302010

60

图 13-10B 增长改进了 A国的贸易条件和福利

图 13-10B 用提供曲线表明了当 A国自身的贸易条件受影响和不受影响时,这种类型的增长对贸易量和贸易条件的影响。例如,因为在价格不变时 A国的贸易量减少,因此A国的贸易条件从 PR=PB=1改善为

PS=2 。此时, A 国的生产点为 S

( 120X, 90Y),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Ⅵ上的 W 点。这样,由于财富和贸易条件两种效应的结果,一国的福利有所增加。

三、技术进步、贸易与福利(一)两种商品均发生同等程度的中性技术进步 在两种商品都发生同等程度的技术进步时,会使两种商品生产在相对价格

不变条件下以相同的比例增长。这时,如果每种商品的消费也成比率增长,那么贸易量会在不变的条件下,也以不变的比例增加;

若可进口商品消费增加的比例超过可出口商品消费增加的比例,则贸易量增加的比率会比生产增长的比率更高,因为可进口商品消费的较快增加促进了贸易;

反之,若可进口商品消费增加的比例小于可出口商品消费增加的比例,则贸易量增长的比率会低于生产增长的比率。然后,无论贸易量如何,代表性公民的福利也会在劳动和人口不变,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长,因为生产和消费都较以前增加

(二)可出口商品发生中性技术进步 如果仅在可出口商品的生产中发生了中性技术进步,会促使贸易量的增加。

例如,若A国仅在商品 X的生产中发生中性技术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仅沿 X轴扩张(如图 13-3所示)。在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国 X的产量将比图 13-7A中所示增加更多,同时商品 Y的产量下降。 A国将达到比Ⅶ更高水平的无差异曲线,并且贸易量也比图 13-8A中增长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代表性公民的福利提高了(与图 13-8A中仅劳动增加的情况相反)。

(三)可进口商品发生中性技术进步 如果仅在可进口商品 Y中发生中性技术进步,生产可能性曲

线会仅沿 Y轴扩张(如图 13-3中虚线)如果贸易条件、偏好、劳动力数量都保持不变,贸易量将下降,但国家福利增加。

当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性技术进步时,会引起贸易量的升或降,但福利却总是增加的。通常非中性技术进步也是如此。总之,对小国而言,由于贸易条件不发生变化,无论发生何种类型的技术进步总是会增加小国的社会福利。

四、两国的情形

(一)发生在两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

如图 13-11,假定 A、 B两国均为大国且两国需求偏好稳定,增长前两国的提供曲线分别为“ 1”和“ 2”,A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X, B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Y。

发生在两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

150

60

150 X

Y

600

E6

PB=11

1*

270

140

2*

1’

2’

E9

E7

15

140

7015

E8

E3

E1

E2E4

E5

图 13-11 发生在两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

若仅 A国劳动力增长,则 A国提供曲线由 1转到 1*,均衡点为 E2。此时,

A国贸易量增加, A国条件恶化, B国贸易条件改善。 若仅 B国资本增长,则 B国提供曲线由 2转到 2*,均衡点为 E3。此时, B

国贸易量增加, B国条件恶化, A国贸易条件改善。 若仅 A国资本增长,则 A国提供曲线由 1转到 1’,均衡点为 E4。此时, A

国贸易量减少, A国条件改善, B国贸易条件恶化。 若仅 B国劳动力增长,则 B国提供曲线由 2转到 2’,均衡点为 E5。此时, B

国贸易量减少, B国条件改善, A国贸易条件恶化。 若 A国劳动力增长, B国资本增长,则 A国提供曲线由 1转到 1*, B国提供曲线由 2转到 2*,均衡点为 E6。此时,贸易量扩大,但两国的贸易条件不变,

仍为 1。

若 A国资本增长, B国劳动力增长,则 A国提供曲线由 1转到 1’, B

国提供曲线由 2转到 2’,均衡点为 E7。此时,贸易量减少,但两国的贸易

条件不变,仍为 1。 若 A、 B两国都发生劳动力增长,则 A国提供曲线由 1转到 1*, B国提供曲线由 2转到 2’,均衡点为 E8。此时, A国条件恶化, B国贸易条件

改善,贸易量由两国劳动力的相对增长比率决定。 若 A、 B两国都发生资本增长,则 A国提供曲线由 1转到 1’, B国提供曲线由 2转到 2*,均衡点为 E9。此时, A国条件改善, B国贸易条件恶

化,贸易量由两国资本的相对增长比率决定。

(二)两国消费偏好的变化和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经济会增长,一国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偏好的变化同经济增长一样,通过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而影响提供曲线。

如果由于偏好的改变, A国要增加产品 Y的消费, A国将愿意为每单位进口的 Y提供更多的产品 X。也就是说, A国对任意给定的 X出口量愿意接受更少的 Y。这就造成了 A国的提供曲线如图 13-11所示从 1转到 1*,从而引起贸易量的增加和 A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另一方面,如果 B国对产品 X的偏好增加,其提供曲线会从 2转到 2*,从而引起贸易量增加和 B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两国的偏好均发生变化,那么两国提供曲线均会发生移动。贸易量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取决于两国偏好的变化类型和程度。

