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201 8 年度 教育质量报告 2018- 12 - 20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 学校 概况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 1980 4 月, 与青 海省重工业技师学院 青海省矿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同属一 套组织机构,是隶属于青海省教育厅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重点中等 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 1 余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6.7 万余平方米 固定总资产 17106. 5 万元 学校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 以校企紧 密合作为主要途径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有力保障 以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为发展重点 不断夯实基础建设 强化办学内涵 加强专业建设 现开设有与本省经济 社会发展相适应且就 业形势良好的 14 个专业 建校 3 9 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 17502 余名, 96% 以上毕业生在省内大 中型企业就业。目 学校已形成集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 技能鉴定和就业指 导为一体的多层次 多功能的办学格局 成为青海省盐湖化 矿山 机电等行业中 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 学生情况 招生规模 结构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度 教育质量报告jyt.qinghai.gov.cn/gk/zzjg/sjyt/tjg/zcc/201904/P020190416610313228238.pdf ·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度

  • Upload
    others

  • View
    3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2018 年度

教育质量报告

2018-12-20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 1980 年 4 月,与青

海省重工业技师学院、青海省矿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同属一

套组织机构,是隶属于青海省教育厅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

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1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7 万余平方米,固定总资产 17106.5

万元。学校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校企紧

密合作为主要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有力保障,以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为发展重点,不断夯实基础建设,强化办学内涵,

加强专业建设,现开设有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且就

业形势良好的 14 个专业。建校 39 年,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

才 17502 余名,96%以上毕业生在省内大中型企业就业。目

前,学校已形成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指

导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格局,成为青海省盐湖化

工、矿山、机电等行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学生情况

招生规模和结构

2018 年学校进一步拓宽招生宣传渠道,在省内州、县电

视台、报纸、微信平台、微博等媒体发布招生信息。组织教

师到湟中、互助、大通县等地的学校、村庄及街道等开展招

生宣传工作,积极了解毕业学生信息,发放招生简章等宣传

资料 10000 余份,开展进村入户宣传,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另外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宣传学校特色专业与就

业优势。2017 年全年共招收新生 533 名,2018 年全年共招

收新生802名,与上年相比生源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33.5%。

全年毕业学生 576 人,现有在校学生 1926 人。巩固率:2017

年 95.2%,2018 年 96%。

三、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优势特色专业等

项目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国内外培训深造、企业实践、指导

技能大赛、理实一体化教学、社会招考等多种措施,着力加

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已形成以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企业工

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的教学团队。

1.专任教师

学校专任教师 109 人,较 2017 年减少 1 人,教师数量能

够满足教学要求。其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86 人,

占专任教师 78.9%,较 2017 年有所下降;高级职称教师 51

人,占专任教师 46.8%,双师型教师 78人,占专任教师 71.5%。

中级职称教师 38 人,占专任教师 34.9%,新增 5 名。初级职

称教师 17 人,占专任教师 15.6%。

近两年学校师资构成对照分析表

年度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生

专任教

师数

本科教师 硕士学历 高级职称 双师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2017 130 110 81 73.6 13 11.8 45 40.9 81 73.6 23 20.9 14:1

2018 126 109 75 68.8 11 10.1 51 46.8 78 71.5 40 36.7 15:1

2.专任教师年龄情况

2018 年度专任教师年龄:29 岁及以下教师 9 人,占专

任教师总数的 8.3%,30~39 岁教师 3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

的 30.3%,40~49 岁教师 30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7.5%,

50 以上教师 37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4.5%。

3.兼职教师

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师资互聘互培机制,根据教学实际

需要,从学校“兼职教师备选人才库”中优选具有较高专业

水平的企业能工巧匠 40 人,聘请为学校兼职教师从事实践

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 36.7%。主要

为汽修、财会、计算机三大专业授课。

四、设施设备

1.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建有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相适应的电

气实训中心、机械实训中心、化工实训中心,新建成综合实

训中心。各专业拥有相当数量的先进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含

仿真模拟设备),并达到了企业现场设备中等以上的水平,

满足国家职业职业标准技能操作项目要求。学校以高星级酒

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化

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国家级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高

