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國民小學 - web.spps.tp.edu.twweb.spps.tp.edu.tw/ezcatfiles/cust/img/img/52/615092498.pdf · 醫院、振興醫院、北投區運動中心及市圖永明、吉利分館等,交通便捷,教學軟硬體設備齊全。鄰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國民小學 105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

    目次 前言 .............................................................................. 0

    壹、學校背景分析 .................................................................. 1

    一、學校基本資料: ........................................................................................................................... 1

    二、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 ............................................................................................................... 9

    貳、課程發展組織 ................................................................. 12

    一、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 ......................................................................................................... 12

    二、課程發展委員會之功能與任務 ................................................................................................. 13

    三、領召會議、學年會議與領域課程小組備課之功能與任務 ..................................................... 14

    四、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流程圖 ..................................................................................................... 15

    六、本學年課程發展工作期程 ......................................................................................................... 16

    參、學校課程願景與目的 ........................................................... 19

    一、學校課程願景與課程訂定過程 ................................................................................................. 19

    二、學校課程願景的內涵及落實方式 ............................................................................................. 21

    肆、學習節數分配 ................................................................. 24

    一、學習節數的分配原則及決定過程 ............................................................................................. 24

    二、全校學習節數一覽表 ................................................................................................................. 25

    三、彈性學習節數的分配與運用情形領域專長師資排課一覽表 ................................................. 26

    伍、學校課程總表 ................................................................. 27

    一、學校課程規畫的原則、特色及過程 ......................................................................................... 27

    二、本校學力檢測各成就水準人數比例分析 ................................................................................. 27

    三、各領域使用教材一覽表 ......................................................... 38

    陸、各領域課程計畫及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 40

    一、各學年學期課程計畫 ................................................................................................................. 40

    二、特殊教育課程計畫 ..................................................................................................................... 41

  • 2

    三、加強學生國語文能力方案 ......................................................................................................... 42

    四、加強學生英語文能力方案 ......................................................................................................... 44

    五、中高年級書法課程 ..................................................................................................................... 51

    柒、議題融入領域教學情形 ......................................................... 52

    捌、學校特色課程 ................................................................. 53

    一、石牌愛閱課程計畫 ..................................................................................................................... 53

    三、體驗課程之規劃 ......................................................................................................................... 62

    玖、各領域安排教師專長授課情形 ................................................... 62

    拾、課程評鑑 ..................................................................... 63

    一、學校課程評鑑與因應調整歷程表 ............................................................................................. 63

    二、教學輔導 ..................................................................................................................................... 63

    三、總體課程評鑑 ............................................................................................................................. 65

    四、評鑑結果應用 ............................................................................................................................. 65

    五、課程評鑑組織 ............................................................................................................................. 66

    六、課程評鑑流程 ............................................................................................................................. 67

    七、課程評鑑結果 ............................................................................................................................. 68

    八、課程評鑑結果分析 ..................................................................................................................... 68

    九、評鑑結果的省思 ......................................................................................................................... 69

    拾壹、結語 ....................................................................... 70

    附件一:各學年學習領域課程總表 ................................................... 71

    附件二:各學年各領域課程計畫表 ................................................... 99

    附件三:特殊教育課程計畫 ........................................................ 168

    附件四:全校教師授課總表 ........................................................ 252

    附件五:105學年第 1學期各年級主題統整課程 ....................................... 254

  •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國民小學 105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

    前言 本學年度為石牌兒童規劃之課程,主要係依照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為課程規劃準據;其次則以本市教育局所要求之課程重點--「加強學生國

    語文能力方案」、「加強學生英語文能力方案」課程規劃要項;再者,以本校「注

    重多元智能」與「加強體驗學習」二大主要教學策略為課程實踐的方針,適性培

    養兒童帶著走的能力;同時,本學年度之課程計畫也注意到孩子的「基本學力檢

    測」與學校的「課程評鑑」結果分析,在課程規劃上作出適切之回應。

    課程的發展是一持續改善的歷程!透過 PDCA(Plan-Do-Check-Act)的品質

    循環,將能使得課程計畫日漸符合所需,進而促進教學!然而,在這個歷程中,「全

    員參與」是課程計畫品質的重要關鍵,若每一位教師都能參與其中,除了可以增

    進課程認同感外,也能促進「人人領導,人人跟隨」的優質校園文化。每年度的

    教師備課,我們看到每一位教師一如往常,都能夠熱情用心地參與,令人十分感

    佩!進行分組討論時,氣氛是愉悅而熱烈的!而在進行專業對話時,除發言懇切

    外,也可以聽到鞭辟入裡的見解,其經常兼顧了「符合國際潮流、遵循教育政策、

    考量現實條件、切合學生所需」等課程觀點,就此,能持續透過全體教師們通力

    合作訂定日臻完善的課程計畫,協助減輕教師在學期中的工作壓力,也裨益於教

    師提升教學的效能。

  • 1

    壹、學校背景分析

    以下就「學校基本資料」、「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二項分述之。

    一、學校基本資料:

    本校位於人口密集的北投住宅區,鄰近有陽明大學、石牌國中、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榮民總

    醫院、振興醫院、北投區運動中心及市圖永明、吉利分館等,交通便捷,教學軟硬體設備齊全。鄰

    近軍艦岩、陽明山、關渡平原,鄉土及自然教材資源豐富,曾榮獲教育局核定為「資訊重點學校」、

    「客家文化重點學校」,富長程發展性。社區內各類學校林立,從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大

    學等,符合「九年一貫」及未來「十二年一貫」課程發展所需,有與大專院校發展「大手牽小手」

    的合作條件,也有發展各種校際合作之優越條件。

    (一)員額編制

    1.105學年度普通班有 83班,一年級 14班、二年級 13班,三年級 14 班、四年級 14班,

    五年級 14班、六年級 14班,身心障礙資源班有 2班,資優班有 2班,聽障資源班與視障

    資源班各 1班;附設幼兒園 7班,學生總人數約 2,500人。

    2.現行編制普通班教師 150人,專任輔導教師 1人,資源班教師 12人,幼兒園教師 14人,

    行政人員 15人,校警 2人,技工友 5人。

    3.師資年齡平均 42歲,師資學歷研究所約佔 52.4﹪,師範大學及教育學院佔 32.2﹪,一般

    大學佔 15.4﹪。本校教師均有吸取新知的積極意願,且能相互支援、鼓勵,更多次參與

    「開放教育」、「小班教學」、「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等實驗工作,能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特色,

    堪稱學習型學校。

    (二)校舍狀況

    1.校舍用地現況

    本校現使用校舍土地總面積 25,739平方公尺,均已取得土地所有權狀。

    2.校舍建築現況

    本校於民國 11 年設校至今,已有 90餘年之校史,校舍建築從仁愛、信義樓起陸續

    興建忠孝樓(65年-71年)、中正樓(70年)、和平樓(71年)、活動中心(69年)、視聽樓(73

    年)、游泳池(74年)、校史室(76年)、至真樓(95年)及各棟間之聯絡走廊與昇降梯(89

    年)等,目前有普通教室 91間、專科教室 36 間、電腦教室 4間、教學資源中心約 400平

    方公尺,及其他辦公室 14間幼兒園教室活動室等空間、特教班 6間教室等。

    (三)圖書資源部分

    1.圖書室樓板空間約 400平方公尺

    2.圖書室藏書共 66,480冊,期刊共 32種

    3.平均每月圖書借出共 3,596冊次

    4.圖書室提供網路檢索專用電腦數共 5部

    (四)校園網路部分

    1.連接臺灣學術網路方式:ADSL(上傳 381K,下傳 105MB)、有線電視光纖(中華電信)。

    2.普通與專科教室上網率:全校普通與專科教室共 127間,已連上校園網路共 127間,全校

    行政用辦公室(含導師、科任、家長會…辦公室)已連上校園網路達 100%,全校班班教室

    皆有單槍、銀幕可以使用,並配有多媒體套件音響。

  • 2

    (五)課程與教學環境資源

    1.地區特色(地區特色一覽表)

    目 說明

    北投溫泉始自大屯山之火山爆發,火山地底留下豐富的熱源,熱源將地下水加

    熱,再由岩層裂縫湧冒而出形成溫泉。泉質青磺、白磺兩種。青磺溫高攝氏一百度,

    白磺溫五十度,地熱谷屬青磺質,適於煮蛋、嬉戲,為觀光休閒之地,溫泉路之溫泉

    屬白磺質,天賦治療皮膚病症,促使人體血液循環正常,精神舒暢之作用。

    並無湖水,只因此地原為一處火山堰塞湖,經過湖水不斷侵蝕,再經居民開墾,

    昔日滄海遂成良田;日治時期,在此栽種櫻花,花開季節,遊客如織,不久,日人又

    種蓬萊米,竹子湖遂成蓬萊米的故鄉,在經濟改革下,又改種海芋花,春天一到,滿

    地白花,加上四周青山綠樹,連成一片地上藍天白雲的奇景。

    水鳥公園位於關渡宮前水筆仔與蘆葦混合而成的沼澤地,而水筆仔數量最多,數

    小而葉茂,頗有文化氣質,且屬胎生植物,只須小枝插入土中,立即生長,一筆驚天!

