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通識單元 全球化、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學習範圍 公共衞生挑戰、公共衞生政策、國際組織與合作、生活素質 教學目標 了解全球面對流行疫症的風險、探討全球化與流行疫症的關係 製作日期 2017 1 17 關鍵詞 疫症、傳染病、流行病、全球化、跨國合作、抗疫、國際分工 香港電台「通識網」通識教案 www.LiberalStudies.hk 全球抗疫挑戰 註:1.有關更多學習及網上通識互動學習單元,可登入香港電台「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 ) 2.香港電台「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 )歡迎學校與我們合作製作通識教育互動學習單元。如果貴 校也有興趣或更多查詢,請即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電話:233931903.版權歸香港電台所有,本教案只提教育用途,如有任何查詢,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話:23393190﹚。 資料提供:香港電台「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 )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通識單元 全球化、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學習範圍 公共衞生挑戰、公共衞生政策、國際組織與合作、生活素質

教學目標 了解全球面對流行疫症的風險、探討全球化與流行疫症的關係

製作日期 2017 年 1 月 17 日

關鍵詞 疫症、傳染病、流行病、全球化、跨國合作、抗疫、國際分工

香港電台「通識網」通識教案

www.LiberalStudies.hk

全球抗疫挑戰

註:1.有關更多學習及網上通識互動學習單元,可登入香港電台「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

2.香港電台「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歡迎學校與我們合作製作通識教育互動學習單元。如果貴

校也有興趣或更多查詢,請即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電話:23393190﹚

3.版權歸香港電台所有,本教案只提教育用途,如有任何查詢,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電

話:23393190﹚。

資料提供:香港電台「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

Page 2: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1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切入點──關我咩事?

高傳染性疫症在國際間快速蔓延一直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這個情況並沒有隨著科技資訊的發展

而消失。全球化疫症的出現,不單是旅遊、貿易促成,還有全球各國未能有效推行防止疾病蔓延之

政策,在政經交流頻繁、運輸發達的情況下,疾病甚至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傳播至遙遠的地方。大型

疫症如何在全球快速傳播?近年全球又爆發過哪些流行疫症?全球化與疫症又有甚麼關係?儘管香

港的醫療體系和科技有較高水平,但這些問題跟我們同樣有切身關係。

疫症概念

疫症(Pandemic)是指具高傳染力、威脅性,並在全球快速蔓延的病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當新疫症爆發時,由於大多數人對該病毒沒有免疫力,容易做成大規模感染,所以需要

迅速研發疫苗,阻止疫症蔓延。過去疫症的爆發,不少都是源自動物身上的病毒,人類因接觸帶病的動物或

昆蟲而受感染,進而在人與人之間直接互相傳播。

Page 3: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2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流行性疫症的級別

不同的地區或國際組織為防控疫症的蔓延,都會制定一些警戒級別,在疫症發現初期或大型爆發前,作出預

警或指引,而當疫症的嚴重性提高,但衞生系統不足以應對,便要提升警戒級別,讓醫護人員、相關公務人

員,以至一般民眾提高警覺,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下以世界衞生組織為評定流行性感冒而制定的「流感大

流行的警戒級別」為例作說明:

級別 情況及嚴重程度

一級 流感病毒只在動物間傳播,未出現人類感染個案。

二級 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並曾出現人類感染個案,存在潛在的威脅。

三級 流感病毒在動物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已出現在特殊條件下(例如:沒有防

護裝備的醫護人員與受感染者之間密切接觸),數量有限的人際間傳播個案,

但未在社區間出現人傳人的情況。

四級 病毒在社區層面爆發,並持續出現人傳人個案,流感蔓延風險顯著增加。如

國家懷疑及發現有這個情況出現,應立即通知世衞組織,以聯合評估疫情,

並由國家自行決定採取遏止病毒蔓延的行動。

五級 嚴重警告級別,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在不同區域中、或至少兩個國家出現人際

間傳播,疫情持續蔓延。儘管大多數國家在這一級別下仍未受顯著影響,大

規模流感疫情逼近。

六級 同一類型流感病毒進入大流行的階段,病症在世衞劃分的不同區域出現,表

示疫症正在全球蔓延。

Page 4: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3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近年出現的全球性流行疫症威脅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的醫學科技不斷進步,但仍未能有效地預防及控制疫症的爆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兩次的流感大爆

