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防患于未然 ——灾害风险管理 于汐 防灾科技学院

防患于未然 ——灾害风险管理 - xuetangx.comtype@asset+block@第二篇_第1章_风险识别与度量.pdf · 3 第三章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4 第四章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防患于未然——灾害风险管理

于汐防灾科技学院

第二篇 灾害风险分析

第一章 灾害风险识别与度量1

第二章 损失分布与风险估计2

第三章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3

第四章 地震灾害风险分析4

引言

n 风险分析是一种确认灾害风险性质和范围的方法,

包括风险识别与度量和估计。

n 灾害风险分析通过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脆弱条件,

以及二者结合时可能对暴露的人员、财产、服务设

施、生计,以及它们依存的环境造成的损害。

第一章 灾害风险识别与度量

n 第一节 灾害风险识别

n 第二节 灾害风险度量

第一节 灾害风险识别

n 一、灾害风险识别

n 二、灾害风险识别方法

早知道 ……… 就不会

早知道 作好抗震设计 就不会 造成大楼倒塌

早知道 改进电力输配设计 就不会 造成全市

大停电

早知道 不滥垦滥伐 就不会 造成泥石流

早知道 拉登要发飙 就不会 造成911

第一节 灾害风险识别

911事件时间序列表:n 8:46,Boeing767飞离波士顿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

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92全部遇难。

n 9:03,Boeing 767飞离波士顿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

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65全部遇难。   

n 9:45,Boeing 757飞离杜勒斯被劫持,撞向五角大楼一角。

机上人员64全部遇难。   

n 10:20,Boeing 757飞离纽被劫持,直向华盛顿,准备撞击

美国国会大厦。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

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机上人员45全部遇难。

n 21时00分:美国总统布什与同僚们认定本·拉登是幕后主

使,911是作为报警电话号码,恐怖分子挑衅。

美国911调查结果震惊公众:惨烈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美国事件调查报告:

Ø 美国未能阻止“9·11”事件的发生,

主要是因为美国领导人未能认识到

威胁的严重性;

Ø 调查委员会认为,美国情报机构缺

乏想像力,没能向布什和克林顿提

供对付“基地”组织的新选择,尤

其是军事选择;

Ø 美国有关部门错失10个阻止“9·11”

袭击的机会。

911事件对风险识别的启示:

(1)风险识别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3)某种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没有被识别出来将

会导致灭顶之灾。

一、灾害风险识别

(一)灾害风险识别定义

n 灾害风险识别就是指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

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灾害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

过程。

n 灾害风险识别关键词:

Ø 感性认识;历史经验;资料记录;专家咨询……

一、灾害风险识别

(一)灾害风险识别定义

n 灾害风险识别就是指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

的和潜在的灾害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n 灾害风险识别关键词:

Ø 感性认识;历史经验;资料记录;专家咨询……

1.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

n 1.1风险感知定义

n 风险感知通常是指人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

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且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

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n 属于心理学范畴

1.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

n 大众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必然影响大众对待客观事物的态

度。国家诸多涉及大众的决策,都须争取大众的理解和

支持。民众的态度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存在风险

的问题往往可能是大众敏感的问题。

n 因此,氏众的“风险感知”是决策者不能够忽视的。这

也是我们“风险感知”研究的意义所在。

1.风险感知

n 1.2风险感知的的结构——两个基本纬度

n 忧虑风险纬度:

n 与风险的灾难性与不可控程度相联系的;

n 未知风险纬度:

n 代表风险的可知,性程度。

1.风险感知

n 1.3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n 个体因素

n 人格特征、知识经验等个体因素会导致不同的风险认知特点

n 期望水平n 风险情景(期望值)对于个体的风险认知有着参照,

性的作用。个体对风险的期望值不同,会导致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差异。

2.风险感知

n 1.3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n 风险沟通

n 当广泛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风险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的缺乏会引起公众的高度焦虑。同样,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信息传播的时间顺序、方式和范围都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涟漪效应)

n 风险的可控程度n 当个体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或事物互动的结果时,个

体是属于收益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好处更胜于避免可能的损失;而当个体无法控制结果时,个体是属于损失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损失更胜于可能的好处。

2.风险感知

n 1.3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n 风险的性质

n 研究发现,人们对概率小而死亡率大的事件风险估计过高,而对概率大而死亡率小的事件风险估计过低;对迅即发生、一次性破坏大的风险估计过高,对长期的、潜伏性的风险估计过低。

n 知识结构n 研究表明,如果公众对特定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如

果了解得比较全面,对该事件结果的认知能够客观地知觉

2.风险感知

n 1.3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n 成就动机

n 个体在冒险性上的差异与个体接近成功与回避失败的不同倾向有关,尤其需要技能的条件下更是如此。

n 事件风险度n 事件风险度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所以当个体面

对高风险度的事件时,会知觉到较大的风险;当个体面对低风险度的事件时,只会知觉到少许的风险。

2.风险感知

n 1.4风险感知的心理测量范式n Slovic等人提出的心理测量范式是目前较流行的

风险认知研究方法。

n Slovic的心理测量范式包括n 对测量结果进行排序(the ratings)n 相关分析(the correlation analysis)n 因素分析等(the factor analysis)

2.风险感知

n 风险感知在心理测量范式中运用了两种方法:

n 揭示优先法

(the revealed preference approach)

n 表达优先法

(the express preference approach)

2.风险感知

n Starr于1969年首先提出了揭示优先法

n 他的假设是通过尝试错误,人们对于任一与风险相关

的事件都己在利与弊的平衡中达到了一个“基本的理

想状态(essentially optimum)” 个体可以利用历

史的和当前的有关风险的利与弊的数据,去获得一个

“可接受”的风险——利益均衡的模式。

2.风险感知

n Fischhoff etal(1978) 发展了另一种类型的分析方法,即表述优先法

n 表述性优先法用传统问卷形式,直接通过被试而获得大量的信息

n 优点:n 它可以获得人们目前状态下有关态度的信息;n 它允许我们从多方面考虑风险问题的得失、利弊,而不仅仅

局限于经济或某一方面的考虑;n 可以同时收集大量的信息,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才居

进行加工处理。

2.风险感知

n 近些年来,许多关于风险认知的研究部采用了这一

方法(Slovic 1987)。这些研究揭示出风险认知可

量化与可预测的性质。心理测量技术似乎非常适宜

于鉴别各种不同的团体对于风险认知的相似与差异

性特征。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

n 风险商——准确估算概率的能力

n 大多数人会高估中彩,低估离婚的可能性

n 案例3: 风险商测试:www.projectingpoint.com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

案例1:机场安检——一种表演(show,秀) 911后每一种新恐怖阴谋都最终令安检更复杂!(1)鞋子炸弹与安全剧场;(2)情报举报与被动与无奈;(3)感到安全与真正安全,这件事很好,做了感觉更好;(4)控制错觉的是是非非;注意:机场排队时间成本是80亿/年,恐怖活动的目标达到了,因为破坏后续的影响远超恐怖活动本身!

n 案例2:华尔街的风险评估专家救不了我们

(1)1970s:华尔街投资人——资深扑克、桥牌玩家和棋手

(2)1990s:华尔街是风险规避者的天下(宽客——

quantitive)

(3)2000年后:风险商低了——忽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

n 有效区分两种风险的能力:

(1)必须规避的风险,通过防止损失或者伤害才能生存下

来;

(2)必须冒的风险,通过获得竞争优势才能蒸蒸日上!

