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1 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 临临临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临 Cell: 13816771290 QQ: 84251150 临临临临临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李擎天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检验系 Cell: 13816771290 QQ: 84251150. 实验诊断学. 1. 目的要求.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特征、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特征及其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和主要指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方法 酶免疫组化技术概念、过程及应用。 沉淀试验、凝集试验和标记技术原理 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T 细胞和 B 细胞免疫缺陷病检测方法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李擎天 e-mail: [email protected]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系Cell: 13816771290 QQ: 84251150

实验诊断学

Page 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目的要求•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特征、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特征及其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和主要指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方法

• 酶免疫组化技术概念、过程及应用。• 沉淀试验、凝集试验和标记技术原理• 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T 细胞和 B 细胞免疫缺陷病检测方法•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方法;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Page 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 实验诊断学

•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Page 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 概述• 感染性疾病免疫学诊断• 肿瘤免疫学诊断• 免疫增殖和免疫缺陷病诊断• 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学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移植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自动化

Page 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 免疫检验可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为利用免疫检测原理与技术检测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等免疫相关物质;

• 另一部分是利用免疫检测原理与技术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如激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液药物浓度、微量元素等。

Page 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免疫学技术发展史年代 学者 贡献1894 J. Bordet 补体与溶菌活性1896 H. Durham, M. von Gruber 特异凝集反应1896 G. Widal, A. Sicad 肥达试验1897 R. Kraus 沉淀试验1900 J. Bordet, O. Gengou 补体结合反应1900 K. Landsteiner 人类 ABO血型及其抗体1906 A. Wassermann 梅毒补体结合反应1935 M. Heidelberger, F. Kendall 纯化抗体 , 定量沉淀反应1941 A. Coons 免疫荧光标记1946 J. Oudin 凝胶内沉淀反应1948 O. Ouchterlony, S. Elek 双扩散沉淀反应1953 P. Grabar, C. Williams 免疫电泳分析 ,Ig多样性1960 R. Yallow, S. Berson 放射免疫标记1966 S. Avrames, J. Uriel, et al 酶标免疫技术1975 G. Kohler, C. Milstein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Page 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发展进程的主要阶段• 自然的肉眼观察的抗原抗体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

• 加速的肉眼观察的抗原抗体反应(电泳技术、分离技术)

• 标记性免疫技术提高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敏感性

• 半自动、自动化检验仪器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加快了反应过程

• 标记技术、单克隆技术、高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最佳组合

Page 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免疫检验涉及的主要技术

• 放射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 荧光免疫技术 流式细胞免疫技术

• 酶联免疫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

• 透 / 散射免疫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

Page 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

概述:凝集反应

Page 1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Page 1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

测吸光度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抗体 抗原

免疫复合物的浓度与透射光的衰减呈正相关

免疫比浊法原理

Page 1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

概念:用荧光素、酶、同位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用以测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等。

特点:敏感、特异、快速,能定性、定量、定位。

概述:标记免疫技术

Page 1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

免疫荧光技术

Page 1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间接法 )

Page 1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5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A

DC

B

阴性(未怀孕)加尿样 除去滤器

加胶体金标记抗体 加洗涤液

Page 1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化学发光 / 电化学发光技术

Page 1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7

免疫印迹法图解

SDS 裂解病毒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

95 68 45 12KD

电转印至 NC 膜上

置待测血清中,漂洗;加酶标抗抗体,漂洗;

加底物 显色

120 41 24KD

Page 1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临床应用

Page 1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9

一 感染性疾病免疫学诊断

• (一)病毒性肝炎• (二)细菌感染• (三)病毒感染• (四)真菌感染• (五)寄生虫感染• (六)其他

Page 2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0

肝炎

•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Page 2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1

甲型肝炎免疫学检测

• 抗体检测– IgM 型:常用 IgM 抗体

捕捉 ELISA 检测法– IgG 型:双份血清,用

于流行病学调查、既往感染或疫苗效果评价

• 抗原检测– ELISA 夹心法– 难以常规开展

Page 2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2

实验室检查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常用的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Page 2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3