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2018

年度投入 3100 万元,比 2017 年增加 10.7%。实验实训室由

2017 年 77 个增加到 85 个,实训工位数 2876 个,学校实训

仪器设备总资产达 7398.35 万元共 5567 台(套),比 2017

年增长 593 万元,增长率为 10.01%,生均仪器设备值为

38413.03 元。

2.信息化基础设施

2018 年度全校全面施行实名认证上网,帮助参与者自觉

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遏制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

境,引导师生文明上网学习与交流。学校建有 8 间多媒体网

络机房,94 间多媒体教室,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学校

网站提供的网络服务有:www 服务、FTP 服务、数字化校园

平台、教学资源平台等系统。建有“行政管理”、“教务管

理”、“网络教学”、“工学结合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四个

数字化资源及管理平台。

3.学生生活、运动设施

学校建筑面积 6.7 余万平方米,三栋学生公寓,可同时

容纳约 4000 名学生入住。汉族与清真食堂各一个,总面积

2601 平方米,医务室、生活超市等保障设施齐全。体育活动

场所占地面积 49250 平方米,建有 400 米标准塑胶跑道、标

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场地,部分体育

设施老旧,需要进行更新。专门开设足球课程,提高学生整

体足球水平。

第二章 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

学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职校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社会各种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

学的优势,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育人意义的知识讲座、

社团活动和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培养

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信心。在实训实习教学

中既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也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

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

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近两年,学生思想状况保持在良好状

态。

2.文化课合格率

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学校注重

对学生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基础

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教育目标。在“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

文化课以“适用、实用、够用”为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弹

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

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部分专业的学生由于要参加单考单招

升入高职继续学习,从而学校加大了文化基础课的课时量,

为顺利升学打好基础。通过学校安排的文化课考试,合格率

达 82%。

3.专业技能合格率

学校为高质量就业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

学生职业竞争力,打造学校职业教育的特色,将实践性教学

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资格

考核要求,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

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018 年,参加技能鉴定学生 545 人,

通过 390 人,职业资格证获取率 71.5 %。另外,社会人员

参加职业资格考核人数为 90 人,合格 80 人,合格 88.9 %,

参加特种作业证培训人数为 81 人,合格 76 人,合格率为

93.8%。

4.体质测评合格率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在开齐开足体育课、足球课、

音乐课等的同时,早上有晨练、课间有广播操,课余时间组

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2016 年学生

体质测评合格率达 84%,2017 年达到 78%。2018 学年参加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人数 1926 人,其中优秀 193 人、

良好 612 人、及格 724 人、不及格 397 人,合格率达 79.38 %,

比 2017 年上升 1.38%。

5.毕业率

2018 年毕业率为 98%与上年持平。

二、在校体验

按照年度计划在学期结束前由校办公室采取抽样调查

的方式评估学生在校体验。本次抽样使用网上问卷,发布问

卷《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体验问卷》覆盖各专

业、各年级,收回有效答卷 352 份。经数据分析,学生理论

学习满意度为 83.53%、专业学习满意度为 85.91%、实习实

训满意度为 92%、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活动满意度 95%、生

活满意度为 91%、校园安全满意度为 90%。

三、学生资助情况

学校按时完成 2018 年度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审核工作,

及时为受助学生办理中职资助卡,及时发放助学金,2018 年

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 925 名。

按时完成 2018 年度享受国家免学费学生审核工作,及

时为学校财务提供免学费学生名单,并做好档案的整理。学

校 1224 名学生免收学费。

四、就业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2018 年为 97%与 2017 年相比提

升 0.4 个百分点。

部分专业就业率

专业 就业率 专业 就业率

机电技术应用 96%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96%

化学工艺 100% 工业分析与检验 96%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99% 汽车运用与维修 100%

2.毕业生去向分布及创业情况

(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2018 年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青海省内矿山、冶金、

化工、加工制造、新能源、移动通信等行业。

(2)毕业生创业率:1%

主要方式为个体户形式,销售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产品。

(3)未就业情况分析

学生因个人身体、家庭或学习成绩等原因导致未能及时

就业。

3.初次就业月收入

(1)毕业生初次就业月收入

初次就业起薪:2018 年:2500 元,与 2017 年略有提升。

(2)部分专业初次就业月收入

专业 月收入 专业 月收入

机电技术 2600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2600

化学工艺 2300 工业分析与检验 2200

汽车运用与维修 2500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2500

4.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2018 年为 10%,2017 年为 5%,2016 年为:2%