發,估計全球超過百萬人死亡。以下簡介部份近期在國際間快速傳播的疫症。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

綜合症(SARS)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種,簡稱「沙士」,主

要感染途徑是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藉由短距離的飛沫、接觸呼吸

道分泌物而傳播。「沙士」的病癥與流感相似,起初會發燒及出現發

冷、頭痛、肌肉痛,約 10%病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

2003 年在全球爆發的「沙士」起源於中國廣東地區,傳到香港後演變成

疫症,再由旅客傳到越南、加拿大及新加坡等地。世衞組織因應超過 25

個國家出現疫情,發出全球警報,並對香港發出旅遊警告。最終,1733

名香港人感染「沙士」,299 人不治,全球估計有超過 8000 宗個案,700

多人死亡。疫情對香港的社會、經濟等各方面造成嚴重打擊。為改善本

地的防疫工作,政府於 2004 年成立衞生防護中心。

甲型流感

(H1N1)

俗稱「豬流感」的新型甲型 H1N1流感病毒,是一種高傳染性的急性呼吸

道疾病,會經由人傳人方式傳播。病癥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等,與

普通流感相似。患者經由呼吸系統或接觸帶病毒物件後,觸摸眼和鼻而

傳播。

「豬流感」由墨西哥開始爆發,後來傳至亞洲及歐洲。在 2009年,香港

出現了首宗確診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由上海到香港的墨西哥藉男子。

當時政府呼籲市民切勿到受疫症影響地區,並要求入境旅客填寫健康申

報表。到同年 6月,因為疫情進一步擴散,教育局宣布小學、幼稚園、

幼兒中心及特殊學校停課兩星期。

Page 5: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4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中東呼吸綜合症

(MERS)

中東呼吸綜合症又稱為「新沙士」,是一種新型冠状病毒,在 2012年首

次在沙特阿拉伯確認,病癥包括發燒、咳嗽,還有機會引起嚴重呼吸道

感染疾病。傳播方式主要是接觸受感染動物,也會經人際間親密接觸而

傳播。

2015年中,中東呼吸綜合症在韓國社區大規模爆發,與韓國來往頻繁的

香港亦嚴陣以待。在 5月下旬,一名經香港往內地的韓國籍男子在內地

確診。在疫情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保安局在六月向韓國發出紅色旅遊

警示,並加強往返韓國的入境檢疫。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於 1976年在非洲剛果伊波拉河附近的部落首次爆發,是透過

接觸受感染動物而傳播至人類,亦會通過人和人的直接接觸傳播,如接

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而受感染。受感染者會出現突發性發燒、極度虛

弱、皮疹,以至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內外出血等情況,平均死亡率約

為 50%,是高致命的傳染病。

伊波拉病毒最近一次爆發在西非地區,2013年尾出現,到目前為止,導

致過萬人死亡。2014年 10月一名美國人懷疑於西非受感染,回國後病發

並死亡。歐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亦出現類似個案。香港並未曾出現

確診個案,衞生署在 2014年公布「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準備及應變

計劃」,以防病毒傳入。

登革熱 登革熱病毒是由經帶病蚊媒叮咬而傳播的疾病,但不會人傳人。登革熱

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病癥包括突發高燒、嚴重頭痛、食慾不振

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世衞組織指登革熱在近幾十年的確診病例在全球大幅度上升,經歷下跌

之後又再次有上升的趨勢。而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年公布香港登

革熱個案的最新數字,確診個案多為外地傳入,主要來自印尼、泰國及

菲律賓。在累計的 96宗個案當中,只有四宗為本地案例。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另一種經由帶病蚊媒叮咬,而令人類感染的傳染病,病癥包

括皮疹、發燒、結膜炎等。與登革熱不同的是,寨卡病毒可以經由性接

觸傳播,亦有機會經輸血和母嬰感染。最令人關注的是,孕婦感染病毒

後,嬰兒可能會出現小頭症,影響患者智力。

2015年寨卡病毒在中南美洲快速擴散,翌年新加坡被世衞列為寨卡傳播

地區,確診數字一周內升至接近 200宗。香港政府亦對新加坡發出黃色

外遊警示,並出現市民外遊返港後確診感染的個案。2016年 11月世衞宣

佈,不再列寨卡病毒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但強調疫情仍

須長期對抗及關注。

Page 6: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5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影響疾病跨地域傳播的因素