    水鳥群集於樹葉之中,依沼澤以維生,善於水中嬉戲,故名水鳥,數量最多也最吸引

    遊客者為白鷺鷥,羽毛全白,笑口常開,喜歡飛行於遊客周圍鳴叫,吸引遊客欣賞,

    其餘多屬候鳥,春去秋來,季節分明!

    稻香里一帶位於關渡平原中心,昔名嘎嘮別,當時只有少數原住民居住,片地荒

    蕪,清朝年間,漢人部分北移,自淡水進入,因受原住民之設限而止於關渡,不久,

    發生漢番之爭,經當局處理後,漢人可進入關渡平原居住,稻作乃由此發展,昔日荒

    蕪之地悉變良田,所謂「倉稟實而後知禮節」,北投地區民風純樸,胥系於此。光復

    後,此地良田大多變成住宅,只剩一小部份,不過仍維持稻作風貌,稻香之氣依然遍

    佈此地居民,豐收之樂不減當年。

    北投處處是春天,而陽明山國家公園則是春天中之春天。因為陽明山的四周皆勝

    景,山明水秀,獨具自然景觀之特色,公園周圍翠峰相連,公園中心,奇花異卉,奇

    中尤以櫻花、梅花最受遊客欣賞,兩旁清流,吉水涼亭,樹蔭遮天,掩苒眾草,實在

    是臺北市民休憩的好所在。

    貴子坑只是一處小小的山谷,卻早以白瓷土而著名,谷內石山筆直,時有巨石墜

    落,而不動瀑布,水流湍急,谷旁全屬白瓷土,大雨一淋,土質鬆散,隨時崩塌,水

    土併發,溪流暴漲,有如黃河決堤,因而至此遊客,常生意外,故此谷原名鬼子坑,

    為白瓷土乃製造瓷盤瓷碗之特殊原料,日治時期,此地窯業林立,陶瓷鼎盛,遠近馳

    名,再經整建溪床,豎立標語提醒遊客,於是安全無虞,乃改稱為貴子坑。由於科學

    發達、窯業沒落,遂變成清修之地,先後建立三座寺廟,信徒們樂於來此作短期清修,

    遊客們除欣賞不動瀑布外,也樂於入寺上香!

  • 3

    2.環境資源(環境資源一覽表)

    校園教材園

    蔬果教材園、蔬果墾植區、植物學習步道、水生植物區綜合體能遊

    樂設施、體適能運動區、市民農園及觀光農園 5 處、珍貴老樹(楓香、

    茄苳、楠樹、雀榕、正榕、肯氏南洋杉、錫蘭橄欖、樟樹)。

    河流 淡水河、基隆河、關渡大平原、陽明山、溫泉區

    公園

    櫻花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北投公園、復興公園、關渡公園、小

    油坑、龍鳳谷、陽明山公園、硫磺谷、大屯山自然公園、地熱谷、關渡

    自然生態區、貴子坑水土保持區、原生植物園、登山步道 16條。

    博物館 溫泉博物館、北投文物館、臺灣窯業株式會社。

    文物古蹟

    北投忠義廟、關渡宮、北投石、周氏貞節牌坊、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草山教師研習中心、漢番界碑、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北投普濟寺、吟

    松閣、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不動明王寺石窟、新北投公園拱橋

    文教機構

    藝術大學、北臺灣技術學院、基督書院、淡江大學、政戰學校、復

    興高中、敬老院、華僑會館、捷運機場、美國學校、北投區青少年運動

    中心、陽明大學

    專業單位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國北師、臺北市立大學、簽約實習學校(竹師、

    藝術大學、花師、國北師)

    人力支援 家長、社區退休人員、教職員。

    諮詢單位 專家學者、上級單位、群組學校。

    (六)石牌國小課程發展方針

    為實現精緻教育的理念,提昇學校教育品質,推動「優質學校計畫」,參照「臺北市優質

    學校教育指標」訂定,一所優質學校應在「校長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

    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及學校文化」等九大向度表現傑出、展現特色!其中「課程

    發展」即為其中重要的向度!本校以「優質學校」為發展首要目標,同時發展學校之特色,強化

    教師專業,視學生之學習及適性進步成長為標的。

    本校向來以建立「優質學校」為首要任務!用培育兼具「品格、品質、品味」的石小兒童

    為學校願景,「快樂」、「健康」、「創新」、「卓越」為學校教育核心價值,配合「優質的學

    習樂園」規劃,輔以臺北市研發的「優質學校指標」為願景實現的規準,成就一個快樂優質的學

    習天堂。所以,在學校課程發展方面,「建構優質學校的課程發展」即為現階段石牌國小之課程

    願景,本校課程研發小組並隨即導入「優質學校」之課程發展指標,包括「系統規劃、有效執行、

    落實評鑑、持續研發」作為學校課程發展之方針;同時參考教育局發行之「優質學校經營手冊」,

    研究其內容所載之課程發展經營策略,參考運用於石牌國小之既有課程發展基礎中,茲整理如下

    表:

  • 4

    石牌國小課程發展方針一覽表

    石牌國小課程發展方針:「建構優質學校的課程發展」

    標 經營策略 策略說明 105.6

    完成 待完成

    (一)建構清晰

    的學校課程願景

    1.評估學校現況並進行 SWOT 分析。

    2.共塑學校課程理念。

    3.確立學校課程願景。

    (二)成立課程

    發展組織

    1.組成健全的課程發展委員會。

    2.訂定課程發展組織分工及執掌。

    3.推動課程規劃相關工作。

    4.研訂課程發展具體可行的方法與步驟。

    (三)研訂課程

    計畫,發展學校

    本位課程

    1.研訂合宜的課程架構。

    2.發展課程綱要及學生能力指標。

    3.研訂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

    4.配置年級修習科目(學習領域)與節數。

    5.編撰學校本位課程教材。

    (一)明訂課程

    推行組織運作模

    1.定期召開課程推行之相關會議。

    2.定期召開各科(學習領域)教學研究會議。

    3.擬訂課程實施計畫。

    4.蒐集並整理課程實施計畫內容。

    5.溝通及宣導課程實施計畫內容。

    (二)教師參與

    訂定各科目(各

    學習領域)教學

    綱要及內容

    1.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會。

    2.教師參與訂定各科(各學習領域)教學單元目標。

    3.教師參與訂定各科(各學習領域)教學內容。

    4.教師參與訂定各科(各學習領域)實施方式。

    (三)整合及應

    用教學相關資源

    1.訂定教學資源流通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2.統整各科教學軟、硬體資源。

    3.教師充分運用教學資源,提升教學品質。

    4.提供積極行政支援,協助教師教學。

    5.尋求社會資源,豐富教學內涵。

    (四)實施有效

    教學

    1.依據學校課程目標,擬定教學計畫。

    2.依據教學計畫,設計創新教學活動。

    3.促進師生良好互動,培養良好學習氣氛。

    4.運用各種視聽媒體,進行資訊融入教學。

    5.辦理教學觀摩及成果發表會。

    6.配合教學,規劃校外參觀或活動。

    7.教學活動需兼顧認知、情意、技能之學習。

    8.組織教師團隊,實施協同教學。

  • 5

    9.實施多元教學評量。

    10.課程內涵應能與時俱進。

    (五)形塑參與

    分享的溝通氣氛

    1.提供成員多元參與機會。

    2.建構學校本位課程分享式的決策機制。

    3.建立教師、行政人員和家長彼此間溝通的橋樑。

    4.主動評估社區、學生、家長所需的課程需求。

    5.推動學校成為永續發展的學習型組織。

    (一)有效運作

    課程評鑑組織

    1.成立學校課程評鑑小組。

    2.規劃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工作。

    3.訂定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指標。

    4.定期實施校本課程自我評鑑。

    (二)落實學生

    成就評量

    1.訂定學校本位學生成績考查補充規定。

    2.建置學校電腦成績管理系統。

    3.依據課程目標訂定評量方式。

    4.實施多元化評量。

    5.兼顧多重與多層次目標評量。

    6.兼重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三)實施教材

    評鑑

    1.編製或選用適當教材。

    2.鼓勵教師發展、應用教學資源。

    3.運用與製作各式適當教學媒體或補充教材。

    4.適時添購及汰換教學資源與器材。

    (四)實施教學

    評鑑

    1.訂定適切的科目(學習領域)教學目標。

    2.發展具有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

    3.訂定全校性排課策略與原則。

    4.訂定教學計畫,並發展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

    5.訂定補救學習辦法並確實執行。

    (五)實施設備

    評鑑

    1.訂定教學設備採購及管理辦法或要點。

    2.訂定各種教室使用規則與管理辦法或要點。

    3.一般教室、特別教室、運動等設備符合教學需求。

    4.各實(驗)習場所設備符合教學需求。

    (六)實施環境

    評鑑

    1.一般教室、特別教室、運動場地配置、佈置符合教學需求。

    2.建構無障礙校園環境。

    3.配置、佈置符合教學需求之各實驗(習)場所。

    4.重視實驗(習)場所安全衛生。

    5.具有充足且符合安全標準的電力系統。

    6.具有充足且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供水系統。

    7.規劃設置完備之校園各項安全措施。

    8.學校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回收確實。

    (七)妥善運用

    評鑑資料

    1.定期實施追蹤評鑑並修訂整體課程。

    2.根據評鑑結果充實與改善教學軟、硬體資源。

    3.觀摩友校具體優良措施以改善本校缺失。

    4.提供教師評鑑結果以作為改進教學方法及教材之參考。

  • 6

    5.訂定並執行學校整體課程改進計畫。 ◎

    (一)建置課程

    研發小組

    1.設置課程研發小組,推動課程研發工作。

    2.鼓勵教師進行行動研究,發掘教學問題並改進教學。

    3.培訓課程研發人才。

    (二)根據學校

    條件,發展特色

    課程

    1.持續運作課程發展、推動、研發組織。

    2.根據學校 SWOT分析結果,發展特色課程。

    3.規劃建置學校「課程權力」分配、審查工作。

    (三)建立策略

    聯盟

    1.建置區域性教學資源中心。

    2.成立跨校性學習領域研討機制。

    3.分享規劃及實施中小學課程銜接經驗。

    4.與師資培育機構結盟,提供課程研發諮詢。

    (四)結合社會

    資源,豐富課程

    內容

    1.建立產、官、學、研、訓的夥伴關係。

    2.定期社區代表座談,了解社區需求趨勢。

    3.重視體驗課程,落實體驗學習。

    4.了解社區發展趨勢研發專業課程。

    (五)發展創意

    課程

    1.掌握教育政策發展脈動,適時研發新興課程。

    2.注重啟發、引導、合作教學方式,營造創新環境氣氛。

    3.設計創意課程教材。

    4.推動創意教學活動。

    5.研析學科/類科統整、歸併。

    6.建構創意教學評量模式。

    (六)實施成果

    發表

    1.建構課程研究發表平臺。

    2.舉辦課程實施成果發表、觀摩及研討。

    3.實施成果加以彙整、出版供各校或社會參考。

    (七)訂定課程

    研發獎勵措施

    1.針對課程研發創新者,公開推薦表揚。

    2.獎勵教師參加各項課程研發成果發表。

    (七)石牌國小課程品質:

    「品質是價值與尊嚴的起點」,課程品質之屋,是本校推動課程發展的品質企劃。此一品質

    屋模式可作為課程領導、凝聚共識、持續改善與課程發展的依據;亦能檢核資源配置,促進課程

    的推動在每一位夥伴的心中形成圖像,進而強化信念,整合全體夥伴的力量,使課程與教學的品

    質提升。

    建造房子時需要的各種計畫或藍圖和各種任務團隊的通力合作,當這些規劃或藍圖被了解與

    認同,建構才能開始。簡明的模型能充份揭示目標和跟隨的方法是政策推動的重要工具。「石牌

    國小課程品質屋」其功能可以摘要說明如下:

    1.是改善,衡量學校課程品質的系統。

    2.其解析優質學校課程品質的架構有助於理解學校課程發展方向。

    3.實行其內涵能改善學校課程品質,逐步推動保證組織與親師生獲益。

    4.揭示優質學校課程品質發展要項。

  • 7

    (石牌國小課程品質屋)

    「石牌國小課程品質屋」即以房子喻優質學校課程發展,課程鬆綁的積極意義在於

    學校課程本位管理的展現;本校以「課程品質屋」作為課程本位管理的模型,即以熟知

    的房子喻課程品質。課程品質的基本架構,有如我們熟知房屋構成的主要部份,即屋頂、

    支柱與基石。

    1.「屋頂」部分:由執行系統、評鑑系統與研發系統組成,形成引導與整合學校推動

    課程發展的動力。

    (1)執行系統:有課發會、領域會議、學年會議、社群團隊、知識管理團隊等。

    (2)評鑑系統:有課程評鑑、精緻課程計畫、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同儕視導、群組

    學校對話、教學檔案、課程銜接對話、外部團體參訪、其它各項評鑑等。

    (3)研發系統:創新教學、資訊融入教學、行動研究、明日小作家、網路讀書會、

    教材研發線上管理(教學便利屋、學校本位課程主題網、教師研習進修資料分

    享、教學資源庫、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設計、劉姥姥逛臺北鄉土教材、戀戀溫泉

    鄉北投區鄉土教材、石牌愛閱、行動研究分享、石牌影像館)等。

    2.「支柱」部分:即優質學校課程發展指標的四個參考指標,包括「系統規劃、有效

    執行、落實評鑑、持續研發」等四個指標,是本校課程發展持續提升,由優秀邁

    向卓越的動力。

    (1)系統規劃:課程是學校經營的重要內涵,學校依據教育目標、學校發展、師資

    現況、環境設備條件、社區發展特色與需求,融合部訂課程綱要,規劃具體可

    行且系統化的執行策略,以期學校能自主發展一套協助學生適性發展的本位課

  • 8

    程。

    (2)有效執行:課程發展的成效,需要落實到實際教學,唯有教師之間的支援與合

    作,透過課程發展,籌組教學團隊,教師參與訂定各科目(各學習領域)教學

    綱要,規劃教學資源與場地設施,並藉由課程實施策略的系統化、多元化與生

    活化,營造民主與開放的學習氣氛等策略,才能有效執行課程,進行各項教學

    活動,以達成學校課程願景及目標。

    (3)落實評鑑:依課程評鑑指標,進行內、外部評鑑,逐一檢核並確定課程和教學

    方案實際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且妥善運用評鑑資料以改進課程、教學和輔導

    工作,確實達成學校本位課程目標。

    (4)持續研發:透過系統性思考規劃、執行、評鑑、修正等循環歷程,持續發展適

    切之學校課程。配合學校軟、硬體條件,推動課程發展組織(研發小組),持續

    進行課程建構、研發、修訂等工作,進而結合社區資源,邀請家長代表、教師

    代表、專家學者、社會賢達人士及教育機構團體代表等,共同參與並持續進行

    課程研發與修正,達成横向統整及縱向銜接功能,使其符合時代的需求及學生

    特質,並提升教師專業地位及研究風氣,以培養學生之基本能力,且以達成課

    程精緻化、多元化為目標。

    3.「基石」部分:本校課程品質企劃的基礎,目前計有八個基石,包括「校本課程、

    課程統整、行動研究、創新教學、協同教學、多元評量、品質管理、e化管理」,

    其皆是石牌國小課程發展由優秀邁向卓越的重要作為與資產,故為課程品質之屋

    的基石。

    4.「接合物」部分:俗稱鋼筋(構)、混凝土等接合劑,在課程品質屋中,用以接合

    屋頂、支柱、基石等各個主要結構,即指全面品質管理的主要精神,包括顧客滿

    意、事實根據、持續改善與尊重人性等,其透過研習與宣導來形塑,使得課程發

    展更為穩固。

  • 9

    二、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

    依據本校內、外在條件,進行 SWOT分析,試圖就發展因素,融入課程發展概念,改

    善本校缺失,消減發展阻力,促進組織活力、提升組織效能。

    (一)石牌國小課程發展(SWOT)分析

    優勢 S(內)

    S-O(強化)

    機會 O(外)

    1. 師資陣容堅強、各有專長。

    2. 優質資訊環境與設備。

    3. 圖書室面積大,資源豐富。

    4. 學生素質高。

    5. 優質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組

    織。

    6. 學校重要設施俱備,有游泳池、

    活動中心、韻律教室、桌球室、

    圖書室、演講廳及各類專科教室

    等。

    7. 學生角力與師生桌球比賽成績

    輝煌。

    8. 浸淫學生語文能力多年,石牌愛

    閱為校本課程

    1. 學區單純屬文教住宅區。

    2. 社區文教與自然資源充沛,且社

    區人士熱心助學。

    3. 家長會組織健全、家長正向參與

    學校事務。

    4. 進修研習機會多,管道暢通。

    5. 學校獲教育主管單位奧援。

    6. 「深耕閱讀」、「提升國語文能

    力」為教育主管單位重要政策。

    7.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資源。

    8. 主管單位及民間辦理各種展演

    與比賽的機會。

    9. 社區與學校互動機會多。

    S-T(迴避/減少) S-W(截長補短)

    W-O(修補/忽視) O-T(權衡輕重)

    威脅 T(外)

    W-T(弱化)

    劣勢 W(內)

    1. 學校義工組織及人力常感不足。

    2. 少子化趨勢下,面臨減班危機。

    3. 十二年國教推行,學生報到率降

    低。

    4. 社會大眾對教育績效責任的要

    求日益重視

    5. 社會價值觀轉變,家長需求多

    元,親師溝通難度增加。

    6. 學校周邊交通繁忙,巷道狹窄。

    7. 基本學力檢測興起,包括國語

    文、數學、英語文、藝術與人文

    等領域之檢測。

    1. 學生活動空間不足,缺乏足夠的

    戶外活動空間

    2. 團隊練習場地不足。

    3. 經費窘迫捉襟見肘。

    4. 班級學生數多,學生抗壓性日

    減,班級經營難度高

    5. 校園空間不足,影響教與學的品

    6. 師培管道多元,教師觀念殊異,

    再加上教師人數眾多,溝通協調

    難度倍增。

    7. 資深教師退休潮,其寶貴的經驗

    與知識有待傳承。

  • 10

    (二)石牌國小課程發展行動方案:(整合資源、分配及應用) 課程發展整合資源、分配及應用行動方案一覽表

    分析結果 行動方案

    S-O(強化)

