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七 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七 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一、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原因. 一、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⒈ 劳动力的流动 ⒉ 资本的流动 ⒊ 技术的流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

第 七 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2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经济一体化

3

第一节 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一、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原因

4

一、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⒈ 劳动力的流动 ⒉ 资本的流动 ⒊ 技术的流动 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

三种要素的流动往往是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较少相互替代。

5

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因为:

⒈ 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力来源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利益 ⒉ 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

国际流动创造了条件 ⒊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

流动 ⒋ 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⒌ 商品流动成本和要素流动成本差异成为生产要素

国际流动的客观原因。

6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类型

二、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7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其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按资本流动方向分类,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

⑴ 资本输出⑵ 资本输入按投资时间的长短分类,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

⑴ 长期投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⑵ 短期投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下)

8

按投资方式分类,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⑴ 国际直接投资⑵ 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的具体形式国际间接投资分为两种形式

( 1 )国际证券投资(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购买外国企业上市股票)

( 2 )国际借贷资本输出 ( 贷款或出口信贷 ) :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贷款、中长期出口信贷。

国际间接投资的结果一个国家通过国际间接投资获得的资金构成一国的外债,外债

规模的大小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9

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通常有三个:

① 负债率: 即一国一定时期负债余额与同期 GNP 之比。这个指标一般不能超过 20% ,低于 15% 为好,高于30% 则出现债务困难

② 偿债率: 即一国一定时期外债还未付息额与当年外汇经常收入之比。这个指标不能超过 25% ,否则有债务困难。

③ 债务率: 即一国一定时期负债余额与同期外汇经常收入之比。该指标不能超过 100%

10

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特征、方式1. 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2.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两个特征):一是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 ;

一是资源的综合投入,不仅投入资本,还包括专门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方法、销售经验等的国际转移。

3. 国际直接投资的四种方式:其一, 开办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 ;

其二 ,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 IMF 规定:对企业拥有 25% 投票权,即可视为对该企业的直接控制)

其三 ,合资或合营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 ;

其四 ,进行利润再投资

11

国际直接投资的分类按投资者的经营动机的不同可将国际直接投资分为 5 种类型

1 、自然资源导向型 投资的对象是能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如对南美洲和澳洲的投资。2 、生产要素导向型(或效率导向型)

投资的对象是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3 、市场导向型以扩大市场销售为投资目的,通过投资实现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以降低运输成本,随时了解市场动态,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4 、交易成本节约型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风险而对某国或地区进行的直接投资,多表现为垂直一体化投资。

5 、研究开发型为了获取先进技术和工艺而对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将技术先进国家作为从事研究开发的实验室。

12

二、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⒈ 国际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大,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⒉ 国际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但发达国家一直居于主导地位⒊ 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二战前和战后初期,直接投资→资源性开发部门 ;60 年代后,直接投资→制造业部门 ;70 年代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 ;

⒋ 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分布日趋失衡: 二战前,国际资本 70% 以上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战后, 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也极为不平

13

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⒈ 资本供求规律是促使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因素

⒉ 生产国际化的发展是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力

⒊ 世界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14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麦克杜格尔模型 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三、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略) 四、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5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麦克杜格尔模型B

QA

S Q QB

N

GF

ME

JDH

C

L

A

16

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探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途径,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

㈠ 产品生命周期论㈡ 内部化理论

这两个理论我们已经用来解释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动因,同时他们也可以用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17

㈢ 垄断优势论 这个理论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国际直

接投资动因的理论,其创始人为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后经金德尔伯格作了补充和发展。海默的垄断优势论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获取比国内投资更高的利润,是因为跨国公司具备了东道国同类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资产(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技巧等无形资产)优势 ; 二是规模经济优势。这两种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跨国公司应该到缺乏这些垄断优势的国家投资建厂。

18

㈣ 小岛清(日本)的比较优势论(或边际产业扩张论) 边际产业是指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根据海默的垄断优势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是由于规模大,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但小岛清通过对美、日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进行了比较,发现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最先是从中小企业开始的。因此,以美国跨国公司为对象得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不能解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

他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的这些比较优势又不能被利用。因此,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日本的传统工业部门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在国外找到有利的投资场所,是因为它们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19

㈤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邓宁(英国里丁大学教授)认为,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国际生产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国际技术转让(或许可证贸易) ; 二是产品出口 ; 三是对外直接投资。但是跨国公司研究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国际生产呢?这由以下三种优势的组合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来决定。这三种优势是:

⒈ 所有权优势( Ownership Advantage) :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能够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优势,它包括拥有和独占有价值资产的资产性所有权优势(有形和无形资产)和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能力(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⒉ 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指跨国公司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以公司的内部交易取代外部市场的公开交易。

⒊ 区位优势 (Location Advantage) :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地点和经营方式时,必须考虑的东道国的各种优势。区位优势直接影响到对外投资的成本和利益。跨国公司总是将资金投入到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外资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这三种优势的组合,称为 OIL 模式。这种 OIL 模式决定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的方式:

⑴ 若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应选择技术转让 ( 或许可证贸易)⑵ 若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应选择出口贸易⑶ 若公司同时具备三种优势时,才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20

三、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㈠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

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国际资本的流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商品的进出口。

㈡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⒈ 战后国际资本流动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也就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向 ⒉ 国际资本流动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㈢ 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新的贸易方式—公司内贸易㈣ 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生产国际化,而生产的国际化必然推动贸易自由化。

21

第四节 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形成

二、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三、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及理论

22

一、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形式㈠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又称贸易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阻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23

㈡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经济一体化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六种形式

⒈ 优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

⒉ 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⒊ 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

⒋ 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

⒌ 经济同盟 (Economic Union)

⒍ 完全经济一体化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24

二、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⒈ 欧盟( EU ) ⒉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 3.东盟 (ASEAN)

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

25

三、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及理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为两种: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⒈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关税同盟理论 所谓静态效应,是指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国家贸易、经

济发展及物质福利产生的影响。西方国家研究经济一体化静态效应的代表性理论是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理论主要研究关税同盟成立后,对成员国以及整个世界的经济福利产生的影响。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和利普西。维纳认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① 完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② 对成员国以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③ 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同时维纳认为,关税同盟会产生两个效果:

26

⑴ 贸易创造效果( Trade Creating Effect)

贸易创造效果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在成员国之间创造了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关系,将生产由成本高的成员国转向成本低的成员国,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英国经济学阿格拉以牛肉为例来说明英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果。

27

⑵ 贸易转移效果 (Trade Diverting Effect) 它是指关说同盟成立后,成员国对某种商

品的进口由全球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转向同盟国内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造成进口成本增加,社会福利水平降低。英国经济学阿格拉仍然以牛肉为例来说明英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转移效果。

28

⒉ 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大市场理论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是指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及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研究经济一体化动态效应的代表性理论是大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是分析共同市场成立的原理与效应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和德纽。该理论主要观点:

组建共同市场(大市场)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形成共同市场后,实行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转移,可加强各成员国厂商的竞争,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并刺激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组建共同市场可促使各成员国企业增加投资,以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组建共同市场可以缓解各成员国生产要素的供求矛盾,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增进整个集团的物质福利。

29

The End

30

交 流 联 系 方 式

电话: 88150110

13871104279

E-mail: [email protected]