5.专业相关度

(1)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018 年:87%,比 2017 年略有提升。

(2)部分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专业 专业相关度 专业 专业相关度

机电技术 86%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90%

化学工艺 90% 工业分析与检验 80%

汽车运用与维修 99%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80%

(3)对口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90%,与 2017 年相比持平。

(4)部分专业对口就业率

专业 专业相关度 专业 专业相关度

机电技术 95%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95%

化学工艺 80% 工业分析与检验 80%

6.就业现状满意度

(1)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90%:

(2)各专业的现状满意度:90%

五、职业发展

1.毕业生学习能力

学校始终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

的核心,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

践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

堂上教、学、做融为一体,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同时,

学校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生

掌握一技之长的热情和信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

促练”,通过竞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钻研的能力。经

企业调研,历届参加了技能大赛的毕业生在企业中已成长为

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部分学生进入高职继续深造。

2.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学校重视企业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在实习实训基

地环境建设中,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的纪律、

规范、流程;展示行业企业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事迹;展

示学生在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习、实

训过程中积极引入企业文化、企业行为规范等。加强对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

疏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环境的浸染、行为的规范等,

引导学生做“企业人”,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员工的

角色转变,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从而提高学生适

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毕业生岗位迁移能力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

程,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

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规

划。学校从学生进校开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

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4.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把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

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场所,

形成了“学校加强领导、部门具体负责、教师积极参与、学

生踊跃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2018 年学校组织

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在 2018 年“挑战杯—彩虹人

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由我校教师常成林

老师指导的学生吴承科获三等奖。

第三章 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

学校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着眼发展”

的专业建设思路,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

局和设置,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以国家级重点专

业为引领、省级示范专业为支撑、相关专业为延伸的专业结

构,形成资源环境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信息技术

类、经济管理类、现代服务业类 6 个专业群。根据国家经济

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

置,增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电子商

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使招生专业总数保持在 14 个左

右,其中以机电技术应用等 3 个国家重点专业、化工仪表及

自动化等 6 个省级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在省

内中等职业学校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随调整。学校充分落实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

神,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实际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

分析,以学生能胜任企业岗位为目标,制订新设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4 个,校企双方从专业要求、行业需求、人才培养过

程、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对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

和整合,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切

实发挥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改革

1.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化学工

艺、工业分析与检验、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17 个专业,专业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石油化工、加工制造、

汽车工程、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六个大类。其中,国家级重

点专业 3 个,省级重点专业 6 个。2018 年,化工仪表及自动

化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

点专业。专业设置紧紧围绕青海省“三区”经济发展,为青

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重视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等方面

的指导作用,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的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

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完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职业

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调研报告。针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职业

标准、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等,经过校企共同研讨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行业企业调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

归纳--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的开发途径,遵循学

生认知规律,构建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构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

实一体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有数学、语文、德育、

体育、计算机应用、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公共艺术课

等,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

核心课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保证实

践教学总学时达 50%以上。在教学实践中推行项目教学、案

例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行动导

向”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

实践能力,其中 25 个班次共计 22 门专业课程开展了理实一

体化教学,实训室利用率达到 97%。积极实践“招生即招工、

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探索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

通过企业调研,引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

加强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建设,根据岗位能

力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为教学单元,以任务引领、相关

知识学习、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为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按

照“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开发 4 门工学结合校本教

材,并建设相应的课件、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4.教学资源建设

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和教

学资源平台等,建成集教育教学、服务管理、开发应用等一

体化的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数字校园。截止 2018 年底学

校已建成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了学科齐全、种类丰富

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信息技术类

专业新建 3 门精品课程,1 个仿真实训平台;石油化工类专

业新建 1 个教学工厂,16 个素材库,13 个仿真软件;加工

制造类专业 9 个实训软件;财贸类专业新建 2 门精品课程,

5 个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开

放学校图书馆,丰富师生课余学习活动。

5.信息化教学

学校现已全面开展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专业课程全面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熟练应用多媒体设备、

充分应用和整合数字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

频;引导学生网上搜索专业信息、录制操作视频、制作学习

课件等,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我校积极承办

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比赛青海选拔赛,我校 3 名教师

获得一等奖,2 名教师获得二等奖,2 名教师获得三等奖;

同时在 2018 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我校 2 名教师

获得一等奖,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

其中 1 组教师获得国赛 2 等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和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在省内趋于前列。并将比赛成果有效