疾病在國際間傳播,全球化是快速傳播的催化劑。跨國交流為全球發展帶來不少的便利,但同時也是一把雙

面刃。另外,人類社會的急速發展、各國醫療體系的應對同樣決定疫症爆發的規模。

i . 跨國交流頻繁 現代交通運輸發達,國與國之間的地理距離縮短,在全球化的進程之下,跨國活動如經貿、政冶交流、

旅遊、留學等等頻密,令疫症不只集中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出現,而容易散播至全球各地。2003 年的「沙

士」便是全球化下疫症快速傳播的例子,在短時間內,由內地傳播到香港,再經由旅客傳播到越南、加

拿大等國家,最後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確診個案。

i i . 都市化 都市化進程是全球普遍狀況。城市中大量人口聚居和工作,住宅建築密集,人與人直接接觸緊密,容易

令疫情蔓延的速度加快。都市設施管理不足,亦導致衞生環境變差,疾病更易於傳播。不少可經由人傳

人感染的病症都以都市地區的疫情最為嚴重。以豬流感為例,便是在人口密集、流動頻繁的墨西哥和美

國爆發。

i i i . 環境變化 全球的環境變化會有利於傳染病病毒滋生。全球暖化令天災頻生,傳染病在天災之下更易大規模爆發,

例如暴雨風災等潮濕溫暖的環境有利蚊蟲滋生。另一方面,人類的活動若破壞一個地方原有生態系統,

可能令新型病毒出現,對人類的威脅增加,亦令防疫工作更困難。

iv. 爆發初期的應對措施 全球化下科技資訊發達,有利於國際性組織監控及預防傳染病散播。國際間亦已設立通報機制,協助各

國的防控工作做得更有效率。然而,世衞及各地政府亦經常被批評為對新型疫症反應緩慢甚至束手無

策,更有地方政府被指因政治及經濟利益等考慮而隱瞞疫情,影響防疫工作。中國政府便被指於「沙

士」爆發初期隱瞞疫情,導致病毒在全球擴散。另外,在網絡及社交媒體普及下,疫症資訊更易流通,

各國的醫療工作者及科學家亦更易就疫情作交流,加快研究疫苗的過程,民眾亦能夠更快採取應對措

施,但網絡上不少誤傳或失實消息,亦可能對實際的應對疫情措施做成干擾。

Page 7: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6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v. 醫療科技與藥物的研發與壟斷 醫療科技與藥物是人類應對疫症的重要工具,為保障藥廠在研發藥物的回報,藥廠會獲得相關藥物的專

利權。然而,壟斷藥物研發及生產的跨國大藥廠為獲取最大利益,會訂下高昂的藥物價格。貧窮國家難

以負擔藥物價錢,失去得到治療及阻止疫症蔓延的機會。同時藥物專利權由少數藥廠壟斷,妨礙藥物研

究學術交流及發展,而一些在發展中國家出現的疫症,由於可獲得的利潤不高,擁有相關知識和能力的

大藥廠亦未必積極研發,因而拖慢了研發疫苗的過程。

vi. 國際間的貧富懸殊狀況 由於不同國家之間的國力及貧富懸殊,各國在應對疫情的能力有別。發展中國家和民眾應對疫情時,因

為民眾知識水平、資訊流通、環境衞生或醫療設備等較落後,亦無一套完善的防疫機制,往往未能有效

阻止疫情擴散。再加上治療疾病的專利藥物價格昂貴,並非發展中國家民眾能夠負擔,未能負擔藥物的

人可能因此失救。例如在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由於初時疫情集中在貧窮國家,政府沒能力提供足夠

的醫療支援,發達國家又忽視疫症的嚴重性,直到牽涉到自身利益時才出手協助,導致疫情擴大。

Page 8: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7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全球疫症對人類的影響

傳染病蔓延,除了對民眾生命、健康構成威脅,亦會對爆發疫情地區的政冶、經濟造成影響。

健康

傳染病有損市民健康之外,甚至對感染者生命構成威脅。高傳染性的傳染病能在社區廣泛傳播,短時間內令

大量民眾染病。一些致命率高的傳染病,更可能破壞患者身體機能,甚至最終不治。例如伊波拉病毒的死亡

率高達 50%,流感的大規模爆發往往導致數以萬民眾死亡,可見疫症對全球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政治

