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侯廷智 编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 cupl.edu.cnjwc.cupl.edu.cn/__local/D/06/6C/9A636F0DC8CE842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侯廷智 编写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

    目 录

    前 言 ........................................................................................................................................................... 8 一、课程的性质 ........................................................................................................................... 8 二、设置的目的 ........................................................................................................................... 8 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 ........................................................................................................... 8

    第一章 导 论 ........................................................................................................................................... 9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 9

    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 9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9 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 9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9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9 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10 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0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10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 10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 10

    考 核 要 求 ................................................................................................................................. 10 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 10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11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 11 复习与思考题 ............................................................................................................................. 11 参考文献目录 ............................................................................................................................. 11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 12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 12

    一、会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功能 ............................................................................................. 12 二、经济制度变革的决定因素 ................................................................................................. 12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 1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 13 一、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 ................................................................................................. 13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 14 三、市场机制及其特点和功能 ................................................................................................. 14

    考 核 要 求 ................................................................................................................................. 14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 14 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 14 复习与思考题 ............................................................................................................................. 15 参考文献目录 ............................................................................................................................. 15

    第三章 商品与货币 ................................................................................................................................. 16 第一节 商 品 ................................................................................................................................. 16

    一、商品的二因素 ..................................................................................................................... 16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 16 三、商品的价值量 ..................................................................................................................... 16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7 五、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17

    第二节 货 币 ................................................................................................................................. 17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 17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 17 三、商品拜物教 ......................................................................................................................... 18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18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18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 18

    考 核 要 求 ................................................................................................................................. 18 一、商品 ..................................................................................................................................... 18 二、货币 ..................................................................................................................................... 18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18 复习与思考题 ............................................................................................................................. 19 参考文献目录 ............................................................................................................................. 19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 2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 20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 20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 2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 20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20 二、资本的涵义和资本的作用 ................................................................................................. 21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21 四、剩余价值率 ......................................................................................................................... 21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21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21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21 三、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 22 四、剩余价值规律 ..................................................................................................................... 2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 22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22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 22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动态考察 ................................................................................................. 22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国际比较 ................................................................................................. 22

    考 核 要 求 ................................................................................................................................. 22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 22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 22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22 四、资本主义工资 ..................................................................................................................... 23 复习与思考题 ............................................................................................................................. 23 参考文献目录 ............................................................................................................................. 23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

    第五章 资本积累 ..................................................................................................................................... 24 第一节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 24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 24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24 三、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 ......................................................................................... 24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24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 24 二、个别资本的增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 25 三、资本积累和相对过剩人口 ................................................................................................. 25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表现 ......................................................................... 25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25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 25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25

    考 核 要 求 ................................................................................................................................. 26 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 26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26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26 复习与思考题 ............................................................................................................................. 26 参考文献目录 ............................................................................................................................. 26

    第六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 27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 27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 27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 27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28 一、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 28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28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28 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 28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 ......................................................................................................... 29 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质和根源 ............................................................................. 29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 29 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 29 四、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简介 ..................................................................................................... 29 五、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研究 ............................................................................................. 29

    考 核 要 求 ................................................................................................................................. 29 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 29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30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 ......................................................................................................... 30 复习与思考题 ............................................................................................................................. 30 参考文献目录 ............................................................................................................................. 30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存在形式 ............................................................................................. 31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 31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31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31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31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 32 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 32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 32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 3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 32 一、借贷资本 ............................................................................................................................. 32 二、利息和利息率 ..................................................................................................................... 33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 33 四、股份公司 ............................................................................................................................. 33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 34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 34 二、级差地租 ............................................................................................................................. 34 三、绝对地租 ............................................................................................................................. 34 四、土地价格 ............................................................................................................................. 34

    考 核 要 求 ................................................................................................................................. 35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 35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 35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 35 四、资本主义地租 ..................................................................................................................... 35 复习与思考题 ............................................................................................................................. 35 参考文献目录 ............................................................................................................................. 35

    第八章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 ............................................................................................. 36 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 36

    一、垄断的形成 ......................................................................................................................... 36 二、垄断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 36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统治 ................................................................................. 36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37 五、自由竞争与垄断竞争 ......................................................................................................... 37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3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37 二、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 38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局限 ................................................................................. 3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 ................................................................................................. 39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 39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39