地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6.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学校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注重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

师型”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通过课题研发、课程建

设、指导技能大赛、理实一体化教学、承担企业技术咨询与

服务等工作,加强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教学实践与

评价能力、实训实习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

活动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研与专业建设能力。使专业

带头人在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

用,使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成长为能够承担技能大赛、

社会培训、参与科研、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学校承办 2018

年青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气安装与维修”三个赛

项的技能比赛,共有 9 所中职学校 57 名参赛选手参加比赛,

有 34 名选手获奖。参加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24 个项目,

指导教师 32 名,参赛学生 71 名,有 44 名学生获奖,其中

一等奖 3 个,二等奖 15 个,三等奖 13 个,获奖率 62%。7

月组织教师职业能力大赛青海选拔赛,参赛教师 58 人,竞

赛涉及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交通类、财经商贸类、

公共类、工业综合类、服务类、文化艺术与综合类九个专业

大类,经过文本评审和说课与答辩两个环节比赛,评选出一

等奖 6 人、二等奖 5 人、三等奖 4 人,推选 9 个专业 9 名教

师参加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

7.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新模式,建立与行业企

业技术标准、工艺流程、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

体系,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根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汽

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发展的要求,校企合作新建“真空精制

盐”教学工厂和“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通过淘汰一批落后

的设备,更新一批更具培养综合能力的先进设备,学校实训

场地、设施、设备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行业企业

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人员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提供优质服

务。

8.教材选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材选订和教材建设工作。教务科配专人

负责教材采购和管理。教材选用是经各专业教学部组织专业

课教师集体讨论提出,并报教学主管副校长审批确定。为了

保证教学质量,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和配套的各门课程教学大

纲,学校一直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则采用学校

老师自编的经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材。

这些校本教材更贴近生产实际,在内容上充实了新知识、新

工艺,更新了新技术,更好地适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健

全教育教学奖励评价制度。选派教师积极参加专业能力提升

方面的各层次培训;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开展自培活动;鼓

励中青年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技能大赛、技术创新等具有挑

战性的工作,以培养其“一专多能”的本领,提高驾驭课堂

的教学能力。2018 年,学校教师 133 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

训,其中国家级 11 人次、省级培训 49 人次、校级培训 73

人次,累计培训项目 12 项,并组织参加培训的老师分别以

讲座形式进行汇报。教师的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

教学设计能力有明显提高。

2018 年教师参加培训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内容 人数

1 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培训 11

2 校级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 73

3 人工智能故障诊断高级应用培训 5

4 青海省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培训 4

5 青海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4

6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师生情感交流方法及有效沟通

能力提升培训班6

7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校园暨基于数字

校园的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专题培训班6

8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者管理创新与智慧型班主任(辅导员)

专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7

9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交流会暨优质课堂设计、

实施高级研修班9

10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工作方

案4

11 食堂操控体系规范化管理 1

12 职业院校机电应用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 3

合计 133

近三年教师培训统计表

项目

年度

国家级 省外 省内 合计

2016 年 9 60 30 99

2017 年 5 81 19 118

2018 年 11 49 73 133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制度、队伍与实施情况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努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学校不断完

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坚持教学

常规检查,建立教学检查反馈机制,建立听课、评课制度,

强化教学研究工作。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深入教研室

和学生班级调查研究,参加各种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组织开

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听取一线教师、学生等各方面意见和

建议,全面了解教学动态。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督查和量化考

核,开展教学工作状态质量评估,及时总结教学管理和教学

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做好教学质量诊断工作。通过毕业生双

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师生参与和获奖情况、毕业生社会满

意度等来诊断教学质量,从各方面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总

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传播和反馈,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2.学生管理制度、队伍与实施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学风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目的不

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校通过座谈会

建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撬动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路。班主任抓

班风建设不仅仅满足于抓纪律,更从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度

出发,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

习方法等多个方面抓好学风建设,从而达到为学生树立学习

的榜样、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学习信心。为确保班主

任工作质量,加强学生的管理,学生科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

及时通报并处理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年学校秩序井

然有序,未发生重大违规违纪事件。

3.后勤管理制度、队伍与实施情况

学校后勤工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

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学校供电、供水、供暖

正常运转,上下水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维修,食

堂饮食卫生、校园防火防盗安全措施得力。财务管理规范透

明并不断完善,坚持规范的财务审批手续,坚持“三重一大”