——克▪ 芬斯顿(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

走出一团,必须穿越迷糊之谷——亚当▪ 斯密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痴心妄想与证实偏见:

(1)痴心妄想:

婚姻与爱情;空头无罪(卖空=混蛋);乐观偏见

(2)证实偏见:

接受观点——支持观点——保证权威

(2,4,6)游戏——彼得▪ 沃森(英国心理学家)

(3)后见之明:球赛

如果我们那么有先见之明,为什么没有控制世界啊!

我错了,但是。。。

因此,了解不同观点,特别寻求相反观点!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群体性疯狂:

人是以群体的方式思维,人们会集体发疯,然而慢慢地、

一个接一个恢复理智——查尔斯▪ 麦肯

(1)从众心理

从荷兰郁金香狂热到2007-8的金融危机惊人相似——投

机泡沫

(2)马丁格尔法赌博

赌徒每次输掉之后就将下一次赌注加倍,一直到赢为

止——尼克▪ 里森导致巴林银行倒闭

因此,了解不同观点,特别寻求相反观点!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赢得人生风险(赌博)

道德主义者谴责彩票,他们从普通赌徒的激情中丝毫看不

到任何好东西。就如无神论者批评宗教一样——查尔斯▪ 兰

(1)赌博——决策论研究起点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约翰▪ 冯▪ 诺依曼与奥斯卡▪ 摩

根斯顿合著 ;

不去赌博——现状

赢——潜在收益

去赌博 输——潜在损失

直觉感受一样有用——效用

(2)一定要清楚你到底知道多少吗?

n 敢于冒险比谨小慎微更好!

n 没有绝对保证的事情,《新手正传》台词“如果你想要

保证,那就买一台烤面包机吧!”

n 与机会和平共处吧,承认它的天性和不关心你,但永不

绝望!

n 打赌之道:捷足者未必先登,强者亦未必一定取胜——

蒙▪ 鲁尼恩

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商赢得人生风险(赌博)

3.风险的分类

n 3.1按照风险影响范围的分类

n 1、基本风险

n 2、特定风险

3.风险的分类

1、基本风险是由非个人的因素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波及很大范围的风险。

战争、失业、罢工、地震、洪水等

2、特定风险是由特定的社会个体所引起的,通常是由某些个人或者某些家庭来承担损失的风险。

火灾、爆炸、盗窃等

3.风险的分类

n 3.2按照风险后果的分类

n 1、纯粹风险

n 2、投机风险

3.风险的分类

n 1、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

火灾、疾病、死亡n 2、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

可能的风险;股票、囤积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名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3.风险的分类

n 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比较(1)控制风险:纯粹风险---措施降低风险影响 投机风险---提高风险承受能力(2)风险补偿:纯粹风险---保险(可保风险) 投机风险---金融衍生合约(3)损失角度:纯粹风险---社会财富和人身净损失投机风险---没有净损失(你赔我赚)

3.风险的分类

n 3.3按风险标的分类n 财产风险:导致财产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n 责任风险:依法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

失应负法律赔偿责任的风险。n 信用风险:无法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

的风险。n 人身风险:因生、老、病、死、残而导致的风

险。

n 3.4根据风险的来源分类n 自然风险:地震、火灾、洪水等n 人为风险:(1)社会风险 (2)政治风险 (3)经济风险 ……

3.风险的分类

当今时代,风险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仅来自于我们生活其中的自

然环境,还来自制度环境,也来自我们作为集体或个

人做出的每个决定、每种选择,以及每次行动。

——尼克拉斯·卢曼

在我们被风险包围着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风险。

(1)社会风险

当代社会风险具有跨区域、全球化;个体化;难以感知;难以

控制;更强的扩散性;更广的关联性;更大的危害性等特性。

当社会风险处于生成、酝酿阶段时,它是隐性的;一旦社会风

险爆发,便是显性的,表现为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

(1)社会风险

(1)社会风险

n 跨区域

n 全球化

n 个体化

42

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可能带来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蝴蝶效应

n 难以感知风险的冲突点与始发点往往并没有明显的联系,有时人们生活在远离风险源头的地方,却同样未能幸免。风险的传递与运动是潜在的,在不知不觉中,风险已经悄悄地逼近。

43

44

n 难以控制当代社会风险已经难于具体化,变得极其复杂。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完善,在为控制风险提供越来越完美解决办法的同时,却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

对于人造风险,历史上没有为我们提供前车之鉴,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风险是什么,就更不要说对风险的精确计算了。风险包含的灾难越多,危害越大,我们获得所冒风险的经验的可能性就越少。 —— 安东尼·吉登斯

富士康12跳

5月26日23时许,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视察深圳厂区当天晚上,富士康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

1月23日,19岁员工马向前

3月11日晚,20多岁李姓男工

3月17日上午,田姓女子

3月29日凌晨,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湖南籍男工

4月6日下午,未满19岁的江西籍饶姓女工

4月7日下午,18岁云南籍宁姓女工

5月6日凌晨,24岁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性员工

5月11日晚上,一名女子

5月14日, 21岁安徽籍梁姓员工

5月21日凌晨, 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

5月25日凌晨,富士康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成为“第11跳”;

富士康引发中国社会大思考

n 更强的扩散性短短一个月零20天,一连发生6起校园砍杀案!

时间 事件发生地 结果

3月23日 福建南平实验小学 杀死8名、重伤5名小学生

4月13日 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 2死,5伤

4月28日 广东雷州雷城第一小学 砍伤15名学生和1名老师

4月29日 江苏泰兴镇中心幼儿园 伤29名幼儿,2名幼师,1名保安

4月30日 山东潍坊尚庄小学 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

5月12日 陕西南郑幼儿园 7死,20多伤

n 更广的关联性

某种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悄悄地转化,当风险不能得到及时控制时,将引起社会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社会处于崩溃边缘。

n 更大的危害性

在当代社会,任何不幸事件一旦发生,都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和更大的伤害,其危害的深度和广度是传统风险所无法比拟的。

(1)社会风险

2017年12月23日16时12分 48

政治风险n 一般是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一个国家可能与另一

个国家发生战争或因外敌入侵、内战、恐怖事件而造成的动乱、意识形态分歧、地区性冲突以及党派斗争等因素造成的风险。

n 例如:

1、叙利亚危机;

2、埃及(开罗);

3、利比亚;

4、伊拉克…

(2)政治风险

n 政治风险n 有时也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和

政府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政府的不作为或直接干预也可能产生政治风险。

n 例如:

启东事件;非法拆迁;重庆“村官”被劳教养…

(2)政治风险

n 经济风险(经济危机)n 经济萎缩、罢工、失业率增加、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出口收入剧减、出口竞争能力低落、粮食与能源进口大幅上升、外汇枯竭、货币大幅贬值等因素造成的风险。

n 例如: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

(3)经济风险

3.风险的分类

n 3.5按照损失的承担者分类n 私人风险

n 企业风险

n 公共风险

n 国家(政府)风险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组织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

时间

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得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总会存在一定偏差,风险管理就是要将这种偏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际可能的结果

组织预期实现的目标,例如

价值增长

企业风险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状态。在某些场合,如在概率统计、财务管理以及投资管理等领域,风险通常指的是未来结果相对于某个期望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在另一些场合,风险指的可能就是结果的期望值(或指某个特定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本身。

风险的两种含义

相对于期望值或平均值的变动水平

期望值本身水平

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分类(1)内部 外部战略风险 新技术,新产品,购并风

险,品牌建立,收益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法律改变,诉讼,失去主要客户或供应商,竞争对手