第四节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理论和经济发展 贸易作为增长的发动机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评价

国际贸易与技术传递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外贸依存度 对外贸易乘数

一、贸易理论和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 :国际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分化和生产率

的提高,加速经济发展。 李嘉图:一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赫 -俄: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益,发展经济。

赫克歇尔 -俄林 -萨缪尔森定理、雷布津斯基:探讨了贸易对生产结果、进出口价格及要素报酬的影响,认为国际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如果各国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世界的总产出将会增加,通过贸易可使各国均受益。但是,发展中国家攻击传统贸易理论是静态的,只可能在某一时期的某一点上使福利最大化,但不能保证总是如此。这样就是传统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脱钩。

二、贸易作为增长的发动机

(一)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1.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该国具有提高进口水平的手段。

2. 贸易将引起投资领域的变化并促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贸易可以带来规模经济。

4.出口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5.出口具有关联效应。

(二)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评价 1.过分夸大了对外贸易的作用。

2. 忽略了对经济增长机制的分析。

3. 掩盖了国际贸易领域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际贸易与技术传递 格罗斯曼( G.M.Grossman )与赫尔普曼( E.Helpman )在 1991 年的文章《贸易、知识外溢与增长》中指出:考虑到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贸易利益表现为一个经济体在开放状态下比封闭时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但这些观点并未考虑到开放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一国通过对外交流可以获得国际上已积累的大量知识存量以及一些新的发现,从而贸易可以在长期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一般认为,贸易促进国际技术传递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效应 越开放的国家从其他国家学到先进技术的机会就越大,美国经济

学家芬德雷( R.Findlay)用“传递效应”( contagion theory)来解释这种现象。

同技术创新的发明者或获得者接触和交流,技术创新可以被有效地复制。

国际贸易提供了这种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使一国的生产者能够进口封闭状态下本国不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了解其他国家的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

干中学效应 干中学效应指出,企业生产效率随着生产数量的扩大和经济的积累而增加,

同时知识的外溢使所有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在生产最终产品时的效率都能有所提高。

当考虑到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时,这种效应就不仅仅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了,因为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之一是产品的增值链加长,即一种产品的生产可能包括几个国家的共同参与。这样,对外加工企业进口国外的关键料件和设备进行组装生产,可以在加工过程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国外同行的知识和技术窍门,逐步掌握生产这些中间产品的能力,使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另外,在出口过程中,国外的消费者往往会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反馈,使企业

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同时促进企业创新和学习世界新技术。

演示和培训效应 虽然掌握先进技术的外国企业会努力对技术进行保密,但是为了

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需要,企业必须对商品进行演示,说明其新产品的质量、特点、功能、使用方法等。

此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要提供安装及售后服务。对于很多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企业还会对客户进行使用技术培训。

这些都为其他企业通过技术外溢进行学习模仿和创新创造了条件,使后者又可能以更低的成本开发出相似的产品。

四、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一)外贸依存度 涵义:指一个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少数情况下用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其他经济体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及该经济体加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计算:外贸依存度 =进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或

进口依存度 =进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或

出口依存度 =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为了保持国际可比性,一般情况下,外贸依存度的计算要将进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按一定的汇率折算成美元。折算时,一般采用年平均汇率,若果汇率波动较大,则用近三年的平均汇率折算。

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有: 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规模 外贸政策等

如果一国实行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则外贸依存度就可能较高,相反内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定导致较低的外贸依存度。

(二)对外贸易乘数 基本含义:出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增加,其增加的规模要成倍于出口的增加,

进口则相反。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 推导公式:

式中, Y代表国民收入; C0 为自主消费; α为边际消费倾向;

G、 I分别表示政府支出和投资,通常假定与 Y无关,即为常量表示为 G0 , I0;

X为本国出口,而出口与进口国收入有关,所以假定与本国 Y无关,为常量 X0;

M0为自主进口; β为边际进口倾向

)}({ 00 YMXIGYCY

计算:

因为 α>β,所以出口乘数大于 1,这意味着,出口的增加将带来产出的增加,其增加的规模将成倍于增加的出口;

同样可知,进口乘数为负,且绝对值大于 1,即进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减少,其减少的规模成倍于增加的进口。

-1

1

0dX

dY出口乘数

1

1

0dM

dY进口乘数

第五节 贸易发展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贸易发展方式与贸易发展战略 坚定的外向型战略 一般的外向型战略 一般的内向型战略 坚定的内向型战略

三种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与分析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

一、贸易发展方式与贸易发展战略

世界银行根据有效保护率、对进口的直接控制程度(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的运用)、对出口贸易的奖励、汇率定值的程度四项指标,对 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1963-1985 年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将贸易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分为四种:

(一)坚定的外向型战略

指对出口的奖励在不同程度上抵消了进口壁垒对出口的限制,即采取中性的贸易政策;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之与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汇率大体相等。

(二)一般的外向型战略

指奖励制度偏向为内销生产,不重视为外销生产。但对本国市场的市级保护率较低,有限制的使用许可证等直接控制办法,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汇率差别很小。