    1. 石牌學生素質高,且圖書(有聲書)資源豐富,配合優質資訊環境與設備,再加上「深耕閱讀」政策引導,故目前校本課程可朝「深耕閱讀」方面發展。

    2. 整合內外部資源,給孩子需求的社團與多元展能機會,如獲

    取指標性績效後也可以強化孩子的自信心。

    1. 聚焦校本課程為「石牌愛閱」,搭配各項閱讀推廣活動,提供孩子閱讀與創作的溝通分享管道。

    2. 精緻規劃國語文學習節數的內涵,鼓勵學年教師依國語文之作文、書法、朗讀、演說、字音字形等相關能力,依教師專長進行協同教學。

    3. 投入資源,成立學生需求之社團,提供

    其多元展能的機會。

    S-T(迴避/減少)

    1. 發揮優勢,以卓越績效來爭取家長及社區的進一步肯定與支援;同時以優質學校精緻教育

    來正面回應未來班級人數調降的正向效果。

    2. 瞭解孩子、家長及社區的需求,並作出回應,以增加其滿

    意度,進而支持教師與學校。

    1. 將品質管理融入課程發展架構,並將臺北市優質學校課程發展指標納入石牌國小課程發展方針中。

    2.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培養石牌兒童的閱讀興趣,建構堅若磐石的閱讀能力,奠定其終身學習的良好基礎。

    3. 落實課程評鑑以瞭解課程計畫、實施及課程相關配套的持續改善方向,據以調

    整資源配置,修正後再行動。

    S-W(截長補短)

    1. 辦理「多元」社團活動,動態與靜態社團活動皆備,可舒緩團隊練習場地不足問題。

    2. 妥善規劃校園空間利用,除可

    以減少校園危險因子,亦可以提供孩子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強化視訊系統設備,以彌補大操場空間不足問題。

    1. 賡續推動教學輔導教師制度,除輔導新進教師有效能地勝任新職外,亦有效傳承資深教師寶貴經驗與知識;

    2. 陸續成立語文團隊,包括演說、作文、朗讀、字音字形、科展等學生團隊,並充實新落成新建大樓之專科教室各項設備;

    3. 鼓勵教師持續進修與研習,持續增進專

    業知能以營造專業對話的氛圍。

    O-T(權衡輕重)

    1. 彈性調整學校行政人員之任務派遣,因應時勢所趨,對家長及社區資源統整、對教育主管當局政策、對學生事務之統籌皆應有更適切之專責單位,以發揮專業行政的功能;

    2. 規劃符合需求的課程內容與師資,增加學校課程領導導之功能。

    3. 了解基本學力檢測結果數據背

    後所代表的意義,並依據數據解釋後之專家建議修正課程規劃。

    1. 深化體驗學習,辦理有意義的戶外學習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展能機會。

    2. 因應學校任務與發展需求,研擬學校組織調整方案,以強化學校競爭力與適應力。

    3. 強化學校課程研究與專業領導的功能,同時應提供家長多元正向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與管道。

    4. 研討基本學力檢測結果,參考專家學者

    之建議,腦力激盪學校本位之課程改革行動方案。

  • 11

    W-T(弱化)

    1. 注重地方資源,強化溝通管道,化解不必要的疑慮。

    2. 學習應有實際成果,具體提高學生學習成就。

    1. 確立學校發展特色,並且增加多元文化刺激。

    2. 注重學習過程與回饋,提升學習興趣,強化課程評鑑機制。

    3. 暢通親師生意見交流的管道,強化回應的機制與作為。

    W-O(修補/忽視)

    1. 善用學校硬體設備,辦理高附加價值社團。

    2. 充分表現學校特色,典藏學校智識資產,避免人員更換所造成之智識資產流失。

    3. 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避免衝突激化的情緒對話。

    4. 推動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使新進教師快速地融入石牌團隊。

    1. 整合内外部資源辦理需求性社團活動。

    2. 營造分享的氛圍並 e 化管理學校智識。

    3. 研究深化「石牌愛閱」學校本位課程,納入讀報教育,使成為「優勢 」課程。

    4. 強化專業行政對各方意見反應的適切處理與回應流程和服務品質。

    5. 擬具教學輔導教師方案,辦理相關研訓以利後續推動。

  • 12

    貳、課程發展組織

    本校課程發展組織主要有課程發展委員會、領域召集人會議、各領域小組會議、各

    學年會議及知識管理推動團隊等會議組織。

    一、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

    (一)依據:

    本要點依據教育部於 87.9.30公佈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其

    中規定:「各校應組織『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全校各年級的課程計劃,以確保教

    育品質。」

    (二)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及組織架構:

    1.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之產生方式如下表所示:

    成員 產生方式 人數

    校長 當然委員,兼任委員會主席。 1

    家長會代表 當然委員,會長及家長會另推選三名代表

    參加。 4

    教師會代表 由會長及由教師會推選三名代表參加。 4

    行政人員代表 當然委員,含教務、學務、總務、輔導、

    資訊主任、教學組長。 6

    學年教師代表 1-6 年級各學年推選代表一名。科任學年

    推選代表三名。 9

    學習領域教師

    代表

    由社會、國語文、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

    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英

    語文、生活等領域教師各一名。

    9

    特殊教育代表 教師一名,由特教老師推選;家長一名,由

    家長會推選特教學生家長一名參加。 2

    總 計 35

    2.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之產生方式相關說明:

    (1)兼具多重身分者以代表一種為原則。

    (2)各類課程代表之任期為一年(學年制),各代表得連任之。

  • 13

    (3)校長得聘請學者專家或社區人士擔任本校課程發展顧問,視需要列席課程發

    展委員會,提供諮詢。

    (4)課程發展委員會得視需要邀請相關人員(如人事、會計、教學組長…等)列

    席。

    3.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組織架構如下圖所示:

    石牌國小課程發展委員會架構圖

    二、課程發展委員會之功能與任務

    每學期至少召開會議二次,分別於學期初與學期末召開。學期中若有開會需求可

    召開臨時會議。

    (一)功能與任務

    1. 規劃全校課程發展方向。

    2. 研討學校課程架構與方案。

    3. 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課程與教學支援系統。

    4. 協調並統整各學年級各領域、各處室推動之業務或學習活動。

    5. 推動全校各年級及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計畫。

    6. 規劃並執行全校課程評鑑事宜。

    (二)石牌國小年度課程發展簡史

    課程發展並非一蹴可幾,在既有基礎之上力求卓越,方為務實的做法,回顧歷

    年的發展軌跡與脈絡,常能省思未來發展的方向。

    學年度 課程發展主題 預期或已獲致成效

    90學年度 初探九年一貫課程走向 課程總體計畫實施內容

    91學年度 學校本位課程探索 確認本校 S.B.C.內容

    92學年度 課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成果分享網站

    93學年度 充實本位課程內涵 e化管理課程資產資料

    94學年度 擬具課程評鑑、課程品質架構 課程評鑑架構及課程品質屋模型

    家長會全體成員

    家長會代表

    全體行政人員

    行政人員代表

    各學年教師群

    學年教師代表

    領域課程發展小組

    學習領域教師代表

    校長

    課程發展委員會

  • 14

    95學年度 導入優質學校課程發展指標 推動優質學校課程發展

    96學年度 課程發展鍊結基本學力檢測結果 學校本位之課程改革行動方案

    97學年度 教師專業領域特色課程發展 推動教師專業領域發展

    98學年度 精進教師專業課程發展 結合領域專長發展,建立特色

    99學年度 教師專業課程發展 持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100學年度 教師專業發展及認證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及專長認證