财务风险 现金流,资产流动性, 经济周期,股票市场,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

运营风险 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赔偿责任

管理责任,合规,供应链

危害性风险 火灾,车船事故,人身伤亡

自然灾害,偷窃,恐怖袭击

中国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对风险的分类

企业风险的分类

国内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常用的分类

l市场风险l财务风险l信用风险l运作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l政治和法律风险

企业风险的分类

企业风险分类(1)

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业风险的分类

企业风险的分类

l 信用风险(1988)l 市场风险(1996)l 操作风险(2004)

公共风险

n 公共风险(基础风险):指对不特定人或多数

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带来危害的事件发

生的一种可能性。

n 公共安全风险因素通常包括实质风险因素、心

理风险因素和道德风险因素。

国家(政府)风险

n 国家风险: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主权风险的范围内,国家作为交易的一方,通过其违约行为(例如停付外债本金或利息)直接构成风险,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变动(例如调整汇率和税率等)间接构成风险,在转移风险范围内,国家不一定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但国家的政策、法规却影响着该国内的企业或个人的交易行为。

3.风险的分类

n 私人风险

n 企业风险

n 公共风险

n 国家(政府)风险

3.风险的分类3.6 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风险分类

3.7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分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资料来源:1、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突发事件分了四大类

资料来源:陈安(中科院)

3.7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分类

n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风险;

n 2、事故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可能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风险 ;

3.7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分类

n 3、公共卫生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包括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

n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特定区域风险天安门、体育场馆周边

专业领域风险地震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

特定阶段风险奥运、亚运、世博

3.8应急管理工作的风险分类

3.9不同学者对风险的分类

n 黄崇福 n 1、伪风险,也称确定性风险:可以用系统模型和现

有数据精确预测的与特定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n 2、概率风险:可以用概率模型和大量数据进行统计

预测的与特定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n 3、模糊风险:可以用模糊逻辑和不完备信息近似推

断的与特定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n 4、不确定风险:用现有方法不可能预测和推断的与

某种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

3.9不同学者对风险的分类

n Starr n 1、真实风险是指完全由未来环境发展所决定风险;n 2、统计风险是指由现有数据可以进行认识的风险;n 3、预测风险是指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在此基

础上建立系统模型,从而进行预测的风险;n 4、察觉风险是指通过人们的经验、观察、比较等来

察觉到的风险,是一种主观感知的风险。

一、灾害风险识别

(二)灾害风险识别需要解决的问题n 将可能发生哪些灾害风险事件?

(列举灾害风险/可能出现的损害情况)

n 这些灾害风险事件为什么发生?可能怎样发生?可能在哪发生?(可能导致灾害事件发生的原因、致灾因子、风险源)

n 这些灾害风险事件可能产生怎样的影

(灾害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次生、衍生灾害,承灾体损害情况和方式)

一、灾害风险识别(三)灾害风险识别的基本步骤

n 排查、分析所有可能的风险

n 筛选、排除

二、灾害风险识别方法

n (一)历史灾害数据资料分析

n (二)灾害风险系统(或流程)分析

n (三)灾害领域专家经验和自由讨论(主讲)

n (四)灾害风险相关信息搜集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1.德尔斐方法简论Ø 德尔菲(Delphi)是一处古希腊的遗址,传说预扑未来的阿

波罗神殿所在地。

Ø 美国蓝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以更好地收集和改进专家意见的方法,以“德尔菲”为代号。

Ø 德尔斐方法是专家咨询法,就一定的问题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由专家提出意见,将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的综合、整理、归纳,经过多轮反复,到一种比较一致、可靠性高的结论。

Ø 德尔菲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德尔斐几乎成为了最主要的方法,应用各个领域。

Ø 普遍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确定过程。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2.德尔斐方法的基础和特点

Ø 基础Ø 德尔菲法本质上一种“群决策”;

Ø 建立在满足一致性条件的专家群体意见的统计结果对决策具有协助作用。

Ø 特点Ø 匿名性。专家小组的成员通过匿名的调查表形式进行,充分

发挥专家的独立思考作用;

Ø 重复性。经过多轮不断重复的、受控的信息反馈,使成员的意见渐趋收敛。

Ø 统计性。对专家的集体意见进行统计处理。

3.德尔斐方法的构成要素

Ø 协调人Ø 确定需要征询的问题;

Ø 挑选专家;

Ø 发出征询调查表,收集、归纳、综合、整理、分析和反馈;

Ø 完成最终征询意见报告,提出决策建议;

Ø 专家小组Ø 广泛的代表性;

Ø 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知识深厚、富于独立思考;

Ø 有兴趣、有时间;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3.德尔斐方法的构成要素

Ø 一套特制的征询调查表Ø 填写调查表的说明:目的、意义、如何填写调查表;

Ø 简介德尔韭方法;

Ø 问题明确、集中、数量适宜(尽量避免交叉、含糊、组合);

Ø 提供组织内部、外部相关问题的背景资料、信息、数据等;

Ø 向专家提供方便(设计的合理、便捷);

Ø 用语要准确( 附以必要的“术语”、解释);

Ø 要留专家写出自己意见的地方(专家交流的重要方而);

Ø 不显露领导者的个人意见。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4.统计分析方法Ø 中位数法

Ø 中位数代表专家意见的平均值,专家意见越集中,中位数代表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Ø 在EXCEL 计算中位数:“MEDIAN(A1: Al3)”

Ø 四分线法

Ø 将按顺序排列的数据四等分,小于中位数的四等分点称为下四分线点,大于中位点的四分等分点称为上四分点;

Ø 数列上、下四分点代表了数据的置信区间,是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反映;

Ø 在EXCEL计算上、下、中位数的公式:“ QUARTILE (Al: Al3, m)”;m=1,2,3分别代表下、中、上四分位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5.德尔斐方法的优点、局限性、注意事项Ø 优点:

Ø 匿名性,保证专家独立判断;

Ø 每一专家相同的权重,避免名人、权威占主导地位。

Ø 局限性:

Ø 征询意见结果受主观认识的限制;

Ø 专家思维的局限性会影响最终结果。

Ø 注意事项:Ø 征得专家同意;

Ø 专家需要了解德尔菲方法及程序;

Ø 协调人不得介入、导向专家的意见,特别注意反馈意见的撰写。

专家咨询法——德尔斐方法

举例

n 假设采用德尔菲方法对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调查,16位专家最后一轮的预测数值从小到的大的排序为:

n 通过EXCEL计算:

举例

n 四分位偏度 =-0.43

第二节 灾害风险度量

Ø 一、灾害风险度量定义

Ø 二、主观风险度量

Ø 三、客观风险度量

Ø 四、风险的最终度量——生活质量

一、灾害风险度量定义

Ø 灾害风险度量定义:衡量各致灾因子与承灾体作用

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Ø 具体包括:

Ø 主观风险度量

Ø 客观风险度量

Ø 生活质量——灾害风险的最终度量

二、主观风险度量

n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n (二)不不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n (三)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n (四)社会风险判断

n (五)风险沟通

二、主观风险度量l 风险度量——概率:

n 客观概率是指根据事物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

概率论知识科学的推断出来的概率;

n 主观概率 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大小的一种主观相信程度或置信程度的度量;

