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Preview:

DESCRIPTION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一、贫 血. 贫血( anemia )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参考值低限。. 1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 ) 血象: ( 1 ) RBC 、 Hb 均减少,以 Hb 减少更为明显 ( 2 )轻度贫血时成熟 RBC 的形态无明显改变; 中度以上才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3

一、贫 血

•贫血( anemia )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参考值低限。

4

1 、缺铁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 )• 血象:( 1) RBC 、 Hb 均减少,以 Hb减少更为明显( 2)轻度贫血时成熟 RBC 的形态无明显改变; 中度以上才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 重度贫血时 RBC 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并可见嗜多色

性红 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 WBC 、 Plt 计数正常,严重贫血时,均可轻度较少。

5

• 骨髓象 ( 1)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 (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

(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 ( 4)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 5)成熟红细胞中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中度贫血时,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为环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易见。

6

7

8

2 、溶血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 HA )• 血象:( 1) RBC 、 Hb 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 Howell-Jolly 小体等

( 3)网织红细胞增多( 4)急性溶血时 WBC 和 Plt 计数减少。

9

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减低。( 2)红系显著增生,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

( 3)粒系相对减少。( 4)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10

11

12

3 、巨幼细胞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 MegA )

• 血象:( 1)红细胞和血红红蛋白减少。(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巨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 Howell-Jolly 小体、 Cabot 环。

( 3)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 4)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5)血小板减少。

13

骨髓象( 1)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 2)红系明显增生,以巨早幼红细胞为主。( 3 )粒细胞系相对减低,以巨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为主。

( 4)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 5)巨幼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为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分裂型细胞多见,易见 Howell-Jolly 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等。

14

15

16

4.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 AA )

•血象: 全血细胞均减少

17

骨髓象:( 1)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比值正常。( 2)红系减少,形态正常( 3)粒系减少,形态正常( 4)巨核细胞减少 ( 5)非造血细胞增多

18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症状。

二、白血病

19

(一)急性白血病血象的共同特点

(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2)白细胞计数不定。( 3)血小板计数减少。

20

(二)急性白血病骨髓象的共同特点(二)急性白血病骨髓象的共同特点

(1)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2) 粒红比值正常、增高。 (3) 以某一类原始细胞增多为主 ( FAB≥30% NEC ,WHO≥20% )伴有白血病的形态改变(裂孔现象、断尾现象、篮状细胞、 Auer 小体)。

(4) 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减少。

21

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型:

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 AML ) 分为 M1 ~ M7 7 个亚型。

22

M1

•原始粒细胞≥ 0.90 , 下阶段细胞少见。

23

24

M2

•原始粒细胞≥ 0.30 ~ 0.89 , 早幼粒细胞及下阶段> 0.1 , 单核细胞< 0.2 。

25

26

27

M3

•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0.30 可见 Auer 小体

28

29

M4

M4 a: 原粒 +早幼粒增多,原单 +单核 ≥ 0.20

M4 b: 原单 +幼单增多, 原粒 +早幼粒≥ 0.20

M4 c: 具有粒单特征的原始细胞≥ 0.30M4Eo: 上各型 +嗜酸细胞 0.05~0.30

30

31

32

33

M5

M5a原始单核细胞≥ 0.80M5b原始单核 +幼稚单核细胞 0.30~0.80

34

35

36

M6

•骨髓中红系细胞> 0.50 • NEC 中原始粒细胞≥ 0.30

37

38

M7

•原巨核细胞≥ 0.30

39

40

41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 ALL )• 分为三个亚型:( 1) L1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2) L2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不均( 3) 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42

43

44

45

3. 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 CMLCML ))• 血象:血象:(( 1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随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随病情发展贫血加重,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情发展贫血加重,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22 )白细胞显著增高,多数在()白细胞显著增高,多数在( 100~300100~300 ))×10×1099//LL ,,

(( 33 )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急变期血小板进行性)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急变期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下降。。

46

骨髓象的特点骨髓象的特点( 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2)粒红比值显著增高。( 3)幼红细胞增生受抑,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 4 )粒系显著增生,各阶段粒细胞均增多,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粒细胞常见大小不一,核质发育矢衡,核分裂象易见。

( 5)巨核细胞早期增多, 晚期减少。

4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48

MDS 分型 血细胞形态学 骨髓细胞形态学

难治性贫血 (RA) 原始细胞 <0.01 原始细胞 <0.05

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S) 原始细胞 <0.01 同上,环铁粒幼细胞

>0.15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

原始细胞 <0.05 原始细胞占0.05-0.20

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 (RAEBT) 原始细胞 >0.05 原始细胞 0.20-0.29

或见 Auer 小体慢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

以上任何一型并伴有单核细胞增多 (1×10

9/L)以上任何一型或伴有幼稚单核细胞增多

MDS 五种类型

49

MDS 各型的血液学特点

血液

RA RA-S RAEB CMML RAEB-T

血红蛋白 ↓ ↓ ↓ ↓ ↓

白细胞 正常 /↓ 正常 / ↓ ↓ 单核↑ ↓

原始细胞 < 1 < 1 < 5 < 5 > 5

血小板 正常 / ↓ 正常 / ↓ ↓ 正常 / ↓ ↓

骨髓

红系形态异常 +~+++ +~+++ +++ ++ +++

环状铁粒幼细胞 > 15%

粒系形态异常 0~+ 0~+ +++ +++,单核↑ +++, Auer小体

原始细胞 < 5 < 5 > 5~20 > 5~20 > 20~29

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0~+ 0~+ +++ +++ +++

50

51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multiple myeloma,MM)

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四四 . .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52

•血象:(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减少,多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2)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3)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53

骨髓象 骨髓象 (( 11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2 )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的比例随骨髓瘤)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的比例随骨髓瘤细胞百分率的高低而不同,可轻度减少或显著细胞百分率的高低而不同,可轻度减少或显著减少。减少。

(( 33 )出现典型的骨髓瘤细胞,数量及形态上相)出现典型的骨髓瘤细胞,数量及形态上相差悬殊。差悬殊。

54

55

56

57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