當一個地方有疫症爆發,當地政府的即時應對措施十分重要,除了直接關乎到市民的性命健康外,稍有處理

失當,會影響政府施政威信,並導致官員下台。2015年,南韓政府在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初期,拒絕公開醫

院名單。疫情爆發後,有市民因病死亡,當局才承認誤判形勢及處理失當,國民對政府處理手法失望,政府

威信受到打擊,國際間指責當局的聲音不絕。「沙士」爆發期間,北京市市長孟學農和中國衞生部部長張文

康則同時被撤消職務。

經濟

傳染病蔓延不但會影響當地的社會及商業活動,更會衝擊旅遊業,影響旅客到當地的意欲,阻礙經濟發展。

2003年「沙士」在本地爆發時,對香港的經濟造成重創。由於世衞當時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當年訪港旅客

相比 2002年大跌 7成,連帶零售業、酒店等香港主要經濟收入亦一同受影響,再加上市民消費意欲下降,經

濟低迷下,市民對經濟前景失去信心。

社會

每當新型病毒爆發,由於市民對病況並不了解,會造成社會不穩。香港便曾出現市民搶購口罩、漂白水等日

常用品,「沙士」期間,甚至有謠言指香港成為疫埠,引起恐慌性的搶購潮。另外,社交網絡更經常出現有

關疫症的不實謠言,由於網絡訊息傳播快速及範圍廣闊,容易造成更大的恐慌。

Page 9: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8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國際性組織發揮作用

由於跨國抗疫工作困難,在面臨重大疫情時,便需要有國際組織發揮協調及統籌的作用,指揮國際間的防疫

措施。國際組織主要分為政府間和非政府間兩類,政府間國際組織由主權國政府組成,一般規模較大,亦較

俱權威性及法律地位;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則由民間團體建立,由於獨立運作,地位中立,支援行動可以更迅

速及直接。以下分別以世界衞生組織和無國界醫生為例,說明國際組織的作用和局限。

政府間國際組織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世界衞生組織(WHO) 無國界醫生

組織與架構 世界衞生組織專屬於聯合國,是最重要的國際衞

生組織,負責對全球衞生問題作出指引和制定標

準。

世衞亦會定期召開國際會議,共同商議國際衞生

事務。截止 2013 年,世界衞生組織共有 194個成

員國。由成員國每年派出最多三位代表出席組織

內最高決策權的世界衞生大會(WHA)。

世衞的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並按全球不同地域

劃分了六個區域分署,以應對不同區域的需要,

分別是:非洲、歐洲、美洲、東南亞、東地中海

和西太平洋區域。當有疫症出現,世衞會按照區

域監控疫情,隨著病毒蔓延到不同區域而作出相

對應的措施。

無國界醫生是全球最重要的獨立國際醫療人道救

援組織,為天災、疫症或戰爭中的傷患者提供人

道援助和必需的醫療護理。無國界醫生所提供的

援助不受種族、宗教、性別或政治等因素左右。

組織在衝突地區開展的項目亦不接受直接牽涉到

衝突的政府或其他派別的資助。

無國界醫生的總部設於日內瓦,國際會員大會為

組織內最高權力架構,由每個協會派出代表參

與,現時全球共有 24個協會,而在前線進行救援

工作的成員均由醫生和醫務人員組成。

Page 10: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9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工作與角色 世衞在國際衞生的事務上,會釐定規範或準則,