Ø 主观概率往往是因为或者没有历史数据无法估计未来事件发

生的概率,或者虽有历史数据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加入等导致

无法充分了解系统的不确定性无法估计概率;只能根据决策

者的经验、直觉、判断等来给出概率。

85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1.主观风险判断

n 主观风险判断不再被认为是错误的,而是被视为

不同的观点;

n 人的主观判断和以统计为基础的客观概率推断之

间有时候存在很大的差异;

n 主观风险判断和客观风险实际概率之间差异理论

不仅考虑个人偏好,也考虑其所在的社会和文化

环境。

挑战客观概率的主观风险判断Ø 如果你做一个深呼吸,你有超过99%机会吸入凯撒垂死时呼出的最后一

口气的分子。

Ø 如果苏格拉底致命的铁杯里装满了很多水,那么你喝下一杯水中就有可能含有一个同样的水分子。

Ø 在一个班里25名同学中,有超过50%可能性,至少有2个学生的生日是

在同一天。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Ø 根据Savage(1954)的观点,主观概率是一种见

解,是合理的信念的测度。

Ø 它是某人对特定事件会发生的相信程度的度量,

即他相信或认为事件将会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2.主观风险度量——主观概率

88

2.主观风险度量——主观概率

n 1913年,杰姆斯·伯努利(James Bernoulli)《未来

的推测》第一次系统的阐述客观概率的主观选择方

法,认为主观概率是一个人参与不确定事件的可靠

程度或者称为置信程度。

n 1926年,主观概率作为一种运算理论的正规概率系

统论述。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3.主观判断(概率)——支持理论

n 支持理论: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概率判断不符合

外延性原则,而是表现出描述的依赖性,即对同一

外延事件的不同描述所做出的主观概率不同;

n 支持理论区分事件和对事件的描述,事件的描述也

称为假设(hypothesis)。

n 主观概率判断不同于标准概率理论所认为的基于事

件A和B本身,而是基于对事件的描述A和B。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90

n 描述依赖性的原则和启发式的传统一致,因为不同启发式是由事件的不同描述引起的;

n 描述的依赖性一个基本起点:人们通常接受给与他们的问题而不去自动将它转换成其他的相等形式;

n 支持理论认为概率判断中外延性的失败不是一些少数孤立的现象,而是代表了人类主观概率判断中一个本质的特点。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3.主观判断(概率)——支持理论

Tversky和Koehler实验

n Tversky要求试验者先判断几个篮球队比赛的胜率,然后让他们评估各队的实力(支持度的判断)。n 结论:可以用实力评估来预测概率判断;

n Koehler等要求试判者断嫌疑犯的嫌疑大小或者犯罪可能的大小。n 结果发现可以用嫌疑性来准确地预测每个嫌疑犯犯罪

的可能性;

n 实验都证明了支持度和概率判断的线性关系,表明可以用支持来预测概率。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92

影响主观风险判断的因素比例构成

因素(Aspects) 影响值Contribution)

心理和社会因素(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spects) 80–90%

个体因素(Personal aspects) 10–20% 文化因素(Cultural aspects) 5%

Schütz & Wiedemann (2005) and ILO (2007)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远比文化方面得到了更大的关注 !

4.主观风险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风险判断概述

(二)依赖时间的主观风险判断

根据短期时间的主观风险判断,人们对风险事件

的情感反应具有短期记忆的特征

——Loewenstein等(2001)

例如:巨灾保险购买行为的实验研究表明:人们

的巨灾保险购买意愿具有短期记忆的特点

——Shafran(2011)

(二)依赖时间的主观风险判断

例如:

Ø 1994年Los Lomas地震,加利福尼亚地区地震投保率上

升到33%,2008年则下降到12%。

(Wilkinson,2008)

Ø 2005年Katrina飓风,美国洪水保险计划当年的投保率

增加了55%,2008年又下降到2005年水平。

(Michel-Kerjan等,2012)

不同时期的公众心理

恐慌心理发生发展转化机理示意图

(二)依赖时间的主观风险判断影响因素——公众心理

(三)不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n 通常,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影响着我们的

行为,而是我们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解释

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柯维

n 人们通常认为乘坐飞机比汽车更危险;

n DNA技术或放射性废弃物被认为是既可怕又未知风险,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众不会接受这类风险;

n 骑自行车或者踢足球,人们只能接受它们。

1.解释影响主观风险判断

(二)不依赖时间的主观风险判断

知识的程度和风险恐惧程度构成表 不知道风险(Unknown risk) 恐惧风险(Dread risk )

没有发现(三氯氰胺) 无法控制的 (癌症)

不知道的暴露(核辐射) 恐惧的(恐怖袭击)

延迟效应 (气候变化) 全球性大灾难(世界大战)

新的风险 (???) 致命结果(核泄漏)

科学上未知风险 (基因突变) 不公平(贫困)

对下一代高风险(生态破坏)

不容易减轻(环境污染)

风险渐增(人工智能导致失业)

不知不觉(老年社会)

  个人作用(极端情绪)

2.知识的理解和恐惧程度影响主观风险判断

(三)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n 3.个体发展与主观判断

n 1961年,黎曼(Riemann)研究描述了不同心理类型

对风险的态度,例如:

Ø 歇斯底里的人通常对风险是开放的;

Ø 具有强迫症的人往往要花费精力来应对风险

n Wettig & Beinder证明人在幼年时期产生的负面的

经历造成的压力在人类大脑留下记忆的回路

Ø 例如:人们为了防止伤害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照顾 。

n 生活中是这样吗?请同学们举例!

99

(三)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3.个体发展与主观判断n 雷恩(1992年),他把不同的风险偏好分成以下五类:

Ø (1)原子化的个体。这类群体对风险的理解表现为信奉生命是上天安排,认为风险不能被人类控制,安全就是幸运;

Ø (2)官员或管理者。这类群体对风险的理解为只要相关组织和部门管理者做好日常控制管理,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Ø (3)商人。这类群体对风险的理解是风险也同时能够提供机遇,人们需要接受风险并利用风险来获得收益;

Ø (4)平等主义者。这类群体对风险的理解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风险应当进行规避,除非风险是不能避免的;

Ø (5)隐居者。这类群体对风险的理解:只要是不参与强迫他人的行为或活动,风险是可接受的。

(三)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3.个体发展与主观判断

n 环境条件也影响人们的主观风险判断

例如:当人们处于较高压力情况下,由于人们的行为被强烈

的感性所支配,一般表现是不理性的,然而这种感性却是对

风险评估的捷径 。

因此:Sandman (1987)定义风险为“危险+愤怒”

(三)依赖时间的个人主观风险判断

4.个人信息处理

n 人类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处理是理性决策关键问题

n 人们通常在灾害刚刚结束一段时间内的风险感知

是最强烈的,但随后慢慢消退。

n 大约7年后,灾害风险的感知比较低的水平

n 常规的信息事件则是不间断反复被人们感知并且

影响人们的信息处理。

因此,人们常常“过了伤疤忘了疼 ”!

102

(四)社会风险判断

1.长期社会主观风险判断

Ø 社会内部信息的流动过程影响个人的风险判断

Ø 举例:转基金技术 、PM2.5(北京雾霾)

l 开始(没有风险意识) 后来(逐渐意识风险)

监管机构通过实施新的法律 客观风险下降,

主观风险意识也下降。。。

103

沁园春·霾

n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

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n 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

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n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

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

n 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

n 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北京的雾霾!

2017年12月23日16时12分

开始!