HBsAg HBeAg 抗 -HBs 抗 -HBe 抗 -HBc 结果分析

+ - - - - HBV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Page 2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4

丙型肝炎免疫学检测

• 免疫学:筛选试验 ELISA 、放射免疫法抗HCV IgG 或 IgM 。

• 抗 HCV IgM 早期诊断。• 确证 免疫印迹法

Page 2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5

丁型肝炎免疫学检测

1 ) HDV 抗原 2 )抗 HDV IgM 3 )抗 HDV

Page 2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6

戊型肝炎免疫学检测抗体检测IgM 型:诊断指标,

ELISA 法IgG 型:双份血清,

流行病学调查、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病毒抗原

Page 2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7

(二)细菌感染免疫学诊断

人感染病原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持续一段时间,→现症诊断,疾病追溯。

1.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 O” 试验: A链• 近期感染,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Page 2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8

(二)细菌感染免疫学诊断

2.伤寒副伤寒沙门菌 IgM 抗体: ELISA 法阴性或滴度< 1:20 ; IgM 抗体早期诊断价值。

3.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可溶性抗原测定:乳胶凝集法为阴性。确诊伤寒沙门菌感染。

4.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测定:胶体金或 ELISA法检测抗体阴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Page 2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29

(三)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

• TORCH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抗体检测

• 早孕时胎儿先天性风疹感染,新生儿致残致畸率可达 80%,损害五官神经系统

• IgM 抗体出现均应做咨询。 IgG 抗体应注意滴度变化,滴度低且无变化为既往感染, 双份血清滴度升高 4倍以上。

Page 3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0

(三)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 致畸性、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 IgM

和 IgG 抗体的检测, IgM 型为近期感染, IgG 型多为既往感染。

• 巨细胞病毒﹙ CMV﹚造成神经系统及智力的障碍。

• EIA 法测 IgM 了解近期感染, IgG 流行病学调查。

Page 3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1

(三)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

3嗜异性凝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 病毒感染:感染后 2 周抗体效价达高峰,常> 1 : 56 ; 3 个月后消失;效价上升 4倍以上;更有诊断价值。

4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SARS 冠状病毒。抗体阳性表明感染过,阴性到阳性血清转化,或急性期到恢复期抗体效价增高 4倍以上,表明有近期感染。

Page 3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三)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

Page 3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3

(四)真菌感染免疫学诊断

• 意义有限

Page 3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4

(五)寄生虫感染免疫学诊断

弓形虫抗体囊虫抗体测定:人和猪共患的寄生虫病。 [参考值 ] ELISA① 法:血清低于 1 : 64 为阴性;脑脊液低于 1 : 8 为阴性②间接血凝法:血清低于 1 : 128 为阴性;脑脊液低于 1 : 8 为阴性。

[ 临床意义 ]IgG阳性见于囊虫病,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

Page 3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5

(六)其他感染免疫学诊断

性传播疾病: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淋球菌、 HIV引起。

1 衣原体抗体测定沙眼衣原体 (CT) 是引起性传播疾病常见的

病原体之一。①IgM阳性提示近期有 CT 感染,有利于早

期诊断;② IgG在发病后 6- 8 周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提示曾有过 CT 感染

Page 3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6

(六)其他感染免疫学诊断

2 支原体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解脲人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道支原体。

单份血清效价> 1 : 64- 128者或双份血清有 4倍以上增长者,有诊断意义。

3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梅毒螺旋体反应素试验敏感性高;定性试

验阳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确诊试验,若阳性可确诊梅毒。

4 淋球菌血清学测定

Page 3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7

二 肿瘤免疫学诊断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细胞表面肿瘤标志物检测• 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 临床意义:①早期诊断和发现肿瘤;②提示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组织来源;③判别肿瘤恶性程度;④监测临床治疗效果;⑤监测肿瘤复发。

Page 3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8

Page 3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39

肿瘤标志物

肿瘤组织产生的、可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大分子蛋白质 (包括肽类、激素和酶 ) ,小分子脂类和氨基酸衍生物。