    101學年度 教師專業發展及認證 持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專長認證

    102學年度 精進教師教學能力 推動閱讀及班級經營能力

    103學年度 教師專業展及認證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證

    104學年度 教師專業展及認證 賡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證

    三、領召會議、學年會議與領域課程小組備課之功能與任務

    (一) 領域召集人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

    1. 確認各領域小組會議之討論議題。

    2. 商訂備課會議之日期及內涵等。

    3. 各領域間橫向溝通聯繫事項。

    (二) 學年課程小組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

    1. 研擬各年級之課程構想建議書,並交由年級教師代表於課程發展委員會統整協

    調。

    2. 研擬各年級課程計劃。

    3. 統整協調各學習領域之間的學習內容。

    4. 研擬各年級之課程評鑑計畫。

    (三) 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

    1. 成立領域備課社群,共七領域八學科,進行領域備課分享。

    2. 研擬各學習領域之課程構想建議書,並由學習領域代表於課程發展委員會統整

    協調。

    3. 規劃各學習領域一至六年級的縱向課程計畫。

    4. 配合年級課程發展小組之課程計劃,研擬學習領域之課程計畫。

    5. 研擬各學習之課程評鑑計畫,課程評鑑辦法另訂。

    6. 選用各年級教科書版本事宜。

  • 15

    四、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流程圖

    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流程圖

    規劃全校課程發展方向

    研討學校課程架構與方案

    協調並統整各學年領域之學

    習 規劃並執行課程評鑑

    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教學支援

    系統

    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學年課程小組

    編擬課程教學計畫

    教學活動的實施

    實施課程評鑑

    課程發展委員會

  • 16

    六、本學年課程發展工作期程

    分上、下學期表列工作期程,並條列說明聚焦推動之工作要項。

    (一)上學期課程發展工作期程

    執行工作

    105年 106年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01月 02月

    1. 學期備課工作 ◎ ◎ ◎

    2. 課發會審議課程計畫 ◎ ◎

    3. 教師成長研習 ◎ ◎ ◎ ◎ ◎ ◎ ◎

    4. 教師創新教學教學圈 ◎ ◎ ◎

    5. 教科書評選 ◎ ◎

    6. 學生社團及團隊訓練 ◎ ◎ ◎ ◎ ◎ ◎ ◎

    7. 召開領域召集人會議 ◎ ◎

    8. 領域課程小組會議及專業對話 ◎ ◎ ◎ ◎ ◎ ◎

    9. 學年課程小組專業對話 ◎ ◎ ◎ ◎ ◎ ◎ ◎

    10. 推動資訊融入教學 ◎ ◎ ◎ ◎ ◎ ◎ ◎

    11. 深耕閱讀推展活動 ◎ ◎ ◎ ◎ ◎ ◎ ◎

    12. 石牌愛閱校本課程教學活動 ◎ ◎ ◎ ◎ ◎ ◎ ◎

    13. 課程評鑑 ◎ ◎

    14. 主題統整課程 ◎ ◎

    15. 校外教學體驗學習課程 ◎ ◎ ◎ ◎ ◎

    16. 多元社團暨品格教育 ◎ ◎ ◎ ◎ ◎

    17. 校外展演活動

    ◎ ◎ ◎

    18. 基本學力檢測 ◎

  • 17

    (二)下學期課程發展工作期程

    執行工作

    106年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1. 學期備課工作 ◎ ◎

    2. 課發會審議課程計畫 ◎

    3. 教師成長研習 ◎ ◎ ◎ ◎ ◎ ◎

    4. 教師創新教學教學圈 ◎ ◎ ◎ ◎ ◎

    5. 教科書評選 ◎ ◎

    6. 學生社團及團隊訓練 ◎ ◎ ◎ ◎ ◎ ◎

    7. 召開領域召集人會議 ◎ ◎ ◎ ◎ ◎

    8. 領域課程小組會議及專業對話 ◎ ◎ ◎ ◎ ◎

    9. 學年課程小組專業對話 ◎ ◎ ◎ ◎ ◎

    10. 推動資訊融入教學 ◎ ◎ ◎ ◎ ◎

    11. 深耕閱讀推展活動 ◎ ◎ ◎ ◎ ◎

    12. 石牌愛閱校本課程教學活動 ◎ ◎ ◎ ◎ ◎ ◎

    13. 課程評鑑 ◎ ◎

    14. 主題統整課程 ◎ ◎

    15. 校外教學體驗學習課程 ◎ ◎ ◎ ◎ ◎ ◎

    16. 多元社團暨品格教育 ◎ ◎ ◎ ◎ ◎ ◎

    (三)本學年課程發展階段任務與聚焦推動要項

    依照前述之 SWOT分析結果看來,本學年持續努力方向與重點如下:

    1.在課程研發方面:

    (1)推動閱讀理解教育:由閱讀教師成立教師閱讀理解工作坊,培訓種子教師。持續推

    動兒童閱讀。善用家長會募得之圖書經費推動各班級的閱讀教育,並運用朝會有獎

    徵答與線上有獎徵答來鼓勵,並辦理教師研習與提供教師實務分享的管道,逐漸豐

    富閱讀活動的內涵,建立本校課程特色。

    (2)推動資訊融入教學:以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為推動目標,並持續研發相關課程。

    (3)學校行事結合教學活動:為避免教師擔心學校例外活動過多,影響實際教學活動,

    如:宣導活動、母親節表演會活動、學年體育競賽、畢業典禮……等,都能事先納

    入行事曆與學校本位課程、班級特色課程、主題統整教學活動相結合,讓學生能有

  • 18

    完整而多元的學習。

    (4)社團經營及團隊體驗學習:本校社團及團隊活動豐富多元,旨在充實學生的學習體

    驗,擴充學習範疇,提供多元舞臺,發掘多元明星,發展群龍教育,期能透過妥適

    的活動課程規劃,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5)校外教學:教師彼此分享帶領孩子體驗學習的經驗,能促進強調學用一體的學習,

    教師帶領學生運用其感官印證所學,使學習更為紮實。

    2.在課程評鑑方面:

    (1)建立課程評鑑機制:以各領域召集人為基石,教師自評為起點,持續提升本校教師

    省思與專業成長能力。

    (2)鼓勵教學檔案記錄:為落實教學工作的省思再精緻,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檔案製作,

    教師得透過省思記錄,發掘教學問題,並尋求問題解決,以精緻化教學行動並發展

    行動研究。

    (3)探究基本學力檢測結果:援引檢測結果作為課程與教學持續改善的重要指南。

    3.在教師成長與教學創新方面:

    (1)教師教學圈:由志同道合教師組成教學圈,利用週三進修或其餘課餘時間,進行領

    域創新教學成果發表研習與對話。

    (2)教學觀摩:邀請校內教師與實習教師舉辦教學觀摩,並邀請全校教師一同觀摩教學,

    以達教學專業共同成長之目的。教學觀摩後,將教學資料 E化管理,做為教師專業

    成長記錄。

    (3)各項展演成果彙編:包括學生美展專輯、多元學習成果展專輯、超級教師—石牌國

    小私房書與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專輯等,提供教師觀摩。

    (4)推動教學輔導教師方案

    本校辦理教學輔導教師方案,以校內輔導教師與伙伴教師配對進行,於學期中透過

    工作坊、共同進修、研習的方式,互動帶動成長,希望能(1)建構教育專業知能,

    實踐教師專業理論。(2)傳承教師專業經驗,協助教師適應教育環境。(3)形成同

    儕合作成長的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校教育品質。(4)帶動同儕

    教學觀察,達成創新教學與精緻教育的理想。

    4.在教學資源改善方面:活動中心粉刷更新及防漏、圖書室設備環境建置、優質校園修

    繕與普通教室整修等工程,改善各項學生學習空間及設備。

    5.在領域會議工作推動方面:

    (1) 強化領域會議功能,發揮課程評鑑推手的功能。

    (2) 透過領域教師團隊討論與專業對話,提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

    (3) 透過領域教師團隊課程規劃與討論,發展領域教材。

    (4) 經由領域教師團隊同儕研討,進行課程省思與評鑑。

  • 19

    參、學校課程願景與目的

    一、學校課程願景與課程訂定過程

    參酌學校教育目標,考量課程發展趨勢,就課程發展之階段性任務,親、師、生之需求與

    特性,訂定石牌國小本學期之精緻課程安排,在為求師、生教與學之最大產出,透過「精緻教

    育」期能「營造一座優質的學習樂園」。

    以臺北市所研發的「優質學校指標」為願景實現的規準,所以,在學校課程發展方面「建

    構優質學校的課程發展」即為現階段石牌國小之課程願景。

    本校課程發展小組,透過 SWOT的分析,對石牌國小人、地、時、事、物的時空背景與優

    勢、劣勢、危機與轉機點,做一次詳細的分析了解,同時融入幾年來逐漸形成的共同教育理念,

    幾經研議擬訂本校教育願景為:「健康、快樂、創新、卓越」,並繪製石牌國小理想兒童圖像與

    石牌國小學校本位課程架構圖,再由校長分別向全體教職員工及家長會提出詳細的說明及徵求

    意見,經過三次的說明會與座談會,而終能建立共識。教師則以專業成長團隊工作坊的模式,

    增進專業知能訓練,除學習研發學校本位課程活動設計外,確立本校的教育願景與發展學校本

    位課程的架構與方向。有利用社區文化資源鄉土主題課程,以能達成學校願景的教學目標為中

    心,進行課程實施與教學檢核、行政支援策略檢核等,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領域課程發展委

    員會定期的專業對話與研究發展,逐漸形成與建立石牌國小本位課程的機制。

    (一)學校願景與團隊圖像:

    1.願景(Vision):培育兼具「品格、品質、品味」的石小兒童

    (1)厚植學力— 落實扎實學習致力精緻學力

    (2)身心樂活— 陶冶求真求善追求強健舒坦

    (3)卓越藍海— 培養創新求真強化全球競合

    (4)適性展能— 營造多元學習啟發適性揚才

    2.核心價值(Core Value):健康、快樂、卓越、創新

    (1)健康:打造安全溫暖的學習空間,提供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

    發展,讓學生健康的成長。

    (2)快樂:布置快樂的學習空間,營造溫馨快樂的校園氣氛,帶動學生體認學校的樂趣,

    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3)創新:鼓勵教師研究進修,帶動學生研究風氣,親師生一起在學習成長的歷程中不