    考 核 要 求 ................................................................................................................................. 39 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 3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39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 ................................................................................................. 39 复习与思考题 ............................................................................................................................. 39 参考文献目录 ............................................................................................................................. 40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 4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41

    一、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41 二、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 41 三、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 ..................................................................................................... 4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42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42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 42 三、经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42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 42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 42 二、加入 WTO 是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跨越 ...................................................... 42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 43 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 43

    考 核 要 求 ................................................................................................................................. 43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43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43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 43 复习与思考题 ............................................................................................................................. 43 参考文献目录 ............................................................................................................................. 43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 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4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特征 ..................................................................................... 44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 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4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44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 45 三、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 ..................................................................................................... 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6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 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6

    考 核 要 求 ................................................................................................................................. 47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4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7 复习与思考题 ............................................................................................................................. 47 参考文献目录 ............................................................................................................................. 4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 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9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性 ............................................................. 49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功能 ..................................................................................................... 4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框架 ............................................................. 50 四、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 50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7

    五、我国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 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 50

    一、市场和市场功能 ................................................................................................................. 50 二、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 5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 51 四、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51 一、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 ............................................................................................. 51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 51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 52 四、宏观调控的政策 ................................................................................................................. 52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3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 ..................................................................................................... 53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53

    考 核 要 求 ................................................................................................................................. 5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 5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5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4 复习与思考题 ............................................................................................................................. 54 参考文献目录 ............................................................................................................................. 5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55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5

    一、企业和企业组织形式 ......................................................................................................... 55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5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5 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非兼容性 ..................................................................... 55 二、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改革 ......................................................................... 55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55 四、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 ......................................................................................................... 56 五、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 56 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 56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6 一、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 ......................................................................................... 56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6

    考 核 要 求 ................................................................................................................................. 56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6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7 复习与思考题 ............................................................................................................................. 57 参考文献目录 ............................................................................................................................. 57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前 言

    一、课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必考的公共课。它有

    双重的历史和社会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这是一门基础理论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观察、认识和分析我国深化改革的发

    展道路,从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国必须

    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因而这门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方法和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深刻理解坚

    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

    二、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

    刻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认清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

    的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当代世界历史发

    展潮流中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这一趋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

    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两个必然历史进程,从而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培养和增强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更有效地为社会为人民工作,使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能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

    本课程分两类教学进程,一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 54 课时,共 3 学分;一类为经济学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 72 课时,共 4 学分。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9

    第一章 导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与其

    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演变的科学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各种经济思想也就形成和发展。在

    中国古、近代史上,均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

    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经济思想较为贫乏。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

    成的。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重农学派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

    政治经济的诞生。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作。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资本论》是代表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

    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做了科学分析,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

    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和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

    种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上。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永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任何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起决

    定作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区分是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的。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任何社会生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科学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问题。劳动

    力所有制也是重要问题。由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结合方式构成劳动的社会形式,是区分不同社会生

    产类型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是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能更好地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研究生产关系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体系中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性。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考察和分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表现形

    式,也考察和分析个人及其家庭、企业、国家和国际等各层面经济关系。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发展和演变的运动规律,

    即经济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 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经规律的划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表现为: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运用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规范法和实证法等手段。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

    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范畴。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科;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武器。

    考 核 要 求

    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经济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理论品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1

    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和分类。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意义。

    复习与思考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任务是什么? 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 5.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何在?

    参考文献目录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部分。 2.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篇,对象部分。 3.列宁:《卡尔·马克思》。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什么是经济制度,影响经济制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而认识到人

    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认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的内容和功能,掌握市场经济

    运行的基本原理。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人类社会形态的运动是自然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它包括两个系统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关

    系的物质交换运动,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运动。前者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后者表现为

    社会生产关系的演变过程,而社会生产关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表现出来的。在这两个系统

    中,通过社会生产力体现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社会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表现形式。因此,

    研究社会经济制度演变,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人类走上自觉发展的“自由王国”之路,

    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会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功能

    1.经济制度的含义: 经济制度的实质就是指人类为改造自然而建立起来的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是在财

    产、劳动、分配等关系基本方面的原则性规定,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即财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的

    性质,它可分为社会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亦称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人类历史

    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制度指人类为改造自然而建立的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是在财产、劳动、分配