Page 4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0

肿瘤标志物

• 标志物的多样性同一肿瘤可有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 标志物定位相对特异性同一标志物在多种肿瘤中存在。标志物在某些良性疾病中,一过性升高。(动态诊断)

• 标志物的多变性随病情发展而升高 随治疗见效而下降 随复发转移再升高(动态随访)

Page 4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1

肿瘤标志物

细胞肿瘤标志物: 位于细胞中的物质或抗原,如激素受体、

白血病表型、分子基因等。

体液肿瘤标志物: 病理情况下,浓度增加时可在血液、尿液

或其他体液中测得的物质,如 AFP、 CA19-9、 CEA 、 CA15-3等。

Page 4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2

肿瘤标志物

酶类 激素类 癌胚抗原类 糖类抗原

Page 4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3

肿瘤标志物

ROC曲线

假阴性率是指将患者错误地判定为无病的比例(即 1-灵敏度)。假阳性率= 1-特异度。

Page 4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4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甲胎蛋白属肿瘤胚胎蛋白。胚胎期 AFP 由卵黄囊和肝脏产生,成人肝脏只产生微量 AFP。

肝细胞癌、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的肿瘤标志。妊娠 / 良性肝病

Page 4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5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CEA :胃肠道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等•广谱• 诊断、监测、预后、疗效评价•大分子糖蛋白,属肿瘤胚胎蛋白。胚胎期由肝、胃肠及胰合成。肠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都可见血清 CEA水平升高。

•作为消化道癌瘤的标志。

Page 4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6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PSA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监测疗效、判断预后 50 岁以上男性每年普查 1 次

Page 4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7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癌诊断、疗效、预后监测酸性磷酸酶可来自正常前列腺细胞,亦可来

自癌细胞。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SAP) 的监测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癌病情的监测、鉴别诊断方面都有帮助。

Page 4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8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NSE ))

• 同功酶类肿瘤标志物,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脑损伤时升高。待测标本绝对禁止溶血。

• NSE 高预示生存期短,下降是疗效良好标志。

Page 4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49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肺癌: NSE 、 CYFRA21-1、 CEA•乳腺癌: CA153、 CEA• 肝癌: AFP、 AFU、 CEA 、 AKP同工酶•胰腺癌: CA242、 CA199、 CA50•卵巢癌: CA125、 CEA 、 CA199、 HCG• 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检出的灵敏度

Page 5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0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糖类抗原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分泌的或者是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针对这些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成为临床上较为有用的肿瘤标志物,比天然分泌的标志物(如酶和激素)更敏感。

Page 5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1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糖链抗原 CA19-9: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癌、肝胆系统癌、胃癌和大肠癌,特别是胰腺癌。

•糖链抗原 CA125:卵巢癌• 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志物

Page 5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2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糖链抗原 CA50: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非特异性广谱肿瘤标志物。

•糖链抗原 CA15-3:乳腺癌诊断、术后监测乳腺癌患者 30-50%增高,转移者增高达 80%;

Page 5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3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方法:酶免、荧光、放射• 意义:早期诊断、鉴别良性恶性、发生部

位和程度、监测疗效、预防复发

Page 5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4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方法:荧光 放射

Page 5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5

细胞表面肿瘤标志物检测

• 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

Page 5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6

患者免疫状态评估

• T 细胞及亚群• NK 细胞吞噬细胞功能•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水平

Page 5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7

三 免疫增殖和免疫缺陷病诊断

• 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机体病理损伤。

•淋巴系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 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统

发育、分化、代谢或相互调节的不同环节发生障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临床表现以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Page 5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8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诊断

• 对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病的检测,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疾病、监控病情和判断预后。

Page 5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59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诊断

•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免疫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免疫球蛋白轻链型筛选• 本周蛋白检测• 冷球蛋白检测

Page 6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0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 测定 M 蛋白的一种定性实验,常采用醋酸纤维素膜和琼脂糖电泳两种方法。

M 蛋白在电泳时出现于~区带中,不同类型的 M 蛋白的电泳后所处位置略有不同

Page 6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1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病人 IgG IgA IgM KAP LAM K/L ( g/l)