制度,重大决策由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在校党委、纪检部

门、基建领导的监督下,严格办理建设项目手续,所有工程

招标、投标符合法律程序。2018 年度完成综合实训基地

基建工程,内部装修已按照招标程序招标。学校绿化工作成

效显著。

4.安全管理制度、队伍与实施情况

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安全教育贯穿于

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创建法治校园工作与学校德育

工作紧密结合。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校舍安全、食品安全

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主

题班会、德育教育课、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橱窗、校园网、

“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师生

安全防范意识,并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客服作用,对学生的合

理建议,进行及时的答复和办理,学生来信回复率达到

100%。严格落实 7*24 小时校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对校园安

全进行全面梳理,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强化工作措施,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保证了学校持

续和谐稳定。本年度实现了“零死亡”、“零事故”和“零

犯罪”的安全工作目标。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

路。坚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中职学

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规定开设

《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

《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就业指

导》六门必修德育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德育必

修课程分别开设于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五个学期,课

时数达到国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素养,在第二课

堂开设《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文明礼仪》、《全省道德

模范先进事迹》、《全国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等课程,

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紧扣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素养,每

周 2 课时。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应用

多媒体技术,通过课件、视频、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创设

学习情境,教学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

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与品德操守。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并在国旗下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校园文化建设

为加强校园文明、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年

年有比赛”。继续开展“书香校园,快乐阅读”活动,围绕

“快乐阅读、健康成长”等主题,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读

好书”、“看经典”、“诵诗词”、开设“书香园地”、举

办班级读书会、评选“书香班级”和“读书之星”等活动,

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引导广大师生养成人人爱读书、人

人读好书、快乐阅读的良好习惯。校园自然景观建设独具特

色,一石一亭都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一花一木都传递着师

生情谊,细微之处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素养的熏陶和培育。首

次邀请大学生艺术团进校园演出,提升师生艺术欣赏水平。

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

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连续多年开展了“文明

风采”竞赛活动。成立了校园“文明风采”竞赛指导工作小

组。通过主题班会、团会、校园广播、电子屏、橱窗、“两

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对竞赛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从参赛学生、

指导教师的确定,到比赛内容及日期安排都做出了比较具体

的安排。在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做到把竞赛与

日常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实

训实习相结合。在竞赛活动中,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

发,通过“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学校选拔”,有效地调动

起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由专

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演讲比赛、摄影动漫、

才艺展示的辅导。

4.社团活动、团组织学生会建设

社团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

样,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

校园文化生活,构建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爱国

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团会、校园文明风采活

动、读书、征文、演讲、中华经典诵读、运动会、演唱会、

文艺汇演、宣传表彰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事迹、全

国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刻苦训练事迹、主题宣传橱窗、国情省

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

情感和信心,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营造务实向上的校风、学风。

在学生管理工作科和校团委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

由校学生会负责,学校共组建了学校合唱社团、舞蹈社团(两

队:现代舞、民族舞)、音乐社团、武术社团、礼仪社团、

体育社团、文学社团七个学生社团,两个志愿者服务队,“学

雷锋”志愿服务队和“我的青春拒绝毒品”禁毒志愿者服务

队。在重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学雷锋”日、喜迎新生、

职业活动周、校园文艺周、技能表彰大会期间开展演讲、诵

读、征文、书法等比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青

春健康、生活技能、感恩回报、技能立业等各种文体活动。

在 3 月“学雷锋”月、禁毒宣传周、宪法日等活动中,志愿

者服务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献爱心等社会

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六、党建情况

2018 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省第十三

次党代会以及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

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心,认真落实省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的若干意见》,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加强党员和教师队伍建

设,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情况如下: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推进学校政治建设

1.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政治要求,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 2018 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师生收听

收看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实况,并学习了王国生同志

所做的题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建设

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的报告。学习省委十三届

四次全会精神,将省委书记王建军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会

议审议通过的《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生态

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若干意见》作为

重点,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让“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落地生根。

将“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青海,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2.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

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学校

党委书记为全体党员上了主题为“按制度办事 用制度管

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党课,各支部书

记也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为支部党员上党课。制定主题党

日活动计划表,以观看主旋律电影、重温入党誓词等不同形

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3.抓好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持以党章行为规范指导工

