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Journal of BPMTI 2016566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PMTI 2016566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 宋加强,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师,讲师,经济学博士。 消费经济的俭与奢 宋加强 [1] [ ] 我国古代圣贤历来“崇俭黜奢”。节俭或奢侈是否促进了社会发展,有关这一问题的 争论在近代经济学界从来没有停息过,这些分歧或对立使得我们对于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发展有了与 时俱进的新理解、新观念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并力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不但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更是对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 [ 关键词 ] 消费经济;俭与奢;俭奢之辩;俭奢观 2012 12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 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 定要求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 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 遇的规定。中纪委为了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 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条款,要求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 部严格遵守“六项禁令”。中央倡导精简朴实、勤俭 节约之风,得到中国民间的巨大拥护,极大地改善 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树立了良好形象。 2008 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发展 环境异常复杂,增长反复无常、市场不确定、前景 不明朗。虽然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由于 正处于刺激政策退出的消化期、结构调整与转型的 阵痛期、经济增长由刺激性繁荣转向新常态下的中 低速增长期三期叠加,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市场供 大于求等原因,我国经济也存在着较大风险。新的 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并力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实际是对整个行政系统公款消费的一种约束,一些 人担忧这会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对公款消费的压缩,对经济的影 响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在汽车、餐饮等领域。但 是对公款奢侈浪费行为的抑制,可以节约国家经费, 也为普通人的消费腾出空间,从而形成真实的消费 拉动。纵览我国古今及西方哲学与经济史,有关俭 奢的思辨内涵广、容量大,梳理这些论述可以更好 地借鉴历史,认识当前的中央决策,推动当前的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到“殷鉴不远”和“来者 尤可追”的作用。 一、我国古代圣贤对俭与奢的认知 “俭,德之大也,奢,恶之大也”,这是古人 对勤俭节约和铺张浪费的清醒认识。自先秦时期到 唐宋明清以下,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提倡节俭的消费 学说,在俭与奢的问题上有许多精辟论述。老子在 《道德经》中提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 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认为贵重 稀世珍宝造就了无数虚高无用之物,社会各个阶层 欺骗之风盛行,贫富差距加大,以致人们互相抢购、 欺骗、争夺、抢掠、盗窃等等。可欲之物有着巨大 诱惑力,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无法抗衡。欲望只有得 到满足,人心才会安定,然而社会太崇尚奢华的话, 中下层人民欲望难以满足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很 多问题。人的内心本来就有着无限的志向、无尽的 欲望。如果人人都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志向,那

消费经济的俭与奢 - CNPCbpmti.cnpc.com.cn/bpmti/gdlb/201707/e774e7c1e2de4... · 低速增长期三期叠加,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市场供 大于求等原因,我国经济也存在着较大风险。新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66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66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 宋加强,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师,讲师,经济学博士。

    消费经济的俭与奢宋加强[1]

    [ 摘 要 ] 我国古代圣贤历来“崇俭黜奢”。节俭或奢侈是否促进了社会发展,有关这一问题的

    争论在近代经济学界从来没有停息过,这些分歧或对立使得我们对于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发展有了与

    时俱进的新理解、新观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并力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不但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更是对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

    [ 关键词 ] 消费经济;俭与奢;俭奢之辩;俭奢观

    2012 年 12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

    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

    定要求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

    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

    遇的规定。中纪委为了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

    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条款,要求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

    部严格遵守“六项禁令”。中央倡导精简朴实、勤俭

    节约之风,得到中国民间的巨大拥护,极大地改善

    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树立了良好形象。

    自 2008 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发展

    环境异常复杂,增长反复无常、市场不确定、前景

    不明朗。虽然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由于

    正处于刺激政策退出的消化期、结构调整与转型的

    阵痛期、经济增长由刺激性繁荣转向新常态下的中

    低速增长期三期叠加,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市场供

    大于求等原因,我国经济也存在着较大风险。新的

    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并力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实际是对整个行政系统公款消费的一种约束,一些