后来。。。

现在。。。

108

(四)社会风险判断

2.短期社会风险主观判断

n 发达国家通过媒体信息处理,桑德曼Sandman

(1994年)发现:

n 风险和危害数量报道与风险的严重性是无关的。主观判断

风险的严重性在于报道是否及时,人们的关注,直观的视

觉印象是否接近真实性,显著性和艺术性;

n 大部分报道主要集中在社会的反应或者社会的关注度,如

自责、恐惧、愤怒和义愤;

(四)社会风险判断

2.短期社会风险主观判断

n 媒体对于风险的警告比较普遍,因而把媒体作为

一个早期预警系统是可以理解的。

n 解释某些信息是否是确切还是扰乱,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报道的记者个人,但媒体信息报道可能比

专家对安抚平静公众更有效;

n 对于危害和风险的报告,官方消息来源是最重要

的;

n 媒体更关注危险和恐惧事件的报道。

(四)社会风险判断

3.我国社会风险主观判断

n 我国公众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比较弱。

n 国内媒体对地震的报道过于片面,追求行为效应。

n 记者往往报道抓眼球新闻,比如汶川地震报道中,

从废墟里救出一个人等

n 记者往往忽略另一个事实,地震受灾和死亡的比例

通常是一百比一。但是没人告诉公众有可能面临这

样的局面:99%的灾民是没房子住、没水喝、没饭

吃、没医疗

(四)社会风险判断

3.我国社会风险主观判断

n 媒体告诉公众,家里的吊灯、花瓶等要固定好,家里

储备两到三天的水、巧克力和饼干等应急食品,有小

孩的,要多预备奶粉等。

n 居住在地震带上的居民,更应该对地震有忧患意识,

要有防灾的意识。

n 汶川地震发生时,北川的基站倒了,电话打不出去,

24小时内一点消息没有。如果北川县政府预备一部卫

星电话,把现场情况及时和外界沟通,那么就会及时

得到救援,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死亡2698人,失踪270人

将要发生危险 风险沟通

措施

危机沟通

将要发生 潜在的 实际发生

早期预警

预警

滞后预警

晚期预警

想象潜在的

媒体开始介入

公众议论

头脑战略

虚拟开始

经验开始

危险,风险和危机链(来源:Dombrowski,2006)

(四)社会风险判断

3.社会风险判断关键在于处理灾害风险的社会管理能力

预警和警报之间的区别(根据Dombrowski,2006)

预警 警报

社会管理联系 系统功能联系

感知提前 时间提前

评估提前 技术提前

社会提前技术上是清楚的,概要的

总体上是不确定的

(四)社会风险判断

(五)风险沟通

n 威廉从卡尔加里大学leiss建议:

一美元的风险评估应该在同一时间花费一美元

的风险沟通,否则,很容易地导致支付一美元

的风险评估和10或100美元的风险沟通。

116

(五)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问题

内部问题

关注的问题:*损坏的不同观点*评估的不同观点*查不确定性*不同的结果

社会问题:*不同参与者竞争*媒体压力*政治体制*合法性问题*致灾因子 与风险感知

执行问题*资源限制*协调限制*理解限制*信任限制*技术限制

风险沟通不同问题的总结(Wiedemann,1999)

1.风险沟通问题及其执行

117

五、风险沟通

专家判断:*科学技术*概率定义*可接受风险*知识的变化*风险对比*一般人

居民判断:*直觉能力*是或否*安全*真实或虚假的*个人观点*个体影响

专家和居民不同角度的风险问题比较(Wiedemann 1999)

2.专家与居民风险沟通问题比较

118

(五)风险沟通

n 危急时刻,如果信任某人并收集信息进行决策的

时间只有9秒钟 ,建议要求7—9秒钟读完 ;

n 长久时间,记住某些地方的海啸和地震(有的仅

仅可能每百年一遇),则要通过建纪念馆 。

3.风险沟通的时间问题

(五)风险沟通

三、客观风险度量

Ø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Ø (二)数学的风险度量

Ø (三)科学的风险度量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是风险识别的定性分析,人

们对风险感知的语言量化;

(二)数学的风险度量是风险估计的定量分析,人

们是对风险的理解模型;

(三)科学的风险度量是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是对具体人类自身及其社会经济生活的风险的描述和量化,其指标源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客观风险度量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1.风险矩阵的提出n 风险矩阵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1995)对采办项目的寿

命周期风险评估工作中,首次系统地提出并广泛应用了风险矩阵评估方法。

n 引自CoX Jr LA.What’s wrong with risk matrix[J].Risk Analysis,2008,28(2):497.

n 风险矩阵:通过测定后果和可能性进行排序并显示风险的工具。

n 引自(ISO 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标准)

n 可用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风险识别、排序和筛选,直观显示风险等)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2.风险矩阵构建n (1)明确评估主体及需求,系统分析风险定义;

n (2)开展风险识别,确定需评估的风险状态;

n (3)进行风险判断与估计,描述风险状态的概率和损失水平;

n (4)参考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划分概率和损失等级,建立风险矩阵;

n (5)依此对各风险状态进行风险评价。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3.确定后果(C)、可能性(P)的风险准则

(1)后果准则(C准则)Ø 风险后果的称为“后果水平”或“程度”;

Ø 应以组织的风险偏好为基础;

Ø 与风险后果的各种形态相适应;

Ø 从最轻微的后果到最严重的后果;

Ø 应是一种后果程度的标度:定量的、半定量的;

Ø 必须清晰阐述后果严重程度的意义、单位;

Ø 获得C 准则的方法。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2)发生可能性准则(P )准则

Ø 风险发生可能性的不同程度称为“可能性水平” 或“ 可能性程度”;

Ø 在明确风险后果,确定C 准则后建立P 准则;

Ø 应以组织的风险偏好为基础(覆盖“ 类别”、“数量”

Ø 考虑到风险后果的各种形态:对“后果”、不是对“事件”;

Ø 可能性程度的范国:从最低的可能性到最高的可能性;

Ø 以5个可能性程度较好,覆盖“不确定性” 的范围;

Ø 应是一种可能性程度的标度:定量的、半定量的(如“概率” 表示);

Ø 必须清晰阐述可能性标度的意义、单位;

Ø 获得P 准则的方法。

(3)建立风险矩阵

以可能性P为横坐标,以后果C为纵坐标,建立风险矩阵。

n 半定量矩阵n P、C 坐标的标度只有数值:在一个“风险结” 内的风险具

有相同的P 值、C 值;

n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风险最终的P 值、C值要取整;

n 最终结果之前,有两种情况:

n 评分时允许取小数

n 评分时不允许取小数, 计算平均值可能会出现小数.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3)建立风险矩阵

以可能性P为横坐标,以后果C为纵坐标,建立风险矩阵。

n 定量矩阵n P、C 坐标的标度是连续的数值,不存在“风险结” ;

n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风险最终的P值、C值可以有小数;

n 最终结果之前,有两种情况:

n 评分时允许取小数

n 评分时不允许取小数, 计算平均值可能会出现小数.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4)形成风险矩阵图

n 已经识别的风险,依据所建立P、C准则,可得出该风险的

P 值、C 值。将P、C 值代表的风险点坐标(P,C) 标入

已建立的风险矩阵,得到风险矩阵图。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

损 失 幅 度

4.风险矩阵——表现形式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5.风险矩阵——不同风险区域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区域 极低风险区 低风险区 中度风险区 高风险区 极高风险区

风险等级 2 3、4 5、6、7 8、9 10

处理原则 自留 预防或转移 转移 转移或避免 避免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6.风险等级及其风险带的建立(半定量)Ø 风险等级的表示:以(R=P×C)表示风险等级

Ø 首先,在“半定量”情况下建立“风险结”

P×C形成“风险结”。

Ø 然后,确定建立风险带的判据、形成风险带

Ø 定量:以风险等级数值大小来划分风险带

Ø 定性:以管理主体风险偏好为基础, 通过更

看重“后果” 还是“可能性” 来半定量划分

风险带。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6.风险等级及其风险带的建立(定量)