作,认真开展学党章,学宪法活动。制定了《青海省重工业

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宣传<党章>工作计划》,召开了全体教职

工“学党章、学宪法”动员会。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了大通

县委党校王伟老师为全校师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开展“踏寻红色遗迹,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

全体党员参观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

邀请知名专家王作全教授做了“四爱三有”主题讲座。通过

这些活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二、坚持不懈抓学习,持续推进学校思想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教务和行政

两个党支部不断总结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形成并上报了了以“走科学化、创新

化教育发展道路”和“学习十九大精神加强学校的内涵发展

”为主题的的工作案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

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我省《实施办法》,制定

中心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篇目,提出学校要求。

2.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为契

机,推进政治建设。成立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意识形

态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两名支部书记任

副组长,并出台了《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2018 年意

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方案》,明确党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

作第一责任人,健全责任分工体系,建立了由学校党委统一

领导,校办公室、教务科、学生工作科、各专业教学部等有

关科室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3.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

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召开全体教职工专

题学习会,学习黄群等 4 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

事迹。把“四爱三有”内容列入学校德育课程计划,每周举

行升旗仪式,并开展国旗下演讲;开展“四爱三有”校园读

书活动;开展以“四爱三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邀请党政

领导、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人物,结合师生关注的热点,举办

专题讲座,通过专题报告、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宣讲,教育

和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升华对“四爱三有”的理解和认识。

三、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 加强制度建设。认真履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组

织生活会、党日活动、党员政治学习等,做到精心组织,专人

负责,时间保证,内容充实,记录认真,管理规范。按时向上

级交纳党费。积极撰写党建工作的信息,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根据党章规定和发展党员工作

细则,努力做好骨干教师入党工作,引导团员青年及入党积极

分子靠拢党组织,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今年

有 1 名预备党员转正,2 名入党积极份子发展为预备党员,2

名青年教师被列为明年发展对象。

4.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广大党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树立党

员的先锋形象。全体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在本

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重任,并在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

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 名党员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

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中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20

余名党员荣获各级各类奖项(荣誉称号)。

5.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按上级规定认真开好党员组织生

活会。通过组织生活会, 每个党员汇报思想、谈心通气,认真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不断警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洁

自律,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6.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全体党员对照《党章》等有关

党员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总结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的情

况,认真分析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分

析原因、明确方向。党支部召开会议根据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

评进行民主评议。

四、锲而不舍纠“四风”,深入推进学校作风建设。

1.深化学校作风建设。紧盯元旦、春节、教师节等重要

节点,下发廉政过节通知,重要节点之前召开教职工大会,

重申廉政纪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都签订了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书。上下半年党委书记分别和副校长、科室负责人和

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廉政谈话。坚持问题导向,以“钉

钉子”精神持续纠正“四风”问题,不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 21 条措施的成果。持续推进不

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2.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学校今年派出 1 名“第一书

记”和 2 名驻村干部常年驻村。组织教职工集中、分批次前

往联点帮扶村开展帮扶慰问活动,送去生活必需品以及慰问

金,鼓励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利用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勤劳

致富。根据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学校派出专业课教师,对帮

扶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就业技

能,提高贫困家庭的就业质量,第一批 50 名学员的培训工

作已经完成。

五、挺纪在前筑防线,不断加强学校纪律建设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导广大党员特别

是领导干部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主观世

界的改造。思想道德防线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学

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宗旨教

育、纪律教育、典型教育。教育党员和全体教职工时刻牢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堂堂正正地做人,扎扎实实地

做事;要求全体党员遵纪守法,创先争优。自觉遵守党的政

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

纪律,以适应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

2.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一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

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校结合“八项规定”,大力宣传党中央

关于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把广大教师特别是

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反腐败的决策和部署上

来。进一步加强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宣传,特别是宣传十八大

以来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

部的必胜信心。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教育片《背叛

与忏悔》,副处级以上领导参观了廉政教育警示基地,做到

教育在前,防范在前。组织开展了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分条例》的主题党日活动。

3.严肃执纪问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学校认真开好每

次的教职工大会,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述廉

和评廉工作,认真实施校务公开方案,在校内设置公示栏,

对教职工考核奖励、后勤基建、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全

校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真

正做到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校领导班子成员充分运用党内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平时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发现的苗