姓名 8 ~ 15 0.85 ~ 3.0 0.5 ~ 2.5 1.72 ~ 3.83 0.81 ~ 1.92 1.47 ~ 2.95

A 46.2↑ 0.23↓ 0.17↓ 0.26↓ 16.80↑ 0.02↓

B 7.36↓ 0.31↓ 26.90↑ 5.11↑ 1.02 5.01↑

C 1.78↓ 49.50↑ 0.17↓ 18.20↑ 0.18↓ 101.11↑

D 2.77↓ 0.23↓ 0.22↓ 0.72↓ 0.95 0.76↓

E 4.91↓ 0.34↓ 0.29↓ 1.02↓ 2.00↑ 0.51↓

F 38.70↑ 1.93 2.00 7.34↑ 4.08↑ 1.80

Page 6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2

肾损伤型

• 特点:选择性蛋白丢失总蛋白和白蛋白均严重降低α2-球蛋白显著升高β-球蛋白降低 /正常 / 升高γ-球蛋白正常 /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Page 6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3

肝损伤型

• 特点: 白蛋白、 α1、 α2、 β-球蛋白合成减少, γ-球蛋白合成增加。总蛋白降低/正常白蛋白严重降低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常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

Page 6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4

急性感染与应激状态

• 特点: α1 糖蛋白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加。

Alb 减少或正常,α1、 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增高不明显,当炎症转为慢性时,可明显增加。

Page 6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5

慢性炎症型

• 特点: γ-球蛋白显著升高总蛋白降低 /正常 / 升高白蛋白降低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升高β-球蛋白升高 / 降低γ-球蛋白显著升高

• 常见慢性感染、风湿病及其它自身免疫病

Page 6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6

低蛋白血症型

• 特点: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减低α1-球蛋白正常 / 升高α2-球蛋白正常 / 降低β-球蛋白降低γ-球蛋白正常 / 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非选择性蛋白丢失

Page 6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7

单克隆高 γ-球蛋白血症型

• 特点: α2、 β或 γ 区出现单克隆条带,正常免疫球蛋白带减弱或消失 。见于良、恶性 M 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半分子病、淋巴瘤、某些白血病。

Page 6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8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 B 细胞缺陷病检测血清 Ig 测定同种血型凝集素的测定: ABO 血型抗体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测定噬菌体试验B 细胞表面膜 Ig 检测 - 免疫组化CD 抗原检测

Page 6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69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 T 细胞缺陷病的检测皮肤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能力T 细胞及其亚群检测: CD 标记T 细胞功能检测: 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转

结核菌素试验

Page 7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0

MTT 比色

• MTT 是一种噻唑盐,胞内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底物反应后呈蓝黑色甲潜颗粒 +盐酸异丙醇溶( 570nm )。

Page 7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1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 吞噬细胞缺陷病检测白细胞计数趋化功能检测吞噬和杀伤试验NBT还原试验黏附分子检测

Page 7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2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 补体系统缺陷病检测: C1INH

• 基因诊断

Page 7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3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 HIV 检测• 病毒标志检测:分离病毒组分• 免疫标志检测• 非特异性检测: T 细胞亚群等

Page 7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4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Page 7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5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①①初筛(初筛( ELISAELISA 、、 IFAIFA 、、 RIARIA ) ) ②②确证:免疫印迹试验确证:免疫印迹试验 ,, 至少同时测两种抗体至少同时测两种抗体

(P24(P24、、 gp120)gp120)阳性阳性 ,,方可判断方可判断 HIVHIV感染感染

Page 7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6

样  本样  本

初筛检测初筛检测

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均阳性反应均阳性反应

阴性报告阴性报告送确认送确认

重复检测重复检测 阴性报告阴性报告

均阴性反应均阴性反应

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原有试剂+另一原有试剂+另一种原理初筛试剂种原理初筛试剂

