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讨讨讨讨 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 讨讨讨讨讨 讨讨讨讨讨 讨讨讨 讨讨讨 讨讨讨

loh 讨论课十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bcn3110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loh 讨论课十

讨论课十师生讨论李清照词中的

女性情感世界

组员:沈欣怡何庆鸿江振荣罗子胜

Page 2: loh 讨论课十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前期(婚前时期)i. 充满青春活力、无忧无虑ii. 单纯懵懂中期(婚后时期)i. 对爱人的思念与向往ii. 幽怨惆怅后期(靖康之变时期)i. 感伤情怀ii. 哀愁凄苦

Page 3: loh 讨论课十

前期:i. 充满青春活力、无忧无虑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这时候的她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在父母开明的教育下,养成开朗的性格,七天才也得以发挥。

Page 4: loh 讨论课十

这时候的李清照词凸显少女那股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例子如其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Page 5: loh 讨论课十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说明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篇说到李清照回忆起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当时出游的情形,怀念之情与日俱增。•词人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

Page 6: loh 讨论课十

除了美丽的景画,更是看到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的隐现。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她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心灵也是自由的。(薛艳, 2005)

这时候的李清照充满了青春活力,无忧无虑,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活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现出热爱生活的自己。

Page 7: loh 讨论课十

前期:ii. 单纯懵懂

出身优越的李清照在身心理健全发展的环境下,较少遇到所谓的生活压力与挫折。

这样一棵含苞待放的少女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显示出其生活的和谐,在词中展现出与大多少女同样都拥有的单纯懵懂的情感。

例子就如:《点绛唇》等。

Page 8: loh 讨论课十

例子:《点绛唇》 说明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

•显示其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虽然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词人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

Page 9: loh 讨论课十

词人“和羞走”,又“倚门回首”,假装“把青梅嗅”。

这一切的举动讲述着一个少女在惊慌失措之中却又羞着脸,倚着门,矜持着假装嗅门旁的青梅,可是焦点不在青梅,反而在那个“客人”的身上。

Page 10: loh 讨论课十

这就是青春少女初涉爱情的特有表现,即慌张又好奇,即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被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强烈感受到真实与感动。(熊作勤, 2010)

这正是李清照少女时期当时单纯懵懂的少女情怀。

Page 11: loh 讨论课十

中期:i. 对爱人的思念与向往

李清照于 18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自幼好金石书画,与李清照一样在艺术兴趣和文学修养方面上很一致。

两人更是经常一起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搜集金石珍品等,生活十分幸福恩爱。

虽说如此,为了生活,赵明诚依然需要出差远行。这样的别离对二人而言简直是非常残酷的。

Page 12: loh 讨论课十

例子:

《一剪梅》 说明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词人利用周围的景物与事物,说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离别相思,就如词中的花与水,“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相思两处愁,说的应该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了。

Page 13: loh 讨论课十

这篇《一剪梅》的用于贴切,坦率真挚,感情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刘凤, 2006)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以身边所有景物的描写来述说自己对爱人那份思念与向往。想念从前与丈夫双双泛舟的情景,如今却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丈夫久盼不归,不禁愁情满怀。

Page 14: loh 讨论课十

中期:ii. 幽怨惆怅

作为一个妻子,李清照急切地思念丈夫可以早早归来。

丈夫虽有归来的时候,可惜却依然无法长久留在李清照身边。因此,每一次的离别都让李清照承受强烈的冲击。

李清照独守空房的寂寞在词中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

例子如:《醉花阴》

Page 15: loh 讨论课十

例子:

《醉花阴》 说明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Page 16: loh 讨论课十

李清照词中有因爱的失落而衍生的惆怅、幽怨和苦痛……这绝对不是作为依附者失去所附对向的穷愁哀怨,而是自我情感的流露。(熊作勤, 2010)

她所写的有关相思之苦的闺情词,极尽缠绵悱恻。就如《醉花阴》这首词,正当自己与丈夫分别后,词人无奈孤独处在房里,而借景消愁,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

Page 17: loh 讨论课十

后期:i. 感伤情怀

正因为李清照出生于诗书之家,气质高贵,多情优雅,能诗词,善书画,就连王灼也曾说过:“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因此,李清照有超强的发现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遇到事情时,感受比一般人更深,思考更长远。

例子如:《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

Page 18: loh 讨论课十

例子: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

说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第二天时,她急切问“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却得到““海棠依旧”的答案。•因此,“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Page 19: loh 讨论课十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许凤云, 2012)

这是词人以花来表现自己青春即逝的一首小令,展现其感慨女人的青春飘零的那种极其失落的感情色彩。

李清照感受到的是青春的悄悄流逝,不只是青春,世间一切的美好的事物也都将会渐渐逝去。(熊作勤, 2010)

Page 20: loh 讨论课十

后期:ii. 哀愁凄苦

在这时期,靖康之变,让词人一夜之间遭遇丈夫逝世,国破家亡的困境。

词人更因而走上流亡的道路,居无定所,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她只能无奈地透过词抒发自己内心的那股哀愁。

在这时期,李清照的词更显低沉。在丈夫因病去世后,李清照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Page 21: loh 讨论课十

在这时期,李清照的词更显低沉。在丈夫因病去世后,李清照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此后,她完全陷入哀愁凄苦的境遇中。流落,江湖的女词人在这忧患余生中发出了低沉凄婉的声音,而这正是她饱经忧患的后半生的灵魂绝唱。(尹邦明, 2007)

这时,《声声慢》便因此而产生了。

Page 22: loh 讨论课十

《声声慢》《声声慢》 说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恬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Page 23: loh 讨论课十

社会的动荡,现实的压迫,让她失去非常多美好的事物,她完全陷入“哀愁凄苦”的境遇。(刘凤, 2006)

人间最难是寂寞,晚年的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凄清岁月中对酒抒,借酒消愁,词作更加哀怨而凄厉。(张宏, 2009)

这一个“哀愁凄苦”说出李清照在失去另一半与所有的一切之外,只是孤苦伶仃的生活,只能感叹生活之苦有谁懂?

Page 24: loh 讨论课十

总结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非常丰富,由少女时期的无忧无虑到婚后时的那种幸福的生活情感,再到后来的哀愁之情。

在经历了坎坷多劫的命运后,一个女人用“词”这一独特的文体向千百年后的我们,诉说了她一生的情愁。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今读来我们也会为其艺术魅力所感动。(薛艳, 2005)

Page 25: loh 讨论课十

参考资料

1. 刘凤( 2006)。《从“一剪梅”和“声声慢”探究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情感世界》。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6 年 第 22 卷 第 2期。

2. 熊作勤( 2010)。《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年第25期 第 1期。

3. 许凤云( 2012)。《评析李清照的感伤情怀》。课程教育研究。 2012 年 第 11期。

Page 26: loh 讨论课十

4. 张宏( 2009)。《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象》。山东文学。 2009 年第 8期。

5. 薛艳( 2005)。《论李清照词中哀婉悲愁的女性世界》。 2005 年 第 2期。

6. 尹邦明( 2007)。浅谈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 2014 年 2月 25日取自http://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8278066.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