    人担忧这会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对公款消费的压缩,对经济的影

    响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在汽车、餐饮等领域。但

    是对公款奢侈浪费行为的抑制,可以节约国家经费,

    也为普通人的消费腾出空间,从而形成真实的消费

    拉动。纵览我国古今及西方哲学与经济史,有关俭

    奢的思辨内涵广、容量大,梳理这些论述可以更好

    地借鉴历史,认识当前的中央决策,推动当前的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到“殷鉴不远”和“来者

    尤可追”的作用。

    一、我国古代圣贤对俭与奢的认知

    “俭,德之大也,奢,恶之大也”,这是古人

    对勤俭节约和铺张浪费的清醒认识。自先秦时期到

    唐宋明清以下,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提倡节俭的消费

    学说,在俭与奢的问题上有许多精辟论述。老子在

    《道德经》中提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

    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认为贵重

    稀世珍宝造就了无数虚高无用之物,社会各个阶层

    欺骗之风盛行,贫富差距加大,以致人们互相抢购、

    欺骗、争夺、抢掠、盗窃等等。可欲之物有着巨大

    诱惑力,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无法抗衡。欲望只有得

    到满足,人心才会安定,然而社会太崇尚奢华的话,

    中下层人民欲望难以满足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很

    多问题。人的内心本来就有着无限的志向、无尽的

    欲望。如果人人都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志向,那

  •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 67

    2016年度学院暑期论坛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 67

    么急功近利的人就会大大增多,欺诈、巧取豪夺、

    浪费地球有限资源、社会不公、动乱等等就会频繁

    发生。所以圣人的治理,就是要让人们对欲望有正

    确认识,以使人们摆脱欲望的控制。

    孔子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认为“奢者不

    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中记载

    孔子在称赞他的弟子颜回安贫守俭时说,“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在指责他的弟子子华奢侈的时候则说,

    “赤(公西赤)之適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一褒

    一贬,意溢言表。墨子把奢侈列为“七患”之一,

    说,“民尽力于无用,财室虚以待客”,并用“俭节

    则昌,淫佚则亡”劝诫历代帝王将相。韩非子把奢

    侈看做是亡国灭家的“十过”之一,说,“以俭得

    之,以奢失之”。唐代大文豪白居易留下名句“奢者

    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李商隐在《咏史》

    中总结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明

    末清初学者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群众中流传甚广。

    尽管奢侈一词被历代圣贤所贬抑,但是它一直

    是历史与政治进程中的伴生物, 与统治集团的政治

    地位相匹配,并得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保障。在

    整个人类历史中,节俭与奢侈从来都是相伴随而存

    在,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社会道德体系。透过历史我

    们会发现,奢侈在人类历史中无处不在,它一直伴

    随着文明的进程,是个很古老的东西。“奢侈”概念

    的发展是一个界线模糊且意义复杂的动态进程,受

    到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科学技

    术水平、道德情操、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

    制约。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存在着成熟的严

    格的等级制下的社会消费模式,每个阶层对财富的

    占有和分配制度都是严格按等级规定的。消费模式

    和国家的等级制度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完全服从国

    家机器对政治礼制的统治需求,即荀子所说的“礼

    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贱轻重皆有称者也。”

    纵观历史,决定国家兴亡和人生成败的确实就

    是俭奢二字。自夏朝因桀骄奢淫逸被勤政体恤民情

    的成汤灭掉建立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朝代更迭就陷

    入了“俭兴奢亡”的循环之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王朝秦因二世胡亥奢侈享乐,不断加重徭役,

    使农民生活非常困苦,从而引发反秦起义,秦朝最

    终仅十四年而亡。汉朝依靠开国皇帝的勤俭节约和

    休养生息而建立并繁荣,也终因后世皇帝及外戚奢

    侈跋扈而亡。北宋的兴亡更是典型的例子,开国皇

    帝赵匡胤长期的从军生活使他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

    惯,登基之后依然非常节俭。他认为皇帝应该为百

    姓治理天下,而非以天下供奉一人,并严格要求他

    的子女,开启了宋朝的盛世时代。到第八代皇帝宋

    徽宗由于放弃了勤俭之规,生活上荒淫奢侈,百姓

    负担沉重,民众的起义与金兵入侵使北宋迅速覆亡。

    东晋吴隐之“卖狗嫁女”、季文子一生朴素、苏轼之

    房梁挂钱等俭约故事为历代所称颂,而石崇、和珅

    等因奢而亡则使后人警醒。

    综上所述,在我国古代,“崇俭黜奢”是消费

    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思想适合于农耕为主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它保障了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