选用初筛试剂选用初筛试剂

阴性反应阴性反应

HIVHIV 抗体初筛检测流程图抗体初筛检测流程图

Page 7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7

HIVHIV 抗体确认实验结果抗体确认实验结果

a 强阳性对照( HIV-1 和 HIV-2 )b 弱阳性对照( HIV-1 )c 阴性对照d 典型的 HIV-2 血清阳性反应

a b c da b c d

gp160gp160gp120gp120

p66p66p55p55p51 p51

gp41gp41p39p39

p31p31

P24P24

p17p17

血清对照血清对照HIV-2HIV-2 特异带特异带

Page 7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8

初筛检测阳性标本

两种初筛试剂

阴性报告

阴性报告

阴性反应一阴一阳阳性反应

免疫印迹法 WB-1/2 混合型

复 核

报告 HIV-2 血清学阳性反应 ,必要时测核酸

阴性反应可疑反应HIV-2 阳性反应

免疫印迹法 WB-2阴性报告

出现 gp36阴性反应可疑反应

HIV-1 阳性报告

HIV-1 阳性反应

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共两次,仍属可疑,判为阴性

HIV 抗体确认实验流程图

Page 7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79

CD4+T细胞绝对数量

Page 8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0

体液免疫检测

• 1. 单向免疫扩散 (SRID).

• 2.透射比浊、散射比浊 .

• 3.ELISA , RIA (IgD,IgE).

• 4. 免疫电泳 .

Page 8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1

细胞免疫检测

• 1.皮肤试验• 2.T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3.E玫瑰花结试验• 4.T细胞体外免疫功能检测( 1)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 2) T细胞分泌产物功能的检测

Page 8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2

四 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学诊断

Page 8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3

I 型超敏反应检验:血清 IgE 检测

• 血清总 IgE 测定:标记技术ELISA

放射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 IgE升高:过敏性哮喘、过

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 IgE骨髓瘤等

• 超敏反应≠ IgE升高

Page 8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4

I 型超敏反应检验:血清 IgE 检测

• 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针对特异性变应原的 IgE

Page 8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5

II 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Coombs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恶性肿瘤。

正常红细胞 (rh阳性的 o 型红细胞 )

Page 8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6

II 型超敏反应的检验:免疫组化技术

• 1、特异性强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免疫组化从理论上讲也是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

• 2、敏感性高 ABC法或 SP法的出现,使抗体稀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仍可在组织细胞中与抗原结合。

• 3、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可准确定位,进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

Page 8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7

Ⅲ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CIC检测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 PEG 比浊法:选择性沉淀免疫复合物。简便敏感、特异性差、影响因素多。

Page 8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8

Ⅲ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CIC检测

•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C1q固相法: C1q—重链 CH2 补体结合点• 抗 C3-CIC-ELISA :• 胶固素结合试验:• 单克隆 RF固相抑制试验:

Page 8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89

Ⅲ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 组织固定免疫复合物检测• 免疫组化技术• 抗人 IgG 、抗人 C3

Page 9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0

IV 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 结核菌素实验(皮内试验)• 结核菌素皮试OT、 PPD “+” 感染过结核“-” 可基本排除结核假阴性:播散性结核、麻疹、淋巴瘤、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假阳性:非典型分枝杆菌

Page 9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1

五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 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

• 自身抗体 /自身反应性 T细胞

Page 9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2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 高效价自身抗体和 / 或自身反应性 T 细胞• 组织器官损伤、功能障碍• 可复制出病理模型• 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相关• 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糖皮质激素可缓解• 病因不清,女性易患,遗传倾向

Page 9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3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 自身抗体检测 - 抗核抗体• 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因子• 淋巴细胞检测• 狼疮细胞试验• 免疫复合物、补体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

Page 9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4

自身抗体检测 - 抗核抗体

• 自身抗体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ELISA 、 RIA 、免疫印迹法

• 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 IgG 为主• SLE 等多种自身免疫病

Page 9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5

自身抗体检测 - 抗核抗体

• 抗 DNA 抗体:天然 / 双链、变性 / 单链• 间接免疫荧光法• ELISA

• RIA

Page 9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6

自身抗体检测 - 抗核抗体

• 抗 ENA 抗体: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的抗体。是抗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 snRNPs)和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 scRNPs)的自身抗体,不含组蛋白。