后果 C

频率P

风险等级等位线R=4

n (2)建立风险带;

n 在风险矩阵中做出不同风险等级数值的等位线,等位线将风

险矩阵划分为几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风险带”;

n 基于不同等位线的意义,清晰阐述风险带的数量和意义;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6.风险等级及其风险带的建立(定量)

后果 C

频率P低级风险带

中级风险带

高级风险带

n (3)在风险带的基础上形成风险图

n 风险带属于风险准则.根据预先设定风险准则,将所识到的

风险标入具有风险带的风险矩阵中,形成风险带下的风险图。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6.风险等级及其风险带的建立(定量)

后果 C

频率P

矩阵方法典型:NASA风险评估表

风险发生的概率水平描述

水平 描述 生命周期频率 可能预见的次数

A 频繁 频繁发生 一直出现

B 可能 发生数次 许多情况下发生

C 偶然 出现一次 数次

D 几率很小 不太可能发生 不大可能,但不能忽视

E 不可能 几乎不能发生,可能性为零 不可能,但存在几率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风险后果严重性水平描述

水平 描述 场景和细节

Ⅰ 灾难性的 死亡和系统损失

Ⅱ 致命的 一系列事故,一些系统的伤害

Ⅲ 微不足道的 很少的事故,微小的系统伤害

Ⅳ 可忽略的 伤害比微小事故少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风险矩阵构建

致灾因子概率

严重程度

灾难性(Ⅰ)

致命性(Ⅱ) 微不足道(Ⅲ)可忽视的(Ⅳ)

较大可能性(A) 1 3 7 13

可能的(B) 2 5 9 16

偶然的(C) 4 6 11 18

很少的(D) 8 10 14 19

不可能的(E) 12 15 17 20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可接受风险的评价

目标数值 类别

1—5 不可接受的(unacceptable)

6—9 带来不良效果的的(undesirable)

10—17 进一步评估可接受的(acceptable with further assessment)

18—20 没进一步评估可接受的(acceptable with further assessment)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矩阵方法典型:澳大利亚AS/NZS 4360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定性度量

水平 描述 情景和细节(可能性)概率

16 非常可能的几乎在所有条件下都会发生

>85%

12 较高的可能 在很多条件下会发生 50-85%

8 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能(有可能)

往往会发生 21-49%

4 不大可能 有时会发生 1-20%2 可能性非常小 没有预期过 <1%1 几乎不可能 可能但非常意外 <0.01%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风险后果的定性度量

水平 描述 场景和细节

1,000 灾害与巨灾死亡;释放有毒物质并对环境巨大影响;银行破产

100 严重事故使人严重受伤;释放有毒物质,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经济

20 一般性事故,潜在危险

需要医护治疗;释放有毒物质,但不会传播或不会对环境有影响;对商业利润有潜在损失影响

3 小事故需要急救;释放的有毒物质受到限制,对经济影响很小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4.2澳大利亚AS/NZS 4360标准

风险矩阵

可能性严重性

可忽视的 微小的 潜在大伤害的 很严重的 毁灭性

非常可能 16 48 320 1600 16000

可能性很高 12 36 240 1200 12000

一定可能性 8 24 160 800 8000

可能性很低 4 12 80 400 4000

非常不可能 2 6 40 200 2000

几乎不可能 1 3 20 100 1000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可接受风险评价

数值 种类

>1000 不可接受的

101—1000 不希望发生的

21—100 可接受的

<20 可忽略的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矩阵方法典型:Hicks风险度量健康风险频率度量

重要性 概率

经常(5) 每年1次或多于1次

很可能(4) 10年发生1次或超过1次

偶尔(3) 30年发生1次或超过1次

极少发生的(2) 200年发生1次或超过1次

不可能的(1) 200年发生不到1次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健康风险的结果度量

结果 公众健康结果

悲惨灾难性的(100) 成倍死亡和受伤

重大的(60) 单一死亡,永久残疾

严重的(25) 重大伤害,部分受伤或长久受伤

一般的(10) 小伤害,医药救助和不重的受伤

轻微(2) 轻伤,疾病,不必急救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风险水平与评价

风险分数 风险水平 必要的的行动

>400 极端风险 不能容忍风险,立即进行必要措施减轻风险

100-400 高风险长时间内是不能接受的,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30-100 一般风险 不希望的,从长远看需要评估风险减轻方法

<30 低风险不需要采取措施,周期性评估并保持低风险水平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示例:中国石化HSE风险矩阵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7.灾害风险的粗略度量信息与流程

l 风险度量需要的4类信息:

Ø 1.风险因素影响的对象对系统的重要程度评分(I)

Ø 2.风险因素的危险性等级评分(E)

Ø 3.风险因素的易发生性评分(P)

Ø 4.目前对该风险因素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分(C)

150

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E: 1—5分

致灾因子易发性

P:1—5分

承灾体脆弱性系数EF=0.2*E

风险后果IR=I* EF

风险发生可能性PR=P+C

风险总得分RR=IR*PR

承载体暴露性性

程度I: 1—5分

致灾因子控制有效性C: 1—5分

(一)粗略的风险度量

7.灾害风险的粗略度量

l风险度量步骤:

(二)风险的数学度量

1.潜在损失的数值风险

1 2( , , ... )nR f C C C

其中,R表示风险,

1 2, , ... nC C C 表示各种后果

2.风险的概率表达

1 2( , , ... )nR f P P P

其中R表示风险,

1 2, , ... nP P P 表示各种不同的后果发生的概率

(二)风险的数学度量

3.综合风险表达

( , )R f P C

其中R表示风险,C表示可能出现的结果,P表示其发生的概率。

(二)风险的数学度量

4.结果差异性——方差风险

2 ( ( , ), , )R f c p C P

(二)风险的数学度量

其中R表示风险,C表示可能出现的结果,P表示其发生的概率,。

n 科学的风险度量是对具体人类伤亡及其所面临社

会经济风险的描述和量化;

n 科学风险度量指标本身是基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

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三)科学风险度量

三、科学风险度量

死亡率定义:Ø 某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称总死亡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的频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Ø 死亡率还可按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分别计算,称为

Ø 特殊死亡率。

1、人口和年份的选择;2、不同的单位的选择;

(1)每年死亡人数 ;

(2)每一百万人中的死亡人数;

(3)每百万人中暴露在某种危险物下x公里的死亡人数;

(4)每单位密度的死亡人数;

(5)每个设施的死亡人数;

(6)每吨有毒物质排泄到空气中致死数量等等。

1.死亡率

(三)科学风险度量

考虑暴露时间的不同活动的死亡率(Melchers 1999)

活动类型近似死亡率(*10-9每

小时暴露死亡)每年通常暴露

的小时数通常死亡率(*10-6每年)

登山 30,000-40,000 50 1,500-2000

划船 1,500 80 120

游泳 3,500 50 170

吸烟 2,500 400 1,000

飞机 1,200 20 24

汽车 700 300 200

建筑施工 70-200 2,200 150-440

制造业 20 2,000 40

建筑火灾 1—3 8,000 8—24结构损坏 0.02 6,000 0.1

2.不同活动的死亡率

(三)科学风险度量

3.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

(1)个人风险Ø 个人风险定义:是指单独一个人在某个时间内(一年)