    济体制持续运行。在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一些学者对俭

    与奢进行了辩证分析。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

    肯定俭的美德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过度节俭的流弊。

    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更加深入的论证了俭与奢之间

    存在的辩证关系,他说“俭,美德也;崇俭禁奢,

    美政也。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

    可以规富。”魏源认为处于统治地位的“主”奢侈浪

    费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居于社会下层的“富民”

    过俭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有许多害处。

    二、西方经济史中的俭奢之辩

    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崛起,使得经济发展的

    重心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在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历程中,市场机制在创造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用

    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

    世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将

    市场称为神奇的“法术”。资本主义创造了经济发展

    与经济变革的奇迹。消费是居于再生产链条上的重

  •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68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68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要环节,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历史功用,

    消费的俭奢之辩也伴随着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

    程。

    引起西方经济学俭奢之辩的著名著作是曼德维

    尔在 1714 年发表的《蜜蜂的寓言》,书的副标题—

    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直接申明了作者的观

    点。他用蜂巢隐喻人类社会,蜜蜂们表现着一切的

    人类行为。在这个蜜蜂的王国里,每只蜜蜂都疯狂

    地追求自己的私利,每只蜜蜂身上充斥着虚荣、伪

    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令人惊讶的

    是,整个蜂巢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有一天,

    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祈求让他们变得善

    良、正直、诚实起来。天神最终同意了蜜蜂的请求,

    使整个蜂巢再无欺诈。于是,在整个蜜蜂的国度里,

    没有了奢侈品生产,没有了过度的需求,曾经繁忙

    的商场开始渺无人迹,工厂不再有人下订单订货,

    货币开始贬值,整个蜂巢一片萧条景象。最后这个

    蜂巢被其它蜂巢灭掉了。隐喻为私欲的“恶之花”

    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

    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从此成为人类经

    济活动和经济实践中无法挣脱的噩梦。

    曼德维尔的思想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是依然

    深刻影响了之后三百年的社会学界。如休谟的情感

    伦理学,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哈耶克的

    自发秩序理论等都受到他的影响。

    支持节俭的学者主要有马尔萨斯、韦伯等。马

    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会持久的快于资源的增长,

    如果人均资源太小了一定会出问题,一定会做出消

    极的调节。比如让疾病、战争、内乱等消除人口来

    恢复经济生态的平衡。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中将世俗禁欲主义与经济获利行为统一起

    来。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勤俭,资本家通过禁

    欲主义的节俭可以积累更多的利润,通过勤勉和精

    心谋划可以增加生产性投资,从而使财富不断增长。

    另一些学者研究了奢侈性消费在资本主义发展

    中的作用。如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他的著名作品

    《有闲阶级论》中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

    功能。他在书中描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一类“有闲阶级”,他们在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中既有钱又有闲,处于社会金字塔的顶层。他

    们为了获得名誉和地位等优越感,在衣食住行等方

    面相互攀比,通过浪费性消费以进行财富竞赛。德

    国经济学家桑巴特,同样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奢侈

    经济。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桑巴特注意

    到了宫廷文化对于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开篇

    即提出了“宫廷的历史就是国家的历史”。他研究了

    19 世纪以前的贵族生活和城市生活,用大量史料探

    析了奢侈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为奢侈消费在许多

    方面(如农业、贸易、工业等)都推动过现代资本

    主义的发展,甚至认为,资本主义就是奢侈的产物。

    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为斯密,他在西方经济学

    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斯密说,“我们餐桌上的牛肉、

    啤酒和面包并不是屠夫,啤酒酿造者和面包店老板

    发善心,白白送给我们的,推动他们这样做的是对

    利益的追求,若是每个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在这个追求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给别人带来利益,