    等关系基本方面的原则性规定,其中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经济制度的性质,它可分为社会经济制

    度和具体经济制度。 2.经济制度的功能: 经济制度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作用。第二,对经济效益起

    着重大作用。第三,为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证。第四,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必要保证。

    二、经济制度变革的决定因素

    1.生产力是经济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从社会经济运动系统上,揭示出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变革的最根本推动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关系会随之

    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否则将制约生产力发展。社会就是在如此矛盾运动

    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2.正确理解和认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从五个方面来理解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第一,人

    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第二,人类对自身需要追求和满足是根本动力。第三,物质生产力的

    发展是最终根源。第四,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表现。第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为社会经

    济制度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任何社会的经济制度都不具有永恒性,而经济制度的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3

    和更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形态变更的根本动力,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

    的这一理论已经被人类历史进程以及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现实所证实。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1.经济体制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经济制度下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各种具体经济制度集合的总称,包括

    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它们是既紧

    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范畴。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联系:第一,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化,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

    下一系列制度设置的体系。第二,在一定范围内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可以相互转化。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从两者的内容上分析,经济制度反映的是一定社会

    经济形态的本质规定,而经济体制反映的是一定经济制度下,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即建立

    何种经济运行机制。第二,从两者的特征上看,经济制度一旦确立,由它的内容决定具有相对稳定

    性和原则性特点,而经济体制由于它是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则体现为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特点。第三,从两者的关系上讲,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

    特征,规定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制约和影响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而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

    要有利于经济制度本质的体现及其优越性的发挥,并且为了符合经济制度的自身要求而不断改革和

    完善。 2.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结合我国的实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察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所有制结构及其经营方式是基础。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建立何

    种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着建立何种经济体制。第二,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是关键内容。不同的经

    济管理形式,形成不同的经济组织结构,它是形成不同经济体制及其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内容。第

    三,经济活动决策权的划分重要内容。经济活动的决策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1)宏观经济决策,这是国民经济全局性问题;(2)中观经济决策,这是属于企业生产经营问题;(3)微观经济决策,这里指的是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决策。第四,经济调节和控制机制是另一重要内容。建立经济调

    节和控制机制的体系是经济体制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第五,经济利益和经济动力,以及分配方式

    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主义社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应该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

    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一、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

    1.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具有相同的属性——是自然历史过程。所谓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

    然历史进程。如何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呢?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人和自然是统一的。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自然过程。第三,社会经济形式的发展同

    样是自然发展过程。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三种形态:从生产力发展程度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可分为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形态。这一划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是决定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即社会经济形态的根本因素。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决不能跨越生产

    力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不可跨越的必经历史阶段。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有了剩余产品;第二,社会分工是一般历史条件;第三,私有制的出现是历史决定性条件。商品经济形式的发

    展可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复杂商品经济两个历史阶段,复杂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

    经济发达起来以后的一种成熟表现形式。 2.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网络结构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是

    以市场作为社会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设置,

    也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共性是,第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第二,商品货币关系是两者经济运行的共同基础。第三,市场是两者存在和发展的共同要素。

    第四,价值规律是两者共同的基本经济规律。区别表现在:第一,商品经济侧重于表明人类社会的

    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侧重于表明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第二,商品经济表明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市场

    经济揭示的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商品经济表达的是一种社会经济类型,市场经济表明的是

    一种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三、市场机制及其特点和功能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了解市场机制的涵义、内容、

    特点及其功能,对认识市场经济活动的实际运行和具体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1.市场机制的涵义及其内容: 市场机制就是指构成市场的各种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有机联系,

    使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系统平衡的功能。它是价值规律和其它商品经济规律的实现形式。市场要素

    包括价格、利润、利率、汇率、工资、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

    制、工资机制、利率和汇率机制等等。 2.市场机制的特点和功能: 市场机制是一个由各要素机制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市场机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

    个方面:第一,客观性和历史性。第二,集合性和相关性。第三,动态性和时滞性。第四,自发性

    和利益制约性。 市场机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手段的职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调节

    配置资源的功能。第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第三,激励经济主体提高效率的功能。市场机

    制也有不能克服的缺陷,需要运用宏观调控来弥补。

    考 核 要 求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经济制度的含义。经济制度的功能。经济制度变革的决定因素。经济体制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制