• 抗原进行 SDS-PAGE

Page 9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7

自身抗体检测 - 抗核抗体

• 抗 ENA 抗体:• 抗 u1RNP :混合结缔组织病 MCTD

抗 Sm 、 Rib : SLE

抗 SS-A 、 SS-B :干燥综合征 SS

抗 Scl-70 :硬皮病 PSS

抗 Jo-1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PM/DM

Page 9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8

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因子

• 抗变性 IgG Fc自身抗体。并非 RA 特异抗体• ELISA•约 90%( RA )患者RF阳性。 IgA-RF与骨

质破坏有关,早期 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IgE-RF升高时已属晚期。

•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 SLE 等患者都有较高阳性率;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 

Page 9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99

淋巴细胞亚群

• 单克隆抗体将外周淋巴器官或外周血中 T细胞分为 CD4+和 CD8+两个主要亚群。每个亚群按表面标志和功能分为不同亚群。

• Th1和 Th2 亚群 应用 Th细胞克隆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 CD4阳性细胞群分为 Th1和 Th2。 Th1细胞合成 IL-2/3、IFN-γ、 TNF-α和 GM-CSF, Th2合成 TNF-α、 IL-3/4/5/6/10/13、 GM-CSF。

Page 10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0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外周血 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非 T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诱导某些自身 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称为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这一部分 T细胞称为自身反应性 T细胞。

Page 10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1

免疫复合物、补体检测

• CIC增加,补体消耗,动态变化•总补体 CH50: 50%溶血试验即求得能使50%致敏羊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最小量血清,然后计算出每毫升血清中补体含量。

• 以补体量作为横坐标,溶血百分数作为纵坐标, 50%溶血周围近似直线。

• 单一补体浓度• 疾病进展、疗效

Page 10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2

细胞因子检测

• Th1、 Th2平衡失调• 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

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淋巴因子、单核因子、各种生长因子等。•作用: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 刺激造血

功能。

Page 10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3

ANA 的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Page 10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4

检测方案

Page 10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5

检测方法

• 同 ANA ELISA

Page 10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6

检测方法 - 免疫印迹法

Page 10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7

检测方法 -RIA 法

γ 计数器所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强度, 用得较多的标记化合物是 14C、 3H、 125I 、131I 。

Page 10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8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胶乳凝集试验• 速率散射浊度法• ELISA 法

Page 10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09

六 移植免疫学

Page 11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0

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措施

• 移植物预处理• 组织配型• 交叉配合试验• 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

Page 11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1

移植物预处理

• 灌洗:清除免疫细胞• 加入单克隆抗体、补体• 放射线照射

Page 11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2

组织配型

• 组织相容性程度越高,存活几率越大• ABO 血型必须相同或相容• HLA 相容: HLA-A 、 HLA-B 、 HLA-DR

• 造血干洗胞移植:必须配合• 心肾肠移植: HLA-DR

• 肝肺移植:主要 ABO

Page 11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3

HLA

Page 11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4

HLA配型

Page 11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5

HLA配型

Immunology, 2nd edition.

Page 11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6

HLA 分型结果

Page 11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7

HLA配型

Immunology, 2nd edition.

Page 11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8

交叉配合试验

•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 lymphocyte cytotoxicity crossmatching :检测受者体内抗供者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抗体。

Page 11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19

预防免疫排斥措施

• 1、寻求与受者MHC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

• 2、移植后的免疫监护 • 3、正确合理选用免疫抑制疗法 • 4、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耐受

Page 12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0

预防免疫排斥措施

Page 12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1

免疫抑制

• 全身淋巴组织照射选择性淋巴组织照射:免疫抑制剂:化学性

• 硫唑嘌呤 +皮质类固醇

• 环孢素 A +皮质类固醇

Page 12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2

免疫抑制

• 生物性免疫抑制剂—融合蛋白:• 生物性免疫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

Immunology, 2nd edition.