    斷精進,追求創新、與時俱進。

    (4)卓越:師生在教與學上共同合作、努力,進步再進步,在學習活動中開發創造力,

    以超越自我,邁向卓越。

    3.學校圖像

    (1)優質環境:設施良好、制度有效、團隊學習、整體規畫

  • 20

    (2)全人教育:五育並重、終身學習、多元文化、融合教育、有教無類

    (3)尊重關懷:尊重自己與他人、關懷生命、建立和諧校園

    (4)卓越創新:評鑑與激勵、表揚與建檔、永續發展

    4.兒童圖像

    (1)合群:樂於助人、互助合作、團結一致

    (2)健康:作息正常、飲食均衡、規律運動

    (3)勤學:自主、努力、認真、主動

    (4)活潑:大方、朝氣、能說能唱、有禮貌

    學校願景圖像

    5.教師圖像

    (1)熱誠:關愛兒童身心健康、因材施教、不斷學習

    (2)開朗:營造歡樂氣氛、常保持愉快心情、適時鼓勵學生

    (3)智慧:與學生共同成長、教學準備充分、親師溝通順暢

    (4)團隊:組成教師成長團體、領域研究小組…..等教學及人生經驗分享

    6.家長圖像

    (1)配合:親師間相互配合、溝通、協調

    (2)參與:參與學校活動及參與學生學習

    (3)奉獻:家長提供人力、物力、擔任義工

    (4)自我提升:參加親子成長營、不斷學習、自我成長

    (二)學校課程願景與課程目標 1、總體目標:學習學校、人人主角。

    成功的學生、專業的教師、負責的家長,時時、處處樂在學習。

  • 21

    精緻活化的石牌,快樂的人、健康的心、創新的事、卓越的果。

    全人發展 多元學習

    人文關懷 自信豪氣

    教學創新 專

    成功的學生 負

    終身學習

    關愛學生 培育兼具「品格、品質、品味」

    精緻活化的石牌

    快樂 健康 創新 卓越

    熱誠無私

    專業敬業 支援參與

    合作分享 服務的行政 齊心共責

    團隊決策 動態革新

    論述溝通 民主領導

    2、經營指標:學生主體、教學第一。

    (1) 教學活動沒有其他目的,以增進學生學習為目的。

    (2) 學校行政沒有其他目的,以提高教學品質為目的。

    (3) 人員、經費和空間資源,以促進師生教學為優先。

    (4) 教師必須以專業敬業,實施因材施教、創新教學。

    (5) 行政必須以服務支援,精緻卓越品質、促進教學。

    (6) 校長必須以教育使命,豐沛動力泉源、活化教學。

    二、學校課程願景的內涵及落實方式

    (一)學校課程願景的內涵:建構優質學校的課程發展

    「建構優質學校的課程發展」即為現階段石牌國小之課程願景,本校課程研發小組導入「優

    質學校」之課程發展指標,包括「系統規劃、有效執行、落實評鑑、持續研發」作為學校課

    程發展之方針。

    1. 設計成功的學習:帶好每位學生。

    教學活動與成績評量必須依據個別差異,掌握多元智慧,因材施教,引導每

    位學童感受成功學習的喜悅,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2. 安排體驗的學習:實施開放教育。

    有計畫的安排戶外統整的教學,引導學童應用所學、所知、所能,在真實情

    境中增進與人合作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3. 推動禮儀的教育:落實生活教育。

    持續積極倡導秩序、禮貌、整潔的觀念和表現,培養學童良好行為和優雅氣

    質,提高與人溝通的語言品質和情緒表達的能力。

    4. 加強語文的教育:促進全人發展。

    透過好書閱讀,欣賞國語文學,紮根國語文能力;同時在學習生活中,有效

    結合工具學科,如英語與電腦的應用,增進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

  • 22

    5. 提供精緻的教育:提升學習品質。

    用心規劃每一個學習活動或儀式,持續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追求更卓越

    品質,提高更多附加價值和過程績效,引導學童享受在成功的有意義學習。

    6. 貫徹民主的教育:激發學習動力。

    在尊重、愛與關懷中,落實學習者主體,適應學習者個別差異,引導學習

    者自我反思、批判辯證、澄清價值、多元選擇和自我負責的習慣和能力。

    (二)實施策略:尊重專業、鼓勵參與。

    1、貫徹團隊運作:充分授權賦能(empowerment)。依據專案性質,編配任務小組,

    由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

    2、推動專業領導:共享領導權責。教師專業自主,在不同學習領域,由該領域專長

    教師負責領導,落實相互領導機制。

    3、建構論述平臺:分享知識經驗。安排時間與場地及網路善用,帶動教師對話論述,

    在持續辯證中凝聚共識、建構知識。

    4、倡導動態革新:活化更新石牌。持續引入新思潮、新觀念,開擴新視野,在動態

    評鑑中持續修正計劃與執行。

    5、進行績效評核:提升學校效能。透過定期與不定期調查,實踐反省、反省實踐,

    提高品質績效和親師生滿意度。

    6、引導家長參與:整合社區資源。透過系統規劃,提供家長參與學校的機會、知能、

    準則和興趣。

    (三)具體做法:明確分工、協同合作。

    1. 教務方面:

    (1) 選聘優良師資:專才專用,激勵專業成長,增進專業知能。

    (2) 推動教育革新:貫徹九年一貫新課程,培養學生十大能力。

    (3) 加強語文教學:結合國語文、母語和英語教學的活化應用。

    (4) 實施常態編班:以組群教師協同合作,實踐師生人人主角。

    (5) 充實圖書設備:善用網路搜尋,並結合紙本與有聲的圖書。

    (6) 推動多元評量:適應多元智慧發展差異,配合學科與學生。

    2. 學務方面

    (1) 加強安全教育:維護學童身體安全和心理與精神的安全。

    (2) 實施禮儀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禮貌、秩序和整潔。

    (3) 推動生命教育:在尊重生命裡培養愛己、感恩和行善美德。

    (4) 辦理多元活動:提供學童不同的體驗,統整應用所學知能。

    (5) 設置多元社團:提供學童練習多元中選擇,擴大學習內涵。

    (6) 落實環境教育:透過戶外教學活用自然領域知能維護自然。

  • 23

    3. 輔導方面

    (1) 推動親職教育: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提高父母親職效能。

    (2) 宣導輔導新知:規劃輔導新知研習,增進教師輔導知能。

    (3) 落實特殊教育:活化特殊教育意含,推動個別化的教學。

    (4) 提供輔導諮商:設置輔導諮商專線,定期出版輔導月刊。

    (5) 增進訓輔功能:主動以輔導為核心,落實教訓輔三合一。

    (6) 倡導生涯規劃:透過生涯發展觀點,重視健全人格發展。

    4. 總務方面

    (1) 真實的無障礙校園:落實公安的檢核和維護。

    (2) 適時的支援教學:集中人力物力用於教學。

    (3) 積極的優質校園:有計畫的美化綠化校園。

    (4) 安全的建築設施:逐年編列更新補強概算。

    (5) 明確的設備財產:依法進行財產盤點管理。

    (6) 嚴謹的會計程序:依採購法公開招標採購。

    (7) 舒適的教師研究室:提供教師課餘研究用。

    (8) 各項設施工程施作符應教學需求,整體規劃美化校園景觀。

    5. 特色發展

    (1) 強調人人主角,班班各有特色。-尊重教師專長發揮。

    (2) 以藝術為核心,培育音樂素養。-熟練一種樂器使用。

    (3) 以桌球為重點,培養運動習慣。-每位學生都會桌球。

    (4) 以語文為焦點,涵育健全人格。-每位學生樂在閱讀。

    (5) 創新活動辦理,提供另類學習。-辦理統整的大活動。

    (6) 辯證式的溝通,開放智性文化。-建構公開論述平臺。

  • 24

    肆、學習節數分配

    一、學習節數的分配原則及決定過程 (一)一至六年級學習節數依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學習節數分配表 (如下表) 實施。

    年 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就 讀 年 齡 滿6歲 滿7歲 滿8歲 滿9歲 滿10歲 滿11歲

    每 學 年 教 學 週 數 40週 40週 40週 40週 40週 40週

    每 週 學 習 總 節 數 22-24 22-24 28-31 28-31 30-33 30-33

    每 堂 課 分 鐘 數 4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語 文

    (含國語文、鄉土語言、英語) 4-6 4-6 5-7 5-7 6-8 6-8

    數 學 2-3 2-3 3 3 3-4 3-4

    自然與生活科技(含理化、生

    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 0 0 3 3 3-4 3-4

    社會(含歷史、地理、公民) 0 0 3 3 3-4 3-4

    健 康 與 體 育 2-3 2-3 3 3 3-4 3-4

    藝 術 與 人 文

    (含音樂、美術、表演藝術) 0 0 3 3 3-4 3-4

    綜合活動(含家政、輔導、童軍) 2-3 2-3 3 3 3-4 3-4

    生 活 課 程 6-9 6-9 0 0 0 0

    彈 性 學 習 節 數 2 2 3 3 3 3

    修 彈 性 學 習 節 數 0-2 0-2 0-3 0-3 0-3 0-3

    (二)分配原則:

    1、本學年均按課程綱要之節數要求,安排學習節數:領域學習節數佔總節數的 84.38

    %~86.96﹪,彈性節數佔 13.04%-15.62﹪。從統計表可以發現年級愈高,所安排

    的彈性節數比重也愈大。

    2、領域節數安排,以學生基本能力的學習達成為主,輔以配合學校特色發展課程,重

    基本學習,也重創意發展。

    3、彈性節數規劃,包含市本、校本、及班級特色課程,依學生年段適度調整,讓老師

    依學生學習狀況及需要設計適合的課程。

    4、新興議題以融入各領域課程方式探討和彈性節數教學雙軌並行;家政學習配合各領

    域內容及進度做主題式統整學習;資訊學習除融入各領域學習外,另更規劃彈性節

    數學習,讓學生學習更具系統性。

    (三)決定過程:

    由學校行政單位依據學校團隊圖像與課程願景,設計規劃出草案,送課程發展委員

    會充分討論後決定。各年級學習總節數(含領域學習節數)依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學習節數分配表配置如下:

  • 25

    年級 各年級學習總節數 各領域學習節數 彈性學習節數

    一 23(100﹪) 20(86.96﹪) 3(13.04﹪,2-4)

    二 23(100﹪) 20(86.96﹪) 3(13.04﹪,2-4)