暴露在某种灾害风险中的伤亡风险。

Ø 个人风险取决于距离灾害风险源的地理位置,并被绘制成个人风险等值线图,

Ø 个人风险不是因人而异,而是针对不同地点的伤亡风险。

(1)个人风险——指标

n (1)个人风险图,也称个人风险地理分布图。表示特定场所可导致死亡的预测频率,而不管该场所是否有人存在。

n (2)最大个人风险,暴露于风险最高的人口密集区的个人风险。可以通过计算暴露人口中接触最大风险的人员的个人风险来获得。

n (3)年均个人风险(individualriskperannum,IRPAa)为一年时间内由于危险a 导致个人死亡的概率。可以通过一年内暴露于a危险中的一个群体观察的致死率来估计

n (4)潜在等效死亡率(potentialequivalentfatality,PEF)是指灾害引起人员不同程度伤亡等效死亡率的一定比例。例如,伦敦地铁的定量风险分析中将重伤的权重定为0.1,轻伤的权重定为0.01。

n (5)场地个人风险(localizedindividualrisk,LIR)为一个人一直处于某个场地(位置)时由于风险事故导致其在一年内死亡的概率,也称指定地点个人风险。根据场地个人风险可以绘制风险等高线图,多用于防灾减灾的土地规划,其原理与个人风险图一样。

(1)个人风险——指标

(三)科学风险度量

(2)社会风险Ø 社会风险定义:是指社会公众(或一个人群)在某段时间

内暴露在某种灾害风险中的伤亡风险。

Ø 社会风险通常用死亡事件频率分布来表示,常用图形表示导致N人或更多人死亡事件的频率,这类图形称为FN图。

Ø FN 图表法是1967年Famer首先使用的方法,英国科学家Farmer首次引进FN 图进行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评估技术的一个新突破。

Ø 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采用FN 图进行风险评估,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

(三)科学风险度量

(三)科学风险度量

k是常数,a代表考虑主观风险判断,其主要是描述风险厌恶的因子;在F-N曲线图中,a的变化影响曲线的坡度,k的变化导致曲线的移动。

(三)科学风险度量

(三)科学风险度量指标F-N曲线图

(3)社会风险与个人风险区别

个人风险(IR)社会风险(SR)的区别

(三)科学风险度量

四、风险的最终度量——生活的质量

n 引言

风险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人们更愿意比较

风险和收益,而不是单纯的去比较风险。因此,

进行风险判断如果单独考虑风险是不够的。因

此,风险度量还应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以及可

能带来的利益或优势。

四、风险的最终度量——生活质量

n (一)生活质量概述

n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n (三)生活质量指标

n (四)生活质量与法律

169

(一)生活质量概述

n 人类的各种行为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影响,可能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风险;

n 幸福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幸福的定义揭示了安全和风险这个重要命题;

n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定义是不同的;

n 不同时代生活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n 财富,娱乐,健康。。。

(一)生活质量概述

n 一个人通常认为娱乐或金钱(财富)等能够带来幸福;

n 同样的一个人在他生病时就会改变他的幸福观,幸福是他的健康;

n 可是当他康复之后,幸福可能又是娱乐或金钱

(一)生活质量概述

1.生活质量定义——幸福n 19世纪,哲学家如叔本华开始定义幸福;

n 1991年,施瓦茨等幸福从某种意义上是指“生活满意度” 是指需求和财产的比例——生活的质量;

n 长期的生活质量是由经济学家AC庇古(庇古1920年,诺贝尔1999年)引进的 ;

n 一个重要的实例就是截瘫与中彩票的人,人民在事件发生一年后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平均生活满意度基本相同。

n 巴苏给出目前国外关于生活质量的定义为“一个人和他与社会的和谐,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巴苏2004年)。

(一)生活质量概述

n 2.精神生活质量度量n 精神状态的生活质量参数——描述忧虑,一个简单的

方法是计算每天的担忧次数和持续性;

n 无后顾之忧的人,只是删除 了忧虑和反对继续记忆

(Fehm2000);

n 一个很好测量方法就是用所谓的生活变化单位

(LCU)。

3.精神与财富

(一)生活质量概述

n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

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

行为,从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

律的活动。

n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饥饿、口渴、寻求异性的情欲、爱情的快乐、和对于痛

苦的恐惧这种天性驱使着前进——人类伟大的自然界所

设定的善良目标。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1.生活质量尺度

生活质量尺度

客观生活变量 主观福利 社会质量

居住(房屋) 满意度 社会冲突

家庭财产 一般生活满意 对他人信任

社会关系 幸福 安全、自由

参与社会生活 忧虑 正义

生活标准 主观社会阶层 社会诚信

收入 乐观/悲观

健康 未来发展

教育和工作 个人生活条件判断  

2. 生活质量幸福的层次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幸福的层次及其构成

3. 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n 人类生活质量的度量很长历史时期都是被经济指标所

统治,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起初的人类

一直为了生存而挣扎奋斗着;

n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特别21世纪,人们对生活的

质量已经开始有了更多更广泛的理解和追求。人们开

始不仅仅考虑GDP和人均GDP,还引入了平均寿命、健

康指标和教育指标等。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n 3.1人类发展指数HDIn HDI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

GDP的对数,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n j是一个国家的价值,i是输入参数价值。

m a xm a x m in

i j i ji j

i j i jjj

X XI

X X

因此,HDI 定义为: 1j jHDI I

n HDI变量指标选择

n 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

n 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

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

n 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3.1人类发展指数——计算

3.1人类发展指数——计算

n HDI变量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n 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

n 成人识字率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0%和100%;

n 综合入学率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0%和100%;

n 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算例:

n 输入数据:

n 世界数据:世界平均期望寿命

假设是78.4,最小平均期望寿

命假设是41.8.世界最高读写能

力假设100%,最低是12.3%。人

均收入的对数最大是3.68,最

低值是2.34

n 该国数据;期望寿命是59.4,

读写能力60%,人均收入对数是

2.9

1

2

3

7 8 .4 5 9 .4 0 .5 9 17 8 .4 4 1 .81 0 0 .0 6 0 .0 0 .4 5 61 0 0 .0 1 2 .33 .6 8 2 .9 0 0 .5 8 23 .6 8 2 .3 4

j

j

j

I

I

I

0.591 0.456 0.582 0.5193xI

1 0.519 0.481xHDI

3.1人类发展指数——优点:

n 人类发展指数用较易获得的数据;

n 人类发展指数适用于不同的群体;

n HDI从测度人文发展水平入手,反映一个社会的

进步程度,为人们评价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

的思路。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4.经济福利指数n 经济福利是由个人福利和公共福利两部分组成

Ø 个人收入是决定个人福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内含的福利

数量则受制于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

Ø 公共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

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n 经济福利指数主要介绍作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替代品

的经济情况

Ø 指标测算:消费流量;财富股票;收入分配;经济安全。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经济福利指数(IEWB)计算参数

消费流量

家庭为单位修正的人均市场消费

人均没有报酬工作

人均政府消费

人均工作时间变量的价值

人均遗憾支出

人均期望生命变量的价值

财富储存

人均股本

人均研发

人均自然资源

人均人力资本

人均净外债

人均环境退化成本

收入分配

贫困率和贫穷程度

基尼系数

失业风险

经济安全

疾病财务风险

单亲贫困风险

年老贫困风险

5.真实发展指标(GPI)n GPI与GDP区别

n GDP没有对增加福利和减少福利的经济活动进行区

分,忽略了非市场交易活动的贡献;

n 例如,GDP把用于因犯罪、自然灾害、家庭解体等造成社

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均视为社会财富,这印证了

一些自然灾害之后灾区GDP反而增加。

n GDP中计算的因为环境污染带来的清洁支出,GPI认

为应该扣除。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5.真实发展指标(GPI)n GPI与GDP区别

n GPI指数对GDP忽略的诸如非市场服务如家庭工作

和自愿活动进行货币化,从经济角度对国家福利

进行测算;

n GDP只考虑给定年份的支出流,GPI则考虑了自然

和社会资本的耗竭,因而能反映现行经济活动模

式是否持续。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5.真实发展指标(GPI)n 优点:

n 把市场和非市场活动的价值都包含在一个简明的、

综合的框架中,从而有利于度量灾害风险带来的真

正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部损失;

n 局限性:

n 非市场性的货物和服务很难测算,需要一个修正的

核算体系,主观影响复杂,很难计算。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美国人口统计福利指数计算((Hagerty et al. 2001)