例如世衞控煙公約等不同的指標,以作為各國衞

生部門的主要參考數據及方向。

當疫症爆發時,世衞便擔當領導角色,負責協調

及指導不同國家的抗疫工作,一方面協調當地的

醫療資源,另一方面促使各國政府交換醫療資訊

和治療技術,向全球發放關於最新的防疫指引,

以防疾病傳播至全球。

在醫療設備和資源匱乏的國家,無國界醫生會與

當地政府合作提供基本醫療援助、抗擊疫症、修

復和運作醫院及診所、開展疫苗注射運動,並訓

練當地醫療人員及進行衞生宣傳教育工作。

一旦疫情在戰亂地區或發展中國家爆發,當地醫

療體系的應付能力超出負荷,無國界醫生便會派

員及把設備和物資送往當地,協助對抗疫情。例

如當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時,無國界醫生在多

個受影響國家先後設立 15 個醫療中心,透過醫療

染病者及推行措施以控制疫情,並向國際社會發

出警告及要求支援,終於在 2014年尾得到國際社

會的關注和協助。

局限 由於處理國際間的衞生事務,牽涉眾多政府,各

國為了保護自身國家的利益,在公共事務上往往

難以達到共識,亦不一定願意就措施合作及配合

世衞推行的抗疫計劃,變相拖慢組織的效率。

有意見更質疑世衞的職能以及其缺乏行政效率,

例如在伊波拉疫情中,世衞於西非爆發疫情後半

年才發出警告,被指反應過於緩慢,而且亦有指

部分成員國不願履行責任及提供支援,未能在阻

止疫情擴散上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有意見指世衞誇大 2009年「豬流

感」的嚴重性,做成恐慌與混亂。可見世衞雖是

國際間協調跨國防疫工作的主要國際組織,但成

績和效能仍存有問題和局限。

雖然非政府組織的成立和工作都不受制於各國政

府,但進行跨國的醫療援助行動時,與世界衞生

組織一樣,要面對及處理牽涉各國政冶利益的問

題。有些國家會以「不願國家內政受干預」為

由,拒絕合作,加上非政府組織往往缺乏權威性

及政治力量,削弱到執行救援行動的效果。

再者,這些志願組織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公眾的

捐款,為了保持不受政治影響的原則,只會接受

部分政府的捐款,經費不足致使組織未能發揮作

用。

最後,由於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互不統屬,在沒

有協調機制下,導致職能重叠及資源浪費的情況

出現。由此可見,非政府組織在發展國家進行援

助工作亦面對重重困難。

雖然國際組織在面對全球化疫症擔當重要角色,但防控疫情擴散仍是各國重要的責任。只有各國政府願意通

報病患情況,以及建立健全的防疫機制,才能真正在大型傳染病肆虐時,投入困難重重的跨國抗疫工作。

Page 11: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10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延伸閱讀

相關概念 病毒源頭(Source of Virus)是指導致疾病大規模爆發的傳播起源點。病毒從源頭開始,於自然宿主如人

類或其他物種滋生後,而引起不同的疾病。追查病毒源頭有助切斷病毒的傳染鏈,阻止病毒繼續傳播,追蹤

方法為向患者曾接觸的食物或場所採集樣本,進行基因分析、細胞感染實驗等,掌握病毒變異和傳播的途

徑。

傳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指可傳播而使人類或其他物種互相感染的疾病。是由病原體侵入或產

生毒素所致,破壞細胞或器官功能,甚至死亡。不同傳染病可經不同途徑傳播,包括空氣、食物、體液或病

媒等。傳染病對人類影響視乎其傳播速度與範圍、病原體的致病能力、疾病嚴重性等,極端情況下會出現傳

染病大流行。

防疫注射計劃(Vaccination Programme)是指政府所提供的免費或資助疫苗接種服務的其中一項,當

中包括針對季節性流感。由於長者、長期病患者和醫護人員屬於感染流感的高危群體,政府會為相關合資格

人士免費接種疫苗,以預防他們染上流感病毒,並引發嚴重併發症,藉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及預防社區爆發流

感的風險。

思考問題 1) 疫症與全球化的關係是甚麼?

2) 疫症爆發的地區會受到甚麼影響?

3) 你認為跨國的抗疫工作正面臨甚麼挑戰?

4) 「在全球化進程下,疫情會加快擴散。」你有多大程度同意這個說法?

5) 國際組織在疫症爆發時扮演甚麼角色?在協調各國共同防疫的工作有多大成效?

Page 12: 全球抗疫挑戰 - liberalstudies.hk · 歷史上曾出現不少次高傳染性疫症大規模爆發的例子,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甚至摧毀整個區域。即使近現代

11

全球抗疫挑戰

|通識教案

參考資料 香港電台通識網-集師廣益:賴筑芹老師 從傳染病看政治全球化

(http://www.liberalstudies.hk/blog/ls_blog.php?id=2297)

世界衞生組織 (http://www.who.int/zh/)

無國界醫生 (http://msf.hk/)

世界衞生組織 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級別指引

(http://www.who.int/influenza/resources/documents/pandemic_phase_descriptions_and_actions.pdf?ua=1) 衞生防護中心 (http://www.chp.gov.hk/tc/cindex.html) 《公共衞生與通識教育:跨單元議題剖析》 作者:陳英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