Page 12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3

免疫抑制

• 天然药物• 雷公藤、冬虫夏草等

Page 12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4

预防免疫排斥措施

•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耐受 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 不用药、不感染、不排斥1 多次输血2 转基因( MHC )3 微嵌合

Page 12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5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 并无理想的免疫学实验能准确监测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功能丧失

• 一 供者特异性免疫反应监测• 二 非供者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监测

Page 12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6

七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自动化

• 早期如免疫扩散、免疫电泳、血凝试验、补体结合等

• 70年代初,开始有自动检测系统,激光光源,固定波长,灵敏度低, 2—3小时

• 70年代未,速率比浊,几十秒• 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飞速发展免疫化学可

以纳入临床化学检验范畴• 基础是抗原抗体的结合,高特异性;利用

标记技术而将信号放大,高灵敏度

Page 12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7

七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自动化

•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电发光分析技术•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酶免疫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术

Page 12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28

免疫比浊

• 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后溶液的浊度变化而检测的一种方法

• 准确快速,已成为免疫诊断技术中重要的检测手段

• 比浊法与比色法

Page 12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0

免疫透射比浊

• 基本原理:检测信号是通过溶液的光,测量角度与正前方夹角为 0℃,保持抗体过量,形成可溶性 AG-AB复合物,使介质浊度发生改变。

• 实验要求: 选择亲和力高的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要大、数量要多,反应时间充分。

Page 13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2

胶乳浊度测定法

Page 13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3

自动免疫浊度分析仪

• 校准程序,使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定标程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自动控制,保证实施实验条件中的抗原抗体反

应体系要求• 自动系统,障碍的检测和预警。

Page 13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4

自动化免疫仪器种类

•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 化学发光、电发光分析技术•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酶免疫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术

Page 13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5

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

•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光的发射现象

• 基本原理: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的发光物质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时产生激发态中间体,中间体回基态产生辐射,多余能量发射光子,产生发光现象,对光信号进行接收转化,可得检测物浓度

Page 13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6

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类型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IA ) 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

反应,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应用“亲和素 - 生物素”放大系统,灵敏度大大提高

• 双抗体夹心法

Page 13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8

临床应用

• 激素• 肿瘤标记物• 内分泌功能• 传染性疾病• 其它

– 如 VB12、叶酸、铁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多种检测项目。

Page 136: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39

自动化免疫仪器种类(应用技术)

•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电发光分析技术

•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酶免疫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术

Page 137: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0

荧光免疫自动化

•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 免疫反应、荧光及计算机技术联合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和荧光偏振免疫

经单一平面的蓝偏振光照射后,吸收光能跃入激发态,随后回复至基态,并发出单一平面的偏振荧光。

Page 13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1

荧光免疫自动化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TRFIA ): AG-AB 结合,荧光物质(镧氏元素铕螯合物)发长寿命荧光,利用延迟时间来消除非特异性的荧光干扰。

Page 139: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2

荧光免疫自动化

•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以小分子物质与大分子物质的旋转差异而使它们对偏振光的吸收不同为依据检测小分子药物

Page 140: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3

自动化免疫仪器种类(应用技术)

•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电发光分析技术•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酶免疫分析技术

• 流式细胞术

Page 141: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4

流式细胞仪

• 流式细胞仪( FCM )是以激光为光源,检测生物学颗粒理化性质的仪器

• 生物学颗粒包括免疫复合物、 DNA 、 RNA 、蛋白质、病毒颗粒、脂质体、细胞器、细胞、染色体、真核细胞等

• 理化性质则为细胞大小、形状、胞浆颗粒、DNA含量、酶活性等

Page 142: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5

流式细胞仪

• FCM综合了激光技术、电子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血液学、病理学、遗传学、临床检验学等

Page 143: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6

Page 144: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思考题

• 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 如何确定候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参考值• 设计实验证实某血清蛋白质与移植排斥有关•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特点• HIV 感染的监测

Page 145: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148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 概述• 感染性疾病免疫学诊断• 肿瘤免疫学诊断• 免疫增殖和免疫缺陷病诊断• 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学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移植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