    度的关系。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商品经济与市场

    经济的关系。市场机制及其特点和功能。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5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有那些功能? 2.决定经济制度变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如何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终因素? 4.什么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有那些主要内容? 5.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如何? 6.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7.什么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 8.什么是市场机制?它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参考文献目录

    1.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序言和跋部分。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第 2 章,第 3 节。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6

    第三章 商品与货币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商品,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价值的

    质和量的规定性,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掌握商品经济的一般规

    定性和运动规律。了解价值形式的历史演变及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以及价值规律作用及形式。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商 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二重属

    性:自然属性和社会交换属性。商品使用价值是为他人消费而生产的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和比例。价值凝结在

    商品体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而交换价值

    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规定。价值的本质规定体现

    为交换劳动的关系。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这种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

    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

    体劳动的对象、操作方法及结果的差别,形成了社会分工。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

    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反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只

    存在于商品经济形态中。抽象劳动与一般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

    方面。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的统一性。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包含三个

    因素: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

    值量与同类商品质量优劣有关。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的。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有多种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平

    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是否合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工艺上的应用程度;技术装

    备的好坏;原材料质量的优劣;自然条件好坏等等。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须劳

    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率成反比。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7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表现。二者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其他矛盾。

    五、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深化对劳动价值论

    理论的认识。

    第二节 货 币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的含义。价值形式发展的经历的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

    成为价值的表现。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劳动的表

    现方式。简单价值形式对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的性质,还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由它们各自包含的劳动量来决定,也第一

    次明显地显露出来了。 3.一般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来表现,因此,它们

    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凝结的性质,就更完全地、更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4.货币形式及其发展。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

    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在货币形

    式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上。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①价值尺度。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

    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这两个因素,价格是商品价值与贵金属货币人价值的比率。商

    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式,而同单位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价格标准。②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货币流通量规律表明,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量,取决全三个因素:一是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总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面;三是货币流通速

    度。铸币和纸币。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由于纸币的发行

    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贬值,物价上涨物现象,叫做通货膨胀。③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贵金属货币或贵金属条块。贮藏手段

    的作用。④支付手段。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等矛盾,

    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货

    币流通规律的改变形式。⑤世界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贵金属。 以上货币的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两个职能。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8

    三、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涵义及其性质。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产生的原因:由于私人劳动或个别劳动

    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间接表现出来,即通过相互交换他们所生产

    的商品才能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本来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联系,现在却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交

    换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被物的外壳掩盖起来,物决定着人的命运。这样,人和物的关系颠倒,产生

    了商品拜物教。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来进行。商品的价格围绕着价值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恰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

    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价值规律对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的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

    动实现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生产

    者为了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必进生产工艺,提高

    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各不相同,就

    不可避免地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

    考 核 要 求

    一、商品

    商品二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概念与相互关系。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价值

    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涵义。劳动生产率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货币

    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阶段。相对价值性和等价形式的涵义。一般等价物的涵义。货币及其本质

    规定。货币的职能。价格和价格标准。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和通货膨胀。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

    复习与思考题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2.分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辩证关系? 3.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由什么影响? 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他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价值规律?它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8.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包括哪些要点?

    参考文献目录

    1.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1 篇。 2.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第 6 章。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形成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

    的资本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剩余价值的基本生产方式,了解与剩余价值理

    论密切联系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并力求说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资本、剩

    余价值和劳动力商品既具有特殊属性,也具有一般属性。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货币和资本的联系: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 货币和资本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第一,流通形式的顺序不同。货币流通公式,也就是商品流通公式:W——G——W。资本流

    通公式:G——W——G。 第二,流通形式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第三,流通形式的媒介不同。 第四,流通形式的内容和目的不同。两种流通形式在内容和目的上的不同,就决定了这两种形

    式的流通限度不同。 G——W——G′称为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的要求就

    产生了矛盾。矛盾的实质是: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的

    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总公式矛盾解决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

    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包

    括历史和道德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 价值形成过程既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同时又是活劳动创造自身新价值的过程。这两

    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的实质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1

    成过程。 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3.剩余价值的本质 剩余价值生产的本质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被资本

    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反映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资本的涵义和资本的作用

    1.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以物为媒介并在物的掩盖下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

    的生产关系。资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资本一般和资本的共同规定。 资本一般的规定:第一,资本是可以自行增殖的价值。第二,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索取。第三,

