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画说 兵团 新闻线索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郭恩格版式设计:武帆 电话:0991-5509362 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兵团发展历史连环画之九十三 扫描二维码 即可查看往期内容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内地一些大城市的有志青年, 怀着“好儿女志在四方”“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 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雄心壮志,告别父母亲,离开繁华 的城市,来到新疆。1961年至1966年,根据国务院的指 示,兵团相继接受安置了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武汉、 浙江和江苏6个省、市的支边青年。支边青年在兵团老 干部、老战士的言传身教下,闯过思想关、劳动关、生活 关,成为农垦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出许多英雄 模范人物。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王鸿庆/绘 爱洒边疆 爱洒边疆 无怨无悔 无怨无悔 1.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兴起了“好儿女志在四方,到新疆干革命”的支援边疆 热潮。当时只有16岁、还是中学生的庄锦楠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加入到报名去新 疆的行列。 2. 庄锦楠是家中长女,母亲舍不得女儿远走他乡。庄锦楠的父亲是上海第 二医学院的干部,积极支持她去新疆锻炼,并帮助她做妈妈的思想工作。母亲见 拦不住了,只好让步。 3.1964年,庄锦楠带着激情、希望,挥泪告别亲人,登上了西行的列车,最后来到了 荒凉贫瘠的农二师孔雀一场(今二师二十八团)。场领导和老职工非常热情地接待了 上海支青。 4.庄锦楠和大家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大通铺;干的工作是深挖排碱渠、削平沙包、平整土地;待遇是军事化供给制,每月3元 津贴费;吃的是包谷馍和水煮的白菜、萝卜。 5.庄锦楠每天起早摸黑,不是挖排碱渠,就是挑土筐。肩膀压肿了,咬紧牙关 坚持一担一担的挑;坎土曼把手掌磨出了血泡,包扎一下继续干,几个月过去,手上 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7.1968年秋,庄锦楠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怕她经不起这生离死别的打击,没把 实情告诉她,只是写信先告诉了连队领导,请他做庄锦楠的思想工作。当庄锦楠得知 母亲病故的噩耗,抑制不住悲伤,放声大哭。 8.后来,庄锦楠的父亲也病故了,由于通讯和交通的不便,等她赶回上海时,父亲已 经入土了,庄锦楠只有泪流满面地长跪在父母亲的墓碑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作为父 母亲的爱女,在他们弥留之际,没有能够见最后一面,这成为庄锦楠终生的遗憾。 9. 庄锦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74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期 间,她多次被评为团里的“五好工人” “先进生产工作者”。 10.时光荏苒,昔日的荒碱地在兵团人的手中变成了良田。把自己一生的年华全部奉 献给了这片热土,看着荒凉大漠有了绿色,庄锦楠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她觉得自己 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和人民。 6.生活环境的艰苦及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庄锦楠苦闷过、彷徨过、动摇过,但 经过艰苦的锻炼和连队领导的教育,庄锦楠扎根边疆的思想越来越坚定了。

爱洒边疆 无怨无悔 - epaper.bingtuannet.comepaper.bingtuannet.com/pc/att/201901/15/67580961... · 荒凉贫瘠的农二师孔雀一场(今二师二十八团)。场领导和老职工非常热情地接待了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爱洒边疆 无怨无悔 - epaper.bingtuannet.comepaper.bingtuannet.com/pc/att/201901/15/67580961... · 荒凉贫瘠的农二师孔雀一场(今二师二十八团)。场领导和老职工非常热情地接待了

8版客户端画说兵团

新闻线索邮箱:[email protected]年1月15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郭恩格 版式设计:武帆

电话:0991-5509362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兵团发展历史连环画之九十三

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往期内容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内地一些大城市的有志青年,怀着“好儿女志在四方”“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雄心壮志,告别父母亲,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新疆。1961年至1966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兵团相继接受安置了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浙江和江苏6个省、市的支边青年。支边青年在兵团老干部、老战士的言传身教下,闯过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成为农垦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王鸿庆/绘

爱洒边疆爱洒边疆 无怨无悔无怨无悔

1. 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兴起了“好儿女志在四方,到新疆干革命”的支援边疆热潮。当时只有16岁、还是中学生的庄锦楠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加入到报名去新疆的行列。

2. 庄锦楠是家中长女,母亲舍不得女儿远走他乡。庄锦楠的父亲是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干部,积极支持她去新疆锻炼,并帮助她做妈妈的思想工作。母亲见拦不住了,只好让步。

3. 1964年,庄锦楠带着激情、希望,挥泪告别亲人,登上了西行的列车,最后来到了荒凉贫瘠的农二师孔雀一场(今二师二十八团)。场领导和老职工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上海支青。

4. 庄锦楠和大家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大通铺;干的工作是深挖排碱渠、削平沙包、平整土地;待遇是军事化供给制,每月3元津贴费;吃的是包谷馍和水煮的白菜、萝卜。

5. 庄锦楠每天起早摸黑,不是挖排碱渠,就是挑土筐。肩膀压肿了,咬紧牙关坚持一担一担的挑;坎土曼把手掌磨出了血泡,包扎一下继续干,几个月过去,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7. 1968年秋,庄锦楠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怕她经不起这生离死别的打击,没把实情告诉她,只是写信先告诉了连队领导,请他做庄锦楠的思想工作。当庄锦楠得知母亲病故的噩耗,抑制不住悲伤,放声大哭。

8. 后来,庄锦楠的父亲也病故了,由于通讯和交通的不便,等她赶回上海时,父亲已经入土了,庄锦楠只有泪流满面地长跪在父母亲的墓碑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作为父母亲的爱女,在他们弥留之际,没有能够见最后一面,这成为庄锦楠终生的遗憾。

9. 庄锦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74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期间,她多次被评为团里的“五好工人”“先进生产工作者”。

10. 时光荏苒,昔日的荒碱地在兵团人的手中变成了良田。把自己一生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这片热土,看着荒凉大漠有了绿色,庄锦楠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她觉得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和人民。

6. 生活环境的艰苦及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庄锦楠苦闷过、彷徨过、动摇过,但经过艰苦的锻炼和连队领导的教育,庄锦楠扎根边疆的思想越来越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