    三 29(100﹪) 25(86.21﹪) 4(13.79﹪,3-6)

    四 29(100﹪) 25(86.21﹪) 4(13.79﹪,3-6)

    五 32(100﹪) 27(84.38﹪) 5(15.62﹪,3-6)

    六 32(100﹪) 27(84.38﹪) 5(15.62﹪,3-6)

    二、全校學習節數一覽表 (一) 領域學習節數的規劃及分配原則:

    1、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節數要求,語文學習領域節數佔領域學習節數的 20~30%;

    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綜合活動等六領域各佔

    學習領域節數之 10~15%。

    2、考量學校團隊圖像與課程願景,培養穩固的學習基礎,低年級之語文、健康與體育

    和數學領域學習節數規劃高標節數;中年級各領域規劃均衡節數;高年級涵蓋英語

    文,亦採高標節數。

    3、各年級領域學習節數配置及比例如下表:

    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

    體育

    綜合活

    領域學習

    總節數

    自然與

    生活科

    社會 藝術與

    人文

    一年級 6

    (30﹪)

    3

    (15﹪)

    6

    (30﹪)

    3

    (15﹪)

    2

    (10﹪)

    20

    (100﹪)

    二年級 6

    (30﹪)

    3

    (15﹪)

    6

    (30﹪)

    3

    (15﹪)

    2

    (10﹪)

    20

    (100﹪)

    三年級 7

    (28﹪)

    3

    (12﹪)

    3

    (12﹪)

    3

    (12﹪)

    3

    (12﹪)

    3

    (12﹪)

    3

    (12﹪)

    25

    (100﹪)

    四年級 7

    (28﹪)

    3

    (12﹪)

    3

    (12﹪)

    3

    (12﹪)

    3

    (12﹪)

    3

    (12﹪)

    3

    (12﹪)

    25

    (100﹪)

    五年級 6

    (22.2﹪)

    4

    (14.8﹪)

    4

    (14.8﹪)

    3

    (11.1﹪)

    4

    (14.8﹪)

    3

    (11.1﹪)

    3

    (11.1﹪)

    27

    (100﹪)

    六年級 7

    (25.9﹪)

    4

    (14.8﹪)

    3

    (11.1﹪)

    3

    (11.1﹪)

    4

    (14.8﹪)

    3

    (11.1﹪)

    3

    (11.1﹪)

    27

    (100﹪)

  • 26

    (二)決定過程:

    由學校行政單位依據學校團隊圖像與課程願景,設計規劃出草案,送課程發展委員

    會充分討論後決定。全校各年級學習節數配置如下:

    年級

    領域學習節數 20/25/27 彈性學習節數 3/4/5

    各年

    級學

    習總

    節數

    語文

    生活課程

    健康

    與體

    綜合

    活動

    彈性節數

    自然

    與生

    活科

    社會

    藝術

    與人

    北市特色課程

    國語文

    加強

    加強學

    生國語

    文能力

    方案

    數學

    加強 本國

    語文 英

    英語 電腦

    國語 本土

    一 5 1 3 6 3 2 2 1 23

    二 5 1 3 6 3 2 2 1 23

    三 4 1 2 3 3 3 3 3 3 1 1 1 1 29

    四 4 1 2 3 3 3 3 3 3 1 1 1 1 29

    五 3 1 2 4 4 3 4 3 3 1 2 2 1 32

    六 4 1 2 4 3 3 4 3 3 1 2 2 1 32

    三、彈性學習節數的分配與運用情形領域專長師資排課一覽表 彈性學習節數的分配內容涵包括(如附表):

    (一)全校教師授課總表:北市特色課程,即「英語」課程與「電腦」課程以及「國語文加強」

    學習節數增加一節。

    (二)100學年度起三~六年級增設英語課程一節,採外加方式於每周三晨間實施,不計入彈性

    學習節數。

    附表:石牌國小彈性學習節數規劃表

    年級 彈性學習節數及內涵 課程安排說明

    一、二年級 英語×2

    國語文加強×1

    一、培養國際化都市的優質公民。

    二、提升石牌兒童國語文之競爭力。

    三年級

    數學×1

    電腦×1

    國語文加強×2

    一、培養國際化都市的優質公民。

    二、提升石牌兒童國語文之競爭力。

    四年級

    數學×1

    電腦×1

    國語文加強×2

    一、培養國際化都市的優質公民。

    二、培養 e化城市的優勢公民。

    三、提升石牌兒童國語文之競爭力。

    五、六年級

    電腦×1

    國語文加強×3

    數學×1

    一、培養國際化都市的優質公民。

    二、培養 e化城市的優勢公民。

    三、提升石牌兒童國語文之競爭力。

  • 27

    伍、學校課程總表

    課程內容主要係依照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課程規劃準據;其次則以本市教育

    局所要求之課程重點--「加強學生國語文能力方案」、「加強學生英語文能力方案」及本校學力檢測

    向度做為課程規劃要項,各學年各領域課程總表詳列如附件一。

    一、學校課程規畫的原則、特色及過程 (一)規劃原則:

    1. 依據學校願景、學校發展方向,擬定學年教學方向。

    2. 依據教師專長安排授課科目,重視教師合作教學之互動機制,建構教師群組合作團

    體。

    3. 引進社區資源及特色,規劃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涵。

    4. 參酌遴選使用的教科用書及自編教材,檢核學生能力指標的達成。

    (二)特色

    1. 加強語文教育:實施提昇學童國語文加強計畫及策略,並兼具本土語言及英語學習。

    2. 圖書館利用教育:閱讀圖書,讀報教育。

    3. 資訊教育:中高年級資訊教育的推展,奠定學童資訊運用能力。

    4. 自然生活科技教育:結合國立科學教育館、教育大學等資源理各項教師研習及學生科

    學活動。

    (三)過程

    1. 於領域教學研究小組,規劃及推動特色課程。

    2. 學年教學研究會議與領域教學研究會議每月固定進行,課程與教學實施進行討論檢核,

    並於適時於會議中研究修正。

    二、本校學力檢測各成就水準人數比例分析

    (一)「石牌兒童」最近一次基本學力檢測情形

    本校於 104年 10月接受本市教育局以課程綱要中基本能力指標為依據檢測小五學生學

    習情形,經學科專家、測驗統計專家分析,其結果報告分就國語文與數學領域之檢測結果摘

    要條列之:(以下圖、表標題「098」為石牌國小之統計代碼)

    1、104年度石牌兒童國語文基本學力檢測結果

    (1)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及北投區五年級學童國語文學力檢測各成就水準人數統計表:

  • 28

    (2)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學童國語文認知歷程向度平均答對率:

  • 29

    (3)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學童國語文學力檢測能力指標類別向度平均答對率:

    (4)本校六年級學童與全市學童國語文學力檢測國語文內容向度平均答對率情形:

  • 30

    (5) 本校六年級學童與全市學童國語文學力檢測國語文閱讀理理解向度平均答對率情形:

  • 31

    2、104年度石牌兒童數學領域檢測結果

    (1)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五年級學童數學學力檢測成就水準人數統計表:

    (2)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學童數學能力數學認知向度平均答對率分析:

  • 32

    (3) 本校六年級學童數學學力檢測四大主題平均答對率統計:

  • 33

    (4) 本校六年級學童與全市學童數學學力檢測數與量向度平均答對率分析:

  • 34

    3、104年度石牌兒童英語領域檢測結果

    (1)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五年級學童英語學力檢測成就水準人數統計表:

  • 35

    (2)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五年級學童英語語言能力向度統計表:

  • 36

    (3)本校五年級學童與全市五年級學童英語語言能力向度統計表:

    (二)學力檢測結果分析

    102年度開始,學力檢測從原六年級部份改成五年級,同時提供每班的個別資料,讓學力

    檢測結果,更能有效運用於教師的教學方案擬定,進行課程規劃,讓學力檢測的目的更能有

    效的發揮。104年度的統計中,將「含特殊生」和「不含特殊生」兩部分數據並列,就本校

    表現對照臺北市來看,數學和英語兩科不論在「含特殊生」和「不含特殊生」未達基礎級學

    生百分比都低於北市,可見本校學生基礎級以上之學生高於北市。而國語文未達基礎級之學

    生則略多於北市,105 學年度須關注這些未達基礎級之學生學習。

    1.國語科:

    (1) 本校成就水準人數比率達中級(精熟級)以上者,99年度為 79.15%,100年度為

    81.25%,101年度為 86.31%,102 年度為 75.98%,103年度為 88.28%。104年

  • 37

    度為 84.59%,高於北市之 83.06%。自 101年度始,本校於國語文教學上,達中

    級以上程度之比率皆高於北市平值,已展現初步成果。

    (2) 未達基礎級人員於於 103年度低於北市後,104年度又高於北市。不含特殊生

    人員未達基礎級比率為 2.36%,略多於臺北市之 2.07%,可見本校學生成就落差

    明顯。針對未達基礎級之學生,也請五年級老師於課程中進行差異化教學,相

    關人員亦鼓勵參加攜手激勵班進行補救教學。就中、高級人數來看,本校比率

    一直都較臺北市平均比率稍高。本校就整體而言,國語文教學已有平均水準以

    上,教師要提升未達基礎級學生能力,同時就如何提升學童國語文能力自中級

    達至高級繼續努力,以讓本校國語文教學成果更加提升。

    (3) 在閱讀理解向度上,在三個向度中,「詮釋並整合訊息及觀點」較北市均值高,

    然「注意並提取訊息及觀點」、「直接推論」兩項則略低於北市,本校這幾年將

    閱讀視為本校校本課程,較高層次之「詮釋並整合訊息及觀點」已見功效,而

    「注意並提取訊息及觀點」、「直接推論」兩項較為基本之能力,則請教師於課

    堂閱讀中持續指導相關策略,引導學生將習得之策略遷移至不同文本。

    2.數學科:

    (1) 本校成就水準人數比率達中級(精熟級)以上者,99年度為 78.8%,100年度為

    77.85%,101 年度為 81.12%,102 年度為 71.19%,103年度為 74.22%,104年度

    為 76.44%。未達基礎級人員比率 99 年度的 1.56%,100年度為 3.01%,101年度

    的 1.45%,102年度為 7.14%,104 年度為 2.62%,在年度表表現上有較不穩定的

    表現。

    (2) 數學整體成績和北市平均相較,表現均較北市平均值高,可見本校於數學教學上

    已展現初步成果,但是在未來課程安排上,仍要積極注意,針對未達基礎級 2.62%

    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協助,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要盡力將未達基礎級以及基礎

    級的孩子能力提升。

    3.英語科:

    (1) 本校成就水準進階級 24.33%,較北市 27.00%落後不少。基礎級 72.97%,較北

    市 65.77%高,未達基礎級為 2.70%,較北市 7.23%表現較佳。

    (2) 本校學區部份為住宅區,部份為住商混合,推測學童參與課外補習者眾多。從

    成就水準分析上看,本校在進階級的發展上,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 38

    三、各領域使用教材一覽表

    臺北市石牌國小 105學年度教科書選用如下表: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上 學期

    下 學期

    上 學期

    下 學期

    上 學期

    下 學期

    上 學期

    下 學期

    上 學期

    下 學期

    上 學期

    下 學期

    國語

    南一 1

    南一 2

    南一 3

    南一 4

    翰 林 5

    翰 林 6

    翰 林 7

    翰林 8

    康 軒 9

    康 軒 10

    南一 11

    南一 12

    數學

    康 軒 1

    康 軒 2

    康 軒 3

    康 軒 4

    康 軒 5

    康 軒 6

    康 軒 7

    康 軒 8

    南一 9

    南一 10

    康 軒 11

    康 軒 12

    &

    生活 自然與生活科技

    翰 林 1

    翰 林 2

    翰 林 3

    翰 林 4

    康 軒 1

    康 軒 2

    康 軒 3

    康 軒 4

    康 軒 5

    康 軒 6

    康 軒 7

    康 軒 8

    社會

    康 軒 1

    康 軒 2

    康 軒 3

    康 軒 4

    翰 林 5

    翰 林 6

    翰 林 7

    翰 林 8

    翰 林 1

    翰 林 2

    翰 林 3

    翰 林 4

    翰 林 5

    翰 林 6

    翰 林 7

    翰 林 8

  • 39

    康 軒 1

    康 軒 2

    翰 林 3

    翰 林 4

    南一 5

    南一 6

    康 軒 7

    康 軒 8

    康 軒 9

    康 軒 10

    翰 林 11

    翰 林 12

    綜合

    南一 1

    南一 2

    南一 3

    南一 4

    南一 5

    南一 6

    翰 林 7

    翰 林 8

    康 軒 9

    康 軒 10

    翰 林 11

    用 一 年

    何嘉仁 Go Magic 1+CD

    (非審本)

    何嘉仁 Go Magic 2+CD

    (非審本)

    康何嘉仁 Story .com 1+CD

    (審定本)

    何嘉仁 Story .com 2+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Kids 3+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Kids 4+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Kids 5+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Kids 6+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Kids 7+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Kids 8+CD

    (審定本)

    康軒 Hello Darbie 9+CD

    (非審本)

    康軒 Hello Darbie 10+CD

    (非審本)

    電腦

    Window7

    快樂學習

    e 點通

    (民碁)

    用 一 年

    Word

    2010

    快樂學習

    e 點通

    (新叡)

    簡報 e學

    園 power

    point 2010

    (知識)

    Scratch

    2.0動畫

    遊戲疊疊

    (校園)

    Google

    動員

    (民碁)

    Photoimpac

    tX13

    影像

    小學堂

    (校園)

    威力導演

    12 影音

    (校園)

    本土語言

    臺語

    康軒 1

    +CD

    用 一 年

    康軒 3

    用 一 年

    康軒 5

    用 一 年

    真平 7

    用 一 年

    康軒 9

    康軒 10

    康軒 11

    康軒 12

    客語

    翰林1

    +CD

    翰林2 +CD

    翰林3

    +CD

    翰林4 +CD

    翰林5 +CD

    翰林6 +CD

    翰林7 +CD

    翰林8

    +CD

    翰林9

    +CD

    翰林10 +CD

    翰林11 +CD

    翰林12 +CD

  • 40

    陸、各領域課程計畫及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一、各學年學期課程計畫

    課程計畫(包含學年/學期課程目標、能力指標、對應能力指標之單元名稱、節數、教材評量方

    式、備註等) 示例如下,各學年各領域課程計畫詳如附件二。

    臺北市石牌國民小學105學年度第1學期 一 年級 國語 領域(科)課程計畫表

    各領域須列入課程計畫內容之撰寫說明:

    一、 各項重大議題融入檢核,請勾選並列出週次。

    二、 各領域除重大議題,另需融入或設計:

    (一) 國語:寫作指導4-6篇,書法若干節,請適度融入(請寫在備註欄)。

    (二) 綜合領域:書法若干節(與國語排定書法課程合計10節)

    編 寫 者 一年級全體教師

    教學目標及

    對應能力指標

    1-1-1-1-1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1-1-1-1-2能筆順正確的書寫注音符號。

    1-1-1-3能正確書寫注音符號。

    1-1-3-2-1能欣賞並朗讀標注注音的優美文學作品。

    2-1-1-3-3能養成仔細聆聽的習慣。

    2-1-2-2能聽得準確。

    2-1-2-3能邊聆聽邊思考。

    3-1-1-3-8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

    4-1-4-3能用硬筆寫出合理的筆順、正確的筆畫及形體結構的國字。

    學習具體目標

    (學期成績單評量語

    句)

    1.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2.能參與課堂討論並踴躍發表。

    3.能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及國字。

    4.能朗讀課文並運用詞句表達情意。

    融入重大議題能

    力指標

    ◎性別平等教育

    1-1-2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5願意了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2-1-7觀察性別平等身體的異同。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

    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 41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1-1-3 討論、分享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健康受到傷害等

    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生涯發展教育

    1-1-1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海洋教育

    3-1-5分享與水有關的歌曲。

    多元評量方式及

    成績計算

    1、平時測驗(30%)

    2、作業練習(30%)

    3、學習態度(10%)

    4、定期評量(30%)

    親師聯絡事項 請家長協助督促完成作業、叮嚀孩子在家課後複習。

    重大議題

    融入檢核

    1.性別平等:(第 1.2.3.4.9 週),合計節數 8 節,(至少 6節)。

    2.環境教育:(第 5.6.7.8.9.10.14.16.17.18.19.20 週),合計節數 10

    節,(至少 6節)。

    3.資訊教育:

    4.家政教育:(第 1.2.3.4.5.7.12 週)

    5.人權教育:(第 6.11.13 週)

    6.生涯發展:(第 16.17.18.19.20 週)

    7.海洋教育:(第 5.8週)

    其它議題融入檢

    核 1、品格教育(第 1.3.6.7.12.13.14.15 週),合計節數 8節,至少 1節。

    2、書法教育(第 週),合計節數 節。

    (以下略,請詳參附件二)

    二、特殊教育課程計畫 每個學生,無論是否有身心障礙或障礙的程度有多嚴重,甚或是資賦優異學生,都需要

    有意義的課程。在融合教育的趨勢下,目前特殊需求學生的學習依據有二:一是普通教育的課

    程綱要,另一則為身心障礙的各類課程綱要。

    近年來,普通教育強調「帶好每個學生」的信念與特殊教育的零拒絕原則不謀而合。普

    通教育改革中,國民中小學課程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主,透過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

    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領域,以及性別、環境、資訊、家政、人權與

    生涯發展等六大議題的學習達成分段能力指標,進而達至培養十大基本能力的目標。在其綱要

    附則中規定:「特殊教育班之課程實施,仍依特殊教育法之相關規定辦理 」(教育部,民 92)。

    特殊教育法第 5條規定「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需

    要」(教育部,民 90a),並於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中(民 88)明訂身心障礙教育課

  • 42

    程綱要應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之,並需定期檢討及修正。

    自民國 100年起特殊教育開始依據課課綱開始運作,其目標在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

    十大基本能力,為因應各類身心障礙學生之障礙程度、能力的差異性,九年一貫課程之十大基

    本能力之培養需以學生之日常生活經驗出發,並隨學生之年齡與能力的不同,由低至高逐步設

    計與調整課程層次,以漸進方式達成各項能力之目標,並需重視與普通學生之交流與互動。

    105學年度,本校共有身心障礙資源班有 2 班,資優班有 2班,聽障與障視障各 1班,為

    分散式資源班,教師依據學生能力與需求評估,進行相關的課程設計。相關課程設計,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