类别 权重 组成分类 权重

消费者态度 1%消费者信心指数 47%

消费者期望指数 53%

收入和就业机会 21%真正可支配人均收入 39%

失业率 61%

社会和自然环境 10%频临灭绝物种 32%

犯罪率 43%

离婚率 25%

休闲 50%168减去周工作小时 90%

真正休闲开支 10%

生产力和技术 18% 单位劳工工业产值 69%

单位劳工工业技术 31%

(二)社会和经济生活质量度量

6.人口统计福利指数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20世纪90年代,Nathwani等基于人均GDP和平均寿命两个社会生

活评价指标,提出了生活质量指数LQI(Life Quality Index),

并用于减灾措施效率评估。

1.生活质量指数概念模型

n g表示人均GDP,e表示平均期望寿命,则生活质量公式表示为:

n w表示整个寿命期内工作时间和平均期望寿命之比 :则整个生命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部分:和自由时间部分:

( ) ( )L f g h t

w e(1 )w e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生活质量公式L求导:

n 如果将求导后的公式中系数进行假设:1 2

d L d g d tc cL g t

1

2

t a nc c o n s tc

n 这样产生一对微分方程:1( ) cf g g 2 2( ) ((1 ) )c ch t t w e

n 假设人均收入和工作生命时间相关,那么LQI可以建议为:

1 2( ) ((1 ) )c cL c w e w e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进一步假设工作时间能够用来控制基本生活条件,那么基本生活条件的最大值可以通过求导数为零得到:

n 求函数微分得出:

n 当我们进一步定义常数为:

n 则可以得出:

0dLdw

1 201wc cw

1 2c c c

2 (1 )c c w 1c c w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进一步假设 是有效的,并且w的值在0.1和0.2之间,则可以大胆假设:

n 则有,

n 或者:

1c

(1 )(1 ) 1ww (1 )w wL g e

1w

qwL g e g e

(1 ) (1 )(1 )cw c w c wL g e c w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LQI主要用来风险估计,生活质量的变化胜于绝对基本生活条件。

因此,提高基本生活条件可以表达为:

n 如果L只有两个社会经济指标e和g组成,当dL=0时,则有:

01

dL de w dgL e w g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0

Ldg edL Lde

g

n 当e有变化时,为了保持L不变,应牺牲适当的g作为补偿;

n 理性人行为假设:生命所有的时间可分为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只有通过工作时间的劳动,才能获得享有生活时间的权利。

n 如果生活时间减少,则应有适当的劳动价值补偿: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1L

dg g weLde e wg

n 上试或改写成:

或,

n 从实用角度考虑,不妨假设GDP中投入 ,对平均寿命的改善量为 ,对公式进行变量分离,并对g进行由g到g+ 的积分,对c进行由e至e+ 的积分,得到将一个人生命延长 ,每年所需要的GDP投入为 , 则有:

1 0dg w deg w e

1 w dedg gw e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eg

g

ee

11[1 (1 ) ]wec g g

e

n 由于 是延长单位统计寿命年的费用,因此延长 年的总的GDP投入还需要再乘以 。

n 当取e时,可认为是对人生命的价值描述,记做ICAF(implied Cost of Averting a Fatality),

称为降低单位死亡人数的潜在货币价值:

n ICAF视为一个社会在其伦理框架和生产能力水平下,为拯救一个生命所能承受的最大成本,即生命统计价值。

cee

11[1 (1 ) ]weICAF c e g e

e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对于一般情况,设挽救的生命年为 ,则需要的GDP费用为ICAF(er);

n 基于LQI建立的生命价值转换函数,既利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考虑了社会层面的损失,也利用平均寿命考虑了个人福利方面的损失,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生命的货币价值,并且这两个指标都是客观指标,计算得到的转换价值也相对客观。

re

11( ) [1 (1 ) ]r wr r

eICAF e g ee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2.生命风险成本的衡量n 当实施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减轻风险时,将会对

LQI 产生影响,Nathwani 等在其著作中对LQI的

变化进行了衡量:

(三)生活质量指数(LQI)

n ΔLQI表示LQI指数的变化,Δg 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Δe表示预期寿命的变化

n 当LQI 指数的变化为非负时,风险管理措施才是合理的,这一准则被称为净效益准则或LQI 准表示为:

n 灾害中生命风险的降低预示着预期寿命的增大Δe和减灾成本的增加ΔC,减灾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上式可以转化为:

n 当公式左右两边相等时,减轻人员死亡的措施成本是最佳的。设ΔC=Δg,可以得到:

n ΔC即为个人预期寿命增加一年对应的最优安全成本。

n LQI方法得到的是基于社会角度的减轻生命死亡的成本,可以用来评估灾害研究中生命风险的成本。

n 假设投入相应的安全成本为C,其含义为,在目前伦理准则下社会为挽救个人生命不受灾害的损伤而愿意支付且负担得起的安全成本。

n 在LQI的基础上,C可以表示为:个人预期寿命增加1年对应的最优安全成本(ΔC)与预期寿命增加年数(Δe)的乘积:

n 公式中个人预期寿命增加的平均年数取e /2。

(四)生活质量与法律

n 社会、健康、自然和技术风险影响一个人的生命(生

活)常常是没有太多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公众没

能获得危险和风险的信息 ;

n 例如:PM2.5;三氯氰胺。。。n 因此,在客观风险方法中,社会风险被认为是最高风

险;发达国家这方面的预算是主要的花费,德国大约超过50%的预算来减轻这样的风险 。

n 现代社会建立目的就是能够创建安全的环境!

(四)生活质量与法律

n 3700年前Hammurabi的法典不是第一个法令大全,

是保护最好的的典籍!

n 法典区分可能减轻和不可能减轻损失的区别;

n 例如:如果牲畜的圈被闪电或狮子袭击导致牲畜死亡,

牧羊人会认为是上帝清理它们,并把杀死的牲畜返还

给主人。但是如果是牧羊人的责任导致损失则需补偿

主人。

(四)生活质量与法律

n 在德国,生命的权力和身体的完整不受损伤写在宪法的第二条款,第二段;

n 自从俾斯麦建立普鲁士王国时代,危险是一种没能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导致损失的情形;

n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经过Kalkar事件后试图定义可接受风险为“事实上预想不到的”和“不相关的”;但是,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标准

卡尔卡核电站变为卡尔卡奇境

(四)生活质量与法律

n 风险和可接受风险根据数学上可能性的定义直到现在也没有被

立法者采用;

n 1975年,管理者呼吁法官在明斯特(Munster,德国一小镇),

给出每年核事故的频率为10-7作为可接受风险;

n 1977年,10-7作为可接受风险指标估值被在Freiburg行政法

庭核准使用;

n 1997年,Hessian行政法庭拒绝给出可接受风险的数值。

n 今天,基于防患于未然的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将可接受风险的

可能性标准引入立法?

本章小结

n 风险识别n 风险的主观度量和客观度量

n 风险的粗略度量——风险矩阵n 风险的数学度量n 风险的科学度量

n 风险的最终度量——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