(三)一般的内向型战略

指奖励制度明显偏向为内销生产,不重视为外销生产。表现为对本国市场的市级保护率较高,广泛实行对进口的直接控制和许可证办法;对出口给予一定的奖励,但很明显有反进口的倾向;本国货币的对外定值过高。

(四)坚定的内向型战略

指奖励制度强烈的鼓励为内销生产;对本国市场的平均保护率很高,普遍实行直接的贸易限制和许可证制度;汇率定值高出很多。

实践表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一国迅速摆脱落后,获得发展。开放度越大,发展的机会就越多。

二、三种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与分析

(一)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的概念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利用初级产品出口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这里的初级产品指的是农、矿、特产等。

2.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的利弊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这对于它们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口必需品,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长期采用这种战略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障碍:( 1)从需求方面看,国际市场上对初级产品的需求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 2)从供给方面看,当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农产品的增长部分大部分被国内吸收而不是用于出口。而如今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市场上已经没有优势了,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自然很难长期凑效;

( 3)初级产品的出口连锁效应较弱,导致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展缓慢。

(二)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具体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1.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

( 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2)“中心 - 外围说”

( 3)“二元经济结构论”

2.进口替代战略的发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分为两个阶段:

①发展加工业、一般消费品工业为主的进口替代阶段

②发展耐用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为主的进口替代阶段

3.进口替代战略的保护措施

发展中国家为了扶持进口替代工业,特别是在进口替代工业建立的初期,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①关税保护

②进口配额

③使本国货币升值

④对进口替代工业在资本、劳动力、技术、价格、收益等方面给予优惠,使他们不被外国产品挤垮。

4.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缺点

进口替代战略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 1)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2)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成长的独立性。

( 3)具有国际收支效应。

( 4)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培育本国的的管理技术人员,带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获得工业化带来的动态利益。

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这一战略时都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

表现为:

①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②进口替代战略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强。

③国际收支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④进口替代的进一步发展,会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

(三)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一国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本国的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对原来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成为进口替代,即用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来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并以此推动本国的工业化。

1.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依据

“资源禀赋论”

自由贸易理论

2.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阶段

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阶段

①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主要发展加工工业,以生产一般消费品为主,如食品、服装、玩具等。

②当第一阶段出口商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其中某些产品的市场容量已逐渐趋于饱和或生产与贸易条件已变得不利时,就转向以机器设备、机床、电子仪器等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生产为主的出口工业。

3.出口导向战略的保护措施

( 1)在出口方面,放宽外贸管制,实行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

( 2)在进口方面,放松对进口的限制。

( 3)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出口企业一定政策倾斜。

( 4)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合理的汇率政策。

4.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 优点:

( 1)刺激了整个工业经济效率的提高。

( 2)出口导向经济由于开放度高,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有激烈竞争,风险大,但信息灵通,反馈快,容易抓住发展机遇。

( 3)出口导向的工业化能克服发展中国家市场狭小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4)在第一阶段,出口替代部分较多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因此能够吸收较多的劳动力,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而且由于出口的增加,带来外汇状况的改善,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能力增强,使实际工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从而有利于工业部门利润的增长和积累的增加,提高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运用出口导向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出口导向工业主要面对国外市场,因而加深了这些经济部门对国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

②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发展出口导向工业引进了大量的外资,这些外资增加了对一些出口导向工业部门的渗透和控制,使得大量的利润外流,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外债急剧增长。

此外,还有收入不均、两极分化等问题,这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阻碍了他们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六节 贸易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选择贸易发展战略的原则 影响贸易战略的因素

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 我国对外开放的途径与方式

一、选择贸易发展战略的原则(一)立足于提高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的含义

指一国产业在与其他国家生产者进行公开竞争时的创新与升级能力,即以竞争优势表现出来的该国产业获得较高生产力水平并使之持续提高的能力。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三种状态及相应的贸易战略

用制造业产值比重与其产品的出口比重之比,来衡量工业制成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即 C=M/E,

其中, C为制造业的比较国际竞争力, M为制造业产值比重, E为制造业出口比重。根据 M与 E的各自变动及相互结合,可以得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三种状态以及应采取的贸易战略:

M>E或 C>1的状态 :内向型进口替代战略 M>E或 C=1的状态 :出口导向战略的初期阶段 M<E或 C<1的状态 :出口导向战略的中后期阶段

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只有从竞争力优势出发制定的外贸战略和政策,才既能体现参加自由竞争的自由贸易政策的要求,又能包含必要的保护贸易的实施,既能保护幼稚工业,又不保护落后。

从竞争力优势出发制定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不是片面强调出口导向或进口替代,而是使这两种外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兼容两者的优点,避开两者的缺点,可以真正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二)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相结合

(三)符合国际惯例

此外,维护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捍卫国家的独立自主等等,都是一国制定贸易战略时需要坚持的原则。

二、影响贸易战略的因素(一)国内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发展规模

3.国际政治的影响

4.利益集团的影响

(二)国际因素

1. 其他国贸易政策的制约

2.世界经济发展水平

3.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发展(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

我国的对外政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途径与方式

1. 对外贸易

2.引进技术

3.利用外资

4.创办经济特区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