    资本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关系。 3.资本的作用。 第一,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改变着人们的财富概念和生活方式。第三,使世界溶

    为一体,寻求人类共同发展成为可能。第四,也使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涵义及其划分的依据。 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c)和

    可变资本(v)的涵义。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第一,揭示了剩余价值(m)的真正来源。第二,

    为说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公式:m′= m / v。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剥削程度。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可变。工作日

    的最低界限是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两个因素限制:第一,生理界限;第二,社会道

    德界限。工作日长度的确定及其趋势。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可变。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通过各资本家直接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为目的而实

    现。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与区别:首先,两种方法都延长了劳动时间。其次,绝对

    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般基础和起点。再次,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

    三、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1.劳动力构成变化。2.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变化。3.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剩余价值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会迅速提高。

    四、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原因: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其次,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再次,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

    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 2.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特点。血汗工资制。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动态考察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化趋势。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的原

    因。不同历史时期会引起工资的提高或降低。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国际比较

    工资国民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着差别。是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原因。存在原

    因:第一,各国家之间自然和历史条件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各国工作日长度和强度存在

    差异。第三,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异。

    考 核 要 求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本质。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商

    品理论。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本质。资本的本质和作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及其意义。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涵义及区别与联系。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剩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3

    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四、资本主义工资

    工资的本质。工作日。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试用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4.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实现的?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7.怎样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属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不同经济制度中其特殊属性的

    区别如何?

    参考文献目录

    1.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4、5、10、17 章。 2.马克思:《工资、价格和理论》第 7、8、9 节。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

    第五章 资本积累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了解

    物质资料再生产、资本价值再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三者的统一;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决定因素;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揭示资本

    主义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涵义和内容。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

    基础和前提。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社会生产内容包括两方面: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指再生产按原有规模简单重复。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征:第一,可变资本是

    工人自己创造的。第二,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第三,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的需要。 从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不仅创造了使用价值,而且创造了剩余价值;不仅创造了剩余价

    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也创造了资本主义存在和

    发展的所有条件。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是指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外还有

    剩余,从而再生产按扩大的规模持续进行。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

    出:第一,资本积累过程中所追加的资本源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概念: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

    资本,或者说,把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行为,就叫做资本积累。第二,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

    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以无偿

    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的动因:追求剩余价值是内在动因。竞争规律的强制力量是外在压力。

    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第三,所

    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资本的构成包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之

    比。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之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5

    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其公式是 C:V。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个别资本的增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积累的两种途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

    中。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资本集中是指

    将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为少数的较大资本,从而增大个别资本的数额。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第一,社会资本总量增加与否。第二,是否受到资本和社会财

    富增长的限制。第三,单个资本量增大的速度快慢。第四,反映的关系不同。联系:表现在它们互

    相渗透和促进。资本积聚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会加快资本积聚。 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累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有机构成也不断提高。

    三、资本积累和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密切相关: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应增加。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价值增值对劳动

    力的需求。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2)潜在的过剩人口。(3)停滞的过剩

    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表现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失业和贫困的积累。这一规律揭示了

    资本主义尖锐的阶级矛盾。无产阶级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的贫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以及当代的表现。 马克思所阐明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

    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一般规律说明,在以追求剩余价值为

    目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贫困有不解之缘。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量的具有人身自由但丧失生产资料的自

    由劳动者;第二,少数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的

    涵义及其实质。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促进了社会劳动生

    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实现。促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在:(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其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资

    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6

    考 核 要 求

    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涵义、内容和种类。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特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

    征。资本积累的涵义。资本积累的动因。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的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个别资本积累的途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

    积累和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及其存在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马克思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资本积累的原因、实质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4.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如何? 5.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6.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否是一种主观想象?请运用马克思的积累理

    论来进行解析。

    参考文献目录

    1.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24 章,第 7 节。 2.列宁:《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7

    第六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资本的本质和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运动。掌握产业资本循环必

    须具备的条件、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运动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对

    抗性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规律。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

    购买、生产、销售。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资本循环的涵义。

    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一。 资本循环有三种形式: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各自的特

    点。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必备的两个条件:空间并存性和

    时间继起性。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1.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部分。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在生产领域所需要的时间,由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构成。劳动时间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商品的

    时间。非劳动时间指生产资料已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