头,及时提醒打招呼,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期末学校

召开一次干部工作总结会,会上各中层干部必须就一年来的

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制定措

施限期整改。不定期的对学校财务、总务进行检查,不断规

范其行为。

六、积极凝聚正能量,认真做好机关统战和群团工作。

1.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教职工生

病,党组织和工会干部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教职工的心坎上。

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平时校内乒乓球、羽毛球、

篮球活动开展较好,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这些活动增强了教

师们的身心健康。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生病住院职工 10 余

次。

2.加强党对团委工作的领导。带领团委不断加强团员的

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广大团员学生的团员意识,促进团员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和入团积极

分子学习《团章》,做好发展团员工作,今年共发展新团员

160 人。

3.加强学生组织管理。继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

划》,跟进式推进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

化、标识文化为主项目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

学生社团 10 个,通过邀请大学生艺术团进校园开展文艺演

出及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

活;全年开展大型学生活动 15 次,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打造了健康、文明、和谐的平安校园,提升了教学质量,推

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七、2019 年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

1.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的学习、贯彻、落实中

央、省委、省教育厅党组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发挥学

校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密切党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

高党员教职工的政治素质。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活动和

党员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

用,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实际工作中,凡要

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干部自己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基

层党组织的作用。

3.继续开展“两学一做”“四爱三有”学习教育活动,

特别是习总书记立德树人、“三个牢固树立”“九个坚持”

等重要论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干部

队伍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开展以党员承诺制,党员进万家,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主题党建活动,严格要求,促使每个党

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4.健全完善党建目标机制。强化责任目标,组织好经常

性的考核评比,做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

秀党员的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基层干部抓好党建工作的信

心,充分体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工作

1.严格学习纪律。为确保党员教职工政治素质的提高,

始终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做到有学习资料、宣

传专栏、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

2.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

3.多种学习方法并用。通过学校党员 QQ 群,两微一端

等新媒体方式,拓宽党员学习渠道。

(三)加强党的建设,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1.健全明确的责任管理机制。党建工作要层层责任到

人,要坚持从严治党,党委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

2.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搞好民主监督工作。

不断强化人民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公众监督意识和主人翁

的责任感。注意工作方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他们

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内重大问题,经过集体讨论,

充分发挥民主,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坚持

每季度一次。

4.从严治党,党员干部要带头搞好廉洁自律。要严格执

行中纪委关于廉洁从政的规定以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

准的规定,要把反腐败斗争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使党

组织真正成为坚强的堡垒,群众中的旗帜。

第四章 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拓宽思路,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职

院校的联系,依托西宁城东、城南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

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园区等工业园区的行业企业,以地区经

济发展需求为根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

向,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

作,充分发挥为行业企业培养培训人才的功能。

1.与广汇汽车青海公司开展了实习生实训项目、设立广

汇汽车订单班项目、实训中心合作办学项目、互派人员挂职

交流项目 4 个方面的深度合作。

2.聘请广汇汽车青海公司李林女士等 36 名行业专家担

任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高级指导专家,订单式培养

开启校企共建、校企共培合作新模式,校企合作进入实质性

合作阶段。

3.聘请青海省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芦树俊先生

等 2 名专家担任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高级指导专家。

4.积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商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即

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在我校设立华为 ICT 学院(华为信

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5.与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青海朝阳电子商务示范基

地,青海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广汇汽车甘肃分公司等省内

外大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正在积极洽谈中。

二、校校合作

1.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校校合作,就中高职衔

接等事项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书。并初步达成在我校设立天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青海函授站。

2.在青海省教育厅与上海市教委的关心支持下,12 月初

在上海市职教处、上海·果洛职教联盟协调下,上海·果洛

职教联盟、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

海电子工业学校到我校现场考察指导,双方就我校专业建

设、师资队伍培养,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为下一步对口

帮扶奠定良好的基础,上海·果洛职教联盟与我校签署了对

口帮扶工作备忘录。

3.与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建筑职业技术学

院共同探讨中高职贯通合作模式,会计、机电一体化等 6 个

专业已经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 3+2 学生。

三、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组织顶岗

实习:

1.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经学校与企业协商后,签订三方

协议。对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企业,学校要求学生在实习前

将三方协议送交招生就业科存档。对未满 18 周岁的学生顶

岗实习,要求学生家长到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知情同意书。

2.学校不安排一年级学生和未满 16 周岁学生参加顶岗

实习。

3.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求企业必须为学生购买

工伤等保险。企业按照协议为学生支付顶岗实习工资,且按

月发放,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4.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管理,学校