    由此带来的社会利益,比他们专门去提升社会利益

    还要来的有效。”斯密认为当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私利

    的时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社会将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即“看不见的手”的原

    理。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主义实践中虽

    然出现了垄断、环境污染等问题,仍没有人怀疑斯

    密的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和保障一个良好的市场机

    制,保障参与其中的人们能公平竞争,社会利益自

    然会增大。直至“纳什均衡”的提出,才动摇了斯

    密的权威地位。纳什认为个体最优的决策不一定带

    来最大化的社会利益,唯有找出这些决策之间的均

    衡才可以做到。事实证明纳什是对的,斯密的错误

    在于个体利益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并不是每个人

    的个体利益相加便会得到社会总体的利益。

    与我国古代圣贤一贯的崇俭禁奢不同,在西方

    经济史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节俭还是奢侈一

    直存在着争议。在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更加

    强调个体决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更多的倡导消费。

    随后由于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等问题,从理论和实

    践中都更加注重节约与可持续发展。

  •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 69

    2016年度学院暑期论坛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 69

    三、现代消费经济学的俭奢观

    经济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微观方面

    还是宏观方面,都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消费理论。

    从微观经济学来看,消费具有典型的连带外部

    性,主要有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两种。攀比效应为

    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

    需求,不仅会受到该种商品价格的影响,而且会受

    到其他人对该种商品需求的影响,消费者有一种赶

    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

    品。攀比效应虽然有助于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如果

    基于虚荣心人们之间相互攀比,这类攀比是不健康

    的。虚荣效应则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

    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

    好。拥有某种虚荣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

    就越大。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定制的

    服装都是虚荣商品。此处,消费者从艺术品或跑车

    中获得的价值,多半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

    我的一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特权、地位和

    排他性。虚荣效应不但容易造成较大的效率损失和

    资源浪费,还倾向于降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从宏观经济学来看,消费不仅是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消费是国内

    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组成部分,如投资、

    政府购买和进出口,最终也是为了提供更多更好的

    社会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消费需要。在西方经济

    学的主流消费理论中,收入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并且人们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具有不可逆性,

    这在消费经济学上被称为“棘轮效应”,即消费随着

    收入的增加易于向上调整,一旦收入减少,尤其在

    短期内却很难向下调整。这和司马光的名句“由俭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完全一致。

    消费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经济发展

    中,消费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必然逻辑,因为使用价

    值与交换价值都是通过消费来验证与实现的。消费

    行为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扩大内需

    依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着力点。政府应当

    继续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城乡

    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空间,从而引发新的

    经济增长点,让国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消费水平必须与社会生

    产力水平相适应,如果消费水平的上升速度持续快

    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则必然会降低储

    蓄率,从而导致资本形成无法扩大,阻碍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基于嫉妒攀比的炫耀性消费和无节制的

    浪费性消费会加剧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

    冷漠。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

    产国以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如

    果走粗放的奢侈消费道路,社会负担不起、资源承

    受不起,我国只有向低碳转型,才能走上能源安全、

    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道路。历史走到今

    天,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并力倡勤俭节约,反对

    铺张浪费,正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对沉疴陋习的

    鄙视,彰显出对国计民生之重视,对发展道路之清

    醒,此乃民族之大幸。

    [ 参考文献 ]

    [1] 张虎生,陈映婕 . 对奢侈消费的文化解读 [J]. 兰

    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2] 赵玲 . 节俭还是奢侈 - 资本主义起源的消费精神

    透析 [J]. 学海 ,2005(5).

    [3] 黄意,马润生 . 试论消费行为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评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J]. 大众文

    艺 ,2010(8).

    [4] 戴星翼 . 追求节俭:中国发展之路 [J]. 探索与争

    鸣 ,2008(2).

    [ 收稿日期 ]2016-09-23

    [ 责任编辑 ] 王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