派教师下企业参与管理学生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企业

及时向学校反馈,及时协商处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事

情。

5.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经学校与企业协商,按照专业对

口原则,安排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岗位进行顶

岗实习。

6.学校不通过中介组织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学生顶岗

实习。

学校为每一位实习学生购买顶岗实习保险,保证实习期

间学生的人身安全,形成教育、预防、管理一体化的实习风

险控制机制,保证了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安全和

有序,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提供有力支

持。

四、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作为青海省化工职教集团理事单位,加强与集团各

成员单位联系,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

团化办学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

加强职教集团管理制度建设,建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机

制。提高服务企业意识,加强与企业成员的联系。在集团内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针对企业急需人才开展现代

学徒制试点工作和新型学徒制相关工作。

第五章 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8 年学校为社会输送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

维修、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

等专业毕业生共计 576 人,分别在青海诺德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青海重型机床有限公司、青海

盐业有限公司、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广汇汽车青海公司等省

内大中型企业就业。

二、社会服务

1.培训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矿山救护队伍建设,按青海煤矿安全监察

局的要求,组织了两期全省煤矿矿山救护队员专兼职资格培

(复)训工作,培训人数 55 人。特种作业证考取培训 81 人,

取证合格 76 人。继续对青海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99 名职

工开展转岗培训。

2.技能鉴定

学校开展维修电工、钳工、化工总控工等多个工种的培

训及技能鉴定工作,共培训人员 464 人,技能鉴定合格 391

人,合格率达 84.2%。

三、对口扶贫及校际帮扶

学校今年派出 1 名“第一书记”和 2 名驻村干部常年驻

村。组织教职工集中、分批次前往联点帮扶村开展帮扶慰问

活动,送去生活必需品以及慰问金 34600 元。根据扶贫先扶

智的原则,学校派出专业课教师,对帮扶村剩余劳动力开展

免费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就业技能,提高贫困家庭的就

业质量,第一批 50 名学员的培训工作已经完成。

第六章 举办者履责

一、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

2018 年全年政策性经费 5736.48 万元。其中工资福利

拨款 2453.92 万元,国家助学金 112.6 万元,免学费免教

材及学生公用经费拨款 347.8 万元,公用经费拨款

172.84 万元。学校严格按照部门预算下达数执行,多方面

筹措资金,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

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协调、持续发

展。

二、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018 年生均财政拨款数 1.7 万元人/年。

三、项目投入

2018 年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投入 3100 万元,其中实训基

地建设 1995 万元,校舍改造资金 450 万元,项目的实施改

善了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的实习

实训条件,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

革,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质

量有较大提高。

第七章 特色创新

一、建成全国领先的真空精制盐(霍尼韦尔 DCS)教学

工厂,特色创新点是该教学工厂既可以实现模拟控制也可以

进行真实的生产,同时满足化学工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化工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综合性实训。该套设备

我校已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

二、首次在我校设立“郭海军奖学金”(学生)共捐资

50 万元,并于九月份举行了首届“郭海军奖学金”颁奖仪式,

今年受助学生 50 名(1000 元/人)。

三、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校校合作,就中高职

衔接等事项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书。并初步达成在我校设立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青海函授站。

第八章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

改进措施:加强行业企业市场调研力度,畅通企业、市

场用工信息途径,提高自身市场敏感度,紧跟行业企业变化,

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对于招生数量多、

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优质型”专业要重点发展。对于招生数

量逐年下降、毕业生就业率低的“衰退型”专业要坚决调整、

淘汰。还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挖掘“潜力型”专业,作为储

备型专业,以适应未来社会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课程建设相对滞后

改进措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入阶段,智能制造、

大数据、互联网+等高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新知识、新技

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学校应紧密与企业的联系,组织有理

论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工

程师、技术能手、行业专家组成课题组,充分调研,有计划

地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编写专业核心校本教材与制定课

程标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

三、学校生源不足

改进措施:学校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做强传

统专业,优化专业设置,开拓新专业,突出特色,增强学校

吸引力。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强学校

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切

实提高学生质量和就业质量,以实现学校可持续良性发展。

2018 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